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都市小说 - 命韵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七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二十七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

    张学丰一听蔡文凯要自己给他写的书作序,心里便有几分明白。【】心想,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自己在文坛名不见经传,找自己作序,无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拉赞助。这些年来,企业简直成了唐僧rou一样,找企业拉赞助的人,简直是五花八门,应接不暇。但经历得多了,张学丰也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于是故作惊讶地说:

    “嗬,失敬了!没有想到,原来蔡主任还是一个大作家,恭喜大作早日出版啊!至于作序,蔡主任就高抬了。说起来,我只能算是一个商人,只怕有污新作啊!”

    蔡文凯当然知道张学丰在耍滑头,便说:

    “张董过谦了吧,我听人说起过你的文才,博古通今,书道精湛,是大家手笔啊!如果您一定要自称商人,也是一个儒商。其实,晋商自古以来,就与文化结缘很深啊!”

    张学丰笑道:

    “哦!看来蔡主任对晋商文化的见识不浅?”

    蔡文凯谦虚地说:

    “谈不上什么见识,只是略知一二而已。”蔡文凯边说边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张学丰似乎来了兴趣,看着蔡文凯说:

    “愿闻其祥。”

    蔡文凯笑了笑,说:

    “张董,在您面前说晋商,难免班门弄斧之嫌了。说错了,你别笑话。”

    张学丰笑着点了点头。

    蔡文凯接着说:

    “自明清以来,晋商称雄天下,纵横欧亚,称雄商界五百年而不衰,这里面其实就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原因。在我看来,晋商的发达,与山西那块土地上底蕴丰富的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那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嘛!

    “应该说,是华夏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晋商独特的经营理念,它从儒家学说中提取出了仁和信的含义;从关公的精神中,提取出义的概念。晋商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合到人文概念和经营之道,形成了以信义为重、以义制利的经营理念。正是这一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成就了晋商的数百年基业……”

    蔡文凯的一席话,让张学丰有些动容,感慨道:

    “真没想到,你这个江南人,倒比我这个三晋的后人对晋商文化的见识还要深刻。难得啊!来,我得敬你一杯。”

    蔡文凯刚放下酒杯,坐在身边的肖坤悄悄拉了拉他的衣服,吃惊道:

    “嗳!老蔡,怎么不声不响的,你就弄出了一个长篇。哎,是什么题材的作品?”

    蔡文凯淡然地说:

    “有感而发吧。这么多年了,心里积累了一些东西,不吐不快,就写了起来。哪知一动笔,就收不住了。至于题材嘛,可以说是一部严肃的都市生活作品吧……”

    蔡文凯的话没说完,王长岭就嚷了起来:

    “哎哎,老蔡,搞没搞错,现在写严肃文学,太不识时务了吧?你到市场上去看看,这些年出版的作品,哪有严肃的影子?不是暴力,就是艳情。你写严肃题材的作品,读者能接受吗?别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王长岭五十多岁,头发极其稀疏,脑门锃亮,一些被染得乌黑的头发,像没有边界意识的藤蔓一般,爬过清亮的头顶,与另一侧的头发勾连起来。虽然依稀遮住了秃顶,但模样却显得有些滑稽可笑。

    沈洁茹惊讶道:

    “严肃文学?我晕!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各种信息把脑袋塞得满满的,下班后就想把自己放松一下,谁有心情读严肃文学?”

    蔡文凯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说:

    “唉,问题就在这里。不说读者喜欢读那些不着边际的作品,什么穿越啊,重生啊,神啊鬼啊的东西。就是出版社,也势利得很,只信名气不信实力。说实在的,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我心里就很纠结,有些摇摆不定

    (本章未完,请翻页),不像以前写东西时那样淡定和从容了。

    “按说,读书人最珍贵的,就是气节,写书不能为三斗米折腰,总得给读者留下点什么吧。可如果书出版了没有读者,也难免不让人心生悲哀。唉!”

    蔡文凯沉重地叹息一声,一脸茫然地看了众人一眼,接着说:

    “这一阵子,我联系了十多家出版社。嘿,基本上是众口一词,说没市场,不接受小说出版业务。有两家,倒是同意出版,但得出赞助费,而且张口就是三万五万。说穿了,他们是不想承担市场风险……”

    至此,沈洁茹突然有所醒悟,蔡文凯今晚张罗的这个饭局,原来是想为自己的书稿出版拉赞助,而且选中了张学丰这个冤大头。把自己拉来,估计也是为了讨好张学丰。想到这里,沈洁茹心里就有些恼气,于是狠狠地盯着蔡文凯。不想蔡文凯却没有看她。

    肖坤嚷道:

    “怎么可能呢?我前两天还看到过一个报道,说是我国每年出版的文学作品达二千多部呢,数量不算少吧。哎,老蔡,是不是你的作品本身有什么问题呢?”

    蔡文凯的脸刷地红了,申辩道:

    “怎么可能呢,我的文笔,难道你们不知道?再说,他们连书稿都没看,怎么知道书稿的质量?据我了解,出版社现在出版的小说,要么是向名家约稿,要么是把名家的小说结集重新出版,很少推出新人的作品。唉,长期以往,文学创作将后继无人了!”

    枫叶书店的老板杨国华接口说:

    “唉!这也不能全怨出版社,这些年来,严肃文学作品根本就卖不动。但要说文学创作会后继无人,我也不信,网络上就有一大批新生代嘛,而且他们的作品很受读者热捧。”

    见杨国华提到网络文学,蔡文凯顿时一脸不屑,奚落道:

    “网络上的那些东西,能算文学作品吗?题材不是穿越,就是重生,误人误己。无论是从艺术性、思想性,还是从创作技巧,语言修饰来说,简直就是些文字垃圾。”

    杨国华不以为然,冷冷地说:

    “我不管它是什么,我只知道它有市场。可你们这些自称正统的文人,还有那些知名作家,这些年又出版了什么好作品呢?许多作品摆在书架上,读者看都不愿看一眼。其实,你们文人没有弄明白,现在是市场经济。清高,是换不到钱的。”

    蔡文凯的脸顿时胀得通红,张了张口,似乎想申辩,却发出了沉重的一声叹息。想想,杨老板说的,还真是那么回事。

    这些年来,有那么几个初出茅庐的网络写手,确实在网络上闹得欢腾,甚至受到了网络读者的狂热追捧,每年的稿酬,甚至上千万。而一些知名作家出版的文学作品,一次的印数,也就3千5千册的。上万册的,凤毛麟角。相比之下,无异于是小家伙们大块吃rou,老家伙们小口喝汤。这种景观,真的让人无语。

    肖坤接口道:

    “网络文学虽然有些不着边际,但它的确反映了人们想逃避现实的一种心态,是时代的一个产物。当然,如果穿越、重生这类严重超越现实的作品成了主流文学,那无疑也是当代文学的悲哀,会加重社会精神颓废的程度。”

    王长岭说:

    “这也难怪,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谁还愿意捧着一本纸质书读呢?再说,如今的图书一本比一本贵。一看标价,还真难爽快出手。”

    文化馆的杜有德接口说:

    “也不尽然吧?老王,你说,是书贵呢,还是烟贵呢?你抽的江南烟多少钱一包,二十多元啊,一天一包,也没见你少抽嘛!

    “我到觉得,当代严肃文学的衰退,主要还是文化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的。这种变化,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社会思潮的变化,整个社会功利色彩日益浓厚,人心浮躁,作家难以专心著述,读者难以静心读书。二

    (本章未完,请翻页)是信念缺失,价值观念多元化,导致文学作品越来越朝娱乐化、庸俗化,甚至低级趣味的方向发展。如此,读者怎么会有兴趣读严肃作品,严肃作品怎么会有市场?当代文学又怎么能避免衰败呢?”

    对杜有德的观点,张学丰很有同感,于是接口说:

    “杜研究员这话深刻。其实,我也有好几年没买什么小说类的文学作品了,主要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优秀作品。说实话,我也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去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几部作品,我都买了,但都只看了前面几章,一部都没有读完,因为提不起阅读的兴趣。

    “我认为,文学大师和传世巨著,是文学繁荣的基础。由于这两个基础的缺失,当代严肃文学的衰败,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杜有德接口说:

    “有一些作家,把出不了好作品的原因,归咎于体制和环境,认为当下的文化制度和社会环境,整体上就不利于严肃文学的创作和传播,没有产生文学大师和传世巨著的条件。”

    张学丰说:

    “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沈洁茹心里一动,有心想考问一下张学丰的文学修养,扭着头盯住张学丰,质疑道:“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张学丰看着沈洁茹,笑道:

    “是,又不是。很显然,如果将难以产生文学大师和巨著的根源,完全归咎于文化体制和社会环境,是不客观的。因为体制对孕育伟大的文学家和文学巨著,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我国封建社会的文字狱是相当严重的,可不可怕?可怕啊,家破人亡,殊连九族。可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产生了四大名著和一大批传之千古的优秀文学作品,造就了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等文化巨匠。这怎么解释?”

    张学丰摊开双手,盯着沈洁茹,接着说:

    “就说200多年前的曹雪芹吧,他生活在清朝的前期。那可是题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都会惹来杀身之祸的时代。因为统治者认为,这是作者在借写景讽刺八旗是蛮夷之人,没有教化。但就是在那样的体制或社会环境下,诞生了中国有史以来最灿烂夺目的文学巨著《红楼梦》,这又说明了什么?”

    众人谁也没有出声,怔怔地看着张学丰。张学丰见沈洁茹想张口说什么,于是停顿了一下,看着沈洁茹。但沈洁茹最终却没有发出声音。于是接着说:

    “我常常想,要构筑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思想体系,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构筑一个核心价值观。以此,才能营造一个人人富有正气,富有勇气,富有良知,富有爱心的社会氛围。文学应该成为构筑这个核心思想体系的重要载体,文学艺术的生命力,也在于对人性的敏锐直觉和深刻洞悉……”

    至此,沈洁茹被张学丰独到的见解深深吸引了,她的双眼,紧紧地盯在张学丰的脸上。张学丰的话沉稳大气,干脆利落,思路清晰敏捷。不难看出,张学丰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而且具有文人特殊的激情和感染力。

    张学丰接着说道:

    “当然,社会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也不容低估。但我相信,只要人类还有想象性的精神需求,严肃文学就不会消亡,伟大的文学作品更不会失去其价值……”

    当沈洁茹和张学丰并肩走出酒店时,街道上已是一片辉煌。无数的灯光,把城市的夜色装扮得绚丽多彩、千姿百态。

    两人在酒店大堂的门前握手道别,张学丰转身朝自己的奔驰车走去。来到自己的车前,手伸向车门,张学丰又下意识地回头望了一眼。

    沈洁茹还站在大堂的门口目送着他,见他回头,又挥了挥手,才转身进了大堂。望着沈洁茹离去的背影,张学丰若有所思,感觉自己的心突然动了一下,又痛了一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