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十一章 买船

第十一章 买船

    大明公务员第十一章买船第十一章买船

    姚广孝一把搀扶住何夕,说道:“少爷,我们先回去休息一下吧。”

    何夕想了想,摇摇头说道:“不行,此刻去与休息,行踪定然被人掌握了。想再看出什么真东西,可就难了。”

    汤和此刻就在宁波城中。可以说是整个宁波,不,整个浙江身份最高的一个人。可以说,整个宁波人的目光都在汤和身上,何夕只需见了汤和。何夕自己的身份就又隐瞒不住。

    何夕倒不是有隐瞒。但是他经过杭州与郭桓的博弈之后,他其实对地方官员,充满了不信任。这一点,或许是朱元璋的言传身教。

    所以,何夕想自己先搞清楚情况。再表明自己身份不迟。

    姚广孝无法,只能搀扶何夕到一家茶铺休息。

    何夕休息了一会儿,才算是适应了晃晃悠悠的陆地。

    姚广孝说道:“少爷,我们去什么地方?”

    何夕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去船厂。海上的任何事情,都免不了船。船是一些海洋政策的根基所在。这一点是绝对要摸清楚的。特别是民间的造船厂,我必须看看。”

    而今大明最大的船厂,就是南京龙江造船厂。

    何夕在南京的时候,就看过。

    有些失望。龙江造船厂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不行,不是工匠技艺不高明。而是定位错了。

    龙江造船厂因何而兴?就是因为与陈友谅的作战。

    所以龙江造船厂生产最多的船只,就是江船,甚至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所需要的大部分战船,都是龙江造船厂造的。何夕来之前,就已经调查过。龙江造船厂改造海船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甚至可以说轻而易举。

    别的不说,为郑和下西洋造船的南京宝船厂,其实就是龙江造船厂。准确地来说,是龙江造船厂之中专门分出来的一个车间。所需人员,全部从龙江造船厂调用。

    等郑和下西洋这一件事情罢了。南京宝船厂就没有了。但是龙江造船厂还在,其实就是南京宝船厂的人回到了龙江造船厂中而已。

    不过,何夕已经通过朱元璋,下令让龙江造船厂还是筹备海船了。

    今后的战船,运输船,等官方用船,何夕其实并不是太担心的。有龙江造船的技术支持,再加上何夕自己的指点,足以造出合用的船只。但是何夕想知道是民间造船厂的技术。

    因为,龙江造船厂,是不可能包打天下的。大量民间船只,才是大航海的需要。

    但是各方面,这方面的记载,却是空白。

    何夕不知道,是大明朝廷懒得做这方面的统计。毕竟,这都是要人一笔笔写出来的档案。或者,就是大明根本不怎么管这里的事情。

    至于宁波造船厂的事情,还是何夕渡海的时候,与船老大攀谈的时候才知道的。

    宁波,温州,福州,泉州,这几个的地方,都是大明东南造船重镇。何夕自然想摸摸造船业的底气。

    姚广孝说道:“那还是老一套。”

    何夕说道:“去卖艘船。我也问过了,也就是几百两银子的事情。”

    ------

    何夕说做就做,与姚广孝等一行人打听过后,就沿着码头走了十几里。来到一个小村落里面。这小村落看上去很是寻常。但是何夕细细观察之下,却看出来很多猫腻。

    比如房子后面堆的大量木材。都是大木。而且看样子,保存得很好,都阴干了。

    很多人房前都堆着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灰白色的。看上去是泥土,其实不是泥土。何夕也是做过功课才知道,这是什么?这是一种灰,是有草木灰,贝壳灰,等很多东西黏合在一起的。用处就是弥缝。在船只下面的缝隙上,涂满。用来防水防漏的。

    而寻常人家,即便是用材火,也不用有整齐的大木。

    因为寻常杂木柴火是不值钱的,给钱都是打柴的人工。最多几个大子,也只有在南京这样大城市之中,一担柴火才能卖上价格。寻常人家,根本不可能奢侈到用完整的木料烧火。

    即便是盖房子。也不可能用这么多木材。

    那么,这些木料是用来做什么的。就很明显了。

    造船。

    这个村落,应该就是以造船为生的。

    何夕带着人东张西望。自然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立即有一个老头过来,说道:“这位少爷,来我们村不知道有何贵干?”

    何夕也开门见山,说道;“买船。”

    这个老头说道:“少爷,你可来对地方了。我许家时代造船。什么样的船都造过了。十里八乡之中,提起我许家的船,那个不是竖大拇指。来我家这觉得让你满意而归。”

    何夕打听的可不是这样的。

    据何夕打听,整个宁波靠造船为生的村落,大概有十几个之多。不过而今的日子都不怎么好。因为禁海的原因,民间船只需要量减少了不少。至于官府的船只。

    官府在南京有龙江造船厂,可以说是整个大明第一,不,甚至天下第一造船厂。在地方上,各卫所也都有造船记录的。毕竟,真要说起来,这造船也不是什么高科技。

    当然了。造那种几十丈的宝船或许是的。但是民间一般不搞那么大的排场。

    何夕说道:“老人家,我这来了,还没有看见你们的造船的地方?能不能先我等开开眼吧。”

    这位许老丈说道;“那是自然,少爷跟我来。”

    随即老人家带着何夕一行人沿着海岸线走了几圈,忽然见青山凹陷进去好大一片,两侧山势环保。中间有一个静谧的海湾。海湾上铺满了细沙。看上去美丽异常。

    是一个度假的好去处。

    只是海滩之上,十几艘大大小小船只,或倒扣,或支在架子上,很多人正在赶工。而在一旁,空着好几道水槽。何夕想来,不是别的,就是船坞。

    只是,许家造的船,都不大。不,可以说很小了。

    大多数都是渔船。

    何夕问道:“老人家,你们许家生意不怎么好啊?”

    许老丈叹息一声,说道:“日子也就这样。跑商的人少了。要船的也就少了。说实话,大人来的也是时候,等我们这些老不死的人都不在了。村里的年轻人,估计也只会造渔船了。”

    何夕听了,微微皱眉。

    在何夕看来,这是一个问题。

    虽然,在何夕看来,这种家庭作坊一般的造船厂,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在手工艺范围之内,以家族村落为核心组织方式,才是这个时代的常态。很多产业都是这样的。

    这种模式落后不落后,也不好说。毕竟,即便到了后世,很多温州商人的组织模式,也与这种模式相差不大。

    一个村落都在一个行业,在内分工,打通一条产业链。或者说分散在各地,都做同样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何夕也知道,朱元璋对造船业,对航海业,伤害很大的。

    如果说朱元璋有意伤害,却也不对。但是朱元璋从骨子里是一个农民。作为一个农民。他天生讨厌风险。所以他喜欢天下人都在陆上种地,再加上,朱元璋的敌人,张士诚,方国珍,都是有强大的海上力量。

    他更是要加以限制。

    故而,大明官府造船业是一回事。但是大明民间造船业在洪武年间,对比元代,甚至有不进反退的趋势。这也是很正常的。

    何夕心中暗道:“不行。而今的民间造船业,也不能继续衰落下去的。我需要想一个办法挽回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