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一十三章议会成立

第一十三章议会成立

    大明公务员第一十三章议会成立第一十三章议会成立

    会议成立的繁文缛节,不用多言。

    并没有什么好说的。

    由何夕出面,授给了三百余人议员身份。

    不过,这也算是一次小规模的经济调查。

    这三百人之中,勋贵派大概有五六十人。辽东派大概有一百人上下,国有派大概有二十多个。其余的人都什么都有了。如果细细说的话,应该是地方派最多。很多地方商人一群人筹钱,就是为了在这里站一个位置。

    不为别的。就为了议员的种种待遇,在与官府打交道的时候,也算是一个官身。

    在遇见事情的时候,不是他们地方最后一个知道的。当然了,说起来的辽东派似乎也是一个地方派系,但是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些地方派系的实力了。

    真正来说,勋贵派的实力最大,但问题是,这些家族主事者都不在这里,虽然说何夕制定了法律,已经强调了人人平等。但是这里主持生意的掌柜,大多是家奴。

    给这些家奴买一个官,并不是他们勋贵想要的。

    他们之所以来这里,无非是不想与北京朝廷闹得太厉害。

    出一些血而已。

    辽东派实力其实比勋贵派要差一些,但是辽东派出钱最多,也是最有意愿出钱的。这也是生意的问题。真要说起来,辽东派这些年发展迅速,其实最大的助力就是何夕。

    何夕身居高位之后,清理那些朝廷管理不来的产业,朝廷大规模对外采购。各种政策的推行,随军商贩等等机会,都是辽东派先来的。

    这根本不用何夕出面打招呼。何夕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是确保公平为先,奈何商业上的辽东派,与政治上的辽东派,是一体两面。很多人都是同学。学习成绩好的,都去当官了。成绩不好的,才去做生意。

    彼此之间消息如此灵通,根本不需贿赂。朝廷出一个政策,这些人请同学吃几顿饭,就能将政策背后的逻辑,与何夕的一些想法搞清楚。

    别人还在犹豫,朝廷出这个新政策是想做什么?

    这一群人都已经上了。甚至借钱也敢往前冲。

    这才是他们这一段时间迅速膨胀的原因。

    就议会这一件事情上,辽东派的人也搞清楚了。虽然说而今议会不过是朝廷的一个敛财机构。但是将来却未必了。不管怎么说,现在先占一个位置,都是好的。

    所以辽东派占据的位置超过了他们的实力,有些打肿脸充胖子的意思。

    至于国有派,不用说了。那就是国家所有产业领头人。这些人最听话,真要说起来,他们掌握的资产不在少数。只是企业规模太大了一些。

    其实,对于这些人,他们更希望有其他官职,比如工业部郎中之类的。

    但是奈何,何夕坚决反对。

    无他,本来这些公司内部,几乎已经是一个衙门。各种破事,不知道多少。只是这些产业太重要了,何夕一定要掌握住。才只能容忍。再给这些主官加官。那这些部门真变成衙门了。

    与之前的一些作坊,又有什么区别啊?

    内部也不会有什么流动性与创新性。

    只能通过这办法给于一定的社会地位的承认。

    当然这些人都是小事。真正的大头乃是议长的争夺,乃才是真正的龙争虎斗。

    虽然说,何夕与朱雄英已经敲定了。但是不可能告诉下面人的。

    于是,解纶更是奋力一搏,直接购买了三百万元的国债。而张友直更是不惯着解纶,直接搞出五百万国债。

    解纶见状,就知道不可能赢了。

    无他,解纶的家是解家的钱,而

    张友直的钱是朝廷的钱,张友直个人财产百万到顶了。甚至还是固定资产。朝廷的钱一定会给朝廷的。不卖国债,还会用其他办法的。

    解纶只能放弃,而且即便他放弃,他出的钱,也不可能要回来。

    不过,何夕还给了他一点安慰,张友直是议长,他是副议长。

    如此一来,一场大会开完,总共有四千万元左右的国债进帐。

    一下子因为河间大战的财政缺口就解决了,等于提前征收了两年的赋税。.

    朱雄英见状,忍不住对何夕说道:「如此一来,朝廷就可以解忧了。」

    何夕摇摇头说道:「解忧?还太早了。」

    何夕才看不上这些钱的。毕竟,何夕与燕王不一样。燕王靖难的时候,奋战数年,其实只有北京周边数府,最后的南下,几乎是孤注一掷,不胜即死。不管打成什么样子,燕王都是有进无退,是因为他知道,不胜利,北京已经难以为继了。

    而何夕要做的是一场大改革。

    并不仅仅打仗。

    改革需要钱,打仗需要钱。甚至欠钱本身也是改革的契机。

    传统小农经济,都是很保守的。将欠钱当成了罪大恶极的事情。而维持现代化工业化的财政开支,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面对社会的变革,这种变化也是必须的。

    但问题是,朝廷掌舵人却未必愿意为这样庞大的开支买单。如果一来,朝廷一些功能就会被很多资本家所取代。

    这代表中央政府失去了权力。

    虽然何夕想要进行改革,但是何夕想要的未来决计不是一个中央政府失能,资本纵横的时代。毕竟中国太大了。没有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根本不知道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事情。

    但是如果改造?

    那自然先让大明朝廷欠一大笔钱。很大一笔钱。如此一来朝廷上下都想着怎么还钱。

    而生产力的爆炸增长,只要大明统一天下,还钱就很容易的。

    比如四千万元的国债,如果大明一统天下,也不过是一年的财政收入,这还是没有任何改革的情况下。而须知清末税制改革之后,赋税都有好几亿元之多。

    虽然这里的元未必全部等价。但也看出来,社会发展对财政带来的好处。

    即便欠上十亿元,二十亿元,如果以每年五千万元的财政收入,那自然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甚至连利息还起来,都很困难。但是如果大明财政收入超过北宋六千多万贯,达到一亿两亿乃至于三亿甚至更多,这些钱也不过十年功夫都熬出来了。

    那问题来了。当大明朝廷年收入这么多的事情,又还完债,该怎么办?

    让他们退税,想都不要想。

    官僚这东西,扒拉到碗里的东西,从来没有想过再让出来的。

    这么多钱足够何夕对整个大明进行改革了。花钱改革,何夕遇见的阻力也会很少。

    毕竟,在很多时候即便何夕大权在握,也要考虑上上下下的感受。而且欠钱这一件事情,也能提高商人在大明的社会地位。虽然何夕不喜欢资本家。但是奈何,如果商人也就是资本家的社会地位太低,根本不利于商业发展。

    何夕自己倡导提高商人地位是没有用的。毕竟地位这东西,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争取的。

    让商人给朝廷提供更多的赋税与财富,从而让朝廷对商人依赖,自然而然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就好像议会这一件事情,如果在太平的时候,朱雄英决计是不肯的。

    但是而今,这不是没有办法了。

    欠钱的未必都是大爷,但是朝廷怎么也要讲究体面,总是要特别对待一些,最少能将商人从所有官僚们的

    鱼rou,变成只能朝廷鱼rou,其他人谁敢染指,朝廷不答应的地步。

    即便如此,对商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好消息了。

    就像而今,反正在议会之中有名字的大商人,对于一些县令知府来说都不能得罪了。一些小吏员自然不能上门敲诈了。至于有钱却没有在议会之中列名的会有什么下场?

    何夕不会问。但是想来也是很难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