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科幻小说 - 大穿越时代在线阅读 - 第一百十七章、三战时期的血色情人节(中)

第一百十七章、三战时期的血色情人节(中)

    第一百十七章、三战时期的血色情人节

    众所周知,俄国的精华版图是在东欧,以列宁格勒、基辅和莫斯科这三座城市构成的核心根基之地。除此之外的中亚、远东、西伯利亚,都不过是边角旮旯,哪怕少了几块也只是略伤皮毛。

    所以,为了打赢这场空前残酷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冰岛前线的美国大西洋战区战略空军参谋长,柯蒂斯.李梅中将,在策划这次从冰岛出击东征,核爆苏联东欧本土的大行动之时,从最开始就孤注一掷、全力以赴,投入了拨付欧洲战场的全部十八枚原子弹和足足一千九百多架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为此被迫将本土有经验的b-29战略轰炸机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几乎搜刮一空。而为了容纳这么多的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同时出击,原本就已经规模很大的美军冰岛基地,还不得不临时紧急增修了更多的跑道和停机坪——至此,除了已经被装上军舰,正在运往中东的两枚原子弹之外,美国本土的核武库再次告罄。

    但是,作为苏联的精华腹心之地,东欧和北欧地区空中防线的严密程度,也远非勘察加半岛这种荒僻边境可比。事实上,美军的b-29战略轰炸机群,刚刚开始向冰岛大规模转场集结,就已经被天空中的侦察卫星发现。苏联红海军甚至紧急组织了一个双航母战斗群,从德国威廉港起锚出征挪威海,企图模仿日本偷袭珍珠港,抢先轰炸冰岛的美军基地,先发制人——然而,苏联人的行动终究还是迟了一步,航母战斗群刚刚完成紧急补给,离开德国海岸没有多远,柯蒂斯.李梅中将策划的这次对苏战略核打击行动就开始了……

    此时,冰岛的美军基地,还远在苏联海军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外,于是,先发制人就只能变成了中途截击,这效率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儿……而且,尽管由于航程不足或者说“腿短”的缘故,冰岛的美军战斗机无法对轰炸机群进行全程护航,但至少在刚刚出发的挪威海这一段,组织战斗机群护航还是没问题的。在这个位置遇到妄图拦截阻击的苏联航母,究竟是谁打谁还说不定呢!

    尽管如此,美国b-29战略核打击轰炸机群的此次行动,毕竟遭到了空前烈度的围追堵截。先头机群刚刚离开冰岛不久,在挪威海上,就遭遇了数十架苏联航母战斗机的突袭。之后,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空,在波罗的海上空,在列宁格勒的上空,几乎全欧洲社会主义阵营的战斗机都被调动了过来,前后足有数万架之多,犹如围攻巨象的狼群一般,对从冰岛来犯的美军b-29战略轰炸机群,进行了前赴后继的疯狂猎杀!

    虽然美军在此次核爆行动中,有针对性地撒下了大量的干扰铝箔条,又启动了机载的雷达干扰机,企图影响敌方地面雷达的远程预警能力。但由于苏联一方有侦察卫星从轨道上随时监控,这一切小伎俩最终统统都做了无用功——就这样,这场残酷的空中绞杀战,从海洋打到陆地,又从陆地打到海洋……不得不承认,美军b-29战略轰炸机确实是皮实耐打,并且火力异常凶猛,堪比空中装甲舰。地面迎击的几十架、上百架战斗机扑过去,很快就如同流星般纷纷坠落。但苏联方面也是发了狠,不顾牺牲累累,依然犹如飞蛾扑火一般,将一批又一批战斗机派过来迎击。从装备量最大的“雅克3”、“雅克9”到最新研发投产的“雅克15”喷气式战斗机,还有不知从哪儿搞来的日本产飞燕、雷电、钟馗式高空战斗机和秋水式喷气机,甚至同样起飞了自己这边缴获改装成“炮艇机”的b-29战略轰炸机,疯狂地跟美国的b-29搞起了空中对轰!一时之间,北欧的天空仿佛火山喷发,成吨的金属被人类送上万米高空,又如陨石般裹着火焰纷纷坠落!

    在如此强度的激战之中,越来越多的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冒着浓烟相继被击落,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运载核弹的飞机。前后有三枚原子弹未能来得及被引爆,就跟运载它们的b-29轰炸机一起坠毁,七枚原子弹在坠机之际被美国机组人员在海上或者荒野中引爆,剩下还有几组b-29“超级空中堡垒”的机组人员见势不妙,不敢继续硬闯苏联领空,直接在半途中就随便找了个看上去挺有价值的城市,把原子弹丢了下去——其中,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市区和近郊前后足足挨了三枚原子弹,地面上能炸的东西基本都被炸完了。然后是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这座整体基本由浅色花岗岩修筑而成的“北欧白色之城”,也不幸挨了两枚美国原子弹,至少上千名市民被整体蒸发,只剩下了花岗岩墙壁上的一道黑色人形印迹……

    与此同时,为了干扰苏联方面的判断力,牵制东欧南部地区的战斗机部队,大约三百架未挂载核弹的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还转而向南佯动,用燃烧弹和高爆弹轰炸了哥本哈根、汉堡、不来梅、柏林、但泽、华沙等地,造成了连绵的大火和上万人的伤亡,但也付出了自身基本全军覆没的代价。

    再接下来,美国战略核打击轰炸机群以自身损失六成以上为代价,终于突破了层层阻截,闯入了苏联领空。刚刚被苏联吞并不久的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当即被美国原子弹一发入魂,大半个城市在情人节化为了燃烧的残骸瓦砾。另一枚原子弹跟飞机一起坠落在了芬兰湾北岸城市维堡,并且在维堡上空百余米处被引爆,让这座原属沙俄帝国,后来被划入芬兰,前几年又再次被划归苏联的港口城市,瞬间变成了一堆辐射废墟。

    但是,上述两者所遭遇的核爆,对于美利坚铁鹰的雄心壮志来说,还真的只是两碟开胃小菜而已。

    他们这场行动的最大目标,还在芬兰湾尽头的前方——沙皇俄国的旧都,苏联的经济中心,列宁格勒……

    ——根据五角大楼的战棋推演和专家评估,在确实难以深入苏联本土上千公里。并且突破其首都圈防空网,把原子弹投到莫斯科红场的情况下,对靠近边境的列宁格勒进行核爆,乃是性价比最高的打击选项。

    在本次情人节行动的核爆目标之中,如果说,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重要性跟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相比,犹如黄金比之于黑铁。那么将列宁格勒的重要性与符拉迪沃斯托克相比,则又是仿佛钻石比之于黄金了!

    而且,这些抱着杀身成仁之心勇闯列宁格勒的美国飞行员们,此时还不知道的是,如今的列宁格勒可并不仅仅是苏联通向欧洲的窗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还是整个苏联,乃至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死xue!

    ——因为,在流经列宁格勒市区的涅瓦河上,停泊着一艘拥有灵魂的神奇军舰,在十月革命之中大名鼎鼎的阿芙乐尔号……或者说,本时空的唯一轮回者,苏联舰娘苏菲小姐的战舰本体……

    列宁格勒上空,到处都是硝烟弥漫,烈焰飞腾。引擎的轰鸣声、机枪和航炮的射击声,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凌空爆炸声,乱七八糟地交织在一起。曳光弹的明亮光芒,在阴郁的苍穹中画出一条条耀眼的弹道,以及轰然起爆的火球,就好像无数气势磅礴的雷电,在夏日翻滚的雷雨云中闪动,宛如排山倒海一般连绵不绝。

    数以千计的飞机,在这片天空中搏斗,厮杀,呼啸着盘旋格斗,仿佛连云彩都要被这冲天的杀气所撕裂。而地面上各种口径的高射炮也在全力喷吐弹雨,打得远比节日的礼花更加炽烈。在那比雷暴还要更为猛烈的炮火之中,一架架造型优美的战机冒着黑烟转着圈儿坠落,在地面炸起一簇又一簇腾飞的火焰。而在西北方的地平线尽头,依稀还能看见那朵因为维堡被核爆而产生的蘑菇云,更是给战场增添了几分残酷色彩。

    由于美国b-29战略核打击轰炸机群本次突袭的主要目标是核打击,携带的常规航弹不过是添头而已。所以除了挂载原子弹的那些十八架轰炸机,还有一部分转移视线的普通轰炸机之外,还有至少一千架b-29在出击之前都进行过改装,加厚了装甲,增强了火力输出,基本放弃了对地攻击能力,变成了掩护原子弹突防的空战炮艇机——自卫火力由十挺12.7毫米口径航空机枪和一门20毫米口径速射航炮,增强到了十二挺12.7毫米口径航空机枪和三门20毫米口径速射航炮,每挺机枪或航炮的携弹量也从一千枚增加到了两千枚,此外还挂载了航空火箭弹,用于对付苏联人的同类重型炮艇机。

    像这样的空战炮艇机,每一架基本就相当于一艘装甲坚固,火力凶猛的空战巡洋舰,让那些仅有两三根小水管的老型号苏联战斗机一时间几乎无处下嘴,最后干脆歇斯底里地驾机撞了上去……尽管苏联空军前后调集了数万架战斗机来拦截这个庞大美国轰炸机群,但依然只能慢慢减少其数量,无法将其一口吞下,更别提,每当任何一枚美国原子弹被凌空引爆之后,光是核爆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就会掀飞无数体型纤小轻盈的战斗机。而核爆闪光更是无数猝不及防的飞行员瞬间失明,驾驶着战机歪歪斜斜地往下掉。

    尽管如此,当终于突破层层阻截,闯入苏联国境的时候,美国的b-29战略核打击轰炸机群也已经是强弩之末。曾经遮天蔽日的一千九百多架庞大机群,最终只有不到两百架轰炸机杀进了列宁格勒的市区上空。

    但是,对于美国佬来说,这也已经足够了——因为,他们终于将最后一枚原子弹运到了列宁格勒!

    并且,他们还赶在被苏联战斗机或重型高射炮击落之前,把这枚原子弹给成功地丢了下去!

    然后,在距离列宁格勒市区一千八百英尺的上空,大气压装置十分准确地触发了导爆机构——在千分之一秒的刹间,伴随着一道超越普通人想像力极限的超强闪光,原子弹爆发成了一团毁灭性能量的火球。

    就这样,在下一刻,所有正在近万米高空中厮杀缠斗的双方飞行员,都看见在他们脚下几公里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个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光点,随即以惊人的速度扩大为一个紫色的明亮火球。接着,这个巨大的异色火球,又爆发成一群乱舞的火焰,吐出一圈圈沸腾的浓烟。然后从缭绕的紫色云雾之中,十分突兀地升起一根粗大的白色烟柱,好像火箭一样迅速地上窜到三千米的高空,随后猛地爆开,形成一个巨大的蘑菇云。远远看着又像是一个怪物的脑袋,顶端是一个不断胀大的大圆球,还象万花筒那样改变着颜色。

    这朵蘑菇云一边如同沸水般上下翻滚,不断变幻着奇异的色彩,一边继续上升到他们厮杀正酣的万米高空。于是,一阵阵剧烈的冲击波,伴随着急速上升的蘑菇云一起涌来,所有的飞机都仿佛成了被裹挟在惊涛骇浪之中的独木舟,在核爆冲击波的恐怖动能之中激烈震颤,把里面的机组人员磕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有些最倒霉的飞机,甚至直接被掀得翻了个跟头,或者引擎震荡熄火,仿佛石头般从空中倒栽葱跌了下来。

    与此同时,在蘑菇云之下的地面上,列宁格勒这座苏联第二大城市,也在刹那间变成了人间炼狱……除了海滨的一部分偏远街区之外,坐落在涅瓦河三角洲上的整个城市,都被一层厚厚的深灰色尘埃覆盖,而这翻滚的尘埃后来又与云柱汇合,变得愈发汹涌和狂暴,在厚厚的尘埃之中,还可依稀见到火焰的闪光……

    ——从冰岛出击的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群,在公元一九四七年二月十四日对列宁格勒投掷的这枚两万吨当量原子弹,于涅瓦河出海口附近的彼得保罗要塞上空一千八百英尺处被成功起爆。

    于是,在列宁格勒核爆中心产生的六千多摄氏度瞬时高温,还有堪比太阳表面的超高强度光辐射,一瞬间就夷平了跟这座城市同时诞生的,由彼得大帝亲手在沼泽之中兴建的彼得保罗要塞。

    再接下来,白炽的火焰和雷鸣般的冲击波随之而起,横扫过著名的救世主滴血大教堂、冬宫、塔利夫宫,以及列宁同志策划十月革命的指挥部斯尼莫尔宫……几秒钟之内,在爆心附近的列宁格勒市区里,数以千计来不及躲进防空洞的行人,都在街上被活活烤成了焦炭。市中心的花园也被这数百度高温的干热气浪给烧焦了。即使在房屋内,也有许多人立刻就被烧死,还有许多人受到严重灼伤,被烧得在地上翻滚着嗷嗷乱叫。

    从空中俯瞰下去,凡是挡在核爆气浪推进方向上的一切东西:墙、房屋、工厂以及其他建筑物,都被轻而易举的摧垮和引燃,只剩下一些裹着火焰的残片,被同样由核爆引发的旋风卷到空中,又落在更远处那些同样被核爆热浪给炙烤得极度干燥的易燃建材上,瞬间就形成了一场熊熊燃烧的焚城大火!

    更要命的是,在距离爆心仅仅五公里之外的涅瓦河面上,还停着舰娘苏菲小姐的本体——十月革命的传奇功勋舰阿芙乐尔号……事实上,早在发现冰岛美军有异动的时候,苏菲小姐就已经想过要转移本体。但问题是,此时的涅瓦河正处于冬季的冰封状态,整个儿被冻成了溜冰场,而阿芙乐尔号也是被冻在了冰层之中,距离最近的尚未封冻的海面,足有数十公里之遥。哪怕用炸药破冰,没有十天半个月也绝对凿不开航道。

    再加上,苏菲和王秋等人经过讨论之后认为,以列宁格勒在全苏联境内仅次于莫斯科的防空能力,还有在抵达列宁格勒之前必须突破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防空力量的层层堵截,美军即使投入倾国之力,也无法像那位李梅将军在另一个时空组织的东京火攻一样,用地毯式轰炸把列宁格勒一口气烧成白地——即使侥幸有几架飞机突防成功,顶多也不过是往列宁格勒市区胡乱丢几枚航弹,能够落到阿芙乐尔号上的几率微乎其微。更何况,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本身加装的防空火力也很强大,装甲更是厚实,挨上一两发航弹也无甚大碍。

    而且,美军这一次也未必会全力轰炸列宁格勒,说不定是往莫斯科那边过去的呢?如果仅仅是为了这样微小的危险概率,就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涅瓦河凿冰疏散军舰的话,怎么看都有点儿草木皆兵的感觉。

    所以,苏联人并没有抢在空袭到来之前,转移被冻在市区河道上的阿芙乐尔号——实际上也来不及了。

    结果,在这一刻,当美国原子弹在彼得保罗要塞上空爆炸的时候,舰娘苏菲小姐就只能咽下苦果:被核爆撕碎的河面冰块,从两侧堤岸震落下来的砖瓦碎石,还有从街道上被掀飞的汽车和行道树,都在席卷天地的核爆气浪之中,变成了无数枚天然的炮弹,狠狠地打在了动弹不得的阿芙乐尔号舰体上!

    一时之间,河面冰层瞬间破碎,阿芙乐尔号直接被从冰面中拔了起来,前半截直接冲上了河岸,同时还挨了无数瓦砾残骸和冰块的连环爆击,受了触目惊心的重创:桅杆和炮管当场折断、烟囱和舰桥相继倒塌,连船壳都被压得坑坑洼洼变了形,差不多有半条船都给埋在了混杂着无数辐射尘埃的肮脏冰块、砖石、泥沙和草木之下,乍一看俨然是从垃圾堆里扒出来的一般……而留守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船员,上至舰长,下至轮机兵,在核爆冲击波和舰体翻滚之中,霎时间死者过半,幸存之人也是筋断骨折、个个带伤。

    但是,所有幸存的船员都信誓旦旦地声称,在核爆的那一刻,他们都听到了一个愤怒的女音在嘶吼。

    与此同时,在全世界的无数个角落,也都在同一瞬间响起了某舰娘分身们的痛苦闷哼和愤怒咆哮:

    “……可恶的美国佬!痛死我啦!”

    ps:最近又有新消息,三星note7在更换之后,并且是在关机未充电的状态下,依然会发热爆炸——这究竟是炸弹还是手机啊?在此无语对苍天,只得赋歌一曲: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三星会爆炸。手上的note7炸呀炸,辛苦的钱啊都白花。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夜夜想起库克的话,三星的note7会爆炸。

    尽管如此,韩国报纸依然厚着脸皮说三星note7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机,有法国专家予以证明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