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言情小说 - 红楼之天下为棋在线阅读 - 第十五章第六十九节

第十五章第六十九节

    翠缕是史湘云的陪嫁丫头,见情况不对,连夜翻墙,想回京里求救,却不想被人逮了个正着。胡家老爹看到被邻居五花大绑、押着跪在地上的翠缕,觉得眼前一片灰暗。

    有道是家丑不可外扬。

    虽然胡家是寻常百姓,虽然胡家老爹自己目不识丁,可为人来得,也有几分见识。因此胡家行事也跟村子里其他人家有些不同。史家对胡家有恩没有错,可史湘云在村子里可是犯了众怒的。胡老爹将儿媳妇关在屋子里,一来是行家主的权力,作为一家之主,他是有这个权力收拾一个儿媳妇的;二来则是保护史湘云,他都罚过史湘云了,虽然处罚比较轻,可到底是罚过了,外头也不好越俎代庖要求再处罚史湘云一次;三来,胡老爹认为,正经的大家闺秀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史湘云既然是大家小姐,这样的处罚也不算是处罚,也免去了史湘云外出跟乡亲们产生更大的矛盾,日后儿子回来了,有多少事情,小夫妻俩可以慢慢解决。

    可以说,胡家老爹的决定,看着是处罚了史湘云,其实从好几个层面来说,都是在保护史湘云。只要史湘云在屋里乖乖地呆上些时日,大不了过些日子,儿子回来了,让儿子想办法在书院边上租间院子,让小夫妻搬出去住。这样一来,儿媳妇也不致于跟村人们生嫌隙,儿子也有人照应。

    可谁想,翠缕居然翻墙了呢?

    胡老爹想了想。决定将翠缕按照逃奴处理。虽然扫了史湘云的面子,但是,好歹能够把这事情交代回去。

    可不想。史湘云居然披头散发不顾一切地冲了出来:“公爹,饶了翠缕罢。我身边如今就这么一个人了。”

    胡老爹又惊又怒,喝道:“谁让老三媳妇出来的!”

    上面两个儿媳妇低着头,不敢说话。

    史湘云抱着翠缕不肯放手,道:“翠缕,都是我不好。原想着,至少你可以逃出去。至少宝玉见了你,会给你个安生的地方……”

    听到宝玉这两个字,周围的人都炸了!

    胡家老爹晃了晃。跌坐在椅子上。胡老爹的妻子、史湘云的婆婆何氏更是气得浑身发抖,前面的两个儿媳妇眼里的幸灾乐祸没有了,只有恐惧。

    胡老爹阴沉着脸,道:“这事儿不让老三知道不成。老大。你明儿个去城里一趟。”

    胡家老二立刻应承了下来。

    村里人见了胡老爹这个模样。就知道胡家接下来的事儿了,也纷纷离去。

    史湘云以为没事儿了,当即就告了罪,带着翠缕下去了。他还在禁足当中,即便胡家人不让他出屋子,他也没觉得怎么样,至于第二天早上,他的小姑子没有给他送饭。史湘云也没觉得不对。

    第二天傍晚的时候,史湘云听到前面传来响动。知道丈夫回来了,想出门迎接,一推门,发现门被反锁了,这才惊慌起来。

    对于乡下人来说,纸是很贵的东西,光供给家里读书的孩子使唤都不够,哪里又有多余的?所以,哪怕胡家现今住的房子是新盖的,可窗子还是典型的乡下农户家的窗户,没有窗纸,不可能跟贾家那样拿上等的纱糊窗户,更不要说比窗纱更稀罕的玻璃窗了。胡家新房子的窗户依旧是典型的乡下人的窗户,只用了一排粗粗的木棍,木棍的两头欠在泥砖里面,采光不好不说,遇上刮风雨雪天,还漏风。可就是这一排木棍,让史湘云主仆俩根本就出不了屋子。

    史湘云在屋里胆战心惊了好半天,这才听见门口有动静。他还以为丈夫要进来了,却没有想到,公爹在前头喊了一声,丈夫把东西放进了隔壁的书房,转身就走了。

    又过了好些时候,史湘云这才听到有人开锁的声音。

    史湘云一下子站了起来。

    看见丈夫站在门口,史湘云的眼睛一下子就模糊了。他觉得自己受了大委屈,他以为丈夫会跟贾宝玉一样,看到他流泪了,就会过来哄他。

    实际上,胡三郎,不过是看了一眼史湘云,就在边上坐下了。

    “娘子,他们说的可是真的?”

    史湘云的脾气一下子上来了:“你既然尽相信他们,又何必来问我?”

    胡家三郎立刻就不说话了。

    老实说,如果不是史家拿恩情说话,胡三郎还真不想娶史湘云。齐大非偶这个典故,胡三郎还是知道的。哪怕史家偷偷地告诉他,这门亲事是史湘云自己决定的,也不能让胡三郎安心,反而更加让胡三郎的心里更加不安了。

    他觉得,史湘云要嫁给他,绝对是有事情,而且还不是小事。

    胡三郎是读书人,又是在书院里面的,甄家出事儿的时候,他还跟同窗们讨论过这些事情。胡三郎的看法跟村里人不一样,反而跟贾母的想法有些相近。在胡三郎看来,史家现在是败落了,可史家的人脉还在,史家的家产是没了,却不是一贫如洗、什么都没有了,甚至史家还是荣国侯府的正经亲戚。

    从某些消息灵通或者说是脑洞巨大的同窗的嘴里,胡三郎知道了太上皇跟当今万岁争锋的事儿,胡三郎甚至还隐隐觉得,史家是故意借着这事儿躲开风头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胡三郎越发觉得自己配不上史湘云。哪怕史家现在是庶民了,可获罪的是史湘云的叔叔婶婶,不是史湘云的父亲,现在史家两位老爷成了平头百姓,可史湘云依旧是前保龄侯仅存的嫡女。

    所以,家里要他拿主意、处置史湘云,胡三郎是不敢的。

    胡三郎也知道自己的两个嫂子。大嫂仁厚,当不得二嫂嘴巴刻薄还带着一双红眼病的眼睛,看到父母体谅自己的妻子、让妻子吃白米饭。只怕这个二嫂心里是不服气的。

    胡三郎曾经跟翠缕打听过妻子的喜好,从翠缕的口中,他得知了许多事情,比方说,史湘云不喜欢白米饭,在荣国侯府里,用来熬粥的米是碧粳米。当然,这也是用来熬粥的二十多中米中,史湘云比较喜欢的一种;而荣国侯府里用来煮饭的。则是胭脂米。

    胡三郎知道碧粳米和胭脂米,碧粳米且不用说,这天底下吃得起胭脂米的人家屈指可数。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大齐。也只有少数几个皇庄上种了胭脂米。可翠缕就告诉他。贾家的老太太多年来,每天都吃胭脂米,而一直跟着老太太住的史湘云在荣国侯府里的时候,吃的也是胭脂米。

    胡三郎根本就不敢想象,妻子未出嫁前,过得是何种金尊玉贵的日子,又如何会要嫁给他。

    胡三郎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跟史湘云见过。自己也没有这个魅力,能够让公侯小姐折腰。甚至在听家人说。史湘云是因为贾宝玉另娶才嫁给他的时候,心里甚至还有几分窃喜的。

    直到他听说翠缕翻墙去找贾宝玉的事儿。

    胡三郎这才想起来,贾宝玉的庄子距离这个村子并不是很远,也就十二里的样子。

    胡三郎不敢问妻子,他的心中是不是还念着贾宝玉,也不敢责罚妻子,那会让自己的家人跟自己一起背负上忘恩负义的罪名。

    胡三郎受了家里的大恩,是祖父将自己的棺材本拿出来,是父亲和兄弟们没日没夜地种地、打零工,是嫂子和meimei们没日没夜地做活才供得起自己读书,才让自己考中了秀才之后,还能去书院读书。

    胡三郎不能看着这样的家人因为自己而背负上忘恩负义的名声。

    胡三郎忽然站了起来,道:“我会从书院退学,然后在村子里教小孩子读书识字。你,……”

    胡三郎最后到底要说什么,史湘云已经不想听了,他一下子跳了起来,抓着丈夫的衣领尖叫道:“你说什么?!”

    胡三郎不得不弯下腰,深深地看着史湘云的双眼道:“我会一边教书一边攻读。”

    史湘云高声道:“可是,可是你读书的天分很好,你在书院里的功课也很好。来年,来年你说不得就是举人了。”

    胡三郎道:“我是你的丈夫,本来就应该养你。可是,我不但不能养活自己的妻子,连自己也需要父母家人辛苦劳作才得以进书院读书。如今,又因为我的婚事,闹得阖家不宁,我又有什么脸面拿着家人用血汗换来的银钱去书院?”

    史湘云又是心慌又是害怕,居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丈夫。

    果然,过了不久,胡三郎就从书院退了学,因为胡家村已经有了蒙学堂,胡三郎还是在这个蒙学堂里面的启蒙的,当然不可能跟自己的蒙师抢饭碗。所以,胡三郎去了二十里地外的隔壁村子教书,一个月只回家一回。

    胡家没有分家,胡三郎的收入自然是交给父母的,一年二十两银子的束脩,史湘云一点儿都摸不到,心里难免有些不平衡,脸上自然也带了些出来。

    胡三郎在蒙学堂里教书,除了束脩之外,村子里的人还经常送些鸡蛋、腌rou、米面之类的东西给他,胡三郎知道妻子吃不惯家里的伙食,这些好东西,他都一样不落地送了回来,一半交给家里,一半给妻子改善伙食,自己又接了抄书的活计,得了银钱,交给史湘云,让史湘云买花儿戴。

    乡下的孩子都知道读书不易,家里能供得起自己读书,都是花了大代价的。因此胡三郎在教书上并不需要十分费心。可是他把好东西给了家里,自己吃到嘴里的自然就少了,加上他又接了抄书的活计,未免经常熬夜,虽然年轻看不出来,可这底子却是一点一点地上来了。

    史湘云嫁过去的第三年的农忙时节,胡三郎回家帮忙,不想晚上吹了风,当晚就发起烧来。

    那年翠缕本来是要被卖掉的,最后还是应史湘云的恳求,送回了史家,为此,史湘云跟婆家人彻底离了心,可是在史湘云的心中,丈夫还是好的。可是史湘云到底不会照顾人,最后还是只能把婆婆请过来。

    经过大夫的诊断,胡三郎是气血两亏,日后竟然是受不得劳累,需要仔细调养,甚至连子孙都会有碍。

    这下子,史湘云可真是懵了。

    史湘云的婆婆何氏更是对史湘云厌恶到了骨子里,认为这个儿媳妇好吃懒做,平日里一点活计都不干也就算了,连丈夫都照顾不好。

    因为胡三郎这个病,受不了劳累,自然不能继续坐馆,自然也不可能继续教授学童,这一年二十两银子的进项自然是没了,还要家里花费大量的钱财给他调养身子。史湘云的公公婆婆是心疼儿子的,可他们又不是只有胡三郎一个儿子,他们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待嫁的女儿呢。更何况,这两年史湘云不会做人,跟两个嫂子素有嫌隙,跟小姑子也不和,这可是村子里众所周知的事儿。

    因此,胡老爹请了中人来,分了家。房子、地等家业一共分成五分,他们两个老人一人一份,三个儿子也是一人一份,至于银钱什么的,等两个老人百年之后再分。

    胡家二嫂虽然对此颇有异议,可是一想到胡三郎以后就是痨病鬼、药罐子了,也乐意不用背这个负担。

    史湘云这才知道他坚决不认错是多么要命的事儿。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后悔也是迟了。

    史湘云到底是正经的古代闺秀,不可能抛下自己的丈夫一走了之。他盘算了两天,又跟丈夫商量之后,用自己陪嫁的银子另外起了大屋,买了四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在家里做活,又将自己的陪嫁清理了一回,那些压箱底的银钱,他直接换成了田地,然后租给村子里的人。

    因为村子里有两家人租赁了史湘云的地,在人前倒是不说史湘云的坏话,也不许别人说史湘云的坏话,史湘云的丈夫在史湘云的照顾下,气色也一点一点地好起来,直到史湘云二十五岁的时候给丈夫生了儿子,史湘云才得到婆母的原谅。

    只是这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