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棠吉之战(十六)
其实张弛还宁愿日军就这么打下去。 这样打的话,虽然工兵团因为遭到日军的sao扰不得安宁无法休息,但总比弹尽粮绝被日军冲上来的好。而200天亮时就会赶到了,那么最好就是日本鬼子这样把时间拖下去。 当然,张弛也知道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日军之所以敢这么不紧不慢的打,很有可能是知道了200师受阻没那么快赶到,甚至日军还知道其它方向并没有中国援军赶往棠吉,于是才敢这样从容不迫的实施疲兵之计。 对于这一点张弛也觉是无可奈何,日军在情报工作上要比远征军做得细致得多。 当然,这存在客观上的原因,比如日军耍诈欺骗利用了缅甸百姓对英军的仇恨心理和希望独立的心理,使得日军可以很容易从缅甸百姓那得到情报。 但其实也有主观上的原因,比如日军在开战之前还派出了大量便衣分布在缅甸各地搜集情报,再比如日军还知道利用缅甸百姓的信仰整出一个博莫乔来糊弄缅甸人,这就说明日军十分重视情报工作并将其做得很细致。 反之,中国军队虽然也有很好的资源,比如有英军的同意和协助,虽然这是表面上的同意,虽然英军甚至还在背后拖后腿,但是如果中国方面有预见性的在战前也像日军一样派出便衣进入缅甸搜集情报这也是可以做到的……怎么会搞得远征军在进入缅甸后两眼一抹黑,拿的地图都还是几十年绘制的地图想找个地方都找不着。甚至连日军有几个师团参战各自在哪些位置都不知道。 这些问题说起来其实很容易解决,只需要派几个便衣带着几部电台混在华侨中在各个要地与远征军保持联系随时报告日军的进攻动态也就可以了,但是中国军队却没有这么做。 也许是因为中国军队之前一直以为英军方面会为他们提供这些情报,又或者是想当然的以为中国军队是来帮助缅甸人赶走日本侵略者的,所以缅甸百姓也会为远征军提供这些情报……但战争这东西是没有也许的,事实就是不管英军还是缅甸百姓都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情报,不仅没有还别有用心的提供许多虚假的情报来干扰远征军高层在战略上的判断。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说的就是情报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清楚的知道自己和敌人的情况,才有可能有的放矢的制定出相应的、合理的作战计划。 否则,就会出现像远征军高层那样一拍脑袋就出来一个不可实现的同古会战,同古会战后又出来一个不可实现平满纳会战,平满纳会战之后又有一个不可实现的曼德勒会战……这三个会战没有一个能打成的,最后全部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迫放弃。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远征军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走向失败。 好在张弛在关键时刻给出了足够详细的情报才在棠吉找着了一点机会挡住了日军56师团。 只不过,张弛却不确定这个改变是不是又会像之前一样……自己以为能改变历史了,但它却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又回到了历史原有的轨道上。 对于这一点张弛也很无奈,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也只能说是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排长!”这时正在放哨的小浙江隔着几米远朝张弛小声叫了声:“鬼子有动静了!” 闻言张弛赶忙翻身把枪架在了战壕上,透过狙击镜往下一看,果然就见几辆坦克“隆隆”的带着一队鬼子缓缓朝159高地靠近。 看到这阵仗张弛就觉得有些意外……按鬼子进攻的习惯,他们会先打上几分钟的炮火然后再发起冲锋,怎么这会儿不**就上来了。而且这一回人数看起来还相当多,至少有两个中队三百余人。 “照明弹!”张弛叫道。 “腾!”的一声,一发照明弹就朝升上天空照亮了山脚下的杀气腾腾的日军。 那些日军甚至都没抬头,自顾自的隐藏在坦克后做准备……这就更让张弛觉得有些不对劲了,日军距离工兵团的防线足足有四百多米。虽说工兵团的火力在这个距离上已可以够得着日军,但从命中率考虑一般不会在这个距离上开打,这一点日军也很清楚,所以往常在这么远的时候他们甚至都是一路小跑的往前冲。 可是现在……他们却蹲在坦克后不动,像是在等着什么。 他们在等什么呢? 接着张弛就在狙击镜里发现一名日军腰部好像挂着什么……仔细一看张弛不由吓了一跳,是防毒面具! 再感觉一下此时的风向,张弛就叫了声:“不好,鬼子要打毒气弹!” “毒气弹?!”战士们闻言不由个个脸色大变。 张弛没有猜错,渡边正夫正是要使用毒气弹。 要知道56师团是一支要穿插到腊戍几乎可以说是能决定整个缅甸战场胜负的部队,而执行这样一个任务,可以想像的是在路上很有可能会碰到硬钉子……为了能够快速的拔掉这些硬钉子,56师团就准备了几十枚毒气弹。 但是毒气弹在使用时却又有些限制,比如之前风向是吹往日军方向的,在这种情况下打毒气弹的话,山风一吹就全吹往日军方向了。 于是渡边正夫就只有等,在等的同时也顺便让56师团休息一段时间并补充一些弹药。 这也是日军这次进攻不**而且人数也相对较多的原因。 要打毒气炮的话那就没必要浪费炮弹了,同时毒气弹打完之后那些高地就是志在必得……那不过就是冲上去将被毒倒在地上的中国军人一个个解决掉也就是了。这三百余人就是派上去分别占领159高地及311高地的。 当然,渡边正夫没想到此时的中国军队为了节省弹药巧好也改变了战术并做好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