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春秋战国册在线阅读 - 57 修仙?

57 修仙?

    工赐一入内,便见里面有一大一小两座火堆。

    稍大些的火堆旁,围坐着四五个人,个个带着斗笠,穿着蓑衣。

    工赐:有雨具还来避雨!避雨就避雨,还点火,害我迷路!

    另一座火堆边坐着一位白发白须,身材格外消瘦的老者。

    这位老者即便是简单坐着烤火,却给人感觉气质出尘。

    工赐拱手道:“打扰诸位了,突然下雨,将我衣服都淋湿了,进来避避雨。”

    那斗笠蓑衣一方有人道:“呵呵,我们都只是来避雨的,足下请自便。”

    对方话听着客气,但没有邀请工赐加入他们的意思,于是工赐便非常识相地挪向老者那处火堆。

    工赐:“前辈,晚辈衣服被雨淋湿了,不知能否借您这堆火烤烤?”

    老者抬眼看了工赐,抿嘴一笑:“轻便。”

    工赐道了声谢后,便坐在老者对首,脱下外套,架在手上烘烤。

    目光若有若无地望向那正小声说话地五人。

    这大晚上的,而且又是这偏僻角落,四五个人带着蓑衣斗笠,工赐听对方口音也不像是申邑本地人。

    然而钟离帮他招了那么多人,其中鱼龙混杂,确实不便于梳理,主要是申邑目前一无所有,能有人来就不错了。

    工赐见对面的老者,低眉垂目,正在假寐,便找了几根枯枝,临时搭成一个架子,将衣服架在了上面。

    工赐则伸着双手,接着烤火的掩饰,挪到了两团火堆的中间位置。

    虽然距离才离近了一点点,但破庙就这么大,凭工赐的耳力,已经能稍微听清一些,他们的悄悄话了。

    “大哥,你是不知道,这申邑看着不大,但是俏寡妇多呀!而且一个个气质绝佳,谈吐温和,举止优雅。就比如我们今天遇见的这位,带着两个小孩和几名俏侍女,找我们托运货物,那身上的叫一个香呐!”

    “你呀你,真有那急性子,去城邑的春花楼快活一夜就完事了。”

    “大哥,春花楼那几个娘皮哪有什么胃口,一个个不是肥得流油就是骨瘦如柴,不是脂粉味能熏得人直打喷嚏,就是面黄肌瘦的黄脸婆!但申邑碰见的几个俏寡妇可就不一样了,而且听几位弟兄说,其中很多的娘家,还都是列国的世家门阀。”

    “慎言!别几口马尿下肚,就忘了我们筏子帮的规矩!”

    “哎呀,大哥,我就说说而已,那些俏寡妇据说都跟邑宰沾亲带故的,您借给我几个胆子我也不敢呐!”

    “你知道就好!”

    工赐一听,顿时放心了。

    原来是筏子帮。

    这是活跃于南方的一个帮派组织,有些类似镖局与物流的结合体。

    所谓筏子帮,顾名思义就是一群撑竹筏的,不过该组织势力庞大,据说总部在川蜀,吴越楚三地均有分坛。

    最为常见的,反倒是在吴国活跃得人数最多,只因吴国此时水路最为发达。

    此时若是顾商队帮忙送货的话,寻常三五车还找不到人押送。

    筏子帮就不一样了,一个竹筏的活计,他们也接。

    而若是货物损毁了,筏子帮还会按照事先商议好的价格,进行担保赔付!

    根据路程以及重量收费,但是黄河往北地区就送不到了,主要还是活跃在长江水域一带。

    这五人先聊着,便陆续准备睡下了,似乎是准备好了在这破庙里过夜。

    工赐见外衣烘烤干了,外头雨声也渐渐小了点,便顺便告辞离开。

    然而这老者闭着眼,呼吸均匀,工赐不敢打扰,一拱手便出门了。

    工赐回到那处河边后,回忆一番来时的路,辨认好方向,便准备离去。

    转身时,眼角瞥见一道白色身影立于河边,工赐心下大骇,手瞬间便按在了腹部警惕着。

    工赐定睛一看,正是之前破庙中的老者!

    他是怎么跟到这里的?!

    工赐凝神警惕着,缓缓道:“这位前辈,不知前辈跟随晚辈来此,有何见教?”

    老者:“见教?老夫千里迢迢来此地寻你,苦等你半天,你倒好!趁老夫打瞌睡,一个招呼都不打便离开!”

    工赐:“寻我?晚辈在今晚前并未见过前辈,不知前辈寻我何事?”

    老者:“是一位姑人托我来,给你看病的,这是信物,你一看便知。”

    工赐伸手接过一物,是一片竹简,正是他亲笔所写的酒方,恍然道:“原来如此,不知东皋公托前辈寻我所为何事?为何不直接发书信给我?”

    老者:“他现在的名字是叫东皋公吗?这家伙,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要改名,老夫都不知该如何称呼他了。”

    工赐顿时面露警惕:敢情这个突然出现的老头是在套我话?连东皋公都不认识,又是如何从他手中拿到这酒方的?

    老者似乎是看穿了工赐心思,笑道:“不用那么紧张,来寻你之前,我先去看过了喜鹊。”

    工赐连忙拱手道:“原来前辈真是受东神医嘱托,敢问前辈所来为何?”

    老者:“来救你一命。”

    工赐:“前辈何处此言?还未请教前辈如何称呼?”

    老者:“老夫乃是方外之人,称呼并不重要。我原本还以为你是个很惜命的人呢,怎么连自己身体的变化,都毫无察觉?”

    工赐一听方外之人,就想起了当下的民俗传言,惊道:“方外之人,前辈莫非就是有方之士?!晚辈是比较忙,近期忽略修炼,但身体并无异常呐。”

    这所谓的方外之人,乃是谦虚的一种自称,民间向来都崇敬这些‘有方之士’。

    有方之士,谓明悟方术之士也!

    方士群体,那都是妥妥的高知分子,更是技术性人才,天文地理,药石航海,各有精通!

    加之这个群体常年云游四方,见多识广,口才好,经验足,深受上层阶层者追捧。

    只不过后来海量假托方士之名,投机取巧的江湖骗子,坏了这个群体的名声。

    东皋公这名隐士神医,身上也颇有些方士色彩,只不过他醉心医道,喜欢帮人治病。

    方士则醉心于神仙道!

    自古华夏不养闲神,多少要为人们服务,若是摸鱼偷懒,神庙都给他砸了!

    于是民俗凡人不欲成神,只尚修仙,为求长生,逍遥自在。

    北方派系发源于环渤海的燕齐之地,工赐认为可能与当地容易出现海市蜃楼有关。

    南方发源于荆楚之地,同楚辞中的那些神明一样,都是楚人从荆山上下来时,一并带出来的。

    老者:“不错,老夫正乃是百姓口中的方士,常年寻访仙山求药,黄白之术,金丹玉液,内修内丹,五仙三成的方士。”

    工赐的表情有些复杂:…后世修仙小说的体系都没这么复杂!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你期望王侯们老老实实,怪怪地吐纳修炼?

    仙山求药,金丹玉液,一口吃下,原地飞升,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工赐不想继续跟他扯这些了,四周还下着小雨呢,刚烘烤干的衣服,又变得湿漉漉了:“前辈,咱们边走边说?不知我身上又有何隐患,让东神医都劳架前辈这样的世外高人?”

    工赐说法才发现,对方衣服还是轻飘飘的,似乎是某种防水材料?

    老者:“也好,你身上的病,他可无能为力,于是便请我来了。”

    工赐不解:“东神医为晚辈治伤后,并未提及呀,只是让晚辈喝了一碗药,伤势很快便痊愈了,未见异常。”

    老者:“哼,他为你医治时,探查过了你体内隐患,但他自知无能为力,又没把握老夫一定会来,自然不曾提及。”

    工赐:“晚辈斗胆一问,前辈与东神医是怎么认识的,为何东神医都束手无策,前辈却似乎有把握救我?”

    老者:“我与他之故,你无需多管。你虽耳闻过方士,但却不知王官学术。医方本属同宗一脉…”

    工赐听完老者讲述,才大致明白了其意思:王官学术,顾名思义,乃是王室的学术。

    王官医学下移,并与民间地域性文化融合,才诞生了扁鹊为代表的医学派与方仙道。

    扁鹊医学派很好理解,王室所常用的那些材料方法,不是普通百姓的经济基础可以承担的,于是发生了融合以及创新。

    而大周神仙道分为三大派:行气,药饵,宝精三者而已。

    下移与民间的神话传说与阴阳五行说柔和,形成了:方术。

    有方之士的方,便是:方术。

    民间的方士群体还带有地域性特征:

    燕齐方仙道:服食药饵,炼制丹砂,黄白之术。

    秦晋方仙道就非常的人性化了:传习房中和合之术。

    他们认为双休有:得气、驻颜,延寿之效。

    南方则比较多,荆楚,吴越,巴蜀一带:行气,导引,吐纳,冥想之术。

    让工赐震惊地是:这行气竟然便是内家武者的修炼之法,行气开xue窍,修炼内力。

    导引之术则是外家硬功的起源:通过肢体动作,来引导浑身气血,增强体质!

    内修导引之术的代表:五禽戏。

    马王堆出土的那张:<导引图>。

    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个:东周时期的<行气玉佩铭>

    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

    现下流行的修仙体系则大多发源于汉唐之后形成的体系。

    药饵便是“寻仙药,炼仙丹”的起源。

    想那后世的诗仙李白,到处寻仙药,炼仙丹,唐宋八大家之首更是深受其害,写诗发推痛批此术。

    白居易还因此嘲讽过他:退之服硫磺…

    李白偶尔也会带着小迷弟一起到处寻仙药,炼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