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贪图军功
楯车推过被运土填平的护城河,向城墙发动猛攻。 明军的反击也开始了。 滚木礌石,像冰雹一样砸在楯车上面,或是砸在楯车后面跟随的后金士兵身上,让抬不起头来。 这些后金士兵训练有素,顽强的推车朝前挺进着。 一旦接触到城墙,立刻开始土木作业。 可谓是异常的熟练。 这套战术,还是从努尔哈赤做大明龙虎将军的时候开始的。 前方消息传到后方,努尔哈赤大喜。 “还以为有什么花招呢!原来是吓怕了。” 刚开口大笑,就看到前方火光四起。 接着就传来前方的消息,楯车在城下遭遇火攻,死伤惨重。 “什么?”努尔哈赤一怔,心说,明军不都是喜欢割人头的嘛?这群狗东西改性了! 噩耗一个接着一个,后金大军在辽阳城的其他面也遭遇到了火攻,损失惨重。 努尔哈赤到底是久经沙场,很快镇定下来。心说,反正死的都是炮灰不值得担心,只要后续的攻城部队能够挖开城墙就行。 没有向李永芳下令,停止攻城。 杨承应通过袁应泰下令给各城门守将,在城墙被凿开洞口的城内一侧用大石头堵塞洞口。 另一侧用木头捆扎成团,直接放下去当引燃之物。再扔下火把和包着火药的床单。 立刻燃起熊熊大火。 哀嚎声没有一刻停息。 现场还飘着各种奇怪的味道,令许多人用手捂着鼻子。 饶是如此,后金攻势没有丝毫减弱。 短暂的交锋,袁应泰便知道自己不善长临阵决断,于是让杨承应拿着他的佩剑,指挥守城明军。 得到了袁应泰授权,杨承应终于放开了手脚。 他一面组织守城明军轮番休息,一面让城中百姓开始作为预备队担负起堵塞洞口的责任。 一场恶战从中午打到了黄昏,后金终于顶不住,如潮水般退却。 见到后金大军撤退,明军个个欢欣鼓舞,在城头又跳又叫。 杨承应此时叫来罗三杰,“立刻组织军中死士,趁黑出城把奴酋遗弃在城下的攻城器械,全部烧毁。” 罗三杰麾下兵马不多,都是袁应泰拨给他的。一直作为有生力量没有投入战场,保持着较高的战斗力。 “遵命。杨兄弟,我们顺便搞几个首级回来,应该没问题。” 罗三杰试探性地问道。 “城外的尸体都烧焦了,完好的几乎没有。再加上,奴酋撤兵时带走了不少,估计没有多少首级。” “总之,你要叮嘱部下,千万别耽误太多时间,发现得不到首级就赶紧撤回来。” 杨承应不好当面驳回,以免引起士卒的反感,因此把话说的很委婉。 罗三杰听罢,转身离开。 杨承应回到下榻的馆驿,稍事休息。 半个时辰后,有明军士兵一脸焦急的跑来,“出事了。” “别急,慢慢说。” 杨承应起身。 “李参将派出去的死士在焚烧攻城器械后,在阵地上寻找首级,没有及时回来,竟被火光吸引而来的奴酋士兵团团包围,危在旦夕。” “这群废物!” 杨承应猜到这是后金的计策,目的是引诱明军救援,再趁乱入城。 如果见死不救,必然让明军心寒,起到打击明军的士气的作用。 一箭双雕的毒计啊! 想到这里,杨承应赶紧前往经略衙门。 早一步到经略衙门的宣大系明军,看到杨承应面露复杂的神情。 部分辽东系将领,则面露讥讽之色。 罗三杰一看到杨承应,便向袁应泰禀报:“经略大人,就是杨承应让我派人出城焚烧攻城器械的。” 此言一出,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经略衙门顿时议论纷纷。 杨承应看他们神色各异,猜得八九不离十。 罗三杰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把锅扔在他的身上,并且笃定他为了大局考虑,不会说出真相。 说白了就是这个老东西,以为自己奈何不了他,开始有心脱离掌控。 辽东一系的将领,苦苦守城没得到一颗首级。 没想到杨承应居然暗中派“自己人”出城借焚烧攻城器械的机会,收集首级。 按理说,应该是他们去才合适。 因此,他们对杨承应的做法极为不满。 至于宣大一系将领本来就是客将,对于这类事情态度保守。 不理会罗三杰的得意,杨承应径直走到袁应泰跟前,“的确是我让李参将派人出城,焚烧攻城器械。”
屋内一片哗然。 杨承应早料到是这个结果,继续道:“如果经略大人信得过卑下,请大人把虎旅军借卑下一用。卑下亲自领兵出城,保证毫发无损的救回被围困在城外的士兵。” 屋内众将瞬间炸了锅,议论纷纷。 袁应泰抬手示意众人停止讨论,皱眉问道:“你亲自带人出城?要多少人?带走全部虎旅军吗?” 没想到经略居然同意,还有意把虎旅军调拨给杨承应! “不用,几十人足够。” “本经略就给你八十虎旅军,你好自为之。” “谢大人。另外,请经略大人坐镇城头,接应我军撤退回城。” 说着,杨承应把自己来之前准备好的一张纸条,递给袁应泰。 袁应泰看过之后,连连点头。 明军众将都急眼了。如果把杨承应放出城,等于是在牢固的防线上撕开一条口子。 他们纷纷进言,都认为杨承应带不了兵,还可能陷在城外。 有将领出于好心的劝杨承应:“切莫将生命视作儿戏,你一天兵都没带过,还是从长计议。” “多谢。不过情况紧急,容不得犹豫,请经略大人下令。如果我们坐视城外士兵遇害,对士气影响不小。” 见杨承应这么坚持,袁应泰便写了份手令。 杨承应向在场众人抱了抱拳,拿着手令,转身离开。 这下,明军众将都傻了眼。 他们从来没想过,一个从未带兵打仗的少年居然敢带兵出城。 而且外面可能已经设下埋伏,只等他上钩。 虎旅军是袁应泰的家丁。 杨承应拿着手令,直接去兵营调了八十个虎旅军士兵。 “你们听着,每个人去找一根大棒,越长越好。”杨承应下达了奇怪的军令。 “将军,要大棒做什么?”有人问道。 “出城以后,你们遇到敌兵就用大棒驱赶,切莫追击。” 杨承应介绍完做法,严令道:“谁敢不听我的军令,休怪我鞘中宝剑不认人!” “听军令!” “还有立刻准备几袋铁蒺藜和草料出城。” 随后,杨承应带着八十名肩扛大棒,背着大袋子的虎旅军出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