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燕王府
Xxx 燕京。 燕王府。 明代早期燕王府比后世的北京紫禁城小多了。 燕京原本就是上一个大一统王朝——元朝的都城,即元大都。 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大将徐达攻克元大都,改称北平。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第四子朱棣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燕王在北平设立燕王府,俗谓燕京。 在原时空历史上,燕王朱棣以靖难清君侧名义起兵,夺了他侄儿建文皇帝的皇位。 永乐年间,朱棣将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这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日中国的首都仍在北京。 但目前这个异时空,当年燕王出师未捷身先死。 明朝没有从南京迁都北京。燕王府仍不是后世向南边迁移扩建成的紫禁城。 按照明朝的规定,亲王府的周长是三里三百零九步五分。城高二丈九尺,下宽六丈,上宽二丈。另一种规定是,东西阔一百五十丈二寸二分,南北长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折算后差不多是33万平方米(南京故宫是101.25万平方米,北京故宫是72万平方米),将近有500亩。 其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四周同样围绕高大的城垣和四个城门,城楼上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门饰以丹漆金涂铜钉,俨然是皇都南京应天府紫禁城的缩影。王府四城的正门,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 进入城中有基高六尺九寸三组正殿,依次是承运殿、圜殿和存心殿。朱元璋反复告诫亲王们能睹名思义,承担起藩屏帝室的任务。前殿承运殿最高大,阔达七间,是整个王府建筑的主体,紧接着是圜殿和存心殿。整个格局与紫禁城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相同(明代三大殿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嘉靖年间改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清朝改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亲王举行庆典和行使权力的场所。所有宫殿都是窠拱攒顶,中画蟠螭,饰以金边,画八吉祥花。殿中的座位用红漆金蟠螭,挂帐用红销金蟠螭,座后壁则用画蟠螭彩云。 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饰以青绿点金。殿门庑及城门楼皆覆以青色琉璃瓦。亲王宫得饰朱红、大青、绿,其他居室只饰丹碧。 承运殿两庑为是左右二殿。自存心、承运,周回两庑至承运门,为屋百三十八间。殿后为前、中、后三宫,各九间。宫门两厢等室九十九间。凡为宫殿室屋八百间有奇。廊房饰以青黛。此外还有顶门楼、庭、厢、厨、库、米仓等共数十间。社稷、山川坛位于王城内的西南,宗庙位于东南,位置与南京紫禁城相同。 这时的燕王府,是在前元朝的大内正殿,和前元朝的西内兴圣宫。其实便在后世的紫禁城大殿同样位置。 此时燕王府正殿内。 当代燕王朱由检端坐在红漆金蟠螭座位上,正与一众文武大臣开会。 这位可能是后世的大明末代皇帝崇祯帝,如今只是亲王的朱由检,心情十分的沮丧不安。 为数达十万的北元大军从喜峰口突入长城,直攻燕京。 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杨国柱、密云总兵唐通、左都督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辽东总兵王廷臣、吴三桂七位总兵先后率军各1万余入援扺抗。 结果各总兵纷纷战败,或死或逃。 原时空历史上,本该死于松锦之战的曹变蛟,因本时空没有松锦之战,结果此役中率领孤军猛冲敌阵,身陷重围战死。 杨国柱陷敌军埋伏,中箭身亡。 王朴、唐通、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几位总兵战败逃脱。 现在这班败将,正齐聚殿上。 「十万鞑子军围城。孤王每日站在城头,眼看着鞑子驱赶虐杀凌辱我汉家子民……」燕王说着哽咽:「孤王看了心疼,心中极度不安,恨不能如先祖骑马执戈出城杀敌。但我却……孤的心情,诸位知道么?!」 「难道我天朝众多武将,便没有一位敢言战出城与北虏野战的?」 此时诸将一言不发,尽皆望向一位颌下养着黑色长须的中年绯袍官员。 「王爷,北元军势大,敌众我军寡,实宜守坚城以待援。」说话者正是这位身穿一身正二品大红官服,佩犀角腰带的蓟辽总督洪承畴。 「据朝廷飞鸽传书,顺王已派异人带神器破军,率精锐大军北上,不日必可赶到,破敌于燕京城下。 而且登莱与南面江北三镇、荆襄等几路大军亦已北上途中,到时我军亦有近十万之众,依托坚城,必可逐走北虏。」 「若是援军未至,北鞑发动攻城,却又如何?」燕王:「鞑子已掳掠不下十数万人口,若是鞑子驱赶民众攻城……」 蒙古军当年攻宋,常以百姓作攻城炮灰,消耗守城军军械箭支士气。西征时甚至常以疫病死者尸体投掷入城,人为制造瘟疫,残忍做法令人闻风色变。 还好自明朝北逐蒙古人后,残存的北元朝廷已经甚少采用此法攻城。 「查鞑子历次南侵,皆为多掳掠子女玉皂及工匠北归为奴,似乎并无永久南侵占地之意。况燕京城高墙深,前燕王研究出无数奇妙守城器械,用俘虏攻城,徒浪费消耗奴隶。鞑虏并无此意图,今次看来亦不例外。」洪承畴:「但若军情危急,到时请王爷同意,传令辽东经略熊廷弼,借东虏兵入关击退北虏。」 燕王沉默了。乃兄朱由校好研究土木工程之学,之前接任王位,对处理政务没有丝毫兴趣。但他是一位很有天赋的木器工程师与设计师。他不仅对「复刻」各种精美的木工制品得心应手,还有办法「设计」出新的木工家具。他绝对不是一般的木工爱好者。
朱由校在任内做好了无数城防设施。有城墙上城楼、箭楼、女墙、垛口、敌台、马面、敌楼、角台、角楼,十分完备,加上各种仿宋神臂弓、甚至八牛弩这些强弓硬穹,还有可推动快速转移的回回炮等。令燕京城防固若金汤。 可以说,朱由校继燕王位没有当过一次燕王该做的政事,却对燕京城防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若非朱由校如此醉心木工,也不会在精壮之年退位让他这位弟弟继任燕王。自己却专心继续研究传说中可千里击杀敌酋的神器了。 但借东虏入关击北虏,此举却是太过了。 东虏亦非善男信女,东虏善骑射。步兵亦极精,分合有法! 自从虏酋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后,于赫图阿拉(后称兴京)称汗立国,即后金汗国。两年后他以「七大恨」为由起兵反明。 东虏酋努尔哈赤带领部下刚刚起兵时叛逆时,缺少骑兵,主要靠步兵作战,亦无火器,竟然多次击败朝庭派往讨逆的大军。兵部右侍郎兼辽东经略杨镐以十万余人分四路出师出击后金,竟然在萨尔浒大败,损军四万余人,开原、铁岭相继失守,山海关总兵杜松、名将刘铤战死,仅辽东总兵李如柏全师而退、开原总兵马林败逃开原。 之前若非辽东经略熊廷弼有胆知兵,后金兵早已攻陷沉阳、辽阳。 何况历代借助外族力量平乱或拒敌,必有沉重代价。古代唐有郭子仪借回纥兵平安史之乱,回纥兵破长安,纵兵掳掠。肃宗为了快速得到京师,就曾与回纥定约,攻克两京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唐肃宗征回纥兵入援,是为了加快平叛战争的进程,立功树威,巩固皇位,甚至不惜损害百姓利益。 南方朝廷想借东虏平北元,也不是首次了。但东虏入关,亦势必纵兵掳掠,如此百姓岂非又再遭罪一遍。 此种缺德损民之事,孤王是决不能答应的。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燕王叹息:「智者所不取。」 一众猛将皆以洪承畴马首是瞻。 燕王直属藩军只有不足两万人。守城仍恐不足,还要依靠征召城内民伙上城头协助防守,那里有余力出城与北元军野战。 而败退入城的各位总兵所领残军皆算是客军,根本不听从他这位燕王号令。 而南京朝廷亦只令蓟辽总督洪承畴收拢兵马,协助燕王守城。 他燕王若是不顾一切抢夺军权,却是严重违反朝廷监管藩王的法规。 有先祖朱隶靖难一役为鉴,没有朝廷正式下诏书,对燕王任何借兵要求,那是绝对没人敢答应的。 纵是打赢了也会有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