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567章 尘埃落定

第567章 尘埃落定

    听到了皇帝的问题之后,站在黄立极下方的郭允厚不慌不忙的走到了台阶下面,对着崇祯行礼之后说道:“臣以为,既然两淮盐商暂时不能供应行盐区内的食盐,那么为了东南百姓的利益考虑,应当从其他盐场调运食盐以补充东南百姓的需求。

    长芦、河东盐场的食盐可以入豫,两浙盐场的食盐可以入苏,川盐可以济楚。据臣所知,长芦盐场改为晒盐法之后,产量已经快要接近两淮盐场的产出,而河东盐场去年也恢复的不错,至于自贡的井盐产量更是增加了2倍。

    因此,即便是两淮盐商无法供应东南地区的食盐,户部也能从以盐场调运足够数目的食盐…”

    郭允厚的回答,顿时让在场的官员们纷纷议论了起来。虽然户部尚书提出的建议,的确能够解决现在东南百姓面临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法无疑是在损害两淮盐业所有相关人员的利益。

    两淮盐业除了盐运司的官吏和盐商之外,还有盐场制盐的盐丁和运输食盐的劳动人员,从业人员超过5万。如果按照郭允厚的说法,那么很多人会失去养活自己的能力。

    因此很快便有人站出来反对了郭允厚提出的解决方案,他们认为不能因为两淮盐运司官员和盐商的腐败,而把惩罚落在这些人的头。确切的来说,他们也是崇祯的子民。因此皇帝不应当厚此薄彼,为了东南百姓的吃盐问题,而让这些人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

    会议到了这个时候,总算是有了些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思。朱由检一边听着各方官员提出的理由,一边也脑子里重新梳理了一遍关于两淮盐场的资料。

    两淮盐场岁办35万余大引,年供应食盐1亿斤左右,也是五万吨下。不过这是官方记录的数据,两淮盐场还有非记录在案的私盐产出数量,大约是两倍于这个数目。

    而长芦盐场在没有改制之前,岁办6万大引。长芦盐场改制之后,通过采用了新的晒盐技术和新开辟的盐田,今年到目前为止的产量已经接近了4万吨,预计全年产量可以超过5万吨。

    以大明的人口数量,每年食用盐的需求大约为15亿斤下,这还没有包括利用食盐加工储存食物的需求。不过现在大明各地每年的海盐、井盐所有产量加在一起,包括私盐在内,一年也不过只能提供5-6亿斤而已,缺口达到了三分之二以。

    而随着化工工业的开展,和钢铁业的持续发展,大明对于食盐的需求再度被放大了。朱由检显然不能够允许,让那些盐商和江南士绅继续把持两淮盐场。这些人对于两淮盐业的发展毫无贡献,只是一心想要垄断两淮盐场的产出,通过垄断销售来获取高额利益。

    而这些盐商和江南士绅获得的垄断利润,并没有用来改造两淮盐场的制盐技术,也没有用来投资工商业,而是消费在了名妓、园林、寺庙、学院等事务。因此,从他们手夺走两淮盐利,朱由检心丝毫没有愧疚的意思。

    听完了各位官员的意见之后,朱由检终于再度出声说道:“朕以为,郭尚书提出的办法还是可行的,我们首先要保证东南百姓的吃盐问题,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两淮盐业从业人员的吃饭问题。

    当然,调拨长芦、河东、两浙、四川等地盐场的食盐入两淮盐区销售,不过是朝廷暂时的举措,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各位也不必担忧,两淮盐业的的盐丁灶户今后无以为生。

    朕以为不如这样,我们先给这项政策制定出一个临时期限来,如说3个月。3个月后我们再来讨论关于两淮盐区的食盐销售事务。如果到时两淮盐场已经能够恢复正常供应,那么这项政策不再延续。

    如果两淮盐区还有局部地区依旧没有办法满足食盐供应的,那么在这些局部地区继续推行外地食盐调拨的政策。

    关于如何确定,什么地方需要实施外地食盐调拨的政策。朕以为可以以当地食盐价格为参考,北京市场每斤食盐3分钱,相当于24铜钱。那么两淮盐区食盐的市场最高价格不应当超过36每斤。但凡是超过这个价格的地区,那么不再受到行盐政策的保护,任何人只要缴纳了税收,均可往这一地区贩盐。

    此外,现在是两淮盐商断了食盐贩运,而不是两淮盐场断了生产。因此,户部可以派员清点两淮盐场的食盐产出,然后招募商人进行投标出售。自即日起,对于两淮盐场的盐引暂不兑换,待到巡盐御史对所有盐引进行甄别之后,再制定兑换这些盐引的方式。

    另外,两淮盐引案虽然涉及了不少盐商,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这些盐商里也不可能个个都是丧心病狂之人。所以户部可以派员前往扬州,协助韩一良查办此案,对于那些涉案不深的,或是愿意悔过的盐商,还是可以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的。

    还有,户部下派官员也要同这些盐商们好好商议一下,看看这两淮盐政应当如何进行管理,才能避免再度出现类似于今天这样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