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明贼在线阅读 - 第820章 《宁锦报捷疏》!

第820章 《宁锦报捷疏》!

    ~~~~~~

    次日清晨一大早,袁督师便已经起来,简单收拾一番,连水也来不及喝一口,便急急来到了城头上,观察后金军的营地,等待着今天后金军或许要更为猛烈的攻城。

    四月末、辽地的天,一早一晚还是有些凉的。

    守夜的士兵们都包裹的很严实,看到袁督师过来,纷纷恭敬行礼。

    宁远城的城墙在十二三米高,周围尽是平坦的田野。

    在这上面守夜,就相当于睡在四楼顶的天台上,周围几乎也没有什么遮挡,来自草原的北风‘呼呼呼’的直吹,这滋味~,可绝不太好受。

    与对待那些将领们不同。

    袁督师对待士兵们的态度非常和蔼,一一笑着对这些士兵们回礼,登时引得一众士兵们受宠若惊,纷纷跪地磕头。

    待到袁督师走过之后,士兵们一个个简直要兴高采烈,简直就像是一大早、突然知道自己中了彩~票,满满的好心情啊。

    在华夏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士大夫阶层,一直有一个讲究,那便是‘抱孙不抱子’。

    意思是,你最好别抱自己的儿子,但却可以跟自己的孙子亲近,怎样宠爱都不为过。

    饱读圣贤之书的袁督师,显然对这一点理解的极为通透。

    对待将领们,他严厉的近乎是苛责,完全没有人情,但~,对待这些士兵们,他却是犹如慈祥的祖父,在看着他的孙子们。

    这看上去似乎有些难以理解,但实质上,这却也非常简单。

    将领们都是柱石,是整个军队的骨架,是具体负责实施的主要行动人,但士兵们,却就是他袁督师的子民了。

    因为,士兵们绝不会敢反抗他袁督师,对于他袁督师的权威,不会构成一丁点儿的威胁……

    听着身后士兵们恭敬又兴奋的议论,袁督师的嘴角边,笑意也开始有些遮掩不住。

    以往,他在辽西治军,基本是以将领为主,但此时,通过昨天的战争,却让袁督师感觉到,他对基层士兵们的控制力,又更上一层楼啊。

    来到城门楼子的最高处,有亲兵早已经挂好了悬户,一是为了防止后金军有什么未知的远程武器,直接打到这边,二,则是因为早上起来风很大,悬户都很厚实,也可以挡挡风。

    毕竟,北城这边,正处在迎风面,早上起来这呼呼呼的冷风,可让人不是太妥帖。

    人逢喜事精神爽。

    袁督师很满意众人的态度,心情也是大好,拿起千里镜,开始集中精神,看向后金军的营地。

    此时,大概是早上六点半左右,太阳已经微微从东边的地平线下露出了头,天色也已经差不多完全放亮了。

    城内广宁军的这边的火兵们已经忙活了大半夜,炊烟袅袅升起,大锅饭早就收拾的差不多,就等着士兵们起来吃饭了。

    但后金军这边,却没有太多烟火的影子,许多昨夜燃起的篝火都已经熄灭了,却也没有人往里加柴火。

    只有寥寥几个守夜的鞑子,三三两两的靠着几个还没有熄灭的篝火堆,懒洋洋的打着盹儿,哪里有半点像是要大干一场的模样?

    “这他娘的是怎么回事?”

    袁督师心中不由狠狠啐了一口。

    这就是所谓的八旗勇士么?怎么,怎么让人感觉,这他娘的还不如土匪啊。

    尤其是这些守夜的鞑子,一个个惺忪稀松,简直像是抽了大烟,怕街上的青皮怕都要比他们精神啊。

    “哼。”

    袁督师忽然冷笑:“什么八旗铁骑,也不过就是如此么?就这点本事,还想来打本官的宁远城?”

    袁督师原本一直有些紧绷着的神经,也开始稍稍放松下来,捋着他的下颌上的山羊胡,开始想着心事。

    事实上。

    在此时大明的文官集团中,能做到袁督师如此的,起码敢上战场来、正眼好好看看战斗的,已经是极为难得了。

    很多人,甚至看都不敢看这战争一眼。

    平日里,简直是天王老子第一、他第二,但一到打仗,很快就把责任,全都推到将领身上,而他们,则是躲进高大的府宅里,搂着老婆孩子,在被窝里瑟瑟发抖的祈祷,祈祷老天爷保佑……

    哪怕是当年‘士大夫不上刑’的赵宋,读书人简直恨不得见天子而不跪,却也远不像是大明的文人这般,简直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当然。

    两宋时候,尤其是北宋末开始,因为异族的强大,战事一直连绵,宋军的战斗力,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准。

    加之宋是华夏科技文明比较灿烂的一个年代,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宋军的军械装备水平,除了火器上还稍微差一点,其他的,远比此时的明军要强大不少。

    尤其是南宋,虽然国小力微,但因为传承,读书人的精气神儿却是非常刚强。

    换句话说,他们有理想,有信仰,不怕死,敢报国!

    哪怕是朝廷昏庸呢?

    就像是足球场上的球星一样,哪怕是比赛局势已经非常危急,但总有一些球星,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灵光闪现,改变整个比赛的局势,扳平比分,甚至是逆转!

    两宋年间,也是华夏历史上儒将喷发的一个年代。

    ‘满江红’、‘破阵子’、‘伶仃洋’等等等等,无一不是华夏历史上的精美绝唱。

    可惜啊。到了大明,尤其是明中后期开始……一切~,都有些不成模样了……

    在后世时,有人甚至做过推演,如果将南宋时、最后的二十万、装备了神机弩和铁甲防护战船的宋军,放到此时的辽西……怕~绝对能将野猪皮揍得满地找牙。

    可惜啊。

    他们面对的却是如日中天,简直要横扫宇宙的蒙古铁骑……

    在当年那般状态下。

    就算有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这样的雄主,怕至少也得有个几十年的缓冲,等蒙古人自己腐化堕落一会儿,才可能有反抗的余地。

    可惜。小皇帝还在吃~奶……

    也无怪乎在后世时总有一种论调,‘崖山之后无华夏’。

    不得不说,这是历史的悲哀,是历史给华夏民族,开的一个并不好笑的玩笑。

    此时,宁远城。

    一晃,已经快要到了中午,袁督师简直要望眼欲穿了,却发现了,对面的后金军根本就没有了攻城的意思,他们正在飞快的收拾着行囊,似乎是想要跑路了……

    这,这他娘的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一直准备大干一场的赵率教也有些无言,忙问袁督师道:“抚台大人,这,这是怎么,怎么回事?”

    袁督师此时哪里还能不明白皇太极的心思?简直连牙根子都要咬碎啊。

    但在此时,他已经毫无办法。

    一旁,已经升为前营总兵的朱梅小心试探道:“抚台大人,鞑子怕是要跑,不弱咱们出城追击一波?”

    赵率教也反应过来,忙道:“抚台大人,末将愿率本部精骑,追击狗鞑子,多砍些首级回来。”

    袁督师心里虽然非常想多留下些鞑子首级,好让他在之后对朝廷的奏报中,多一些本钱,多一些开脱的资本,但对面可是有皇太极的王旗啊……

    思量再三,袁督师还是按耐住了心中的欲~望,“不着急。鞑子似是有什么阴谋。他们兴师动众,就算想跑,怕也跑不快。再等等不迟。”

    赵率教和朱梅都是点头,袁督师就是稳重啊。

    可一直到晌午,后金军的后军几乎都要看不见影子了,袁督师还是迟迟没有决断。

    赵率教、朱梅,包括底下的吴襄这种中层将领,都按耐不住的请战了,袁督师这才松了口,几乎是咬着牙齿道:“赵率教,你可带本部三千精骑,前去追阵。记得,切不可恋战,若形势万一不对劲,要迅速退回城来!”

    “是!末将遵命!”

    赵率教不由大喜,赶忙招呼麾下家丁、精骑,急急朝着后金军的屁股后面追过去……

    可惜。

    赵率教显然没有当年满桂的勇气和担当,他只敢在鞑子主力周边游弋,偷袭一些杂役,却不敢真正对后金军主力冲阵。

    皇太极也早就吃准了这一点,走的一直不慌不忙,简直就像是示威一般,让赵率教护送他离去……

    一直到天黑,赵率教这才心有不甘的返回了宁远城,赶过来对袁督师汇报。

    “抚台大人,卑职幸不辱命,此次出击,一共带回来一百余级鞑子首级。”

    但袁督师一看首级,心中登时不由一阵火大。

    这他娘的怕是一个真奴都没有啊。

    赵率教也觉得颜面无光,耷拉着脑袋,绝不敢多言半字。

    关键时候还是朱梅这个老好人出来打圆场,忙笑道:“抚台大人,此次赵帅虽然没有缴获多少真奴首级,但蒙古鞑子却是有十几人,这已经不少了啊。当年,满桂出城,不也就这么多收获么?”

    一听满桂这刺头的名字,袁督师猛然醒悟过来,片刻,嘴角边忽然露出了一丝说不出的笑意。

    这不能怪他不出力啊。实在是鞑虏太过狡猾啊。

    尤其是~~,此役的收获,可绝不小啊!

    锦州、宁远两战,可绝对是大捷啊……

    …………

    五日之后,长生岛,李元庆的内书房内。

    李元庆正半躺在他那张宽大舒适的虎皮沙发上闭目养神。

    旁边,小荷正拿着一叠各处的情报,字正腔圆的小心对李元庆读着。

    忽然。

    看到眼前这份情报,小荷的俏脸忽然猛的凝重起来,片刻,这才打起精神,小心朗读道:“臣右佥都御史、兵部侍郎、辽东巡抚袁崇焕,上……”

    李元庆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邸报,并没有太过在意。他正在思虑着,到底要怎么应对这他娘的狗尿不臊的朝廷使者呢。

    从四月中、在安州之时,朝廷的使者就想见他李元庆,但都被李元庆以各种理由,小心推辞掉。

    此时,这些人,已经追到了皮岛,接连发了几封急件,督促李元庆去皮岛觐见。

    但李元庆又怎会如此轻易便‘上套’儿?

    他一口咬定,他身体不适,无法出行。

    朝廷使者想来见他?

    行啊。

    但你们得来长生岛。

    双方此时正在扯皮呢,加之还有春耕、女营、功赏、军医、军校等各种事务纠缠,李元庆对辽西这边的事务,倒真没怎么太过上心。

    毕竟,辽西有袁督师他老人家在坐镇嘛……

    这主要还是此时信息不畅。

    李元庆是今日下午才回长生岛,之前,他一直在盖州、复州、金州、长生岛这一大片区域内,视察春耕进展。

    亲兵们也都是各有春耕、女营这边的任务,一个个忙的头都大了,岛上这边的情报,除了朝廷和皮岛这方面的,辽西这边,倒真的有些怠慢了。

    此时,猛的听到小荷读到这,李元庆原本放松的身子,登时犹如弹簧般绷紧了起来,一下子坐起来,直勾勾的盯着小莲,“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