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豫南旧事在线阅读 - 张村镇

张村镇

    张村镇因相传宋代前,即有张姓在此居住,故名。

    张村镇,隶属于HEN省NY市邓州市,地处邓州市西北部,东与赵集镇隔湍河相望,南接文渠乡,西邻淅川县厚坡镇,北靠十林镇,距邓州市区30千米,区域总面积86.65平方千米。

    清朝时期,张村镇境域分属梁庄、冠军、张村、十林、堰子、下高、姬堰7里;1994年,由张村乡改为张村镇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五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分属张村镇、梁庄乡。

    1949年,分属张村区、厚坡区。

    1951年,分属张村、文渠区。

    1958年,成立张村公社,部分属文渠公社。

    1983年底,由张村公社改为张村乡。

    1994年,由张村乡改为张村镇。

    张村镇古迹有南北朝彩色画像砖墓、汉代霍去病、贾复、窦宪三位“冠军侯”的家园冠军城遗迹。以及目前的名胜“台湾村”和清真寺。

    张村清真寺,指的是邓州市张村镇南、北两坊清真寺。张村镇张北村清真寺称为张北清真寺,建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张南村所建立的清真寺称为张南清真寺。

    北寺

    邓州市张北清真寺,建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由摆阿訇、乡佬陈其元、陈其才、黑雄、刘汉业等主持修缮。碑载再修为道光十二年,后屡颓屡修,已历三百余年矣。

    南寺

    张南清真寺位于邓州市张村镇古镇路(张南社区)。最初为吴庄清真寺(位于张村镇西3里,现省道s249路西),由于战乱、匪患于1940年左右迁至现址,起初为20余间草房,后翻修为瓦房。1990年时任阿訇马占清与寺管会人员多方筹资修建5间平房门面,北屋瓦房2间,锅炉房,男、女水房5间。后由王定杰阿訇时任期间把5间门面二楼礼拜大殿完工。

    张南清真寺现建筑面积为1.8亩,坊民1200余人,有吴、闻、张、陈、童、马等姓氏,我国清代著名书法家吴资玉为该坊人士,他是解放前我市最后一任回教协会会长……

    北寺历任阿訇:

    童明远阿訇(1930年)

    童振麟阿訇

    马应朝阿訇

    张玉亮阿訇

    童书范阿訇

    童孟江阿訇

    马文学阿訇

    马全明阿訇

    买光宇阿訇

    马洪龙阿訇

    韩伟金阿訇

    买国勋阿訇

    马四新阿訇

    马超阿訇

    现任阿訇:

    马有福阿訇

    南寺自迁址现址后历任阿訇:

    摆吉堂老阿訇

    刘万元阿訇

    黑孝全老阿訇

    陈玉川阿訇

    海本明阿訇(海五阿訇)

    马占清阿訇

    王定杰阿訇

    柏杰真阿訇

    现任阿訇:

    丁鹏阿訇

    阿訇***教主持教仪、讲授经典的人。

    张村镇境内“台湾村”的居民们在服饰、饮食、行居、婚丧嫁娶等习俗方面独具特色:在服饰上,与当地汉民相比,他们的上衣均无领子、袖子略短,下衣裆大腿宽,较宜于田间劳作。在饮食上,他们喜爱吃米饭,主食常常是萝卜、白菜夹rou焖饭,喜爱吃鱼。村民们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嗜爱抽烟。他们以每年的腊月二十四为祭灶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蒸用糯米染红的顶子馍,以象征其始祖原为有军功之人;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九为寒食节,这一天,村民们吃饭时不能见到太阳,还要穿上本族服饰,聚集在祠堂内唱歌、跳舞,表达对在数百年前抗击荷兰殖民者入侵斗争中牺牲的先祖的怀念。

    张村镇阿里风情园共有台湾村牌坊楼、台湾阁、妈祖庙、高山始祖塑像等20余处胜迹。

    张村镇古迹有南北朝彩色画像砖墓、汉代霍去病、贾复、窦宪三位“冠军侯”的家园冠军城遗迹。

    三冠

    冠军村因为出了三个冠军侯而出名,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冠军命名的一个村庄——冠军村

    在冠军学校的门口有一座巨大土包,它就是骠姚校尉霍去病衣冠冢遗址,属于一个省级保护单位。霍去病衣冠冢直径大概30米,高约7米。(典出《汉书·郊祀志上》:“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后因称只埋葬死者衣冠的坟墓为衣冠冢。)

    根据史料记载:冠军村原本是一座县城,而不是一个村,并且还有一个古城遗址——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割穰县庐阳乡、宛县临駣聚为冠军侯国,属南阳郡,隋开皇三年(583)属邓州。唐朝先州后改为郡。宋、元、明、清均属南阳府。冠军故城内地表可见大量汉代砖瓦,出土文物有汉华表(现存邓州第一小学)、“关中侯”金印(现存HEN省博物院)等。

    贾复死后归葬冠军,墓冢在今HEN省邓州张村镇路庄村下洼西南200米处。

    贾复在河南宝丰县有一个衣冠冢。位于城内西南隅大寺坑北岸居中,原冢高7米,占地面积2890平方米。今冢已无存,但当地群众仍称那一带为贾复坟。

    南北朝彩色画像砖墓

    邓州南朝彩色画像砖出土于HEN省邓州市张村镇学庄村西南的一座南朝刘宋时期的墓地。这批画像砖自1957年12月出土后轰动考古界,是中国工艺美术考古的重大发现。这些画像砖上的画像种类多样,大体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现代人了解南朝社会的实物标本,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画像砖现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

    1957年邓州兴修水利时,这座彩色画像砖墓被发现,HEN省考古工作队于1958年进驻发掘。因为出土的墓砖上有墨书文字“家在吴郡”等字,故被鉴定为南朝刘宋墓。该墓高度约3.2米。南北长9.8米。墓葬结构复杂,形制庞大,由墓室和甬道两部分组成,全墓全部用特制的浮雕画像砖筑成。据估算,建成此墓需用9万块砖。

    墓砖具有平整、光滑、坚硬的特点,形状可分为长方形、楔形、矩形和子母形等,花纹砖可分为莲花纹、菊花纹、忍冬纹、女相身荷花纹等12种。这些砖根据不同形状被分别砌筑在券顶、墙壁和地面上。甬道、墓室一砖一图镶砌的34种模印画像砖,填涂红、黄、绿、蓝、棕、紫、黑七种颜色,出土时色泽鲜艳如新。

    该墓发掘后,限于当时条件,原报告编写较为简略,一些画像砖定名尚不够准确。多年来杨泓、宿白、林树中、郑岩、李梅田、韦正等多位学者在原报告的基础上对邓州许庄画像砖墓的时代和墓主人、艺术风格等相关问题进行多方考证,已基本确定此墓是南朝早期一位军队高级将领的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