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从长平之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621章秦军回援赵军撤

第621章秦军回援赵军撤

    从长平之战开始第621章秦军回援赵军撤「蒙将军!」行军之中,一名校尉凑到了蒙骜的身边,急切而极具诱惑力的话语再度响起:「不如,我们对洛城试着再攻一次,万一成功了呢!」

    不得不说,校尉的话语虽轻,却是在蒙骜的内心掀起了滔天巨浪。

    是呀,万一成功了呢?

    只要能重新拿回洛城,整个周王畿就能牢牢地掌握在秦军的手中,自己也不用去驻守那劳什子的宜阳城。

    即便洛城再残破,也远比那什么宜阳城要坚固、可靠啊!

    若是刚刚从函谷关出发的蒙骜,或许此时就已经听从了内心的指引,带着身后的数万大军就攻向了洛城了。

    可是,经历过数月的血战,尤其是在见识过自己和顶级将领之间的差距后,蒙骜却是在第一时间掐灭了这个想法。

    的确,反攻洛城或许有着万一的可能能够成功,可却有一万的可能会失败。

    而失败之后呢?

    不仅自己的这数万大军会被赵军围困,甚至后续的大军也会陷入与赵军的纠缠之中,一旦形成这样的局面,函谷关怎么办?轵城的赵军出击,又该怎么办?

    「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这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蒙骜不敢或忘。

    「勿需多言,听从命令,取道宜阳,不得有误。」冷哼一声后,蒙骜果断地给出了他的决断。

    应该说,蒙骜的决断还是很果断的。

    虽然赵国并不想跟秦军在现在、在周王畿之地展开大的会战。但其原因绝不是因为赵军打不过秦军。

    相反,在这个局部的战场上,短时间内,赵军的战力远高于秦军。

    从兵力上来看,即便经历过血战的轵城之中,赵军依旧有着近十万兵马,加上袭击洛城的李牧所部一十三万人马,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三万;而秦军在轵城一番猛攻之后,兵力已经下降到了堪堪二十万。

    显然,赵军在兵力上便有着一定的优势。

    从战斗力上来看,赵军多骑兵而秦军多步卒,偏偏驻守在城池之中的却是赵军,为了尽可能地发挥出骑兵的优势,赵军大可以摆开阵型跟秦军在平原上来一场较量。

    而在这样的较量之中,有着速度和力量优势的赵军骑兵,显然会更占优势。

    从敌我态势上来看,赵军占据着洛城和轵城,可以说几乎是半包围着秦军,南北对攻之下,更是占据着绝对的地理优势。

    因此,可以说,若是真的打起来,赵军赢的概率起码高达七成。

    自然,赵军不会是因为打不过而放弃与秦军决战的。

    只是在如今的情况下,若是跟秦军在周王畿地面上大战,即便是胜了,赵军也是惨胜,更有可能造成长时间的对峙,这无疑是在给其他国家机会。

    虽然其他的国家未必能抓紧这样的机会,但作为想要一统六国的赵括,显然并不想平白给自己的统一大业增加难度。

    当然,更关键的是,这一仗,无论如何是结果如何,都要不了秦国的命。

    付出绝大的代价,甚至给予其他国家崛起的机会,却依旧不能给予秦国致命的一击,付出和汇报根本不成比例。自然,赵括是不想打的。

    扼制住秦国的发展,先北后南,先易后难,这才是赵括给出的解决统一问题的答案。

    从这方面来讲,王龁的退却也好,蒙骜的否定也罢,实际上也是避免了给秦军带来一场大败的可能。

    很快,在蒙骜的带领下,五万骑兵随即在洛城北部悄然离去。

    虽然在这黑夜里,加上距离的关系,蒙骜和李牧双方根本看不见对方的踪迹,但冥冥之中,两

    人确实隔空相望了起来。

    秦赵双方新一代的主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了他们第一次的交锋。

    没有战火连天,也没有短兵相接,甚至两人连面都没有见到。但在命运齿轮的推动下,两人却是被迫不断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擦出火花。

    「报!」斥候的一声急报声打断了李牧在城头之上的眺望。

    「讲。」李牧干脆地命令道。

    「秦军数万骑兵,已从城北十里外越过,直往西南而去。」斥候立即回答道。

    闻言,李牧悬着的心总算是微微放下了一小半。看来秦军还是有点儿自知之明,这是不准备直接反击洛城了。

    当然,数万骑兵远不是秦军的全部。因此李牧也没有因此就掉以轻心,更没有就此便令大军停止备战。

    「继续严密监视秦军动向,尤其后续大军走向,务必一刻一报。」李牧随即再度命令道。

    「是。」斥候也立即答应道。

    终于,在赵军斥候严密的监视下,蒙骜所率的秦国骑兵大军一路向西,经过数个时辰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宜阳城。

    抬头看去,这城是真的小啊!

    别说跟周朝都城洛城,或是秦国的咸阳相比了,就算是跟秦国的故都城栎阳相比,也是相去甚远。

    低矮的城墙不足两丈高,战时甚至都用不到云梯,就这样的城墙还有好几处的缺口。

    周长尚不足二里地的小城,纵马狂奔,甚至用不了一刻钟的时间。四面围困,甚至都用不到十万大军。自己五万大军开路其中,甚至就已经把整个小城给占满了。

    更别说这样的一座小城里,几乎所有的百姓都已经逃走了,物资、粮草等物势必急缺得很。

    看着眼前的宜阳城,蒙骜也终于知道他即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困境。

    即便如此,蒙骜还是毫不犹豫地下令全军开入。

    「命令全军,除一万前军驻守城外以防不测外,其余之人立即开始加固、整修城墙。」意识到情况不妙的蒙骜随即下令道。

    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赵军,他和他的秦军必须尽快地做好一切的准备,哪怕只是微不足道地加固城墙。

    当然区区几个时辰,想要把这宜阳城的城墙铸成如同咸阳一般的宏伟那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可以把那些缺口给全都堵上。

    秦军的战士们显然也意识到,他们极有可能要驻守在这座城池之中,面对破破烂烂的城池,历经血战的他们更明白,一道坚固的城墙对于守军而言会是怎样的宝贵。

    当即没有二话,听从着校尉的命令,放下手中的兵刃,脱下身上的铠甲,就开始整修起宜阳城的城墙了。

    又经过数个时辰的努力,这破败的小城,竟然在秦军的整修之下,变得有些生机了起来。只是,这小城的固有属性,比如大小问题,却不是秦军短时间内能够改善的。

    赶到宜阳城下的王龁,看着这座小城,心中也是长叹。显然,这城比他想象之中还要更小、更脆弱一些。

    只是,事到如今,他和秦军也再别无选择。

    随即王龁便当着蒙骜的面唤来了军需官,道:「将一半的粮秣留给蒙骜,还有箭矢、火油,能搬多少就给多少。」

    给蒙骜提供充足的粮秣和军械,这是王龁唯一能做的了。.z.

    稍事休整了不到半个时辰,王龁随即带着剩下的秦军匆匆离开了宜阳,顺着洛水而西,直插河东地区。

    小城之中,只剩下蒙骜带着四万步卒,仍在一刻不停地加固着城楼。

    而终于得到秦军全员西去消息的李牧,也是终于放下了心,看着已经渐渐

    亮起来的天幕,李牧果断下达了大军轮流休息的命令。

    虽然秦军并没有跟预想中的那般直接全员西去回援函谷,而是在周王畿的西南角的不起眼的角落了放下了一颗钉子。

    李牧当然也能理解秦军的不甘,也明白秦军将领的良苦用心:留下的这座城池,作为这次东出作战的战果,还可以作为来年秦军东出的桥头堡。

    只是,区区五万兵力,是真的不被李牧看在眼中。

    别说如今的周王畿地区赵军有着足足二十三万大军,仅仅是李牧手里的十三万大军,就足以将这区区五万秦军给围死在那小城之中。

    用不了旬月之期,李牧就有把握攻破那座小城。

    毕竟,那小城可没有多么厚实的城墙。

    但,李牧却还是选择了按兵不动。原因很简单,宜阳就算是给了秦军也翻不起什么浪花,确保秦军主力撤离,才是如今的重中之重。

    要是因为贪图这区区五万秦军,而引起秦国的反扑,赵国才是真的划不来呢!

    自然,与此同时,李牧也将秦军西去和宜阳被占的消息向邯郸的赵括,以及轵城之中的廉颇将军进行报告。

    报告给赵括自然不言而喻,打不打宜阳、怎么打宜阳,以及周王畿之地的善后工作,都需要赵括的指示。

    至于报告给轵城中的廉颇,一方面是对战役总指挥廉颇同志的尊重,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廉颇按照既定的计划派出军队接收周王畿的地盘。

    鏖战数月,轵城中的军队,显然比自己的部队,更有资格去接收这些城池,去感受这份荣誉。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作为最靠近秦军的洛城,李牧所部还需要继续监视秦军。

    而与此同时,数只飞鸽也是从洛城飞起来,直直地就向着函谷关的方向飞去。

    不待秦军撤回到河西郡内,进攻函谷的李牧所部,便已经消失在了函谷关外的山林之中。目标既然已经达到,自然就是撤了。

    就这样,整个洛城—轵城—函谷会战,终于随着秦军的回援,赵军的后撤而告一段落。

    只是,战后的秩序恢复,却是成了另一件令人头疼的问题。

    尤其在秦军还在宜阳插上了一脚,就更显得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