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整军备战
诺林城外的追击战终于结束了,此战帝国军第五方面军第二集团军阵亡、被俘约一万人,丢失了所有的重型武器和大部分的武器、弹药,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被撤往了后方休整,前来增援的第五骑兵军的第十一旅和警卫团被打垮,尤其是第十一骑兵旅,伤亡超过了三分之二,军旗被缴获其诗意旅的番号被迫取消,第五骑兵军共计损失了四千多人。 而欧阳羽这边也不好过,因为她的大意八个营被整建制的消灭,再加上其它的损失一起,损失人数也超过了四千,而且还过早的暴露了她拥有的装甲力量和航空兵,就算歼敌一万多人也是得不偿失。 帝国军第五方面军司令菲利普大公爵本就十分重视欧阳羽,在得知欧阳羽也有了坦克和战机后立刻调整了进攻计划,把高卢联军先丢到一边不管,只留下了少量的兵力,已经被打怕了的高卢联军也没有胆子反攻,龟缩在新建立的防线后面苟延残喘,然后调集了大部分的力量企图一举把欧阳羽这个心腹大患先给消灭掉。 诺林城欧阳羽的指挥部内,看着大比例军用地图的欧阳羽,两条绣眉皱成了一团,她身后的办公桌上放着波拿巴上将刚刚命人送来的嘉奖令和新的命令,嘉奖令没有什么,只不过把欧阳羽的军衔从上校提升成为了准将,还给了一个卢森联军八十八师师长的职务,不过八十八师还只是一个空架子,所有的人员和装备都需要欧阳羽自己招募和购买,好在波拿巴上将奖励了欧阳羽一万五十万银币用于组建八十八师,不然她还需要自己掏钱。 如果说嘉奖令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好消息,那么新命令就是十足的坏消息了,波拿巴上将在新命令中要求欧阳羽坚守诺林城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好让高卢联军有充足的时间从后方组建新的军队调集物资,这是条死命令除非欧阳羽叛逃到帝国军那边,或者自己单干不然就必须遵守。 通过空中侦查,正在向诺林城移动的帝国军人数超过了二十万,而欧阳羽现在的军队人数只有两万六千人,差不多是一比八的人数差距,虽然在装备上欧阳羽军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只是单兵装备,坦克和战机与帝国军的比较起来性能其实差不多,为了自己的军队可以撑过即将到来的激战,欧阳羽一边让军队的政委们加强普通人士兵的思想工作,一边想办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半天后,欧阳羽选点亮了若干装备,步兵装备变化不大,主要是把ZB-26机枪换成了DP轻机枪,MG-08重机枪换成了马克沁M1910重机枪,该枪与英国和德国生产的马克沁机枪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采用了独特的索科洛夫轮式枪架,枪架上还安装有一面小小的盾牌,大大的提高了射手的生存率,7.62毫米的弹药让欧阳羽的步兵班终于形成了统一的子弹口径,不需要再带着两种口径不同的子弹战斗。 坦克、火炮没有改变,欧阳羽本来想点亮大名鼎鼎的T-34型坦克,但一看所需要的功勋值随即放弃了点亮的想法,太多了,点亮T-34坦克需要整整三万的功勋值,战争系统中步兵装备需要的功勋值最少,其次就是火炮,坦克、飞机比前面的两项要多得多,最多的就是海军的战舰了,而且研制时间越靠后的装备所需要的功勋值也就越多,比如T-62坦克所需要的功勋值就要十六万。 欧阳羽手下的军队消灭一名敌人的才只有士兵两点功勋值,一名军官按照军衔的不同最少也是五点功勋值,从第一次战斗到现在大半年的时间,除了用去了的她现在手里的功勋值也不过才四万多,如果花去一半的功勋值点亮了T-34坦克,那么再看中了什么她就没有功勋值去点亮了。 为了增强步兵的反坦克能力欧阳羽考虑了许久,花费了一万功勋值点亮了著名的ZIS-3型76毫米加农炮。 20世纪30年代后期苏联武装力量开始了新一轮的军事改革。当时苏军步兵师仍然大量装备着帝俄时代设计的1902/30型3英寸(76.2毫米)加农炮,而这种老旧火炮已远远不能适应当时的战场环境。针对这种情况,著名的格拉宾火炮设计局(即以火炮射击时格拉宾的名字命名的高尔基市的第92厂设计局)在1936~1939年间先后设计了F-22和F-22USV型76毫米加农炮,虽然性能上有了一定提高,但总体设计仍不理想。 与此同时,苏联还认为德国在发展防护力强大的重型坦克。为此格拉宾与1941年初设计了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格拉宾后来又将F-22USV的炮身装在ZIS-2的炮架上,从而得到了一种优秀的师属加农炮——ZIS-3。 ZIS-3型76毫米加农炮的战斗任务是消灭敌方有生力量,破坏敌步兵火力点和压制敌方炮兵,击毁敌坦克装甲车辆,破坏敌铁丝网障碍物,消灭敌掩蔽部和永备火力点。在卫国战争中ZIS-3主要执行伴随步兵冲击、遂行火力支援和反坦克任务,最大射程十三公里。 欧阳羽组建了十个装备了八门ZIS-3型76毫米加农炮的炮兵连,极大的加强了她手下军队对地方装甲单位、土木工事和无防护步兵的攻击能力。 除了ZIS-3型76毫米加农炮以外,欧阳羽还点亮了A-19式122毫米重型榴弹炮,A-19榴弹炮不管是威力还是射程还是性能都要比ZIS-3型76毫米加农炮要好,但所花的功勋值却要少两千,只需要七千点就可以了,这是因为ZIS-3型76毫米加农炮设计定型的时间在一九四二年,而A-19榴弹炮的设计定型时间却在一九三一年,时间比ZIS-3早所以才会少了三千,不由的让欧阳羽感概,为什么T-34和KV-1坦克不早几年被研发出来,不然她就不需要再继续使用T-26和T-35坦克了。 A-19式122毫米重型榴弹炮,主要研背景是在20世纪20年代晚期苏联红军为取代沙俄留下的火炮而研制的。1927年红军统帅部下达了新型军级加农炮的任务书,第一门样炮于1929年6月完成。1931年10月开始靶场测试,1932年5月被送到第38工厂进行改进,并被给于A-19这一型号,1935年3月完成改进,1935年11月开始第二轮测试,1936年3月正式被苏联红军列装为制式122mm加农炮。 除了陆军空军也被欧阳羽所重视,想要在二十多万大军的包围下坚持一个月的时间,空军是必不可少的的重要战斗能力,骆驼战斗机毕竟只是一战时期的飞机,空战、对地能力有限,因此欧阳羽花光了所有剩下的功勋值点亮了I-153战斗机。 I-153战斗机号称是最好的双翼战斗机,由苏联卡尔波夫设计局在1938年设计,I-15是一种高机动性双翼战斗机。由I-5/I-6的设计经验发展而来。初期型号的上机翼为鸥式布置,以便给飞行员提供较好的视野;起落架为固定式;外形比较简洁,某些型号在机轮上还增加了整流罩。飞机的前部机身是铝蒙皮,其余部分为布蒙皮;碟型刹车装置。试飞时装Wright-旋风-SGR-1820F-3发动机(630/715马力),有两挺带同步射击装置的PV-1机枪。1933年10月11月,进行试飞,随后进入批量生产。 西班牙战争后,苏联空军领导机关错误地认为:在未来战争中性能更好的双翼战斗机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进一步发展了I-153型战斗机。I-153装用ShvetsovM62R发动机(1000马力),起落架可以收放,按苏联中央流体力学研究所的试验结果,将机翼又改回鸥式布置,飞机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生产3437架。I-152/I-153参加了1938年的哈桑湖和1939年的哈勒欣河战役,对当时日军的飞机形成性能优势。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空军中的I-153在性能远逊于德国空军战斗机的情况下坚持战斗到1943年。不过,I-153已经不能和德军战斗机缠斗,主要是用机载的6枚RS-82/RS-132火箭,远距离对德军飞机进行攻击。I-153“海鸥”的最后一战就是在,德军意图切断苏联通过伊朗获取外援武器渠道而采取的大举进攻北高加索山区的进攻战役中,I-153承担起攻击机的角色多次用火箭弹和航空炸弹实施对山区中的德军行军纵队、后勤补给线、德军增援部队实施轰炸,并对防御或进攻中的苏军山地战部队实施火力支援,深受前线部队好评。 欧阳羽总所以选择I-153战斗机,就是看中了它既可以对空又有着较为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算是一种还算不错的多用途战机,计划把I-153战斗机用来执行争夺制空权、打击帝国军炮群、后勤补给线、兵力集结点等任务。 诺林城内的居民已经被欧阳羽赶走,靠近城市中心的广场被欧阳羽的工兵们夷为平地修建了一个建议机场,一百二十架I-153战斗机就停放在机场上。 皇历三百一十六年二月十四日,帝国军二十四万大军把欧阳羽军所驻守的诺林城团团包围,激烈的大战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