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天马行空四部曲在线阅读 - 第五章 菩提达摩

第五章 菩提达摩

    魔侠图录守关者之一达摩

    菩提达摩(-535),又作菩提达磨,简称达摩,南北朝时人,佛教中国禪宗初代祖师,被尊称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誌禪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

    「菩提达摩」意译為觉法,菩提意為觉悟,达摩义则是「佛法」。

    相传达摩是《易筋经》的撰写者,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将佛教禪宗带入中国的佈道者,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中国佛教的一世祖师。

    达摩的身世,后世传说甚多。弟子曇林说,他原是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后出家為僧。但《洛阳伽蓝记》则记载他是西域波斯国人。

    达摩是释迦摩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同时是天竺禪宗二十八代祖师。一次,达摩问师傅得到其佛法真諦之后,去何处传教?

    师傅吩咐他去中国,并告诉他不要去南方,南方君主好大喜功,无法领悟佛教真諦。

    达摩在南北朝刘宋(西元470年─478年),乘船来到中国南越地方(今广州)。

    其登岸处立有「西来初地」一碑(即今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北侧的西来正街一带,古为港口)。光孝寺内有达摩「洗钵泉」,俗称「达摩井」。

    并建有千年古剎「华林寺」(初名「西来庵」。寺内的石塔中藏有21颗释迦佛的真身舍利子),相传为达摩所建。

    根据《楞伽师资记》,达摩至中国后,成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於南天竺一乘宗(又称楞伽宗)。

    求那跋陀罗,义译為功德贤。中天竺人,於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楞伽经》传授徒眾。达摩在《楞伽经》之外,又相当重视《般若经》、《维摩詰经》,这可能是他在江南这一带生活,受到江南佛教的影响所致。

    传统上的说法,达摩自海路来到震旦后,闻说梁武帝信奉佛法,於是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与其谈法。

    由於达摩与梁武帝的佛教理念不合,遂「一苇渡江」止於嵩山少林寺。於寺中面壁九年,称「壁观婆罗门」。在石洞留下《易筋经》和《洗髓经》。

    达摩在西元478年以前,从海路到了中国南越(今海南岛对岸广东地方),师从求那跋陀,為当时的楞伽师之一。他同时又精通禪法,在江南一带逗留了很长一段时间。

    之后他东渡北魏,「游化嵩洛」,教授禪法。他所传授的禪法,在当时受到很大的争议,主要的门徒只有道育、慧可、曇林等人。

    《续高僧传》和《楞伽师资记》均未见有梁武帝与菩提达摩晤见的记载。胡适在《菩提达摩考》和《书菩提达摩考后》两篇章据唐朝初年道宣所撰的《续高僧传》证明,达摩来华最迟在刘宋灭亡(479年)以前。此时梁朝还未建立。

    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字」為达摩禪法的标誌。

    后世建立的禪宗世系為: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但其世系说法尚存争议。传说达摩留下一隻草鞋,用来认可二祖慧可。

    达摩所教授的禪法,因為资料残缺。主要由其弟子曇林所著。

    二入四行说為其主要理论,是以「壁观」法门為中心。首先,他教授的是大乘佛法,所谓的「入道」。即是趣入菩提道。

    入大乘道的方法,简要言之。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是「藉教悟宗」,即「壁观」,「宗」是《楞伽经》说的「自宗通」,自证圣教,但是要「悟宗」,需要「藉教」。

    「藉教」,依曇林的说法,是「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尘妄覆,不能显了」,这也是《楞伽经》所持的如来藏思想。

    由信仰如来藏,发起「捨妄归真」的信心,而由「凝住壁观」下手参究。

    但在悟入之后,还要发行,以四行在人世间克己利他。达摩的禪法,简明深入,展现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真面目,开展了中国禪宗的先声。

    四行著重在於劝人在日常生活中去掉一切爱憎情慾,按佛教教义苦下功夫。理入属於理论,行入属於实践,即禪法结合教义,也就是菩提达摩的简易禪法。

    南京雨花台的高座寺,相传為达摩祖师在此听主持神光,摇头不以為然,神光诧异,后追随至少室山,雪中断臂求法,终成禪宗二祖慧可。

    南京长江边上的幕府山下有达摩洞,相传既达摩从此处「一苇渡江」处;江北的长芦镇有「长芦寺」遗址,為纪念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所建,歷朝歷代屡废屡建,现正异地復建中;江北浦口有定山寺遗址,為达摩一苇渡江后的第一个驻锡的寺院,有「达摩岩」等遗迹,作為禪宗祖庭比少林寺还要早。该寺现正在重建中。

    曇林《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大婆罗门国王第三子。」

    《洛阳伽蓝记》:「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

    《续僧传》:「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随其所止,诲以禪教」

    《楞伽师资记》:「魏朝三藏法师菩提达摩,承求那跋陀罗三藏后。」

    《续僧传》〈慧可传〉:「初,达摩禪师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推求那跋陀罗為初祖,菩提达摩為二世,下以神秀為七世。

    梁武帝是篤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象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记敦煌出土的佚名《歷代法宝记》

    《会元达磨章》:「达磨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曰默然。人莫测之,谓之壁观婆罗门。」

    《释门正统》:「独以真法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客尘偽妄不入曰壁。」

    曇林《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亡心寂默之士,莫不归信,取相存见之流,乃生讥谤。」

    《释门正统》:「禪宗者,始菩提达磨,远越荒岭,来於此土。初无不立字之说,南泉普愿,始唱别传不立字见性成佛。」

    《碧岩》:「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禪源诸詮集都序》:「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岂不正是坐禪之法?」

    《传灯录》:「為二祖说法,祗教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金刚三昧经》说的理入是「觉观」,而「壁观」是达摩传出的独特禪法。

    曇林《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行入者,所谓四行;其餘诸行,悉入此行中。何等為四行?一者报怨行,二者随缘行,三者无所求行,四者称法行。」

    《续高僧传、习禪篇》:「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

    ps:(星期六,一念之差,待要出门时,客人已经非常多,无奈下继续躺著看张爱玲的书,同样是之前那三页,其谈女人衣服能谈很多,果是女人,不过她眼很利。

    昨儿输了5万,心情只有继续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