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九十三章何夕的计划

第九十三章何夕的计划

    大明公务员第九十三章何夕的计划第九十三章何夕的计划

    国内的事情,总是要比国外麻烦的。

    对国外,何夕不用在乎,大量工业品倾销带来的后果。因为不归大明管,甚至真出了问题,还是大明介入的绝佳机会。至于国内真出了事情,却是大事了。

    何夕都无法掌控的大事了。

    而且造一支船队,各方面筹备都已经足够了。

    木材,辽东有足够的木材储备,之前也解释过。就大木而言,价格已经开始下滑了。这也降低了成本。

    技术,虽然说,新船型需要设计。但问题是这个时代,所谓的船型,也不过是很多工匠口口相传的。与工理书院的学生们,对原本福船,广船,沙船等船只进行拆解,根据各种计算,再加上水池实验出来的船只。不敢保证一定很好用。但是想出大纰漏也很难。

    而且面对海洋迟早有这么一日。

    所以,船只上用的各种布匹,也是很重要的一项。

    只是这一件事情,何夕需要与傅友德商议一下,何夕也不知道该如何给刘璟解释,才能让刘璟明白,需要用上百万两,乃至于更多军费,打造出一支,庞大的,一次能投送数万人,甚至更多军队的船队。

    就规格而论,与郑和船队的规模相差不大。

    只是何夕发现,他更难解释的是,为什么一定要军费花光?

    这涉及的问题更难以说明白。

    黄子澄见状,说道:“这是对日作战的需要,大军十几万渡海登陆,所需要的船只数量很多,而今造船用的木头,铁料都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反而是其他方面。整个大明,所有产业之中,唯独棉花缺少。而且缺少最多。甚至去年,整个北方棉花价格,都被我们抬高了。从外面收购的话,花费太大了。是以,最后能在辽东本地自给自足。”

    刘璟看了何夕一眼,他对军事上,并不是一点也不懂的,对于这个说法,他没有深究,说道:“大人,棉花最伤田,特别是连续种棉花。而今刚刚开荒的土地,正是养田的时候,大规模种植棉花的话,下官恐怕------”

    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地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何夕对这上面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太清楚的。

    不过,刘璟既然这么说了,应该是真的。

    何夕沉吟片刻,说道:“两项其害取其轻,尽可能多种棉花。”

    何夕心中越发生起对农业机械的渴望。没有足够农业机械,种田对人力的需要始终都在,而人力是最难提升的。一个人要成长起来,最少有十五年。何夕哪里有那么多事情可等。

    刘璟说道:“下官遵命。”

    何夕暗暗松了一口气,说道:“刘大人,你且坐下吧。下面由黄子澄来讲。”

    “是。”黄子澄说道:“以大人的意思,这六百多万银子的去处已经有了,首先,粮食囤积辽东,高丽等仓库,充当军粮,并拨出一笔银子,从南洋采购粮食,具体数目还要再定。其次,银子全部投入银号之中,并将银号改为辽东银行,负责银两的储备,银票,以及各种票据的管理。在整个辽东,高丽地界。只需使用银票。客商进入辽东需要再银行换成银票。离开的时候,可以带走。”

    至于银票的发行量,何夕没有说。黄子澄也没有说。

    在何夕看来,原本银号之中,就有近百万两银子,再加上这一次拨款。何夕觉得总计一千多万两的银票,都能开出来。之前透支的银票,这一次算是回归到正常范围了。

    至于更大杠杆,何夕还是不敢乱来的。一方面,大明到底不比后世,很多地方都是原始社会。没有社会基础。什么几十上倍的上百倍的杠杆。那是找死,另外一方面,在何夕看来银票太重要了。

    是何夕准备代替大明宝钞的体系,在这一件事情,宁肯谨慎不犯错。也不敢搞出事情来。

    这一点就含糊其辞了。

    这一点,吴高是一点也没有感觉,但是刘璟家学渊源,他看出这里面有重要的信息隐藏。但是他很懂事。对于不关他的事情的。不怎么关注。

    黄子澄说道:“在扩大生产上,准备扩建旅顺造船厂,修建万料大船。这一点没有问题。还有军械,十几万人盔甲武器,火器,各式火炮。这也没有问题。甚至存货都足够用了。最大的问题是,战船大炮,以大人的意思,想要射程五里以上的重炮。这是整个大明最大的火炮。这一点,需要一些时间。”

    “各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棉花了。其他的生产都没有问题。”

    刘璟说道:“棉花我只能尽力而为。”

    何夕说道:“这样吧,今年冬天,给各大商号去信,订明年的棉花。多多益善。”

    吴高听了半天,说道:“大人,我如果没有估计错误的话,虽然不知道,你要造的船队有多大的规模,要增加多少人员,但是依旧花不完这么多钱吧。”

    何夕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因为军械是朝廷内部定价。可以说,最富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对外能翻上十倍,对内,几乎是白菜价。就好像盔甲,大明的盔甲,放在日本就是传家宝级别的。但是朝廷内部,最多十两银子一副,甚至,很多精锐军队,铠甲装备率已经超过百分之一百了。也就是有大量备用甲胄。

    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例。

    如果何夕要造的火炮,从射程威力上来说,已经是对标后世的红夷大炮了。何夕不知道红夷大炮的具体性能。甚至在某些要求上,比红夷大炮更好。但是即便如此,如此先进的武器是镇国之宝。

    对外数千两一门,都不是问题。反正葡萄牙人给大明卖火炮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但是对大明军队,不过材料成本再加上工匠的赏钱,再加一点利润而已。五六百两一门。最高了。

    当然了,一支何夕想要的船队,这种大炮当最少要上百门之多,这也是一笔大钱。但是也不可能将军费花干净的。

    这也是何夕为什么注重棉花的原因。

    因为军械方面的产能,增长空间有限,即便是大明疯狂对全世界开战。以而今大明的武备,也是绰绰有余的。大明周围的国家,包括日本在内,面对数以百万万计的铁甲,数以千计大炮,数以百计的战船。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

    但是棉花不一样。

    纺织能力是可以随时从军用转为民用的。棉花作为第一种世界经济物种,影响了数百年全球化的变动,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何夕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纺织业的潜力最大。

    其他的产业潜力也不小。比如榨油业,由大豆榨油,造纸业,等等。都没有纺织业的潜力大。

    不过,吴高说的对。何夕说道:“江阴侯说的对,”何夕对黄子澄点点头,说道:“接着说。”

    黄子澄说道:“这里有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修建,营口,旅顺,江华岛,等沿岸十八座城池与港口,以及附属的设备。被准备在日本修建三到五座城池。”

    何夕想来想去,决定放大招。那就是基础建设。

    吴高说道:“这不好吧。高丽新定之地,征召频繁,是会让下面人造反的。不利于东征。”

    其实吴高也是有所指的,那就是从高丽迁徙过来的这么多人丁。自古以来这种强制迁徙,都会给百姓带来极大的痛苦。更不要说,而今还要修建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