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乱清在线阅读 - 第一六二章 老成谋国

第一六二章 老成谋国

    热门推荐: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乱清》更多支持!

    和御姐同桌而食,倒不是第一次,在“冠军号”上就来过一次。不过,那是因为舱室空间狭窄,摆两张桌子太过逼仄,还有,那毕竟是军舰,不是行宫,出门在外,不能事事过于讲究,“礼,有经有变有权”嘛。

    现在呢?

    先是夜宿行宫大榻同眠,接着又同桌而食,呃,新鲜事物来得未免太多太快了吧?

    关卓凡请过了安,还在犹豫,慈禧指了指那张空椅子,微笑说道:“坐吧,别磨蹭了,你看看,这都什么时辰了?你不饿,我可饿了。”

    关卓凡心一横,管他呢,床都“同”了,“同”个桌又算什么?谢了恩,坦然就坐。不过,坐下来后,却是双手抚膝,腰背挺直,摆出一副正襟危坐戒慎恐惧的架势。

    御姐轻轻一笑,也不来纠正他的坐姿,说道:“这儿有两份东西。”说完,将自己面前的物事推给了关卓凡。

    关卓凡看时,却是一封黄绫封的奏折,和一件轩军特制的装电文的封套,只是封套上的火碱已经破裂,里面的电文,御姐应该已经看过了。

    ``

    “这是?”

    “奏折是左宗棠发来的,没什么太大的事体,可以等一会儿再说。这个电报,是‘东边儿的’发过来的,是某个人的奏折——你倒猜猜。此人是谁啊?”

    母后皇太后学会发电报了?孺子……呃。孺女可教。

    “回太后。臣想……大约是宝鋆。”

    慈禧“格格”一笑,说道:“你竟是神仙!这个奏折,和你昨儿说的……嗯,今儿早上说的,竟是分毫不差!你瞅瞅吧。”

    关卓凡抽出电文,看了一遍,果然,是“以自劾求自清”。文字铺陈。摇曳生姿,声情并茂,一副掏心窝子的架势——嗯,简直差不多算是“声泪俱下”了。

    关卓凡抬起头来,御姐一双妙目,正看着他,浅浅一笑:“你怎么看啊?”

    关卓凡晓得,慈禧问的,不是他“怎么看”宝鋆,而是“怎么看”母后皇太后“怎么看”宝鋆?

    呃。有点儿拗口。

    他微微犹豫了一下,说道:“臣请问太后。这个电报,小站那儿,是什么时候收到的?”

    “大约是刚交午初的时候吧。”

    “这么说,母后皇太后一下早朝,就叫人发了这封电报过来,一点儿都没有耽搁——臣以为,这……已经大致可以看出母后皇太后对此事的取态了。”

    慈禧点点头,说道:“我觉得也是。看来,你说的没错,这个事儿,还真要先听一听你的母后皇太后的意思。”

    关卓凡微窘,正想说两句叫御姐安心的话,御姐接着说道:“你可别忘了,你是说过‘尽力而为’的喽?”

    尽力而为——赶宝鋆出军机。

    “是,臣……断乎不能叫太后……失望的。”

    慈禧一笑:“好,我等着——行了,先吃点东西吧。”

    慈禧在宫中传膳,边进膳,边看奏折,是常有的事儿,因此,关卓凡一边吃饭,一边打开了左宗棠的折子。

    是关于董志原地区如何善后恢复的。

    回匪入据董志原,时间虽然不算太长,但杀戮残破,极人间之惨。

    折子上说,“远近城邑寨堡惨遭杀掠,民靡孑遗。平庆泾固之间,千里荒芜,弥望白骨黄茅,炊烟断绝,被祸之惨,实为天下所无。”

    又说,“师行所至,井邑具荒,水涸草枯,贼因此多所死亡,官军亦因此而艰于追逐。”

    关卓凡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心里边好像压进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继续看,官军进入庆阳城,“郡城一带杳无人迹,城内荒草成林,骨骸堆积,奇禽猛兽相聚为薮。”

    “先令勇丁斩荆披棘,掇拾骨胔掩埋,城中方可驻扎。”

    “兵士仔细搜寻,城内原三千余户,现百十人不存矣!”

    上边说的是城内,下边说到了城外,“时有一二遗民,居住岩xue,采食草籽,形类鬼魅。忽见有人踪,以为贼至,望即狂奔,追及询问,不但不知贼耗,亦不辨年月。”

    关卓凡想,这说的还是庆阳府周围的情形,那里地势较为复杂,有山峰,有沟壑,百姓还可以藏匿,董志原平坦空旷,百姓又该逃去哪里?大约是回匪占据一村,这一村便是“绝户村”了!

    山珍海味,吃在嘴里,已全然不辨滋味。

    想起一句诗来:千村薜荔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

    偷觑慈禧,坦然进食,优雅如常,心里面不由长长叹息了一声。

    接下来,就是如何善后恢复了。

    左宗棠认为,“兵事方始,必先陕西接壤之平庆泾固一带,布置大兴屯政,然后进可战,退可守。”

    为此,左宗棠“一面派拨官军扼守董志原各要隘,一面办理兵屯民屯,庆阳合水宁州,次第经理。”

    具体的善后恢复办法,左宗棠提出了五款十条,大致是:

    第一,遴选官吏。

    左宗棠请求朝廷,“破除文法,遴访甘肃人员,署理庆阳府州县各篆,召辑流亡,计口散粮,以延喘息,以规久远。”

    第二,招徕难民。

    庆阳府已成空城,必须充实人口。人口从哪里来呢?左宗棠决定,将流亡在外的平庆籍难民招回原籍。

    这些难民,大多流入陕北,不少已经沦为土匪。招回原籍。既充实了庆阳府的人口。又解决了陕北的治安问题。

    还有。“陕北延安绥德地方,民人可免逼处之嫌,不起主客之衅。”

    第三,大兴屯垦。

    左宗棠规划的屯垦,分“兵屯”“民屯”。

    “择险隘为兵屯,统领营官主之;就堡寨为民屯,府州县主之,均因其地之所宜。”

    现在是冬季。规划妥当,来年一开春,即可“播种粟糜荞麦诸种,督课军民,日事锄垦。”

    第四,增设县丞。

    左宗棠批评朝廷,过往对甘肃的行政建置,太过忽略,并指出,这是造成回乱暴起之初。应对无力的重要原因。

    这是事实。朝廷收服了天山南北路拓土新疆之后,对于西北地区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新疆和陕西的,二者之间的甘肃,确实被严重忽略了。当然,经略新拓之地,需要占用大量资源,此多难免彼少,平衡不易保持,也是原因之一。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左宗棠指出,董志原“地居秦陇要膂,形势之重,自古已然”,可是,行政上,董志原却长期由安化宁州镇原三州县分辖,不但事权不一,而且因为同时处于三州县的边缘地带,自然而然,同为三州县所忽视。事实上,变成了一个“三不管”地带。

    左宗棠说,董志原“向未设官吏,钱粮词讼,一切经理乏人,民多不便,政教不行,jian宄藏匿,关系非小。”

    因此,他奏请朝廷,在安化县的建制内,增设县丞一名,名“董志县丞”,并定位“繁要之缺”,专门负责管理董志原。

    同时,请在董志原增设乡学训导一名,并将安化县原设学额十五名增至十八名,新增的三名,明文规定,归董志原所有,“俾资教化”。

    第五,禁罂粟,倡棉桑。

    关陇一带土地贫瘠,为补生计,民众素有种植罂粟的陋习。而既种罂粟,就不会不吸食鸦片。种植罂粟吸食鸦片,既是关陇贫困之因,又是致衰致乱之源。

    左宗棠到了西北后不久,写信给关卓凡,痛陈鸦片之害,“长毛捻回之劫,皆此毒酿成”,说一俟回乱靖定,他便要厉禁鸦片。

    关卓凡回信说:“关陇治法,必以禁断鸦片为第一要义。季翁谋国老成,洞悉根窍,弟感叹赞服!唯有刍荛之见,陈于君子之前:鸦片源于罂粟,欲禁断鸦片,必禁种罂粟。欲禁种罂粟,必先思一种可夺其利,然后民知非种罂粟始能得利者。”

    这个“可夺其利”的,就是棉桑。

    关卓凡说,“劝种草棉蚕桑,以其一年之计,胜于罂粟,民则因其而明取舍矣!若用峻法求速效,季翁军务倥偬,难免左右失机,以致滞碍不行。弟愚区区,季翁高明,当能鉴及!”

    关卓凡的建议,左宗棠几乎全部接受下来。只是桑蚕一项,虽然陇东自古就有养蚕的记录,但几千年水土变迁,已经不大找得到适合喂蚕的树种,新植的话,又缓不济急,就先放了下来,主力推广种棉。

    折子上面,另有办赈凿井植树,等等。

    洋洋洒洒数千言,关卓凡看完了,心中不由赞叹:左季高能打仗通经济知权变,体民瘼,果真是胸中大有丘壑的人物!

    左宗棠的这些条陈,招抚流亡屯垦禁种罂粟倡棉办赈等事体,他自己就可以做主,但是,遴选官吏和增设县丞两项,却是要先请朝廷允准的。

    左宗棠作为统兵大帅,收复失地之后,有权利自行委派州县官,事后向朝廷补个手续就是了,朝廷没有不准的。不过,这一次,左宗棠有特殊的要求——“破除文法,遴访甘肃人员,署理庆阳府州县各篆”。

    本地人不做本地官,这是基本的规矩。左宗棠这个要求,算是破例,所以,他必须事先申请。

    左宗棠的理由是,当地空缺的州县官太多,他夹袋中没那么多候选人——手下各级将领都得留着打仗。

    如果由户部一一从外地选调,一来缓不济急,二来,西北贫瘠,许多人未必愿意过来,愿意过来的,大都是刁恶无行之人——这种人,肯冒险,能吃苦,但做官的唯一目的,就是刮地皮,把他们放到大乱过后的甘肃,绝对是重新激起民变的不二人选。

    所以,左宗棠要求“破除文法”,特事特办。再说,本地人做本地官,也有熟悉情况上手快的好处。

    至于增设县丞,原先体例所无,是一定要先请旨的。

    这也是慈安为什么会把这个折子发过来——左一个破例,右一个破例,事儿太大了,她自己决定不了。

    慈禧见关卓凡看完了折子,问道:“左宗棠的这个折子,你怎么看?”

    关卓凡说道:“回太后,左宗棠老成谋国,所奏皆为正办。事有经,亦有权,左某所请之以本地人署理州县,不为逾格;增设‘董志县丞’,更是深谋远虑,请太后嘉納。”

    慈禧点点头,说道:“行,就照你说的办。”

    “左宗棠这个折子,虽然不直接涉及军事,但西北路途遥远,准奏的廷寄,臣请以‘六百里加紧’驿递,一为节省时光,二来,也可示朝廷鼎力支持之意。”

    “好,都依你。”

    关卓凡说道:“谢太后。”

    顿了一顿,又说道:“臣有一个想头,自觉于西北之长治久安,颇为紧要,要奏知太后。”

    *

    (嘿嘿,三千六百字,不晓得算不算“大章”?)

    *(小说《乱清》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 ”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R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