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趋势向好
郑芝龙收到的消息要比李岩晚一些时候,虽然他也知道有几路手下被几乎全歼,可是毕竟还是有几路是在烧杀之后全身而退的。对此他觉得比较满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回港的船只越多,他能派出的人手也会越多。而且他还能从日本招募一些武士来帮忙,其在陆上的战力要比他的手下大了不少。只要持续保持对沿海的袭扰,相信李岩会感到压力的。 于是他很快做出决定,再过一些时候,就派出使节,去同大梁谈判。他相信,随着沿海被不断袭扰的消息到达李岩的案头,李岩会慎重考虑他掌控闽粤的诉求的。而且他此时也做出了妥协,若是广东全省不可得,那他会退而求其次,只要求将广州这个商埠置于控制之下。他的目的除了提高权势地位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将海贸这一厚利营生完全掌握在手中。 至于李自成的死亡,他也没有确切消息,因为李自成的后续人马到来,民团不敌,自然没有留下任何尸首。不过李自成的部下对当地进行了报复,攻击了附近城寨,虽然兵力有限没有得逞,但还是将寨外的粮田全部损毁,而后又钻入群山逃离。从这个行动来看,即便被杀的不是李自成,也应该是李自成麾下的一员大将。 不管李自成是不是身死,他都不会放松闽江的防御。他控制着福建大部,这才是能和大梁谈判的根本。若是李岩在解决了李自成之后,突破闽江,占领福建,到时候别说什么裂土封王了,他那时除了投降,就只剩下逃到台湾另做打算了。 不过由于李岩对于失职军官的从速从严处理,让其他沿海守备官兵都是提高警惕,搭建望台,同时给沿海渔民百姓分发一些兵器,平时派人指导训练,让百姓们有抵挡一下来袭海寇的能力。而部队则是全神戒备,休整道路,又从上级申请,也在当地征集一批骡马,以期能达到快速赶往事发地点的目的。所以郑芝龙后续的袭扰,鲜有成功的例子。 即便是那些日本武士,在弓弩和火枪的轮番射击之下,也没有了什么威力。这些为了金钱而来的倭人,想再现百年前数十倭寇就能在江南攻掠县城的辉煌,现在却是都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因为这些倭寇的头颅,都被砍了下来悬挂在县城门口,平复百姓们对于倭寇的恐惧心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郑芝龙此时还是按照他的计划来部署。不过他的如意算盘马上就要落空了,因为田见秀已经联络上了,并且也比较倾向于向大梁投降。 田见秀对于李自成的死讯倒是比较相信的,因为与李岩之前的接触中,李岩送来没有说过谎。而且自从李自成带着小部队突出重围之后,队伍的心气儿确实是受到很大的影响。本来此时队伍就处于困难时期,可是带头大哥却自己一个人先走了,而且不少陕西、山西的老兄弟们也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不少都想回家乡过太平日子去,因此投诚的事情才有的谈。 至于另一个头领刘宗敏,则是带着一部分人马在另一地方,田见秀也没有派人去联络。这样的事情,联络的人多了,反倒会节外生枝。而且以刘宗敏的脾气,也不太容易能够接受向李岩投降,刘宗敏也接受不了李岩的规矩约束。 与此同时,张翰的水师也全体出动了。虽然只有两艘战舰装了轮浆的护盾,可是张翰还是带着舰队出发了。之前本来还有加强战舰防御的意思,可是听了骆淼泫说的西洋炮舰,他就觉得这个护盾除了增加舰船的重量之外,也没有别的用处了。至于战舰的安全性,只能在作战的时候小心一些了。 而他们这次出击,也不是在海上漫无目的的寻找郑芝龙的袭扰船只,而是打算直捣黄龙,直接向福建出击。虽然他们的战舰少,可是他们有速度快,不单纯依靠风向的优势,虽然不能歼灭郑芝龙的舰队,但是能给郑芝龙添些麻烦,让郑芝龙不能肆无忌惮的派出舰队去袭扰北方沿海。 虽然南方的事情不少,可是对于李岩来说,北方也是不能忽略的。不过今年情况要好的多,因为对清国的粮食禁运卓有成效,清国不得不把更多的汉军用于开垦田地,以此来缓解他们的粮食危急。 要是在明朝的时候,清国一定会袭扰明国,从关内的汉人手里抢夺粮食,可是自从李岩控制长城沿线之后,清国想要南侵就必须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所以清国此时只能改变策略,让更多的汉人去从事耕种,而让满人能够休养生息,好让这几年战争中消耗的人口能尽快的恢复。 清国虽然停止了对长城的攻击,可是对于今年进入蒙古草原的商队,定然会加大袭击力度。所以对于大梁来说,这也是一次消耗清国实力的机会。虽然现在还是夏季,就开始准备秋季的草原之行。 李牟来到了开封,兴奋的向李岩汇报:“这次我准备了两万骑兵,后勤辎重马车七千辆,若是清国的骑兵还敢出现的话,肯定能给他们造成比去年更大的伤亡。照这么下去,过上几年,清国的青壮就要减少一半了。到时候攻打清国,就容易的多了。” 李仲马上觉出有问题,问道:“你是打算自己带队去草原?” “是呀。”李牟承认道:“我也想出去活动活动,已经在北京待了两年了,再不活动活动,手上的功夫就要废了。” 李岩不满的教训:“我把整个北方的安危交给你,你却想着做一个先锋官。要是你真的想一直过冲锋陷阵的瘾,那就递上辞呈,我让你去一个游击、参将。” 李牟马上就不敢说话了,他现在已经是郡王爵位,大都督军职了,怎么可能再做回参将游击呢? 他等了一会儿,见李岩不再追究了,才汇报:“还有一件事,吴三桂等人的日子也不好过,清国给他们派了不少粮食征收额度。而且他们也看出清国已经不再强盛,所以想要就地反正,我还没有答复他们。” “这个时机不太好吧。”李仲有些顾虑:“南方未定,北方还是不宜进行大战。” 李岩也同意李仲的观点,说道:“可以给他们一点粮食,让他们不至于饿肚子。至于反正得事情,再让他们坚持一个时候,等待何时的时机。他们的功劳,现在就给他们记着,大梁是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的。” 李牟点头道:“行,我知道了,回去就给他们说清楚。反正清国现在也不想跟咱们大战,他们的处境也不至于坚持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