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谈一下三国人物排名说法及称谓的出处
“三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多少年来各种各样的评论谚语传的纷纷扬扬,随着网络的火暴,三国FANS间的交流固然得到了更大的方便,却也更容易产生误解,甚至以讹传讹,为此不少爱好者在网上相互攻击,问候对方先人,影响极其恶劣,观者极为痛心。小弟从小爱好三国,97年高中毕业后,曾远游各地收集各种三国书籍(当时电脑偶还未曾见过,更不用说网络了),特此发表一点点看法,有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一:“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 这个说法的雏形最早来源于宋朝,当时关张的地位尊崇为神,故不进排名;马超是吕布的接班人,吕布死后马超接替吕布的位置,也不进排名。 赵云曾在戏曲中击败过颜良、文丑、典韦,故赵云排第二。 典韦在戏曲里败过张飞,为第三。 许褚战平过典韦排第四,徐晃第五,夏侯敦第六。 到了元朝末期戏曲的发展繁荣,武力的排名得到进一步的丰满,关张马终于被大胆者拉了进来"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这个排名算是得到了当时的默认,或许是怜典韦之忠义,他的位置没有动,而把赵云在放在了关张之间,这个排名历经元,明,清三朝,到了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天津的一个戏班失火,还疑因唱《走麦城》而导致关羽发怒显灵所为。 二:“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 一九五八年,***主席在天津会见正定县县委书记杨才魁时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都说一吕二马三典韦,我看应该是一吕二赵三典韦才对,马超这个人不简单,文武全才,但是在三国演义里他是比不上赵子龙的”并亲笔题下了这几个字,至今石家庄-正定的班车后窗上还有毛主席的题词。 想来主席或许是随口而言,手下却未必这么认为,中国世代传诵的“金口玉言”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自此之后人人皆知“一吕二赵”而无人再去理会什么“一吕二马”,自此“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响遍祖国大地,成为了讨论三国的必备论据。 1929年生于苏州的张国良先生是我国著名老一辈评话艺术家,人称“《三国》大王”。他继承并发扬了师傅黄兆麟的六十回《三国》并将其改变为360回,还单独分出了一本《赵云传》,里面赵云自创的蛇盘七探枪是枪术中最厉害的枪法,他一出世就轻松击败颜良,文丑的联手,而关羽为了杀颜良费尽了无数周折,杀文丑的时候则被文丑反过来追着满天跑。赵云破掉了枪王张绣的百鸟朝凤枪。一枪攥就抽得许楮抱鞍吐血,第三次见面赵云竟然秒杀许老虎!那比马超不知道要强多少倍了?《取成都》中又惊退枪祖宗张任。秒杀甘宁徐晃吓退曹洪和张颌以及张辽、一人战退徐、许、张颌联手~~~~~战绩简直惊天动地,三国第一战神非他莫属。, 2001-2002年新浪三国论坛某位高人精读张国良的苏州评话三国以及繁衍出来的评话《赵云传》后,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和苏州评话《赵云传》巧妙的结合了起来,创造出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至今怀念那位朋友,名字虽然已经模糊,但当年那唇枪舌剑般的争斗,记忆犹新。 三:“一部三国,前表吕布,后表马超”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是1997年,高考完后在河北藁城市的一家旧书店买到一本专门讲三国人物的杂谈,86年出版,貌似封面是黄绿色的,2001年在邯郸的书店买到另外一本书里也有相同的说法。 马超自宋朝以后就被看做吕布的接班人,到演义问世的时候马超的地位大幅度下降,不过依旧有三回合击败张和的强劲战绩,再后来清朝毛家父子修改演义,将“关张马黄赵”调整为“关张赵马黄”马超继续保持下滑状态,再到后来主席发出“金口玉言”,马超则彻底的失去了最初的风光,让出了“千年老二”的位置;从“兼资文武”“信布之勇”到纯粹的白痴猛将,马超也终于完成他郁闷的退化。在最新的三国群英传五,六(偶只玩1和2代)里面马超的武力则干脆与夏侯独眼和甘宁并列,在最强的10员猛将里面垫底。 至于这个谚语何时形成的,恐怕已经无法考证,有能力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考证一下。
四:“金吕布,银马超” 这个貌似小时候在贴画里见过,网上亦有流传,不过究竟指的是武力还是相貌风采,恐怕依然还有争议,个人认为相貌风采居多,而武力次之。 五:“天下英雄数马超,马超哪有吕布高,吕布不如子龙巧”“金枪马超,银枪赵云” 这两句话我第一次见是从刘逸之老先生的作品里见到的,但是始终不知道这两句话的出处,后来看张国良的苏州评话赵云传以及他的评话三国,才算找到了这两句话的来源。可惜的是苏州评话三国后六卷赵云传因为张老先生患脑疾现已失传,可谓是评话史上的一个重大损失,同样也是评话资源和听众欣赏的一个不可估计的损失。 六:“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这个不用多说,《三国志》,《三国演义》均有类似记载,唯一值得说一说的是网上亦有好事者在后面加上了一句“女中貂禅,将中赵云”真的忍不住想笑。 七:“常胜将军” 赵云当之无愧!但是“常胜将军”究竟指的是单条还是统率?先假设是单条,三国演义中单条无败绩的人员一拉一批,和赵云一个级别而无败绩的亦有关,马,典,许,黄等人,而均无此称号 可见”常胜将军”亦另有所指,并不单纯的指单条。 论统率,吕,关,马均有败绩,且败的相当惨,吕,关皆赔上了性命,马超好一些,亦被曹cao打成了流浪汉。 赵云一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战争,幸运的是再大的败仗也不用他来承担责任,他不是领导者,失败了自然有人承担责任,这是做小弟的好处。人生第一次独立行动,桂阳兵不血刃取下,可谓完美。而后赵范惶恐投曹,桂阳人心尽失,只是说明赵云政治能力有所欠缺,而非军事有误。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带兵,箕谷之败,烧栈道而撤军被演义笔锋一转写成了完美的撤退,大大的肯定了赵云的指挥才能 这些或许是赵云“常胜将军”的由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