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南征北战终劳碌
当向林赵河玄亮三人给自率领士兵,形成一个“门”字型包围圈,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每天前推五十里后,匈奴人显然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又忌惮萧国士兵手中的弓箭,不敢正面迎击,只能随着向林等人的推进,而逐日后退。W 如今聚集在向林等面前的萧国骑兵,早已不是萧安最初报告的五百多人,而是接近千人了。 为了不让对方夜里安心休息,萧逸然采纳了赵河的建议,每天晚上,派出少量骑兵,不断sao扰对方的营寨。不用近距离接触,只是赶到弓箭的射程之内,每隔一段时间,就放一阵冷箭。 一连十天,匈奴人后退出五百多里地不,也一直没睡个安稳觉。在这寒冷的冬天,就是彪悍的匈奴人也受不了。何况因为不敢和萧国士兵正面迎击,心里还十分憋屈。能煎熬十天,也基本到了对方的承受极限。当他们刚刚生起要退兵的念头,卫龙及时从后面发动了攻击。 一直派人注意匈奴人动静的萧逸然,马上接到斥候的报告: “皇,发现匈奴人后面发生sao动,似乎正受到攻击。” “向林玄亮赵河听令。” “向林听令。” “玄亮听令。” “赵河听令。” “你们给自率领部队冲上去,先用弓箭,再投掷炸药包,不求歼敌数量,只要把对方打怕。” “是。” 当向林三人从三面围上去,密集的箭矢射向匈奴人之后,为了逃命,对方不得不直面萧国士兵。不等双方接近,一轮炸药包便在匈奴骑兵群中轰然炸响。 用炸药包炸骑兵,受到攻击最厉害的是战马。匈奴人的战马被炸的纷纷倒地长嘶。没有了战马,骑兵只靠手中的标枪,如何是萧国士兵手中弓箭和皇弩的对手。不到半天时间,除去少部分匈奴骑兵逃脱外,大部分骑兵被射杀。当萧逸然来到战场上时,战事已基本结束。看着满地战马,以及匈奴人的尸体,萧逸然心中有些不忍。 翻开史书,每一部都有战争的记载。在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中,到底有多少人死于战争中,虽然无从查考具体的数字,还是能够想象的。仅仅是今年年初的一战,和眼前的一战,加起来,就有四五千士兵被杀死。这个数量已经是萧国族人数量的一成,而这仅仅算是型的战争。如果是那些为争夺皇位,推翻一个政权的战争呢,又会死多少人? “向林,率领士兵,把这些战死的匈奴人安葬了吧。” “是,皇。” “启禀皇,玄亮希望能率领骑兵追击匈奴人,直捣他们的老巢,以防对方卷土重来。” “玄亮,想要消灭一个大型的,不同种族的族群不是那么容易的。暂时不要去了,如今天气严寒,不利于行军,待春天到了,看看匈奴人的动静再吧。” 萧逸然阻止玄亮带兵追击,还有一个原因。她知道,匈奴人之所以南下sao扰,无非也是为了生存。如今正直寒冷的冬季,一向不事农耕的匈奴人,最难过的就是冬季。他们来此也不过是想要抢掠些食物,如同当初萧逸然征服其他族群,只是为壮大族群,虽然方式不同,最终目的却都是为了各自的族群能够长久生存下去。如果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看,并不存在谁对谁错。所以,萧逸然不想制造过多的杀戮。 收兵回到赵郡后,萧逸然对萧安和向林道: “这些匈奴人一向不事农耕,专以狩猎为生。冬季是他们最难过的季节,所以才会南下,不过是想抢掠些食物。当然,如果让他们得逞,也会抢掠人口。以后,在严密监视对方的前提下,如果能够和对方沟通最好。可以用我们手中的粮食,和他们交换猎物,或者动物皮毛。这些事,只能靠你们随机应变。” “皇,如果换给他们粮食,让他们发展壮大了,岂不是会给萧国带来更大的威胁?” 赵河首先提出自己的疑虑。 “做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给他们粮食,既可以让他们不来sao扰我们,同时,也正如你担心的那样,有会让他们迅速强大起来,他们强大起来后,会给萧国带来更大的威胁。 只是,有一你想过没有?就算我们不和对方交换粮食,一定能阻止匈奴人强大起来吗?只不过是减缓其强大起来的速度和时间而已。” “难道真的不能把他们一举消灭吗?” 玄亮不解地问道。 “匈奴人不同于其他族群,他们居无定所,北方又是广袤的荒漠,别我们萧国的兵力不足以彻底消灭他们,就是再增加几倍,十几倍的兵力都无法做到。 就如你们前段时间征伐西南蛮人一样。也许等你赶到他们驻地时,他们早就迁移了。会让你连人影都看不到,还怎么去消灭对方?” 重生前的记忆告诉萧逸然,历史上有多少朝代曾经想要消灭匈奴人,可是又有那个朝代做到过?最典型的,应该数汉武帝。穷兵黩武几十年,最终也不过是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sao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在一段时间内,难以再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而同时也给汉朝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其结果就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这也直接导致了西汉从文景之治的鼎盛期,逐渐衰落起来。 当然,萧逸然心中所想,是无法讲给玄亮等人听的。 “你们要知道,战争永远是一把双刃剑,俗话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个道理你们应该能明白。所以,我还是希望将来能够和匈奴和平相处。当然,如果对方一定要打,那就坚决把他们打残,打怕。” “萧安,目前我们手中的弓箭皇弩炸药等,暂时不要交给白人自治县,防止从他们那里流传到匈奴人手中。” “是,皇。” “筱秋这个女子独立营营长当的感觉如何?” “皇,远没有跟随在皇身边自在。” “呵呵,你倒是会实话。” “筱秋也二十几岁,快三十了吧?以后要多注意培养接班人,我想你们这些从一开始就跟随我的人,三十之后都退下来,享享清福,包括我也一样。再过几年,要是族人中有人能够代替我,我也想享享清福。” “皇,那怎么行?!” 萧安带头,所有人都有些惶恐地看着自己的皇。 “我只是有这样的想法,到时候看情况再吧。” 萧逸然看了看萧安,柔声道: “萧安,你要抓紧培养一名接班人,然后搬回望山城,你一个左丞相,总不能老是在太守的位子上。等你回去后,再加上李渔和玄依,我也能轻松。” “是,争取一年内把太守的位子交出去。” “是不是心中有人选了?” “皇,你看筱秋怎么样?” “皇,我可不行。只是带女子独立营就已经很吃力了,可管不好一个郡。” “看看把你给吓的。没有谁是开始就会的,都是慢慢学。我倒是觉得萧安的提议不错。你以后多跟萧安学学,我还是希望由你接替萧安的太守之职。” “是,皇。” 听皇到这个份上,筱秋也只能先答应下来。 待众人散去后,萧逸然当晚就住在萧安太守府,召来卫龙和卫天给自己侍寝。第二天一早便在玄亮赵河的护送下,返回都城。 有一件事情一直困扰着萧逸然,那就是历法的制定。根据历史记载,汉人的历法,是到皇帝之时才出现雏形。萧逸然不好把记忆中的农历历法直接搬过来。这几年,一直是由长老会的老年成员,根据月亮的圆缺来定日月。如此以来,每年的新年都会提前一个多月,今年的新年就赶到了立冬后不久,明年怕是要到秋末了。 “该如何给她们解释闰月的事情呢?” 萧逸然近来一直在想这个问题。重生前的农历,基本上是五年三闰月的。那样才能使节气的变化和时序的变化符合起来。才能让族人根据节气的变化来种植,来收获。 想来想去,也没想到一个好办法。萧逸然不得不在召开长老会议时,对一众长老问道: “你们有没有感觉到,我们每年新年的气温都有所不同?” “是的,皇,我们已经注意到了。刚搬迁到望山城时,新年正值寒冬,第二年已经来到进入冬天后不久,去年基本上是刚刚种完冬麦,就到新年了。” “所以,我们要改变一下方法。不然,再过两年,新年就到盛夏了。” 萧逸然也不解释原因,直接把重生前的农历历法中如何设置闰月的方法讲了出来。每年设置六个大月,每月三十天,六个月,每月二十九天。这样的话,每年就是三百五十四天。每过三十个月加一个月,这样以来,刚好是五年两闰月。虽然还不能完全和重生前的历法吻合起来,大致相差已经不大。 对于这神秘莫测的历法,长老会成员自然都提不出什么意见来,皇怎么,他们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