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全球殖民在线阅读 - 第14章 千金买骨

第14章 千金买骨

    “陛下耶,这杨廷鉴到底在哪里,老奴也是不知道,从平阳府到京师,千里之遥,万一他要是还没有到京城呢?就算是杨廷鉴到了京师,也会抓紧时间看书,以备来年的会试啊!”

    “这表彰不能少,杨廷鉴当为如今士子之楷模,如果每一位读书人都有杨廷鉴这等勇气,朕的江山何愁不靖,大伴,你速去礼部,让礼部拟出一个褒奖章程来,朕要让全天下之人都知道,为朕杀贼者,朕不惜重赏之,朕必厚待之。”

    看来崇祯是想做“千金买马骨”的事,他要把杨廷鉴树立为楷模,让天下的读书人都以之为榜样,这和后世树立英雄的道理一样。

    “皇上的意思老奴明白了,老奴这就去办,定不会亏待了那杨廷鉴。”

    很快宫里就流传着杨廷鉴阵斩王嘉胤的各种版本的传闻,什么三头六臂,铁塔一般,一顿要食一升等等。

    当时反应最快的还是那些在紫禁城内办公的内阁成员,周延儒作为首铺,一听到消息,就立即出文渊阁直奔养心殿,去向崇祯道喜,同时探讨未来之剿贼方略。

    但是崇祯已经不是那么信任周延儒了,主要是周延儒举荐的袁崇焕犯了通敌叛国之罪,袁崇焕本人也被凌迟处死,京师百姓竞相食其rou,袁崇焕的rou居然被卖到了一两银子一片,可见京师百姓是多么痛恨袁崇焕。

    且不说袁崇焕到底是不是冤枉的,他作为蓟辽总督,统兵数十万,手下更有大明朝勒紧裤腰带组建的三万关宁铁骑,但袁崇焕对鞑子入关劫掠毫无觉察,以致鞑子肆虐京机,劫掠百姓三十余万,屠杀数十万,京机地区无数城市被烧成一片废墟,这一重大失误,袁崇焕难辞其咎。

    另外就是袁崇焕擅自谋杀毛文龙,消除了大明布置在鞑子腹部的一把尖刀,这等于让鞑子可以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地南下入关劫掠,袁崇焕的这一行为,无疑是自断手臂,自废武功的举动,何况袁崇焕是无圣旨而使jian计谋杀的,这让毛文龙的部下纷纷降清。

    袁崇焕就凭借这两罪,就死得不冤枉,周延儒因为举荐袁崇焕,在崇祯哪里也恩宠全失。

    温体仁为人jian佞,一味讨好皇帝。他对周延儒表面奉承,暗底谋夺其首辅之位。在温体仁的策动下,暗中指使言官不断弹劾周延儒。说周延儒的子弟骄横于家乡,对周延儒步步紧逼,周延儒多次上疏争辩,崇祯帝虽慰藉,但心里不免多了许多疑问,周延儒的首铺位置已经是岌岌可危。

    这次捷报温体仁比周延儒知道得晚一些,所以他也没有去凑热闹,而是让人把另外一份紧急军情送到了养心殿。

    此时周延儒正在向崇祯大谈他的剿贼安抚方略:

    “陛下,流酋既然已经授首,必然一片混乱,不如命洪承畴出兵扫荡贼寇。”

    “嗯,此法可行,周爱卿就帮朕拟诏吧!”

    “报……陕西紧急军情。”

    周延儒刚想到旁边的书桌上班崇祯草拟诏书,就有一太监送进来一份紧急文书,崇祯一看,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周爱卿,米脂张献忠又反了,陷府谷等县,还自称八大王,你的剿抚方略为何如此不堪……哼。”

    周延儒呆立当场,只能立即跪下连续不断地叩头请罪。可以说崇祯还是非常信任周延儒的,西北的剿抚方略也是按照周延儒的以抚为主的方略在办,可流贼不是降而复叛就是此起彼伏地造反。

    ……

    杨廷鉴在折桂园美美地睡了一觉,然后就出门去浙江会所拜会同年,此次浙江来报考的举子就有三百多人,大家都以杨廷鉴马首是瞻,因为杨廷鉴是大家公认的才学和品德第一,无人敢掠其锋芒。

    与杨廷鉴极为要好的有张溥和吴伟业、杨廷枢、吴昌时、陈子龙等人,他们都是复社成员,复社领袖张溥几次邀请杨廷鉴加入,都被杨廷鉴婉拒。

    明代以八股文取士,读书士人为砥砺文章,求取功名,因而尊师交友,结社成风,而以江浙一带尤其。万历后期政治日趋**,到天启年间更出现了阉党擅权局面,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都有人甘当魏忠贤的死党。

    张溥等人痛感“世教衰,士子不通经术,但剽耳绘目,几幸戈获于有司,登明堂不能致君,长郡邑不知泽民”,所以联络四方人士,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因名曰“复社”。复社的主要任务固然在于揣摩八股,切磋学问,砥砺品行,但又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以东林后继自任。

    杨廷鉴为什么不加入复社,那是因为彼此的政治理念不同,复社的一些主张虽然有利于时政,但他们终究代表着所有士绅阶层的利益,对杨廷鉴今后的改革是颇有冲突之处,但这并不妨碍杨廷鉴与他们的兄弟之情,同科同年今后在仕途上的帮助可是不少。

    浙江会馆在余家胡同,杨廷鉴需要从外城到内城去,所以就骑了一匹马,大明京师到也繁华,崇祯二年鞑子入寇以后,虽然对北直隶的破坏很大,但也让很多土地成了无主之地,这让那些无地之人可以耕种,这样就暂时解决了难民的安置问题。

    当杨廷鉴到达浙江会馆的时候,几个兄弟正聚在一起商量着去江苏会馆以诗会友呢!

    “廷鉴兄,你来了,我们几个兄弟还在为你担忧呢!听说流贼进了山西,而你刚好去了襄陵,现在你能平安回来,我等也就放心了。”

    张溥首先看到进入会馆的杨廷鉴,连忙起身招呼。杨廷枢是杨廷鉴的同宗兄长,今年已经三十多岁了,也是今年中举,他是属于那种十分忠厚老实的人。

    杨廷鉴才刚刚跨入会馆,杨廷枢就快速地跑到杨廷鉴的面前,伸手就拉着杨廷鉴的手问长问短:

    “靖山,你可是急煞为兄了,临行之前,叔父多有交代,让我照拂于你,而你偏偏要赴山西,后有闻流贼祸乱山西数州县,真是让为兄寝食难安,生怕你有个什么闪失,现在可是好了。”(杨廷鉴字冰如,号靖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