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 训练兵士
“哥!” 待在书房的祖天寿,捧着一本书,先听到弟弟祖天乐的喊声,才听到脚步声。 他抬头看时,祖天乐大踏步走了进来。 一看到堂兄捧着本书,祖天乐埋怨道:“哥,你大字不识几个,装什么书生!” 祖天寿有些尴尬,解释道:“你懂什么,我这是为了避嫌。” “呵呵……”祖天乐被逗乐了。 原来自祖天寿南下抵达金州城后,学起了古代名将,不仅主动把杨承应交给他的兵马全都交出来,还把自己养的上百家丁也奉上。 学起历史上“明哲保身”的名将,每日坐在书斋。 至于带兵的事,他都交给两个弟弟——祖天乐和祖天春。 见祖天乐大咧咧地坐下,祖天寿问道:“黑山的烧炭工造反,如何处理?” “嗐~将军太仁慈。只把闹事最厉害的三个百姓打了十军棍,其余不究。”祖天乐答道。 “北方建虏虎视眈眈,正值用人之际,的确不宜过分杀戮。” 这在祖天寿的预料之中。 祖天乐对这话,却嗤之以鼻:“哼,辽东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不杀,怎么能够立威!” “话不能这么说,恢复辽东生产还得靠人嘛。” “恢复辽东?那就是个笑话。自戚少保镇守蓟镇以来,蒙古人没地方去就一窝蜂到了辽东,大肆劫掠。建虏崛起之后,杀戮更重。朝廷……哼……朝廷派了高淮。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一点恢复吗?” 这段辽东往事,让祖天寿心里堵得慌。 李总爷二次出镇辽东时,老父亲以年老告退,自己以长子身份袭职,任宁远卫指挥佥事。 以为李总爷能拨乱反正,没想到李总爷和高淮搅合在一起,导致辽东大量百姓逃到了奴酋的地盘,大大增加了奴酋的实力。 “好了不谈这些了。”祖天寿回过神来问道,“你这一趟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将军麾下的林字营和风字营反应速度好快,我们还在集结兵马,他们已经出发了。我看兵马迟迟集结不齐,怕落后,赶紧带着亲随前往。赶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列好阵势,随时准备进攻。” 祖天乐对于这样的集结速度,印象非常深刻。 祖天寿一听,立刻思索了起来。 片刻后,只听祖天寿道:“好个杨承应,居然想得出这一手,一箭三雕。” “一箭三雕?什么意思?”祖天寿不解。 “这批烧炭工在齐大壮的姑息下,越来越骄纵。将军派人故意刺激他们,让他们干‘出格’的事。再派兵前往,既威慑烧炭工,又能检验反应速度。” “哦……这是第一只雕?” “其二,通过这个紧急的事情看各兵马的反应,做到心里有数。” “嗯!那……第三雕?” “就是你和其他新归附的明军啊。他这是杀鸡儆猴,我们是那只猴子。” 听堂兄这么一说,祖天乐恍然大悟。 “如果真是大哥说的这样,那么接下来他就该在这上面做文章了。” 祖天乐大胆的推测道。 祖天寿点头认同。 金州城外,校场。 “你们今天的表现很失望!这还只是一场误会,万一是建虏打过来,你们就要命丧建虏的铁蹄之下。” 杨承应站在点将台上,朗声道:“到时候,你们想骂我说话刻薄都没机会,只能去地府哭。” 挨了训的明军,都羞愧的低下了头。 “我把你们重新编练成营,从即日起,都给我好好训练。谁敢偷懒耍滑,就给我去打农具。” 这是大棒,杨承应接下来送胡萝卜:“根据你们的表现,我会适当的增加你们的俸禄,除了米以外,还要发银两。” 一听到“银子”,士兵们来了精神。 都听说旅顺港握在将军的手上,也亲眼看到盖州之战时的大量赏赐和抚恤,还第一次吃饱饭。 当即情绪高涨,纷纷表示绝对听将军的话。 杨承应把他们拉到了新的训练场。 这座由尚可进按照杨承应给的图纸建设的训练场,占地面积很大。更让人感到惊讶的,还是场地里的设备。 有铁丝网,有木板做的墙,还有深坑等等。 他们不知道,这在后世被称为“四百米障碍”。
更让士兵感到稀奇的是,主将杨承应当众脱下铠甲,用布条绑住腿。 等两条腿绑好,杨承应道:“我给你们表演一次,这个东西怎么跑!” 说罢,来到了四百米障碍的开头。 当着众将士的面,做了个奇怪的蹲下姿势,双手向前摁在地上,右脚弯曲,左脚向后蹲在石头上。 “预~备,跑!” 随着锣鼓声起,杨承应像一阵风冲了出去,完成跨桩、壕沟、矮墙、高板跳台等一系列动作。 杨承应跑完,引来阵阵热烈的掌声。 不只是新鲜事物的新鲜感,还有对主将速度的佩服。 “这一套|动作,不同于先前的五公里,对于我们的身体素质锻炼效果显著,但也非常的危险。” 杨承应面不好气不喘的说道:“因此我不要求你们一开始像我一样跑,可以用极慢的速度,甚至是走,都可以。” 紧接着,他让所有总旗官出列,开始一一传授过障碍的技巧。 “保证平衡,身体起跳后,脚掌踏在第一根桩面上,屈膝缓冲……” 杨承应一边做示范,一边详细介绍技巧。 除总旗可以在围观时随意走动,其余将士都站在原地,站军姿。 谁要是敢动,就要受罚。 养兵千日,是物理意义上的,极度费钱费粮费时间。 后金的士兵之所以给人感觉野战无敌,是因为努尔哈赤自十三副遗甲起兵,就一直在打仗。打了这么多年,又饷银非常的丰厚,自然比同时代的厉害。 杨承应深知想和后金交锋,除了适当的筹划,士兵素质才是关键。 而对士兵的训练要耐得住性子,不能过于急躁。 此后,他一直在努力的训练着士兵。 与此同时,努尔哈赤率领后金主力越过三岔河,朝着沈阳撤退。 他之所以行军缓慢,是因为带着劫掠来的大量的辽西百姓。 望着长长的队伍,努尔哈赤的目光异常冷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