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1900在线阅读 - 第五百二十节 城市大农村

第五百二十节 城市大农村

    PS.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米分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靠着青岛即墨和胶州发展起来,靠着东营的利津县发展起来,同样的例子还有靠近烟台的福山县、宁海州,另外还有自己发展起来的莱芜、潍县,加上老牌城市济南、济宁,还有周村、张店、蓝村等一大批从村庄、小镇发展起来中小城市,让山东的城市化率终于达到了35%左右,同时一大批小镇还只向城镇方向发展,纯粹的农业人口已经下降到了40%一下,这个古老的地方正在快速的脱离农业社会的味道。

    只是杨潮感觉到山东的城市中存在一种古怪的味道,不但没有西方国家那种城市的味道,甚至连上海这样的老城市都差别很大。

    这种怪怪的味道是来自于文化,文化是来自于生活,因为山东城市中的生活,让杨潮很陌生。大量刚刚来到城市的人,身上的传统农村生活印记太浓厚了,在急速城市化中,他们的数量如此的庞大,几乎瞬间就淹没了原本的城里人,将整个城市都同化了。

    什么是农村生活,那是一大群人居住在一起,邻居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习惯互相帮助,习惯一起合作,在农村中,盖房子是不需要付工人工资的,因为帮自家盖房子的往往都是亲朋好友,只需要给他们每每的准备上几吨美餐,他们之间的劳动力换来的酬劳不是金钱而是亲情。

    长久以往,互相帮助,互相之间留下了算不清分不明的错综复杂的人情体系。

    当这些村里人来到城里的时候,他们将农村时候的关系也引了进来,他们可以的选择居住在接近的地方,在乡下他们住在一个村子里,在城市他们大都选择在某一条街安家,然后平时经常走街串户。你可以看到端着茶壶的老人到邻居家一坐一天,在邻居家大大咧咧,浑然当成自己家一样,因为邻居可能就是他的老哥哥。

    光是生活也就罢了。连生产都是如此,很多农村人来城里定居,不是自己闯进来的,而是被人带进来的。很多新市民,甚至是大半新市民。都是沿着这个路子进入城中的,他们有的是某个亲戚在城里安家立业,然后将亲戚朋友也带进了城市,亲戚朋友就先在他们的铺子里,作坊中,工厂里工作,积累资本,然后自己又开新铺子,新作坊和新工厂。

    这种产业膨胀的模式跟过去几百年中晋商、徽商等商帮的传承模式如出一辙,脱胎于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那种一个学生考上了大学,全村人掏钱资助的情况,一点都不稀奇,甚至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这个大学生毕业后,就不仅对自己家庭,对自己家族,甚至对整个村子,整个族群都负有责任。

    而做生意的人起家,整个家族出资给他做原始资本的情况。也很普遍。

    于是造成了一人成仙鸡犬升天的情况,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带起了一个宗族进城定居,一个村庄进城定居的情况,由于很多都是举家、聚族迁入。将农村的社会关系,生活习惯,和伦理道德完整的带到了城市,形成了很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

    这跟杨潮想象中那种城市发展将乡村直接摧毁,从实体上到文化上彻底摧毁的想象完全不一样,顽固的中国百姓不是城市摧毁了农村。不是城市文化取代了乡村文化,而是乡村文化侵入了城市,在城市中生根发芽,最后是乡下人将城市变成了一个大农村。

    这种现象杨潮没有想到,但他并不抵触,只是略有所思,一个社会平稳发展,总是会有传承和替代,不可能断代发展,后世中国的城市文化跟乡村文化截然不同,那是激进的历史造成的,而现在没有那种激烈的革命发生,所以文化的传承就出现了连续性,当然杨潮相信城市文化跟乡村文化还是有所区别的,最后城市中肯定会在乡村文化,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诞生新的文化,毕竟这不是几十、几百人居住在一起的小国寡民式乡村,而是一个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聚居的复杂社会,必然有更复杂的文化形态。

    乡下人进城了,那么乡村呢?也没有废弃。

    杨潮发现,很多人在城市中定居了十几年,二十年,向别人介绍的时候,依然习惯以自己乡村的名字来介绍自己,会说自己是李官庄的,是杜家村的之类的,显示出他们在心理上还没有跟乡村割裂。

    心中没有割裂,行为模式就不可能割裂,所以很多人会定期回乡,很多人举家在城中,过年又举家回乡村。很多人挣了钱第一件事,不是在城里买房安家,而是回农村盖房子,盖体面的房子,尽管他们一年中可能就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去住几天,可依然乐此不疲,还出现豪宅化的攀比风。

    很多最靠近城市的乡村中,出现大量的豪宅,杨潮不由想起荷兰在海上马车夫时代,很多城里人发了大财,也在乡村中建造别墅,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同样的情结。

    在城市中发展,不忘记乡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祖坟、祠堂在乡村,很多人建豪宅之前,必须先修祖坟,很多人认为自己发财是祖宗保佑,或者是祖坟风水好。

    在嘈杂的城市中生活工作,在宁静的乡村度假休闲,这倒也是不错的调节,杨潮自己都很向往这种生活方式,就是不知道等城里的下一代成长起来,会不会继承他们父辈的文化,会不会出现瞧不起农村人呢?

    反正上海就有这种情况,阿拉上海人可是真的瞧不起乡下人,而且乡下人,乡巴佬在上海可是一个相当严重的贬义词,上海人高傲的认为,世界上除了上海人,就只有乡下人,把其他地方的人都一起鄙视了。

    杨潮很悲观的认为,这种情况几乎必然会出现,因为中国文化中有一种笑贫不笑娼的劣根性,发家致富往往是一个人最大的奋斗动力,后世为了挣钱不惜冒险去国外经营的华人,让中国人跑遍了全世界,连黑非洲都随处可见中国人就知道了。

    这种动力一旦被激励起来,中国人可是相当可怕的,能创造一个个财富神话,也能突破一个个道德底线,山寨什么的都是小儿科,毒奶米分之类的才更可怕,那是泯灭良知的行为,渴望财富不是错,笑话穷人却不好,不择手段的追求财富更是大错,归根结底是中国人心中没有拷问良知的机制,因为这个民族太过现实主义了。

    杨潮不知道城市中的教育发展能不能在中国人心中种下道德种子,让他们坚守一个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的准则,但法律上一定要对此严加制约。

    杨潮建立杨子实验室,聘请了大量的高级工程师,除了让他们帮自己挑选合理项目外,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制定出一套准则,具体就是编制各种标准,工业标准,工程标准等等。

    中国这些年一面是飞速发展,一面是规则混乱,光是山东的企业执行的标准就有多重,最主要的是美国和德国的标准,因为这两个国家在山东过去建立了大量的工业,自然就引入了他们国家的标准制度。

    制定一整套完善的标准,这不是简单地事情,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杨潮认为时机成熟了,当然重新编制既困难也没有必要,让工程师们将主要流行的美德标准进行集成,就是新的标准,杨潮很清楚规则这种东西,最重要的不是严格与宽松之别,最重要的是执行的力度。

    一面通过制定标准,对全国各行各业的生产进行指导和规范,如果那些中小型企业都能遵守这些标准,那么他们出产的产品就有质量上的保证,但是执行规范的标准,这是要付出成本的,如何让小工厂也能够执行,就必须要靠行政力量来监督。

    中国目前的行政制度,当然还有很多不完善,毕竟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连美帝发展了这么多年都还做不到精细管理,中国开始现代化才多久?

    不完善可以理解,但是监督却一定要重视,杨潮从很早开始,在山东主政的时候,就让李富安建立了极其严格的监管制度,对违规的惩罚极其严酷,甚至始终是零容忍,一旦发现某些官员行为不轨,哪怕只是轻微的违规,无论是如何暴露,是媒体曝光,还是百姓举报,只要证实,那么这个人的政治前途基本上就结束了。

    时至今日,哪怕潘训是一个崇尚宽松政策的人,可是严格的监管制度依然在发挥作用,检察院是只属于总统的最庞大的机构,往往是副总统什么都不做专管这个机构,专管监察,监察院下辖的公务人员数量,甚至占到整个公务员总数量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十个政府职员工作,就有一个监察人员时刻盯着,这在全世界都是最高比例。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政府虽然还称不上高效,但是却没有出现系统性的腐败问题,没有腐败这种行政机器中的锈蚀,行政效率总是有一个基本的保证的,所以共和国政府虽然比之德国、瑞士等等国家政府高效,但是比之美国起码不差了。

    现在杨潮要将这一套监察政府的行政机构,推广到监察整个国家的生产领域了,效果如何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