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137章 工地上的学校

第137章 工地上的学校

    听了蒋德璟说的缘由,朱由检也不得不默然了,在昌平修几个水库已经是极限了,要是动了祖陵山头,估计他要被那些文臣和各地的宗藩喷死。

    继续在河堤上走走看看了一段时间,连善祥便站出来对皇帝提醒道:“陛下,时间已经不早了,我们该往回赶路了。要是天黑还不回城,恐怕下次就没这么容易出来了。”

    朱由检抬头看了看天色,不由嘟囔道:“这天色还早呢,怎么会赶不及回城。我们再去那边看看,那个棚子是干什么用的?”

    崇祯不理会连善祥的劝说,向着孙伯阳教学的棚子信步走了过去。难得以查看治河工程的名义出来走走,他才不想这么快就回到让人倍感压抑的四方城里去。

    5月的原野上一片青翠之色,一眼望不到尽头,可比他在宫内抬头处处被高大的宫墙挡住视线,让人赏心悦目的多了。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孙伯阳投入的替学生们讲解着诗中的含义,完全没有感受到一群不速之客的到来。

    孙伯阳并没有同这些学生们讲解,这首诗是如何押韵的,而是利用这首诗教了几个生字,并简单的描述了诗的含义。

    他这么教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在他看来,这些学生们能够认识一些字,学会简单的算术,就已经够用了。毕竟这些学生都不是为了科考来学习的,只不过想要学些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到的知识而已。

    他们之中最聪慧的人,大约也就是被送到某个商铺去当一名学徒而已。因此孙伯阳并没有从百家姓和千字文开始教授,而是选了一些含有常用字的诗词作为范文。这些朗朗上口的词句,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记住刚刚学会的生字。

    孙伯阳讲完这一课之后,才发觉棚子的入口不知何时起,居然站满了人。

    他下意识的走上前想要看清是谁站在那里,结果却让他吃了一惊。

    朱由检摆了摆手,他身后的一名侍卫顿时上前扶住了孙伯阳,阻止他跪拜下去,并小声告诫他不要张扬。

    崇祯穿的虽然是常服,但是龙纹并不是那么的显眼。除了官员之外,平常的百姓根本认不出崇祯身上穿着的是皇帝的服饰,他们只会把崇祯当做是京城里的某个贵人而已。

    对于陪侍在皇帝身边的侍从和官员来说,崇祯的身份能够尽量不在百姓面前暴露出来,皇帝的安全才会更有保障。

    孙伯阳看着崇祯走到自己面前停了下来,他却不能跪下行礼,顿时变的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朱由检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才微笑着赞赏道:“你刚刚教的课*的很不错。”

    不待孙伯阳回答,他已经绕过了孙伯阳走到了黑板前,对着一干学生饶有兴趣的发问道:“你们上了先生的课程,学到了知识,今后准备用来做什么呢?”

    一干学生有些畏惧的看着,这位衣着华丽的年轻贵人,不敢回答崇祯的问题。

    主管工地的小吏心里有些着急,正想上前催促学生们时,却被蒋德璟拦住了。

    朱由检思考了一会,便从腰间解下了一块玉玦,他抓着玉玦上的红色绳子,对着学生们鼓励的说道:“如果你们中有人的回答能够让我满意,我就把这块玉玦奖励给他。”

    这些学生们依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头看向了他们的先生,看到孙伯阳对着他们点头之后,才有一些学生大着胆子回答了崇祯的问题。

    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或是为了赚取金钱,或是为了出人头地,甚至还有人想到了,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的戏文。

    但是显然,这些答案都不是崇祯想要的答案。朱由检叹了口气对着学生们说道:“为什么你们就没有一个人想着,学好知识然后改变自己的家乡,让乡亲们过的舒服些呢?”

    学生们大多不明白这位贵人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有不少学生开始思考起贵人所说的,改变自己家乡云云的话语起来了。

    相对于这些懵懂的学生来说,反倒是站在边上的蒋德璟和孙伯阳两人,对于皇帝的话语感触的最为深刻。

    对蒋德璟来说,他所熟读的儒家经典虽然追求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但是说到底还是要先出仕,获得皇帝的赏识,才能有这个机会。

    而对于皇帝来说,让天下读书人整天想着,读书就是为了通过科举出仕,为自己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才是最正确的想法。读书不是为了卖于帝王家,对于皇帝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

    孙伯阳的神情似乎有些茫然,他似乎有些明白了,当初在国子监皇帝为什么要训斥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