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郑国之徒面菲菲,易水阁中吐真情 上
“阿正,我们见过两次,一次是在宗圣宫,另外一次就是昨天在秦岭,嫣然meimei公主身份却对你礼敬有加,称你为‘正公子’,为何?”菲菲公主轻轻问道。 秦王政傲然看着台上的靓丽无双的公主,这个问题自己来之前思虑再三,微微一笑:“在下与家师原本是远亲!” 菲菲公主来之前,自己父王交代过很多事,其中就有郑国开渠这事,自己才知道原来送郑国来秦开渠是有原因的,但是父王没有告知自己什么原因,却说了一些,其他的事,其中之一就是郑国的身份,郑国,也是姬姓王族之后,是姬姓王族的远亲,那么也算是周王室姬姓一脉么? 菲菲公主站了起来问道:“你也是姬姓……?” 秦王政轻轻摇了摇头。 “在下并非姓姬,不过,与姬姓是远亲,至于姓氏不提也罢!”秦王政极其潇洒,但没有说谎,把你们娶回秦宫,不都是亲戚么?不只是亲戚,将你们都变成“亲妻”也未尝不可!远的不说,自己父王和韩国公主,菲菲公主你的姑母,生下成蛟,自己和姬姓当然是亲戚。 但这话到了菲菲公主耳朵里就不一样了,他这么洒脱,而且能和姬姓成为亲戚,或许是哪个不为人知的隐世豪族中人,甚至他的祖上也是国君,这点燕国更清楚,因为他们燕国是周王朝一开始存在的时候就存在了,而自己韩国虽然也是姓姬,但是实际上是窃取了部分晋国权力,名不正言不顺,所以燕国有紫金镯,燕国是召公之后,更加正统,而不是魏韩,那么嫣然meimei知道也是正常,于是菲菲没有细问,毕竟刨根问底不礼貌。 “既然如此,请坐!”菲菲公主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然后自己坐下,自己也的确想知道一下这条大渠的情况,这是父王交代的。 秦王政没有客气,大大方方的坐下。 “令师有何指教?”菲菲公主问道。 “家师让我前来,告知公主,秦国近三十万劳力在开建郑国渠!” 菲菲公主深吸一口气,三十万劳力?自己韩国现在的情况,所有壮年男丁加起来也就这个数字吧? “需要多少时间?”菲菲公主很清楚自己要问的问题。 “秦王元年开建,至少需要十年,如今秦王四年,历时三年有余!” 菲菲公主皱了皱眉头,这就明白秦国为这条渠付出的代价了,十年,每年三十万人,这太恐怖了。 菲菲公主再次确认一下:“也就是说,至少还有七年时间才能建成?” “是!” 菲菲公主没有说话,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秦王政看着菲菲公主,那一颦一笑,真的很熟悉,很吸引自己,突然想到阿丹昨天问自己的话,“想入菲菲”,经过王贲的解释之后,自己才明白,这好像很恰当啊!看来这方面的知识,自己得好好弥补一下才行。 “公主想看看这渠么?” 菲菲公主面有难色:“这阿房宫犹如监狱,十天才有一次出去的机会!” 秦王政知道,这是制度,这些公主出去,实际上这里的守卫也要派人远远地跟着,怕出现意外,但这里人手又不够,所以才会有十天出去一次的规定,这菲菲公主出去,那阿丹一定是如影随形,所以只能出去游玩,做不了其他事情,不过,阿房宫的每一任蔷夫都是秦王最信任的宦官指定的,这是以防外人监守自盗,秦王政最信任的宦官当然是赵高,所以阿房宫的啬夫是赵高定的,这点小动作,赵高还是办得成的。 “嗯,我回去问一下家师,或许家师会有办法!” “真的?”菲菲公主有些意外。 “秦国依赖家师,希望家师早日将渠建成,加上公主自韩国来,韩国为了此渠帮助秦国良多,公主代表韩国去看看也是正常,或许可以从这个方面着手,家师可能会有办法!”秦王政没有将话说死。 “那么拜托你们了!”菲菲公主长舒一口气,这对于自己很重要,哪怕只有一天,这一天可以脱离燕太子的跟随,毕竟自己是有使命来的,不能花在风花雪月上太多时间,加上有郑国弟子的带领,就算这渠的核心地点自己也能去。
“那么在下告辞!” “请!” 秦王政并没有犹豫,转身出了洧水阁,这是王贲告诉自己的,与女孩子相处犹如与小鸟相处一样,不熟悉的时候,太近就会飞走的,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不要着急,要学会处熟先,当然,如果能让对方一见钟情,倾心以待,当然是水到渠成,秦王政明白这是不可能的,自己从第一第二次见面,应该给予菲菲公主的印象并不好,想一举拿下很难,更何况这里是阿房宫,在自己不表露自己身份,她怎么可能低下高贵的头呢?所以秦王政明白,今日点到为止就行了。 秦王政出了洧水阁并没有直接出阿房宫,而是绕偏僻的小路来到易水阁。 “你是……”守门的侍女是阿房宫分配下来的,这里外面的男人只有嫣然公主的王兄来过,没有第二个男人能来。。 “水工郑国之徒,阿政,领师命前来拜见嫣然公主。” “郑国之徒?”守门的侍女当然听过水工郑国,在咸阳城北修渠,这么大的事情,对于秦人来说,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但这郑国和燕国公主没任何关系吧,还要登门拜访,重要的是,这里的守卫居然让他进来,他是如何做到的? “当年易水支流有条渠是家师建的,那时候家师结识了年少的嫣然公主殿下,听说公主殿下来秦,由于建渠繁忙,家师难以离开,所以特令我前来登门拜访。”秦王政早就想好了理由。 “那好!奴婢进去问问。”侍女倒是觉得这解释比较合理。 “我叫阿政!”秦王政重复了一句。 “知道了!”侍女并没有在意最后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