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八十四章燕王之名

第八十四章燕王之名

    大明公务员第八十四章燕王之名第八十四章燕王之名

    跟随燕王入关的人马,不过两万余,其中一半是出关的将士,另外一半就是俘获的蒙古重要人物,

    剩下的人都留在松嫩平原之上了。

    肇州的欢迎仪式,不必细说了。

    燕王来到肇州之后,还来得及与练子宁见上一面。

    练子宁此刻更是满怀激动。

    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这也是他转投燕王的原因,燕王礼贤下士,但是练子宁想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一家一姓之富贵,而是改变草原上的生产结构,从而达到化夷为夏的作用。

    而想要做这样的事情,在燕王麾下是最方便的。

    为了这一天,练子宁不知道准备了多长时间。

    虽然说长春都司要比大宁等地更北,气候更冷。但是还不能与漠北相比,但是而今燕王所在的土地,后世俄罗斯的一些土地已经为燕王所有了。

    只要这里能推行耕种,那么就说明漠北很多地方,都是没有问题的。

    这对练子宁来说,是最大成功。

    比他自己的功名富贵都在意,他领命之后,信心满满地带着数百官吏北上。

    燕王送走练子宁之后,心中暗道:“我这一次要走一趟北京了。”

    燕王在草原上立足,所需要的物资不在少数。甚至比燕王建设长春都司需要的更多,即便是打通了水路,从辽河入松花江,容松花江逆流进入嫩河。一路都可以行舟,看上去很好。

    但是毕竟距离很远,一路上很难说没有问题。

    这些物资都要从辽东出。而辽东却是何夕的地盘。一定要到北京一趟,与何夕面谈才行。

    ------

    斡难河一战,燕王名声大震,如果之前燕王名声很大,那是因为燕王乃是朱元璋的儿子,大明皇子,而今很多人更将燕王当成一员大将,虽然很多将领,私下觉得,这样的战事,让他们上,也是可以的。

    不过是痛打落水狗而已。

    但是军事这东西,最重战绩,不管是不是痛打落水狗,胜利就是胜利。有战绩就是比没有战绩更被人看重。

    燕王也感受到了兴奋的烦恼。

    最大的烦恼,就是来自中枢的罗网。

    燕王兵威大震之后,他就接到晋王的书信,晋王的书信可谓赤裸之极,就是想让燕王为诸王之首,为诸王出头。甚至暗示,燕王可以争一争大明储君之位。

    如果是别人,或许真昏了头。

    但是燕王却是很清醒的。

    不管,燕王对那个位置有想法还是没有想法,他都觉得这个时候不是最佳时机。太子一日不死,燕王一日不敢动,即便有想法,也仅仅是内心之中想想而已。别的什么都不敢做,不能做。

    燕王更清楚,晋王等几个王爷的想法。

    秦王之死的影响下,各地藩王即便没有对储位动心,也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保证他的利益,总不能将来,落个秦王的下场,一声令下,所有的土地财产,就是朝廷的了。

    诸王之间的串联,其实早就有了。

    可以说是光明正大的,都是兄弟,谁家律法规定,兄弟之间不能来往的。只是诸王之中,其实并没有一个大家都服气的人物。而此刻有了。不是别人,正是燕王。

    燕王一战震动天下,声名之隆,似乎能与老一辈将领,相提并论。燕王高兴之余,也立即感觉到其中的猫腻。

    燕王很清楚,即便是老将之中,看似最弱的汤和,这样的战事,也是轻松写意的,燕王自己觉得,自己能胜过汤和的,也只能年轻的身体,有更旺盛的精力,与能承受更多伤病的身体而已。

    燕王觉得自己十年之内,未必能超过汤和,至于徐达常遇春这样大将,那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了。

    明眼人其实也能看出来,燕王这一战斡难河之战,从规模到激烈层度,从双方指挥艺术,根本不能与徐达与王保保那一战,相提并论。燕王的名声反而要直冲魏国公了。

    这是捧杀。

    越是如此,燕王只能越是谦卑,想办法降低影响力,于是他将押送元帝俘虏的人马分开,押送元帝的人直接往南京而去。而燕王要到北京一趟。

    只是燕王来到北京城外的时候,一下子惊呆了。

    他看见的是一个大工地。

    燕王不是没有见过工地,但是如此庞大的工地,还有如此多的人手,却也是燕王生平仅见。

    却见地面上铺着铁轨,上面有双马拉着马车,轮子放在铁轨之上,一车车砖石,沿着铁道运输过来了。

    看得燕王眼睛珠子都大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有人用这么多铁造铁路,也更没有想到,用了铁路,这效率似乎提高了不少。

    自从蒸汽机只能作为水力的辅助动力,每一个工厂想要稳定的动力输出,都要修建三层高的水塔与相连蒸汽机锅炉房,等一大片建筑,最后才才能达到,后世一个电机的稳定输出。

    但是有总是比没有好的。

    对于铁路,还也不等蒸汽机车了。营造北京城的很多原材料,都是从遵化工业区生产出来的,砖,水泥,乃至于石灰石,沙子,铁,石头,煤,都是从遵化地区运输到北京城下的。

    虽然新北京城距离遵化并不远,但是这种一段路,运输重物的效率也是不高的。

    本来下面人准备用煤渣路的。

    前文说过煤渣路,其实已经是这个时代,非常好的路面了。最少不会有泥泞。下雨之后,不会让车轮陷入泥泞之中,从而耽误大事。但是何夕敲定,用铁轨,并设计了马拉车厢。

    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唯一的问题是,用铁比较多。

    因为不需要过蒸汽机车,也不需要用太好的铁,现在遵化铁厂生产的铁就足够用了。

    如此一来,从遵化工业区的一车车原材料,以十分便捷的方式,运输到了北京城,大大提高了北京城工程的效率。

    从此之外,还有滑轮组,脚手架的大规模使用。

    其实滑轮并不是稀罕东西,脚手架更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在很多古画之中就有体现,古人其实一点也不傻。聪明人大把大把的在。只是,他们一些学问总结不到位,在推广上,更是没有这个意思。

    何夕,直接制定出标准规格的滑轮,与标准规格的铁管,让下面用的时候,直接搭脚手架就行了。比起古代用竹子木板的脚手架要好上了很多。

    单单从这一点,北京工地的水平,已经接近于后世的农村自建房了。

    不过,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有些东西改变了,有些东西并没有改变。比如打夯。

    而今何夕已经决定加速推进北京城的修建了。地基已经到了最后验收了。而今很多工程也到了收尾,于是有数千人光着膀子,头上卷着头巾,三个人在三个方位拉着一个木墩,三个人同时用力,这个木墩顿时飞了起来,被崩起在空中。然后三个人一松手,这木墩重重的砸在地面上,如此往复,将地面一寸寸的夯实。

    然后用石碾,一点点的碾过去,确保地基结实。

    在这上面,是一点没有变。几千年前,商周时期版筑法,用来夯实地基的时候,大体也是这样的。后世两弹一星实验,夯实土地的时候,大体也是这样的。虽然在之后的几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何夕这个时候,对这个工艺并没有什么改变。

    这还是燕王熟悉的样子。毕竟大明开国之后,南京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工地,燕王非常熟悉这样的场景。

    只是这样熟悉的场景,今后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