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从长平之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311章 拒之门外明心志

第311章 拒之门外明心志

    以赵王的心性,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很有可能。

    因为诸国的反应会告诉赵王,他对于赵括的处理失之草率了。可上位者对于自己的错误,往往并不会认错,而是会采取更加残酷的手段,彻底地解决错误的来源。

    既然留不住赵括,索性就杀了算了,总好过让赵括登上其他门第反过来攻赵吧!既然已经错了,不妨就一错到底,即便口诛笔伐,青史悠悠,也总好过亡国之危。

    赵括自问,若自己是赵王,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会果断下定决心,在赵括尚未离境之前,便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

    当然,赵括也很清楚,想要杀自己却也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明杀,不仅是师出无名,更会遭到朝野内外的极力反对,最终,甚至到最后会连个执行之人都找不到,而即便派出,也势必导致朝堂上的一场大风波,乃至彻底的决裂。

    暗杀,且不说赵括自己的武艺不差,身边也有亲卫扈从,能否成功且两说,即便是成功了,从此赵国的朝臣们也将处于惶恐之中。

    因此,不论如何,赵王即便是想要干掉自己,也必须付出绝大的代价。也基于此,只要赵王不傻,就绝不会轻易下手,不到最后一刻,万不得已之下,即便是赵王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

    如今,赵括要做的,就是将事情从“万不得已”中解救出来。必须明确地、强势地向赵王、向所有的赵国臣民们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当然为了以防万一,自己身边的力量也需要加强,亲卫的人数

    心中已经拿定了主意的赵括,随即将两封拜帖递还给了家老,说道:“回了二人,就说:君上抱恙,不便见客,赵府立即闭门谢客!礼品等物也一概不收,吩咐下去,若有里通外人者,莫怪本君无情”

    “是。”家老立即领命道。

    一旁的赵母看着儿子果断的处置,心中也是欣喜。身为马服君之妻,赵括之母,怎会不知在如今的情形下,府外二人携重礼而来所为何意。

    但赵母却对此一言不发,全权由赵括决定。当然,若是赵括为保性命也好,欲建功业也罢,想要投奔他国,身为母亲,赵母自然也不会阻止;但终究身为赵人,赵母自然更希望赵括能够留在赵国,保卫赵国。

    好在,赵括最终的选择没有令赵母失望。

    于是,傻傻站在赵府门前的秦、魏两国的使者,最终谁也没进得赵府的门,甚至连礼物都没能留下。

    二人虽有些意外,毕竟作为一国使者,被如此干脆的拒之门外,却还是少见。但二人却也不算气馁,一则今日却是仓促,赵括刚刚受刑,闭门谢客也是正常,更何况,请人出山,哪有那么简单。

    随即二人也不多做停留,抱拳作揖便匆匆而去。沿路所想皆是下次要如何方能入的赵府之中。

    很快的,秦、魏两国的使者登门看望赵括被拒的消息便不胫而走,甚至就在二人离开之后,赵府的门口也明晃晃地挂上了“谢客”的门牌,只是这一切不仅没有挡住各国使者探望的步伐,更激发了他们的热情!

    一个二个的提溜着上好的金疮药就往赵府奔跑,生怕落了后头,甚至不求能见到赵括,只求门房能留下他们带来的金疮药,为他们给上将军赵括递一递拜帖。

    可惜收到严令的家老、门房,哪里还敢为他们做事,别说拜帖了,能开个小门出来应付一番便已经算是全了礼数了。

    如此一来,最先抵达的秦、魏两国使者,竟是唯二让赵括看到国拜帖的。倒也不枉这两位使者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一番折腾。

    只是,即便见不到赵括,也送不上拜帖,各个国家的使者也都没有放弃,纷纷派出小厮守在赵府门前,为的就是能在赵府开门的一瞬间得到消息。无他,赵括实在是太唯一,也太重要了。

    而在诸国之中,秦国使者依然是最狠的那个——竟然直接安排三个小组共计十数名的小厮,三班倒轮流守候在赵府前。

    手下有人劝秦使说道:三班倒,没必要啊!赵府又不可能在晚上开府迎客。早上天亮去个人守着就好啊!

    秦使丝毫不以为意,只是默默地告诫着手下道:“这是一种态度!秦国的态度,一种求贤若渴的态度!一种志在必得的态度!懂吗!三班倒意在告诉赵括将军:无论何时我大秦都张开双臂欢迎赵将军这样的大才!某也愿意在任何时候前往赵府商议!更是在告诉天下人:只要你有才,秦国就是你最好施展才华的地方!”

    众手下皆叹服!

    而直到此时,我们的赵王同志才发现:自己好像犯了个错误!

    赵王在宫殿之中,不知摔碎了多少个器皿,以发泄心中的愤怒与郁闷。赵括这个香饽饽,算是被别人家给盯上了!

    秦人,怎么能?怎么敢的!

    赵括可是刚刚杀了你们几十万大军的啊!就不需要考虑考虑国内同志们的想法吗?武安君白起,不是说好的秦国战神吗?怎么这么快就忘记了吗?不是说在函谷关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迎棺仪式吗,还是秦王亲抬,百官跪迎?这么快就人走茶凉了?

    谁能告诉我,到底是这世界变化快还是自己不明白?

    赵王是真的又急又气!之所以敢廷杖赵括,就是吃准了赵括是赵国人,这才想要趁早给赵括立下规矩,可没想到秦国也好,魏国也罢,甚至其余诸国,怎么都不按套路出牌啊!

    如今要怎么办?

    立下大功,救赵国于危难之中却被自己给廷杖了,即便再爱母国,心里会没有一点点的不舒服?秦国那一车一车的价值连城的礼物,会一点都不心动?秦使十几人的盯防,会没有一丝丝的心动?

    无疑,诸国使者的行动,不仅令赵王有些破防,甚至对于赵括的信任又下降了几分。即便赵括连门都没有让秦、魏的使者进。

    一旦怀疑的种子种下,再想要破除,除非付出十倍、百倍乃至千倍的气力才行。

    显然,赵王并没有这样的毅力,而赵括也不需要赵王所谓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