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华夏入侵之猛将来袭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 七郎匹马救丈人

第三十二章 七郎匹马救丈人

    杨七郎听完杜金娥这么说完,拍着胸脯说道:“放心,交给哥哥了,哥哥这就去救你父亲出来。”

    说完便提枪上马,对着杜金娥道:“前面带路。”

    杜金娥大喜,点头上马就要走。

    杜金娥的三名护卫一看,得!绝配,一个傻大姐、一个二愣子。

    这杜金娥从小便是傻大姐脾气,今天一看,他这未婚夫婿更是个二愣子,单枪匹马就要去救人,咱们这傻大姐更好,一听未婚夫婿要去救她爹就把什么都忘记了。我们来这干嘛来了?搬兵啊。

    三名护卫赶紧拉住两人的马,说道:“我的姑奶奶、姑爷爷啊,那些胡骑有四、五千人,您这夫妻二人如何救得山寨里的弟兄?”

    杨七郎还没说话,八郎杨延顺就说道:“安心吧,还有我,金刀八郎在。”

    这杨家为什么有八郎?

    确实是义子,杨业的说法是:他一身刀法无人所传,虽然大朗、二郎、三郎、四郎学的都是刀法,但天资所限,都未大成。(三郎虽有93的武力,但仰仗的是一身神力,刀法却是一般。)五郎学棍,、六郎学枪、天资最好的七郎也是学枪,他无奈之下,忽然发现一个老部下的儿子刀法天资极高,本来是想收徒,结果那老部下战死了,索性直接收为义子,传授刀法。

    这八郎只比七郎小几天,两人脾气相似,臭味相投,加上武艺又高,很是不可一世了一段时间。

    可最近却遇到对手了,一个陆文龙一个岳云,打得他俩都没脾气,虽然实际情况确实是陆文龙与岳云比他俩大,但他俩这二愣子脾气,哪管什么年纪,反正差不多,最近是狠了心在练。

    这一听说有人可以砍砍,解解心中最近这段恶气,当即自告奋勇,提刀就要跟他们去。

    三名护卫撇撇嘴,心说:现在小孩说话都这么大口气么?多了你又如何?金刀八郎还能一个砍两千多个?

    心中这么想,嘴上却说:“几位爷爷啊,多位山寨里的弟兄们想想,就您二位去,如何解山寨之围?就算解了,弟兄们也必然死伤惨重。我等还是多想想如何带些兵马去吧。”

    一说兵马,七郎八郎眼睛一亮,七郎说道:“meimei放心,哥哥现在可是校尉,手下五百儿郎,老八与哥哥一样,咱有兵。”

    护卫急道:“只一千人马怕是不够,七爷还是赶紧通知杨业将军吧,杨将军与我家头领素有交情,必不会置之不理。”

    一提起杨业,杨七郎头一缩,他可是出了名的不听话,从小被打到大,想到这,七郎扭头对八郎说道:“老八,你去通知父亲吧。”

    杨八郎翻翻白眼,心中无奈,谁让自己最小?谁说都得听着,只好抱拳行礼,马奔城外杨业大营而去。

    之后,杨七郎便将众人引进家中,吩咐下人备酒菜款待,众护卫喝酒吃菜不说。单说这杨延嗣杨七郎这好战成痴的脾气,此时心里跟猫抓似的,坐卧不安,一脑门子都跑到狄道去了。

    眼见杜金娥吃饱,杨七郎一把将杜金娥抓了过来,悄声说道:“妹子,哥哥实在担心伯父的安全,我等在此吃rou喝酒,伯父却可能在浴血沙场,不若我俩打马先去,八郎与父亲必随后而到。”

    二愣子杨七郎能说出这番文邹邹的话来,已是搜肠刮肚,尽其所能在说服杜金娥了。

    杜金娥一听,只道:“杨将军果然会去救我父?”

    杨七郎急道:“看你说的,妹子放心,我父亲自然会去。”

    杜金娥点头说道:“既如此,妹子求之不得,自与七哥引路。”

    两人合计完毕,就这么悄悄摸摸的偷出了陇西,一个十二岁、一个十三岁,两小杀奔狄道而去。

    这边,三名护卫吃饱喝足,拍拍肚子正准备找个地方休息一夜,忽然发现那姑奶奶与七爷爷都不见了。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

    三人已经一想到这个可能,直惊得头皮发麻,这姑奶奶与七爷爷都是不能出事的人啊。一个是他们老大的独生女,一个是陇西名将的儿子,这要出了事,他们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三人赶紧去找下人,通知杨府中主事的人。

    杨府之中,佘赛花走了以后,儿子媳妇中除了柴美容以外,都是些舞刀弄枪之辈。日常府中之事便落到了柴美容头上。

    柴美容一听事情经过,吓了一跳,这是要出大事的节奏啊。赶紧使人快马通知杨业,仔细想了想,又使人备车马,她要去王府找赵明。

    杨七郎怎么说都是官面上的人了,一个校尉未得军令,私自跑了出去,这可是大事。柴美容心里只希望赵明念在七郎年纪幼小的份上,能从轻发落便好。

    赵明见到柴美容,有些意外,这大半夜的跑来干嘛?可他一听说杨七郎跑了,单人匹马跑去救他老丈人了,当即有些哭笑不得。

    他心里清楚,杨七郎这是有前科啊。

    前世,皇帝亲征,兵败被困在了幽州,呼延赞突围去求救老杨家,杨七郎一听说有仗打,便是这样单人匹马就跑了。

    一个人杀到幽州城下,人困马乏、饥饿难耐之际,还杀一人,败两人,又活活摔死一人。活活摔死啊,张飞、关羽、赵云这五虎上将恐怕做不到吧。

    连败四门辽将,退四门之兵。

    赵明此时没敢想得太远,那个无敌的杨延嗣是十八岁的杨延嗣,现在他才十三,还差得远,这要出个什么事,我的大将可就没了。

    要说这杜觉、杜金娥父女俩他是真忘了个干净。心说也怪自己,要早想到他父女俩,哪会弄到今日的地步?

    赵明速传了范增与沮授来,贾诩带着胡车儿并张龙赵虎等人去铲地皮了,不在。

    听说事情后,范增有些反对出兵。毕竟,为了救一千多马匪,去和四、五千胡骑野战,以陇西现在的兵势,得不偿失。

    赵明只得说道:“七郎年纪虽小,将来必为我帐中大将,不能不救。况且,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眼看秋收在即,胡骑北来绝不是数千之数。方今正好一战,一则以战代练;二则,若胜之可提军民士气;三则,那杜觉在狄道逍遥四、五年之久,熟悉地形与各势力关系,于我陇西将来或有大用。”

    二人见赵明如此说,只得点头。

    赵明见此,道:“孤意已决,命御林军随孤连夜出发,再调穆羽骑兵营三千人马为先锋,杨业所部为后队,不出则以,既然出兵,必歼这五千胡骑于狄道。”

    沮授进言道:“可快马通知临洮杨延昭,使其派遣精锐接应七郎。”

    赵明点头称善。

    御林军主将范增是要去的,又命沮授为参军,如此一万三千余人,浩浩荡荡杀奔狄道而去。

    这一战,几乎动用了陇西的一半军力。

    大军出征的第二天夜里,赵明在帐中聚集众将议事。

    议一议这战该怎么打。

    本来这是应该放在大军出征之前议,但为了救杨七郎,赵明不得不仓促出兵。

    这不,心里没底,晚上刚扎营,赵明顾不得一夜一天没睡,赶紧召唤众人议事。

    三千胡骑,两千胡兵。若是硬拼的话,以胡军战力,即便胜了,自己这一万多兵恐怕一多半都回不来。

    杨业、穆羽、范增、沮授一一赶到,除此之外,赵明手下几位大将也在,分别是岳云、杨再兴、陆文龙、杨延顺。

    见众人到齐,赵明问计道:“这一战,诸位可有良策?”

    范增、沮授不语,杨业、穆羽皆皱眉想了半天,着实没什么办法。

    赵明见状,只得点名道:“亚父可有良策?”

    范增却道:“某观沮大人早已成竹在胸,不如沮大人先说说吧。”

    沮授笑道:“范公何以笑我?破敌之策只怕早已在范公心中,非要来考校于我。”

    我靠!赵明心中大骂:原来这两货早已有了破敌之策,还在这推来推去,合着就我一个人急是吧。

    范增道:“沮大人说吧。”

    沮授道:“授哪敢乱说,还是范公先请。”

    得!还是赵明说吧,赵明打住他俩,道:“还是请亚父说吧。”

    范增不再推辞,说道:“范某曾仔细询问过那饿虎寨的三名侍卫,得知饿虎寨坐落在饿虎谷之内,谷中三面环山,只有一个出口,谷口又小,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范某献此破敌之策,便在谷中。”

    顿了顿又道:“饿虎谷进去难,出来更难,只要将胡骑引入谷中,我军将谷口一围,破敌易耳。”

    赵明问道:“如何将胡骑引入谷中?莫非弃饿虎寨两千多人不顾(不到一千的兵马,连家眷两千余人),任由胡军攻破饿虎寨?”

    范增知道赵明不愿放弃谷中之人,答道:“非也,可使人突围入饿虎寨,送上书信,使其焚毁寨中粮草,再持金银钱粮突围,突围之时遍撒金银,胡军必然只顾争抢钱财,可保饿虎寨大部分人能突出重围。只要胡军一入饿虎寨,穆都尉立即骑兵堵住谷口,莫使其走脱,等我大军一到,将谷口围定,不需几日,胡军粮草断绝,可获全胜。”

    好计!一则,利用了胡人的缺点,无组织无纪律,对于钱财,基本上是谁抢到是谁的。突围之时遍地撒钱,胡人怎会追赶?肯定是忙着哄抢,不抢就是别人的。

    二则,断其粮草,不战而屈人之兵。

    又学到了一点,赵明真心受教了。范增之所以有破敌之策,在于仔细询问三名侍卫当地的地形,又结合胡人的性格才能定计。

    而赵明自己,没头没脑,不识天和、不知地利,没有做任何准备工作,自然抓破头也想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而杨业、穆羽则是匆匆赶来的,他们并没有什么时间去询问侍卫,故而没有什么破敌之策,所以并非他们想不出来,而是与赵明一样,不了解实际情况。

    此次,赵明学习到了,知己知彼,知天和晓地利,才可能做出最有效的判断。实战果然是最快的学习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