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宿命之崛起追源之阴山墓巢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二章 不一样的季东林

第二十二章 不一样的季东林

    装备袋

    中午吃完午餐,我们被告知下午的实习就得开始体力劳动。范成老师再次提到了装备袋。

    “相信有一部分有好奇心的同学已经知道那偌大的装备袋里装的是什么了,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哦不,应该说绝大部分人仍然是一无所知!”范成一副了然于胸的表情。

    “一会回到自己的帐篷打开袋子看看,没准会有惊喜的哦!一个小时后原地集合,记得带上装备袋!”说完,范成老师突然露出一个鬼魅的微笑。

    “好!”众人是异口同声。然后就是一窝蜂般涌向自己所在的帐篷。我们宿舍哥几个由于迟到站在前排反而走的时候冲在了最前面。

    我转过头看向后面的的人群。几十人中只有5个人,没有跟随着人流疾走,其中有4个是女生,明显都是同一个帐篷的人,而第5个人就是学霸黄书书他走得是不慌不忙,很快被躁动的人们落在了后面。

    很明显他似乎永远是那极少数人中的一个,而我却是那些随波逐流的一员。

    范成老师不说还好,一说就吊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小广子,你说一个登山包大小的装备袋里会装是什么呢?”陈小可问。

    “无非就是些小装备呗,别瞎琢磨了,打开就知道了!”我抢答。

    很快我们来到了我们的帐篷,纷纷找到了标有自己标签的装备袋。我最快拿起包。结果这群狗子居然很默契地放下包,把我围起来都愣愣地看我捣鼓。

    然后我抬头就看着他们。

    “干嘛你们,一个个的?”我瞪着眼睛,感觉莫名其妙。

    “哎,我说九五,这帐篷就这么大,总不可能每个人都掏东西出来摆地上?”沈公子率先说话。

    我想了想好像这话确实在理。

    “对,公子说的对,况且你动作最快,再说,那得多麻烦拿出来还得再塞回去!”曾广马上附和。

    陈小可一句“他们说的都对,反正也是你都要拿出来,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然后就给我一个“你懂的”意味深长的眼神。

    我翻了个白眼,一群懒惰的家伙,我心想着,就放弃抵抗,拉开装备袋的拉链就把东西往外掏。这咋一看,发现这装备袋里八层外八层的,层层叠叠。简直就是口袋精灵呀!

    “登山衣一套”

    我一掏出,一旁的曾广立马就把衣服拉到一边摸索着。

    “这材质非常好,保暖又透气,九五,别说,这还真是你的码!”说着就把那标签扯出来给我看。

    拿出衣服,我就看见下面一层是一块画画用的夹板。夹板上还夹着厚厚一叠白花花的纸。

    “夹板一个”我又从口中蹦出。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我们考古偏建筑,对于素描是一个必备项。

    我继续摸索,就摸到了一个夹层里有一个布袋子,棉质布袋摸上去感觉里头是一个金属硬物。

    “”这个估计有料”我说道。

    被我这么一说一下子大家都往我这边凑,都好奇是什么?

    我抽出布袋。解开袋子上的纽扣就发现这居然是军绿色的水壶。整个水壶纵横交错缠着水壶背带。

    “哇塞,连瓶盖上的颜色都是军绿色,这不是电视上看到的六七十年代背的军用水壶吗?”曾广有些兴奋。

    沈公子这时却一把抢过水壶,激动地说。

    “对对对,没错,这看上去像是83式军用水壶,你们知道这军用水壶中外可不一样!如果是英军或者美军的军用水壶壶体通常都是塑料,外面带着个金属水杯,这种在野外可以用来烧水,但我们国家的不一样,通常是壶体是铝制,壶口是不锈钢!”

    这时一旁的陈小可喊道:“你们看,水壶上有字!”

    这时沈公子立马将水壶翻动,对着那上面的机刻文字就念道“西北大学建筑考古系2008年制”。

    看来这水壶是咱们西北大学特地给考古实习定制的,非常有纪念价值。

    “这就是范成老师说的惊喜吧!”

    “对,这绝对是惊喜!”众人看到军用水壶都非常开心,我甚至都开始想象许多年以后,自己翻来保存在抽屉里的充满年代感的水壶,那种满满回忆的感觉。

    放下水壶,我继续在包里的其他不同隔层上翻找。结果依次找到了“笔记本、小型工具箱、皮卷尺、指南针、喷壶、毛刷,手铲,手套,手电筒、筒型保鲜袋……”

    最终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个偌大的装备袋居然翻出了大大小小整整30多件东西。相比平时同样大小的包,绝不可能装不了这么多东西。

    很明显这个包是特别设计过,每个隔层都恰到好处的塞着相应尺寸的东西。

    “卧槽,这个装备袋绝了,居然能装下这么多东西!”陈小可不禁叹道。

    “依我看,潘多拉的魔盒也不过如此吧!”我也感叹道。

    最后我将所有的东西都放回了原来的位置,除了那件登山衣。

    不一样的老季

    一个小时后,我们再次来到了集合地。范成李思琪老师都在场却不见季东林的身影。我看见老师们的登山衣和我们颜色有所不同。学生们穿的统一是蓝色的,而范成,张默老师则是藏青色的,而陈思琪老师的则是浅红色。

    “大家都穿上了特制考古服,相信都知道了装备袋里装的什么东西,哎呦嘿,这边有个同学已经背上了定制的军用水壶!”站在前排有一个人特别醒目,引起了范成的注意。

    所有人听罢眼睛就都往前排扫视,搜索这个背水壶的人究竟是谁,结果就发现一个重大新闻。

    那个人不是别人居然是一向风度翩翩的沈公子。难怪这家伙集合前死活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出来。

    按理说以沈崇文的个性他是绝不会将这个水壶背在身上的。在班级女生面前失态觉不是他沈公子平时一贯的行为作风,但今天的他却一反常态。

    “那大家猜一猜这个军用水壶是谁定制的?”

    “范成老师!”

    “李思琪老师”

    一时众说纷纭,甚至有人提到了校医张默。但唯独没有提到季东林。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这事和老季是永远也沾不到边的。

    李思琪老师的呼声非常高,完全成碾压的态势。

    “谢谢同学们的抬爱,但大家都猜错了,这军用水壶是你们的季老师给你们这一届考古实习定制的纪念品,不仅如此,告诉你们个秘密,就连那个装备袋都是季老师自己设计并找人定做的!”李思琪说道。

    众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没有想到一向严苛的阎魔季东林还有这么温情的一面。顿时觉得老季在我们心里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

    挖是技术活

    “好啦同学们,今天下午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一个字“挖!说白了就是先做第一步-去除生土层”

    “挖”这个字简单,但怎么挖可不简单,对于考古而言,挖可是个技术活!”范成继续说道。

    “没错,这挖土是一层一层的撅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战争,不仅要考验我们的体力,还得考验我们的动手能力,辨别能力等”李思琪老师讲道。

    我们在一旁的可看出来了这两位老师是在演“双簧”,你一出我一出配合起来。

    “那究竟要怎么挖?如何挖,还得看土层情况!”

    “土层的第一层,也就是我们脚下这一层土,我们把它叫作生土层。也就是没有经过我们人类干预过的土层。”

    “考古是要发现古人的足迹也就是熟土层,我们也可叫作是被开垦过的土壤层。”

    范成说着朝着搭建的临时棚喊了下“两位师傅可以出来了。”

    就在这时,我们就看到两个人迎面走来,他们肩上扛着锄头,另一只手也没闲着,推着工地里常用的斗车。斗车上堆满锄头榔头。

    走在前面的一个非常瘦小的带着安全帽的男人,紧跟在其后面的是一个长得五大三粗国字脸满脸胡渣的男人,

    “小广子,不就是中午咱们吃午饭的时候,坐在咱对面那奇怪的两人么?”

    “对,没错就是他们”曾广回答。

    “这两位是文化局那边给我们请的当地的村民你们可以叫他们林师傅。下面去除生土这块由他俩人帮忙进行”范成介绍道。

    其实考古现场,请当地的人参与是非常常见的,一来物资方面可以就近采购和运输,人力也可快速聚集,对于考古实习,考虑到重体力活很多学生比较少接触干不来,也经常会请当地人来处理。

    “你们这些学生娃子,有哈喇子嘛事就喊我俩老汉”那矮个子说道。

    “对有事喊俺们”另一个人也附和。

    还别说,这两人看起来是蛮奇怪,但讲起话来,确实有着农民伯伯的朴实无华,也许人真不可貌相!

    这时范成继续道:“探方下挖到多大的深度才是熟土层我们不得而知,所以下挖的时候我们按照统一的深度,比如一次10cm来下挖,直到挖到有明显的土层分界!”

    “所以我们需要一边挖一边对土层做记录和观察。这里涉及到一个考古名词叫做刮面,刮面,需要做到四壁铲平,铲剖面要使四壁始终保持垂直,刮平面要力求水平。两位林师傅这个也请注意!”

    说着范成拿起一个锄头,对着靠近分界线的一块就是一下锄头,几下锄头后,一个凿壁出现,他换了下平铲在壁上刮了起来。

    不一会就看见一块平整的垂直的两个面出现。

    “看见没,同学们大致就是这个意思,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每个探方的小组都会分到一把锄头,每两个组共用一个斗车,也可以叫林师傅帮忙处理挖土,各自将装备袋的手铲拿出来,根据探方的划线来去除生土层!”

    一下子每个组别的人各就各位,开始热火朝天的干起来。

    而此时的季东林正坐在一张红木椅上,喝着毛尖,茶气直往上冒,一屋子茶香扑鼻。旁边一个中年人说道:“您稍等下,我阿爸还在午睡,说也奇怪,最近找我阿爸讲故事的人还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