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我给玄德当主公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三十五章 刘俭,直接任命了一位两千石

第三百三十五章 刘俭,直接任命了一位两千石

    我给玄德当主公正文卷第三百三十五章刘俭,直接任命了一位两千石荀彧被刘俭的话震撼到了,虽然他早就知道刘俭是一位十年难遇的枭雄人物、英雄之主,但他着实没有想到刘俭的志气竟然高到这样的程度。

    在荀彧看来,在这个时代,一个人若是能够做到匡扶天下,使破碎的山河重新归于旧日容貌,那就无愧为“英雄”二字了。

    但,荀彧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俭的志气不止于此。

    他并不只是想让汉王朝恢复原有的样子,而是想让汉王朝成为一个版图更加宽阔、民众生活更加富足、甚至还要屹立于番邦的传说。

    他要做的事情,已经不仅仅只是禁锢于汉室宗亲这个身份了。

    他要做的,是让每一个生活在汉王朝的子民,不论是高门望族,还是寒门,乃至于在士族和高门眼中的“野人”,都能够脱胎换骨,向上跨越一个巨大的阶梯。

    刘俭要兴旺的,是“汉人”!

    若是换成别人跟荀彧说这话,荀彧只会说他是痴人说梦,说他是疯子。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刘俭对着荀彧说出了这些话的时候,荀彧竟然能够在心中认同刘俭的话!

    而且还是非常认同。

    只见荀彧站起身,挪步到刘俭的侧面,在软塌上跪下,双手平举至眉前,随后深深的向着刘俭叩拜下去。

    “文若,这是作甚!”

    刘俭急忙伸手去搀扶荀彧。

    荀彧起身之后叹息:“彧自幼读圣贤之书,自认为深通经理,知天时,明是非,懂机辩,胸襟和见识也足矣位列天下顶流,但是自遇到使君之后,彧方知自己眼界之狭隘……”

    “如今天下,论见识最远者,不外乎清流士人,然士族之人,多只心念本氏家族,多不过思振一乡之众,却从未一人能够如同使君一般,竟有如此心胸!”

    “使君开了我的眼界,令彧看到了我原先是多么的目光短浅,大丈夫生于人世之间,当如使君一般,胸怀大志,眼望天外之天,彧此生有幸能遇使君,得使君点醒,实乃天赐之幸!从今往后,彧愿以卑鄙之身,相助使君一展胸中抱负!”

    当天晚上,荀彧住在了刘俭的府邸。

    刘俭命人在书房铺了两张地铺,并命人准备了厚厚的被褥与火盆,与荀彧彻夜畅谈。

    其实按道里来说,这个时代流行抵足而眠,刘俭既然留下了荀彧和他一个房间,那自然还是选择和荀彧一起抵足而眠最好。

    但刘俭实在是没有这个习惯,同时汉代的床榻都不是很大,两个男人挤在一起睡,实在是太憋屈了一些。

    反倒不如两个人一起在书房里打地铺各睡各的,同时还能畅谈心事,岂不是比一张小床同睡要强出许多?

    这一个晚上,荀彧和刘俭在书房内聊了很久。

    刘俭似乎第一次在这个时代与人这样放开心扉的畅谈未来。

    他把未来的许多设想,还有他希望中建立的理想国度,大体都跟荀彧说了。

    饶是荀彧远超常人的理解能力,仅凭一夜时间也根本无法消化的了刘俭这么多的想法。

    此时的荀彧,已是将刘俭视为天人。

    难怪兼并古今文两家之所长的经神郑玄,竟然愿意收这个人为女婿!

    难怪当年身为仲氏家族继承人的袁基,愿意以刘俭为挚友!

    难怪先帝愿意认他为弟,并许之为州牧!

    自家的主公,身上实在是有太多太多,别人身上所不具备的东西。

    且不论主公的经学水平如何……论及见识与思想之深刻,普天之下,能与主公平肩之人几乎没有!

    一夜过后,荀彧多少理解刘俭话语中的那句“一起伟大”是什么意思了。

    不是在胡乱吹嘘,他是真的想要做到‘伟大’二字!

    ……

    ……

    关羽和张飞北上之后,刘俭派人从中山国将苏双召到了邺城,同时将他引荐给荀彧。

    现在的苏双,张世平等人所引领的河北商贸协会,这些年来已经开始在刘俭的指导下,向着右北平郡的无终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几乎全占有当地主要的商贸渠道,并收购了无终县的很多房屋宅舍田地,可以说投入颇多。

    除了财力布局之外,河北商贸协会还向无终县迁移了很大的一部分隶属于协会各家的徒户,扩充了商会在当地的人力建设。

    至于问为什么?

    其实答案很简单!

    那就是右北平的无终县,在地域上来讲,临近于后世的唐山市。

    在地域上来讲,这里西接蓟县,北有群山,隶属于燕山山脉,南临渤海……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里蕴藏的丰富矿产资源。

    不论是古代和现代,金银铜铁等金属矿物,都是振兴一方的重要资源!

    当然,除了金属矿物之外,唐山附近还拥有丰富的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石墨等多种非金属矿,对于北方的民众来说,这些矿产物也是非常有用的资源,特别是石墨。

    后世的时候,石墨是石墨,煤炭是煤炭,但是在古代,古人习惯于将石墨和煤炭统一归类。

    《山海经》中,煤被称为石头涅盘,魏晋时期,煤被称为石墨和木炭。

    相比于其他的矿产,石墨资源在这个时代而言,属实重要到了极点。

    生活取暖自然是离不开石墨的,最重要的,是冶炼金属也需要煤炭。

    因为工业发展还只是在初期阶段……甚至可以说,在古代,并没有所谓的工业,故只有应用石墨,才能冶铁,熔铜,化石,升朱。

    当然,虽然唐山有矿物,但不论是挖煤还是开采铜铁矿物,这个时代的技术以及经验较之后世也都相差甚远。

    但有刘俭在,情况自然还是不太一样的。

    虽然说他不是特别懂行,但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关于如何在唐山探矿挖掘采运,刘俭曾细心的与苏双进行过探讨,并且将自己的想法也跟苏双说过,让苏双交待于工匠。

    当然,刘俭并没有让采矿人强制执行自己的想法,他只是将自己所言之物作为参考和补充,让工匠以及采矿人根据其自身经验,进行修改,争取能够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扩充矿物产生。

    毕竟,后世的经验并不是每一项都适合这个时代。

    不过,就后来的结果看,大部分还是适合的。

    关于辨别岩层中是否有煤,刘俭的曾经的一句话,使商贸协会下属的勘探者们记忆尤深。

    “凡脉炭者,视其山石,数石则行,青石、砂石则否。”

    在凿井方面,刘俭的意思是:

    “凡攻煤,必有井干,虽深百丈而不挠”,“视其井之干,欲其确尔而坚也,否则削。”

    按照他的说法,凿井要想做到准确无误、坚固牢靠,不可在含水大、有井病的地方开井,又要注意“测石之层数”。

    井筒打至煤层后,要布置巷边和工作面,也就是“旁行其隧”。

    布置巷道要看煤层的地质条件,“旁引其隧,视其炭之行”,即要看煤层的走向、倾向及厚度。

    巷道要干燥平整,才能便于人行和运输。

    为达到工作面,还要布置上下山,即“其行隧也如上山,左者登,右必降,左者降,右必登。降者下,登者上,循山旁行而不得平,谓之反。”

    ……

    总之,刘俭虽然不亲自参与无终县采矿探矿的具体工作中,但是他所言之物,有很多即使是年纪很老的探矿挖井人,也会受益匪浅。

    有很多经验丰富的打井人,在知道了这些知识都是从刘使君口中说出来的后,都嚷嚷着要去邺城见一下刘俭……大抵是想去当面取取经,但最终还是被苏双派人给拦下了。

    关于幽州矿业的情况,刘俭昨夜已经跟荀彧讲述过了,让苏双赶来邺城,也主要是让他与荀彧认识一下,也好以后彼此互相配合。

    虽然开采方面是由商贸协会主导,但商贸协会依旧还是由牧署控制,也就是说,幽州的矿产经营,包括冶炼发展,全部类似于“国营”。

    倒不是刘俭非要与民争利,但在这个时代,金属矿业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就类似于后世的石油,在这个时代,是关乎民生与军事的“血液性”产业。

    对于这样的血液型产业,刘俭实在是没法放开。

    一旦放开,毫无疑问,时间一长,就会培养出一群凌驾于国家以及普通民众的资源性“寡头”,这些人对于国家以及普通百姓吸血的强度,相比于现在阀阅之门,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要有人类存在,国家和资本就都是会同时存在的,无法消除无法规避。

    关键,就看是国家能够控制住资本,还是资本能够控制住国家。

    在刘俭看来,还是前者利大于弊。

    在将苏双介绍给了荀彧之后,刘俭遂对二人说道:“针对原先无终县的探矿采集,我们采取的一直都是比较隐秘,比较保守的方式,盖因当时的右北平郡并没有在我的掌控之中……做些什么事,多少都要看他人脸色,这两年来,商会之所以能够在无终立足,一方面是我们的投入较大,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与右北平太守刘政沟通的较为顺畅,刘政毕竟也是汉室宗亲,与我之间多少还是会彼此顾忌几分颜面。”

    苏双叹道:“只是事到如今,刘政死了,这下一任右北平太守乃是何人,却不可知了?”

    刘俭摇了摇头,道:“不,下一任右北平太守是谁,我已知晓。”

    “啊?”

    苏双闻言顿时一愣:“使君,刘政上个月刚刚为张举所攻杀,雒阳那边,岂会这么快就有任命?”

    刘俭伸手指了指坐在苏双对面的荀彧,道:“新的右北平太守,不是就坐在你的面前吗?”

    苏双呆愣愣的看向荀彧。

    两三秒之后,却见苏双急忙起身,重新向荀彧施礼道:“见过荀府君!嗨,这事闹的,先前也不知道府君得了朝廷任命,多有失礼,惭愧惭愧,哪想着坐我对面的,是一位两千石……”

    荀彧笑着向苏双回了一礼,道:“苏会长莫要误会,我这两千石并非是朝廷所敕封的。”

    苏双听了这话,又愣住了。

    却听一旁的刘俭淡淡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时,幽州如今大乱,右北平之地没了太守,诸县岂不尽落于贼手?当此时节,顾不上那么多了,我以假节钺之权,先使文若前往右北平为太守,稳定时局!随后自会向朝廷禀报。”

    苏双听了这话,顿时大惊。

    不经朝廷旨意,就直接任命一位太守,这……合适吗?

    随后,苏双恍然了。

    其实就目前这个情况来说,没什么不合适的。

    听说袁绍和袁术兄弟在南方,已经开始到处任命安插自己的势力,相比于他们,刘俭的行为并不过分。

    看来,在地方官职的人事任免上,地方的州牧开始与雒阳的中枢政府发生直接的对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