第二百零七章 听牟指挥使讲历史(中)
不得不说,当初提出“内阁”这种皇帝幕僚机构的文臣,可真的是目光长远啊!这也就难怪,如今的功勋家族大多无所建树,能勉强自保也算是很了不起了。 牟斌说了一会儿感到有一些口渴,端起桌上的酒水喝了一口继续说道:“后来永乐大帝发觉文臣对南京朝堂的影响力太大,而整个江南却是文臣的大本营,因而才有了北迁京师与发迹之地北平的想法,众文臣为了阻止永乐大帝北迀京师,发起声势浩大的庭议妄图阻止成组迁都,却被成祖武力所迫,最终还是定都北平为京师。” “可是,一世英明的永乐大帝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在第五次亲征蒙元后,在班师回京的路上竟然会在榆木川病死。而当时随军的阁臣杨荣、杨士琦竟然密不发丧,暗通当时热衷于儒术监国的太子朱高炽,伪造遗诏于京师登基。后来阁臣杨荣密不发丧的事情被随军的英国公张辅发现,可是木已成舟,英国公也不得不认下了遗诏的事情。不过,英国公也逼迫杨荣等阁臣,一旦太子登基,立皇子朱瞻基为新的太子这才作罢。”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代表着文臣的再次崛起。从小就好儒术的的仁宗皇帝刚一登基,就加封阁臣杨荣,杨士琦等人为龙图阁大学士,此举大大提高了阁臣的地位,后来由于仁宗皇帝总是身体不适,本来作为皇帝幕僚外加咨询处的内阁,成了整个大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行宰相之职的地方。” 说到这里牟斌不禁再次叹了一口气:“原本威震四方,借南下宣威同时经营海上贸易的郑和宝船,竟然被江浙文官以糜费甚巨给叫停了,昏溃的仁宗皇帝竟然都同意了。要知道,要是朝廷没有了宝船南下贸易得来的大量钱财,如何经的起永乐大帝的南征北战五伐蒙元!而在朝廷的宝船停止南下之后,江浙那群士子文人却派自家亲信前往海外经商,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 牟斌说道历史书上满是好评的明仁宗皇帝,却是满满的鄙视:“仁宗皇帝听信那群文臣蛊惑,竟然想要将京师再次南迁南京,要不是仁宗皇帝死的早,只怕如今的京师就会是南京了。仁宗皇帝处处打压功勋武臣,一味的宠信文臣,把永乐大帝一手打下江山拱手让给了文臣,而自己也得到了文臣给予的甚是好听的庙号:仁宗。他的仁义全都是对着那群吃人不吐骨头的文官的。” 讲到这里牟斌不禁冷笑了几声,然后不在言语。 张延龄正听的兴起,却发现牟斌不在往下叙说,不由的问道:“那后来呢?” “后来,”牟斌本不准再说,但是看到张延龄对此感兴趣,继续说道:“后来便是宣宗继位,宣宗皇帝虽然性格类似永乐大帝,可是丧失了宝船下南洋所带来的利润,根本支撑不起如永乐大帝时期的南征北战,而且宣宗皇帝在登基之初,受了不少文臣的支持因而也不好翻脸,便只好在文臣武将之间保持平衡。总得来说,宣宗皇帝也算的上是“无为而治”,后来文臣那群使笔杆子的无耻之徒,把仁宗皇帝和宣宗皇帝的在位时期称为“仁宣之治”,好像大明的稳定是他们努力下结果似的!哼!要不是在永乐大帝时代咱们功勋武将将周边各国都打服了,文臣如何有精力治世!” 张延龄听牟斌的口气就听得出来,牟斌对文官满满的全都是恨意。牟斌继续往下说,一直说到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 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太师也先以大明减少赏赐为由,挥师十万直扑大同,威胁京师。一直以为太祖、成祖皇帝为榜样的英宗皇帝下旨御驾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