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明末:辽东雄狮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四回 天启皇帝

第一百九十四回 天启皇帝

    由于辽西已经落入后金军手中,徐光启选择走金州城—旅顺港这条线。

    到旅顺港,再乘船前往天津登陆。

    从天津出发,抵达京师。

    还没靠岸,徐光启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

    怎么码头上的百姓,远远看过去一个个全都垂头丧气。

    询问船工才知道,由于辽西陷落,十余万军民逃到山海关,令他们对于京畿之地的安危感到担忧。

    “唉,您说这都什么事啊,建虏多少人,广宁又有多少人,居然打不过建虏。”

    船工重重的叹了口气。

    徐光启问道:“你往来于天津和旅顺港之间,难道不知道金州北边的情况吗?”

    船工摇了摇头道:“金州一开战,就开始戒严。我们根本不知道北边发生了什么事,您知道?”

    “这个嘛,我也不是很清楚。”

    徐光启本来想聊几句,转念一想,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暗暗在想,杨承应对付细作的手段真厉害。如果我说了,坏了他的计划就不好了。

    大船靠岸。

    徐光启走出船舱。

    耿仲裕上前,低声提醒:“徐老,待会儿不管发生什么事,您一句话都不要说。”

    “你家将军有什么鬼点子吧?”徐光启半开玩笑地说。

    “现在不能说,待会儿您就知道了。”

    耿仲裕脸上闪过一丝狡黠。

    徐光启微笑着摇了摇头,没有再追问。

    官至礼部右侍郎的徐光启抵达天津,按照规矩,天津本地官员要前来码头迎接。

    于是,码头上出现一堆身穿官服的大明官员。

    他们一看到徐光启,纷纷抱拳施礼。

    徐光启在船上抱拳还礼。

    床板放下,徐光启迈着四方步,下了船。

    官员们纷纷上前,与徐光启寒暄。

    双方正寒暄,忽然听到船上传来吹吹打打的声音。

    众人的视线不由得放在了大船上。

    “徐侍郎,这是怎么回事啊?”有人问道。

    “老夫也不清楚。”徐光启一脸懵逼。

    他想起耿仲裕的话,忽然心生好奇,想知道杨承应准备了什么鬼点子。

    一队金州士兵穿戴整齐,吹吹打打的下了船,站在道路两侧。

    随后,就看到一人手里拿着一根长杆子,长杆子上挑着用布包裹的东西。

    这东西随着他们的走动,一晃一晃的。

    等长杆子的都下了船,后面紧跟着金州士兵。

    每四个士兵抬一个大木箱子。

    这时,吹吹打打的士兵齐声高呼:“捷报:镇虏城大捷,金州将士杀敌一万,斩首一千七百级,俘虏敌兵一千。”

    熟知镇虏城大捷真实情况的徐光启,心里很清楚,除了斩首数字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不过,这做法无可指摘。

    夸大战果不仅可以振奋士气,也可以安抚百姓。

    各方皆大欢喜。

    百姓听到这声音,都伸长了脖子张望。

    当他们看到长杆子和木箱子,就知道这次大捷应该不是假的。

    能用大箱子,表示得到不少的首级。

    “天啊,没听错吧,金州军又打了胜仗。”

    “谁知道是不是虚报战功?”

    “你没听到吗,是杨承应的金州军打了胜仗。前段时间,金州全境戒严,你们忘了。”

    “对哦,要是金州出事,徐侍郎也不会从金州来。”

    “看来是打了胜仗。”

    “金州军威武!”

    百姓们议论纷纷,一扫刚才的暮气沉沉。

    “徐侍郎,这是您老的主意吧。”

    有官员冲着徐光启竖起了大拇指。

    其他官员也是祝贺。

    徐光启不好说是,也不能说不是,一脸尴尬。

    他在心里暗暗佩服杨承应想的真周到,生怕有人看不见,还故意用长杆子挑着。

    果然,所到之处,街道化为欢乐的海洋。

    越来越多的百姓听到欢呼,跑到街边凑热闹,当他们打听发生了什么事,也加入了欢呼的队伍中。

    京师,紫禁城。

    天启皇帝朱由校正用刨子刨木头,面色沉闷。

    在一旁的木匠、太监面面相觑。

    他们都知道皇帝心情不好,所以没人敢告诉皇帝,这根木头再这么刨下去,要比纸还薄。

    沙沙沙……

    朱由校的手一直没停,累得满头大汗。

    一个面容老瘦,身着华服的太监走进来,看到皇帝这样,阴冷的脸上,立刻显出悲伤之色。

    “陛下,您不能这样啊。”

    太监伸手抓住朱由校的手,一脸悲伤。

    偌大的皇宫,敢抓皇帝的手,只有那个太监。

    魏忠贤。

    朱由校扭头看向魏忠贤,生气道:“辽西大败,六万官军被建虏歼灭,告诉我,这是谁的问题!”

    “这这这……”魏忠贤不好说。

    因为这件事很复杂。

    朱由校扔掉刨子,拒绝了宫女递来的擦汗丝绸,随手拿起桌案上的一叠奏本。

    “张鹤鸣上奏,熊廷弼重用的佟卜年是建虏的jian细,又说辽西之败正是因为佟卜年泄露军情所致。

    又说熊廷弼养寇自重,包藏祸心,放弃辽西,罪在不赦。”

    说罢,朱由校把奏本往地上一扔,登时,散落一地。

    魏忠贤弯腰一本本拾起来,拍干净上面哪怕一丢丢灰尘。

    同时,他道:“圣上,辽西沦陷的确属实,又有这么多的人弹劾熊廷弼,要说他一点问题没有,老奴似乎不觉得。”

    魏忠贤说话很慢,每一句说完,都在观察皇帝的脸色。

    他惊讶的发现,事情都已经到这一步,皇帝依旧没有逮捕熊廷弼的意思。

    “也许你说得对,不过张鹤鸣的话,我信不过。”

    朱由校说着,正要拾起自己扔在地上的刨子。

    刚弯腰,魏忠贤赶忙上前,帮他拾起来,双手奉上。

    朱由校接过来,继续道:“前些日子,张鹤鸣在我面前全力支持王化贞。

    难道辽西之败,他王化贞一丁点责任都没有?王化贞如果脱不了干系,张鹤鸣就能逃脱!”

    魏忠贤嗅出了其中的味道,立刻转了风向:“陛下圣明,如果不是陛下的分析,老奴至今还被蒙在鼓里。”

    “哼,少说些哄我的话。”

    朱由校拿起木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确定好需要刨几下。又放回刨床,继续刨。

    魏忠贤眼珠转的飞快,心里盘算着怎么样才能让皇帝把熊廷弼下诏狱。只有把熊廷弼下了诏狱,才能把他和叶向高联系在一起,将叶向高从内阁轰出去。

    没了叶向高,看谁还能阻止老夫掌握大明朝廷。

    一个太监踏着小碎步快步走进来,也不敢抬头,躬着身子禀报:

    “陛下,有好消息。”

    满屋子的人都看向太监,一脸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