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从长平之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678章决议灭韩新郑乱

第678章决议灭韩新郑乱

    从长平之战开始第678章决议灭韩新郑乱是的,既然要打,赵括便准备将全部的宝压上!

    秦军主力既然集中在南,势必在河东、河西之地的秦军兵力不足,那光狼城所属的两万大军便也能成为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

    西进,或许并不能攻下多少的城池,但至少能够给予秦军足够的压力。

    若是能够趁机拿下离石要塞,河东三分之一的地盘就将归属于赵国。攻守易形之后,这离石要塞也将成为赵国反攻秦国的桥头堡。

    至于赵韦的那只秘密部队,既然是决战的前章,那赵括也终于决定拿出些秘密武器,给秦军好好地上一课了。

    「是否将攻燕大军也调回来一部?」一旁的李牧见赵括连秘密武器都已经调来,随即也是建议道。

    略略沉吟了好一会儿,赵括还是摇了摇头,道:「虽说若得韩地,则蓟城晚上几日也是无妨,但若是秦军倾国来攻,即便动用攻燕大军,到底能否得胜,亦尚未可知。如此弃之必得之地,而图未知之所,有贪大图多之嫌,大忌也。」

    「是,末将失言。」李牧立即抱拳道。

    「无妨!」赵括倒是不以为意,随即继续说道:「都是为了战胜而已。且去备战吧,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新郑。另外韩军俘虏,先行押回上党吧,若要与秦一战,这些俘虏,只会让我们分心。」

    若是平时,留下这群俘虏,劝降韩王和韩之国的大臣,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至少也能动摇城内的军心,减少些损失。

    但现在正是跟秦军抢时间的时候,赵国必须在秦国大军调转头来进攻之前,拿下新郑,以占据地理的优势。

    否则,赵军只能后撤。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劝降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赵括当然不会做。

    更何况,即便劝降成功了,那韩王你留是不留,即便韩王可以押送至邯郸,那韩之国的一众大臣们呢?你留是不留?

    留下,你敢保证随着秦军的到来,韩王和他的部下们会不会反水呢?

    不留,这给天下人怎么看?

    所以呀,在紧迫的局势下,根本就不存在纳降这一说法。

    李牧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随即便立即答应道:「是。」

    而也就在赵括决定继续进攻新郑之时,韩王也终于接到了斥候的回报:韩之国三万大军已经全军尽没,秦国大军溃败南逃。

    得到消息的韩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还努力保持着冷静,但空洞的眼神却是已经将他内心的惶恐全数出卖。

    挥了挥手,斥候随即退下,韩王也颓然地坐到了王位之上。

    他很清楚,仅仅靠自己手里的几千老弱病残,根本不可能是城外赵军的对手,更别说赵军才歼灭了数万联军,气势正盛。

    说实话,韩王是真的有些后悔了!去岁的洛城之战,自己为何要鬼迷心窍地背叛赵国,投靠秦国,这些年,秦国吞并自家的土地还少吗?

    多好的一块河内之地啊,还有河东的十数座城池,还有上党郡,曾经可都是韩之国的地盘,可如今,却都经过秦国的一番磋磨,成了别人的了。

    要是去岁自己也跟着赵国一起抵抗秦国,此时的自己或许已经和魏王、楚王一样有着周地的一大片土地了。

    甚至若是秦国来攻,赵国也肯定不会像秦国一样,仅仅派出一只两万人的偏师前来救援。

    只可惜,现在说什么也都晚了。

    现在摆在韩王面前的,不是什么两难的选择,而是两条死路:投降是死,顽抗更是死路一条。

    韩王所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割地赔款。用割地赔款缓解敌国的情绪,可以说是韩王一直以来的有效手段。

    但问题是,此时韩王却是猛然意识都,作为层进的七雄之一的韩之国,如今却连一个郡的土地都没有了,哪里还有土地割给赵国呢?

    只是,没有地盘也得创造地盘去割啊!哪怕是虚无的城池呢!总比被灭国了强吧!

    当即,韩王便传令宣丞相和负责外交的大臣入宫,商议与赵国服软,并割地陪款的事宜。

    只可惜,韩军撤退归来的大军被赵军全歼的消息,很快也在赵军的有意传播之下,在新郑城中大肆地散播了开来。

    那些有着儿孙在军中效力的人家,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简直是如遭雷击。而随着漫天的哭声,一场史无前例的恐慌几乎瞬间就在新郑城内蔓延开来。

    当然,这些跟在王宫之中的韩王并没有什么关系。

    至于那些达官贵族们更是比普通的平民们更早地得到了消息,当然,平民的悲戚依旧与他们无关。

    但明知韩国已经大厦将倾,韩之国的众位大臣自然要对自己和家族的前途负责。

    若说之前,还有秦国护持,韩之国的大臣们还有继续坚持的理由,如今就连秦国的大军都被击溃了,似乎也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赵军的脚步了。

    如此情形之下,投诚赵国,显然会是众多大臣和贵族们最好的办法。

    刚好,如今的赵王就在城南设寨,并且厉兵秣马打造军械,很明显不日就要攻城,若是能助其攻破新郑,不说继续在赵国飞黄腾达,也至少能分上一杯羹,不会沦为黔首百姓。

    好死不死,这样的想法几乎充斥着整个韩之国的朝堂。

    于是,城楼之上,缒绳而出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已经等不到天黑。显然,所有人都生怕晚去一步,丢了这份天大的功劳。

    更要命的是,随着各个世家大族不管不顾的缒绳而出,就连守卫在城楼上的韩军士卒也开始动摇了起来。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赵括根本看不上他们的投降,也从未想过要接受他们的投降。

    至于韩王的诏命?

    现在还有谁会理会这位即将被赶下台的韩王啊!

    因此,即便是韩王几度派人去请,却根本人没有理会。

    看着那空空荡荡的殿阁,韩王也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孤家寡人。

    唯一的好消息是,虽然王城之外已经是人心惶惶,但王宫之中倒是还没有掀起太多的波澜。

    而王宫之中的卫士与宦者也成了韩王最后的亲信了。

    韩王虽然称不上什么明君,但他也很清楚,若是他再不做点什么,恐怕不待赵军来攻,新郑便已经丢了。

    军队,韩王知道,外面的臣子已经不再可靠,他必须立即赶赴城门掌握军队。只有新郑不失,他才有更赵国讨价还价的余地。

    当即,韩王也只能招呼起自己最后的亲信匆匆地就赶赴了城门楼。

    好巧不巧,韩王正好就看到了世家大族们争先恐后地缒城而出的场景。

    这对于韩王而言,也算是个喜忧参半的消息吧。

    喜的是,世家大族尚且要缒城而出,这就说明至少城门的将士们还是心向韩之国的;

    忧的是,夕阳还未西下,便有人迫不及待地缒城而出,显然,想要叛变的世家大族已经不是少数了,否则也不会如此的肆无忌惮。

    当即,韩王连斩了数名缒城的使者,并将其尸体高高挂在四面城墙之上,这才止住了世家们外逃投诚的脚步。

    当然与此同时,城门军的指挥权也随即牢牢地掌握在了韩王的手中。

    不过,很显然,韩王与众世家的仇也算是结下了。不过这些都不要紧,韩王有大军在手,这些

    世家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而只要韩之国这次不被赵国灭国,等渡过了这一劫,世家大族自然会负荆请罪,随即推出几个替死鬼,韩王再趁机要求点利益,双方各退一步,随即便又能重聚在一起继续治理美好的韩之国。

    可以说,韩王的这一通cao作,已经很具有明君的风范了。

    如果继续按照这个剧情下去,韩王应该做的,就是收拢人心,做好与赵军殊死一搏的准备,至少明面上要告诉所有人,他要跟赵军拼到底。

    只有这样,他才能将自己的抗击外敌的无畏形象给立住,才能震慑住所有的世家贵族,也才能收拢全城的人心,进而抵抗住赵军即将到来的进攻。

    只可惜,行百里者半九十,偏偏在拿到了军权的最后一刻,韩王却是放松了警惕,做出了令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情。

    是的,韩王派出了他最后的心腹——宦者令前往赵军军营谈和。

    按道理,谈和也不是不能谈,但在谈妥之前,你总得小心翼翼一些吧,就算是那些世家们也知道要缒城而出,不敢明目张胆地开城门而去呢。

    韩王倒好,直接让宦者令从南门而出。

    虽然是在天色逐渐地暗淡了下来之后,才让宦者令出的们。但,那可是南门啊!

    无数双眼睛可都盯着呢!

    更何况,城门之上还有那么多守城的士卒,下方这么大的动静,怎么可能不引起他们的注意。

    刚刚还斩杀了数名缒城而出的所谓「叛贼」,转眼间,王上你就亲自将人送出城外。这算个什么事情。

    原本还想要守卫城池、守卫家园的战士们一个个都失去了所有的信心。

    自然,很快的速度,韩王派人出城求和的消息便传遍了整座新郑城。

    至此,韩王再也收拾不住局面了。

    不仅仅是世家大族们,就连守卫城楼的将士们,也全都动摇了起来。甚至城楼之上,已经开始出现了逃兵的现象。

    要命的是,城门的守将们对此也几乎是充耳不闻。

    可以说,若是此时赵军发起进攻,恐怕几乎遇不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能轻松拿下。唯一让韩军的士卒们依旧在坚持的,无非是害怕自己士卒的身份被赵国发现后也难逃一死罢了。

    而随着赵军俘虏了上万名韩军将士的消息传回了新郑城内,最后的抵抗意志也逐渐消散不见——原来即便是韩军的士卒,也可以不用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