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六章朱允炆的换将之心

第一百七十六章朱允炆的换将之心

    大明公务员第一百七十六章朱允炆的换将之心最新网址:第一百七十六章朱允炆的换将之心

    福兮祸兮,只有事后才能说清楚。

    傅友德抖擞精神,准备回南京,在新的战场上大战一场。获得自己想要的。

    他思来想去,将盛庸给叫过来。

    傅友德说道:「我要回南京了。这里就交给你了。」

    盛庸大吃一惊,说道:「国公,末将新败之将,不敢承担如此大任。」

    盛庸在浮河之战打败了,直接导致了之后的全面被动。

    盛庸无数次想过,他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

    一直没有听到风声。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非但没有惩罚,傅友德会将前线重任托付给他。

    一时间,感激莫名。

    说实话,傅友德对盛庸并不是很满意。但是他再不满意,也不得不承认,盛庸是唯一的人选。盛庸是他的人。是正面与北军交手过的人,吃过亏,但是比谁都更了解北军那一套。

    在军中资历上能够在盛庸之上,足以代替傅友德主持全军军务的人,不是没有。

    有很多。

    只是这些人都未必是听傅友德的话。

    傅友德担心失去了前线指挥权。

    被人偷家了,他在南京说话就没有分量了。

    而盛庸的才华不去说。除却傅友德,恐怕没有人会重用一个败军之将了。即便很多人也知道,盛庸之败,未必全是盛庸的过错。

    傅友德说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我素来是知道的。前线战事,放在别人手中,我不放心。放在你手中,我才放心。而今局面你准备如何应对?」

    盛庸沉思片刻,说道:「末将以为,当效仿何夕之策,沿着黄河沿线,设立城堡,以黄河为线,以诸堡为点,建立一道防线。能令北贼不敢越黄河而南。不过,有一个问题,末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傅友德说道:「什么问题?」

    盛庸说道:「彰德府,大名府,卫辉府,怀庆府,这四府该怎么办?」

    这四个府有三个是河南的。有一个是河北的。但是在后世也划到了河南省,也就是河南省在黄河以北的地方。豫北地区。

    盛庸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这些地方而今还是南军的占领区。北京双方交战,都是沿着运河作战的。这一片地方,此刻都没有去管。但是问题也很简单。

    豫北地区有一些地方是山区,西侧的太行山地区,但是东侧都是平原。几乎没有什么天险。而今大军退到黄河以南了。因为这四个府再与北军打上一仗,有些担心,一旦主力消耗太多,黄河防线还守不守了。

    但是如果不管这四个府,且不说,这四个府在大明诸多府县之中,也算是相对比较好的府县,单单说,无故放弃这些地方,后方怎么看?还有,这些地方忠于朝廷的官员怎么办?

    总之,战不敢战,放弃也不好放弃。

    傅友德听了也挠头,不过,在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在他看来,南京各方面都胜过北京,只要整顿好内部,保持军力强盛,征讨北京,不成问题。

    四个府的情况,如果放在北京那边,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对于南京方面,其实并不是太重要的。

    不过是边角料的问题而已。

    傅友德说道:「你自己处置就行了。注意分寸。」

    在傅友德看来,哪怕前线有一些失利,只要维持住局面。给他足够的时间就行了。

    整个南京需要时间改变。

    盛庸一瞬间沉甸甸的。

    因为他已经下决心了,要在这四府打上一仗。即便不准备打赢,

    也不能让这四府轻易让北京得了去。

    毕竟,盛庸作为败军之将,他不能再次轻易失败了。否则,上上下下都不好交代,即便有傅友德支持也是一样的。

    ------

    傅友德并不知道,他还没有到京师。他这一场大考,已经输了一半了。

    朱允炆思量了许久,召见丁显商议,直接说道:「傅友德能不能换掉?」

    朱允炆想换将,这是深思熟虑过的。

    傅友德在前线战败,仅仅是一方面。甚至这一方面并不重要。胜败乃兵家常事,而且傅友德虽然失地。但是全身而退,保住了大军。朱允炆对一些军事问题,并不是太了解。但是也了解到北军似乎用了不少新战法。

    这一场大败,非战之罪。

    朱允炆真正想换将的原因,却是傅家的势力太大了。

    傅友德作为外戚,掌控前线大军,更是发动了对蓝玉的兵变,清理了蓝玉的势力,让傅家的势力大规模扩张。

    作为实际意义的军中第一人。朱允炆岂能不忌惮?

    当然了,朱允炆也不是非要让傅友德下台,全家离开军中才行。

    他给傅友德是有定位的。

    作为外戚事需要掌握一定的兵权的,驻扎在要害地位,不一定能打,一定要忠心。比如,朱元璋宫廷护卫,很长一段时间就是郭英守的。因为郭英的jiejie,就是朱元璋的郭贵妃。看書菈

    比如,李文忠其实算起来也是外戚。

    只是外戚的权力不能大。大了就会出问题。

    外戚权力相对小,上面有其他人制衡。这个时候外戚是皇帝的好帮手,因为,他们与皇室的关系太紧密了。威胁到皇室权力的一定会威胁到他们。他们自然立场坚定。

    当时,如果外戚成为权臣,这就不好了。

    因为外戚与皇室的关系太亲密,变故生于肘腋之间,有时候让人防不胜防。

    这就不好了。

    在朱允炆登基之初,凡是以巩固地位为要。那个时候,并没有多在意这些,而今已经坐稳位置了。自然要思考一些比较长远的东西。

    朱允炆想要的傅家外戚,自然是前一种,他甚至有一种感觉,他觉得,傅忠死的很不好。如果傅友德死了,傅忠活下来,就好多了。

    傅忠不是没有才华。但是才华不及乃父,但是令他掌管京营。或者掌管京师的军队。却令朱允炆放心太多了。

    而且,傅友德根本没有想明白一件事情,他越是证明改革的必须性。在朱允炆这里,傅友德越是要换下来。原因无他,让傅友德主持军务改革,今后的大明军队,是朱家军,还是傅家军啊?

    这是不容忽略的问题。

    所以,朱允炆问丁显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有倾向性。那就是要换掉傅友德。

    丁显自然不会逆着朱允炆的心思来,他沉思片刻,说道:「颍国公而今大败,想要换将,也是一个好时机,但是这其中有几个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谁来代替颍国公。而且继任者,不仅仅要坐镇北方大军,还要推行改革。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影响天下根基大事,臣一时间也想不起来。谁能承担如此大任。」

    朱允炆说道:「无非是宋国公与魏国公,还能有他人吗?」

    丁显说道:「陛下圣明。」

    朱允炆说道:「什么陛下圣明。无非是这关系太大,你不老实而已。」

    南京可以让人信任的帅才,也就那几个。几乎没有什么选择。年轻一辈中,或许也有能独掌一军的大才,但是兵者国之大事,容不得一点马虎。这种事情,第一选择有经验的。而不是选择没有经验的将领。

    只是

    ,魏国公与宋国公,从来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两个派系。

    不管是推荐那一个人,都会引起很大的风波。如此一来,丁显又怎么敢随随便便的开口啊。

    丁显面对朱允炆如此责难,说道:「圣明无过陛下,臣其实也不知道该选谁?自然不敢多言了。还请陛下见谅。」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