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六章(12)云笺字字萦方寸
等青罗坐定了,一群人仍旧那样一瞬不瞬地瞧着她。青罗瞧着底下人那如死灰一样的神情,倒是先笑起来,“诸位都怎么了?虽然大难将至,到底还都好端端坐在这里呢,哪里就成了这样一般神情?” 一群人仍旧默不作声,脸上的神情也丝毫不见舒缓。到底是上官亭身份贵重,又是青罗的长辈,蹙了眉头道,“话虽是如此说,到底是没有法子了。”又瞧着青罗的一身孝衣,“就连你,不也穿了这样的衣裳?” 青罗笑道,“才刚在外头听见小厮传话,说大长郡主说了,到了一决生死的时候,与其憋闷着自己,倒不如来个痛快。姑母原本是这样性子的人,怎么就不明白我的意思?”随和的眼光忽然一凛,挨个看着底下的人,“事到如今,多说无益,我只问诸位一句话,是要否要和我上官氏一族,荣辱与共?” 底下众人神情都是一震,无意识地就想行礼效忠。青罗却一抬手止住,“我知道诸位大人想说什么,先不必心急。如今的形势,我不说诸位也都明白。说是一决生死,其实输赢几乎一目了然。若是有人心里头有了犹豫,我也不会勉强。” 青罗的眼中好像藏着不见行迹的冷剑,“不论是朝廷,还是绥靖王,想要的不过是削去永靖王的爵位,将我西疆的土地蚕食。我上官氏一族,自然与蓉城同生共死。可诸位大人,却未必是如此。诸位都出身西疆名门望族,他们日后想要治理这片土地,都要仰仗诸位的能力和声望。所以,诸位大可不必和我们死在一处。诸位大人的恩义,我和王爷都记在心里,相信诸位都不会做出卖主求荣之事。只要静处不动,我和王爷自然感念,就算城破,诸位大人也不会有性命之忧。总好过和我们一起,拼个鱼死网破。” 众人仍旧鸦雀无声,青罗慢慢起身,“王爷如今征战在外,我虽相信他一定会回来救我们母子,却也不知,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在他回来之前,还要死去多少无辜的人。如今命悬一线,我不想诸位大人和城里的百姓替我们受苦,所以只求诸位大人,替王爷护佑好这满城的百姓不受牵连。我也不想诸位为难,这就请开城门,成全诸位的恩义,断不使诸位陷于两难。” 青罗一说完,便一手扶着砚香,一手护着已经十分显眼的腹部,缓缓行下礼去。身子已十分沉重,这一礼虽仪态完美,却微微发颤,令人不觉得心头一酸。 众人一片沸腾,最后一老臣排开众人,走上前来,先扶起青罗,又恭恭敬敬行下礼去,“王妃折煞我等。王妃自从远嫁西疆非但不曾如我等早先所想,是朝廷前来的细作,更替王爷守着这蓉城至今,不曾出丝毫差错。时至今日,仍旧不曾有背弃之心。王妃母族远在京城,却对王爷有如此情义,我等生长于斯,世世代代效忠于永靖王麾下,岂能做出此等背弃旧主之事?王妃放心,我等就算拼却性命,也要护王妃和王爷的孩子,护永靖王族百年基业,护西疆百姓周全。”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神色肃穆,纷纷下拜,“臣等誓死效忠,绝不背离。” 青罗闻言,挣开砚香,又撑持着回礼,眼中微微有泪意,却始终不曾真的落下。礼毕,上官亭亲自走上前来,将她扶回王座。青罗望着众臣,缓缓道,“有诸位大人这句话,王爷就算远在千里,心里也必然知道。必定早日归来,解我等于苦厄。只是如今,还望诸位大人听我方才一言,开城门,送我一人出去。” 众人大惊,有人道,“我等一片赤诚,王妃又何必再出此言?” 更有大胆些的年轻臣子道,“王妃若是对我等始终有所疑虑,倒没得叫人寒心了。” 就连上官亭也在青罗身边低声道,“你这孩子,这些话为什么要说,我不是不明白,可也要注意分寸。若是过了分寸,只怕倒让人觉得刻意了。” 青罗瞧了上官亭一眼,又对众人道,“诸位大人误解了我的意思。方才所言,绝非试探。诸位不知,我已经命董润大人和清玫姑娘,在我孤身入敌营之时,趁乱从旁门带着王爷的长子,长公子上官隽出城,去和王爷、太妃、老王爷会合。”
众人皆倒吸了一口冷气,青罗又望着震惊的上官亭道,“事急从权,没有提前知会姑母,姑母勿怪。”转而对众人道,“想要万无一失,唯有这一个法子。外头虽然凶险,终究好过围城。我若不引人注目,他们又怎么可能全身而退?” 堂上众人都是再聪明不过的,青罗底下的深意,转瞬都已经明白。虽然众人都明白,青罗怀着孩子,想要自己全身而退已不可能,然而这一个小小女子在这样的时候,竟能对昔日政敌的孩子如此,有如此的决断与魄力,只求能留住这一脉骨血的平安,实在不得不叫人感佩她的情深和勇气。 话到此处,众人也都不再多说什么,过了半晌,才纷纷道,“王妃心意已决,我等不能再劝,唯有相送而已。王妃放心,王妃去后,我等一定竭力保全城中一切,翘首盼王爷和王妃携世子归来。”说罢齐齐下拜,对青罗行了只有对永靖王才会行的大礼。 青罗坦然受了,扶着砚香就要起来。却见一边上官亭走到近前,从砚香手里接过青罗的手,眼里全是温柔,“你是我上官家的儿媳,我却是上官家的女儿。如今,家中人丁离散,只有你我作伴。你舍了自己救了我的孩子,我无力言谢,只有亲自送你,不论前头有什么等着咱们,总有姑母和你一起作伴。” 青罗深深忘了上官亭,也不多说什么,只点点头,二人便互相扶持着缓缓起身,从灯火通明的无邻堂,步入幽深的夜色。众臣皆肃穆成行,跟在二人身后,缓缓前行。此时东方微微发亮,似是已近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