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整治新领土
我给玄德当主公正文卷第七百三十四章整治新领土孙策不在豫州继续与赵云争锋了。 经过了与手下们的一番探讨,他也知道了自己现在不适合在豫州继续驻扎了。 于是,他号召手底下的兵将,一面开是整点兵将,一面开始逐步的向南面撤离。 赵云的军队就在阳翟不远,孙策决定亲自挡住他。 他亲率兵将断后,以防备赵云对他进行突袭。 这也是经过了仔细的探讨之后才得出的结论。 毕竟现在朝廷的军队入住到了豫州,而先前又已经开始入驻到了南阳郡,现在刘俭需要分出很多的军队对这两个郡的城池进行占领,同时还要安抚两地的百姓,他必然不会抽调出过多的军队对自己进行追缴。 吸收与消化南阳郡和颍川汝南等大郡,才是北军现在真正该做的事,换成孙策自己站在刘俭的位置上,他也一定会这么做的。 事实证明,孙策的军事眼光不但上乘,而且政治嗅觉也非常敏锐。 刘俭现在确实是这样想的。 他的首要目标就是将南阳郡的县城全部都有效的归纳到自己的麾下。 所谓的占领,并不是将这两个地方的敌军驱除,然后把城池一占就完事了。 所谓的占领,是要将这些地域真正的同化。 让这里的人遵守朝廷的新政,不论是土地还是官学等制度,全部实行统一。 在某种程度而言,这事儿比打仗还要难许多。 特别是南阳郡和汝南郡等地在袁绍手中多年,袁绍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在这两地对于当地的望族非常的放纵。 袁绍为了取得他们的支持,允许他们招募私兵,扩充势力,大肆圈占土地。 …… 孙策撤走的消息很快又传到了赵云那里。 刘俭当初给赵云下的主要命令是拿下豫州的汝南和颍川这两个大郡。 所以孙策的兵马就是撤退了,刘俭的意思也是不想让赵云他们过多的追逐,只需要好好的占据汝南郡等地就好了。 不过,赵云在派出了斥候进行了一番查探,并经过以颜良和徐晃的分析之后,觉得己方现在派遣骑兵对孙策进行追击,虽然未必会对他们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也能够给予他们重创。 故而,经过了几番军事会议的商讨之后,赵云觉得还是出兵对孙策进行一下袭扰,这对己方的利益还是比较大的。 于是,赵云随即使徐晃为先锋,他自己为中军督领五千骑兵,准备对孙策进行尾随式的攻击。 可是还没等这五千骑兵出动,刘俭的军令就传到了赵云和徐晃等人这边。 刘俭的军令内容很简单,他命令赵云、徐晃、颜良等人不要轻举妄动,若是孙策撤兵了,绝对不可以追击。 他要赵云率兵在豫州境内逐一的收复县城,并安抚当地的百姓,并与当地的士族进行接洽。 很显然,刘俭的意思是不希望赵云他们对孙策进行追击,而是让孙策他们顺其自然的回到他们应该回的荆州。 刘俭的命令,下面的人自然不敢违背,但是赵云非常疑惑,为什么在这种关键时刻要放任孙策他们从豫州平安无事的返回荆州。 但心中有疑惑归有疑惑,赵云却没有违背军令,他让手下的人开始在汝南以及颍川境内平定各处的县城,同时安抚地方豪族的情绪。 他本人还是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往南阳郡,向刘俭询问个中的缘由。 刘俭对于他的这名亲信爱将也不藏私,随即给了答复。 他写书信告知赵云,之所以让孙策返回荆州,也是为了以后对南方下手。 孙策的实力非常强劲,而且依照刘俭的观察,其人也非久居人下之人,这样的猛将在袁绍的麾下,一旦袁绍的家族出现变化,那么孙策在荆州对袁家也未必是什么好事情。 都说强宾不压主,纯粹是自我安慰。 就这样,孙策被放走了。 而下一步,刘俭要开始进行真正的治理南阳和汝南,颍川三郡。 这三個大郡之中,南阳郡是光武的龙兴之地。 颍川和汝南郡则是人杰地灵,乃是大汉朝真正意义上的文章锦绣之乡,这里士族遍地,豪右成群,各地望族和士族盘根错节,关系极为复杂。 特别是刘俭手下的荀彧,郭嘉等很多人的家乡也在豫州之地。 豫州的颍川系在历史上也曾是曹cao麾下幕僚的人才供应地,这里的士人家族大多延续百年,可想这里的关系是多么的复杂。 刘俭得到了南阳郡、颍川郡还有汝南郡之后,郭嘉和荀攸等人立刻对刘俭表示祝贺。 甚至就连远在长安的荀彧也星夜派人快马加鞭给刘俭呈递上书信,说颍川和汝南等地人杰地灵,刘俭得到了这里,就等于是得到了大汉朝一半的英才,实在是可喜可贺。 同时,荀彧还给刘俭提供了一份名单表册,上面都是他所举荐的颍川本地以及南阳和汝南的英才。 这些英才的名字很多刘俭在前世的时候也曾知晓。 在看到了荀彧的那封举荐信之后,刘俭并未多言,只是淡淡一笑,随即将那份绢帛折叠了起来,放在了自己桌案的砚台下面。 而第二天,郭嘉和荀攸就齐齐来到了刘俭的面前。 “恭喜丞相,贺喜丞相。” 刘俭一容笑容的来回看着眼前的两个人说道:“奉孝,公达前来向我祝贺,却是不知喜从何来呀?” 郭嘉一脸笑容的说道:“恭贺丞相夺得南阳,夺得颍川,夺得汝南,占据天下之巅!” 刘俭哈哈大笑,说道:“南阳郡确实是光武之乡,汝南与和颍川在我大汉也是源远流长,乃是文章锦绣之地,夺下这两个地方,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大好事,但若说是达到了天下之巅,只怕也未必吧?” “昔年拿下关中之时,却也见二位对我有这般的祝贺吧?” 荀攸说道:“颍川和汝南,虽然在地利上并不如同关中那般险要,但豫州乃是我大汉朝的英杰根基之所,丞相拿下了颍川与汝南,便等于是有了天下一半的人杰在手,有了这些人杰辅佐丞相,那么朝廷毫无疑问会越发的繁荣,我大汉朝也毫无疑问会更加的强盛!” 刘俭颇为满意地点头笑道:“两位所言确实如此,豫州以及南阳的地理位置以及人口姑且不说,光是这遍地的士族,遍地的英杰,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说到这儿的时候,刘俭看向看荀攸和郭嘉两个人说道:“二位今日来此,想来不止于此吧?” 荀攸随即从手中拿出了一份绢帛,递到了刘俭的面前,说道:“丞相,这上面皆是颍川与汝南士族之中少有的青年才俊,他们皆是旷世英才,若能用之,定然可以治理天下,使天下富足。” “攸今番仔细整理,特呈递于丞相面前,请丞相酌情见纳,如此,对于天下则是有大幸,对于万民亦幸甚。” 刘俭闻言,似乎颇为欣喜。 “有劳公达了,这些人才我一定会好好斟酌,回头予以见用。” 说到这儿,刘俭笑呵呵的看向了一旁的郭嘉。 “奉孝想必也是定有人才要举荐给我吧,不妨一同拿出来?” 郭嘉听了这话,随即想要向前迈出一步,但忽然之间,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郭嘉在原地愣了一会儿之后,随即笑道:“某今日来此,只是向丞相表示恭贺,但却未曾有什么人才要举荐给丞相,郭某人昔日在颍川浪荡惯了,虽然也认识不少的人杰,但是却无识人之能。” “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人才,郭某也品评不准。” 刘俭笑着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奉孝回头好好的想一想,咱们再做定夺。” 郭嘉听了这话,一个劲的点头,口中诺诺称是。 他与荀攸又将关于南阳、汝南及颍川等地方目前的情况大概给刘俭做了一下汇报,同时说了一下他们关于这些地界接下来的施政之法和他们所构思的措施。 商讨过之后,两个人便各自拜别了刘俭离开了宛城的牧署,回去处理他们手中的公务了。 而荀攸和郭嘉走了以后,刘俭随即拿出了荀攸给自己递送过来的那份名单。 他又将荀彧呈递的那份名单看了一看,大概做了一下对比。 之后,刘俭的心中就大致有数了。 他将那两份绢帛又重新的折叠起来,压在了砚台之下,然后他吩咐左右的侍卫道:“去请贾公到我这儿来,我有事与他说。” 侍卫随即领命,去请贾诩了,不多时便见贾诩来到了刘俭的牧署之中。 “末吏贾诩,见过丞相。”
“末吏奉命派人在豫州与南阳探查各县的情况,如今已经整理好了,今日正逢丞相找末吏,正好把最近关于地方的情况向丞相进行禀报。” “甚好。” 刘俭接过了贾诩所递交过来关于地方的情况,打开大致看了一下,接着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贾诩做事还是比较尽心尽力的,南阳郡与颍川和汝南郡的地方家族以及地方家族近些年来所做的事情,还有他们之间与袁绍的关系和彼此之间的大致关系,已经被贾诩整理成了一份材料。 这些东西对于刘俭日后整顿南阳郡与豫州还是非常有用的。 整治地方并不能一个劲儿的大刀阔斧的改革,还要了解地方的形势,并清楚地方家族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利益链条与背景冲突,如此方才能够着手有效的进行实施,特别是像南阳郡还有汝南这种在袁绍手中经营了很多年的地方,就一定更要知己知彼。 “文和,做得好。”刘俭出言夸赞。 贾诩淡淡一笑,并未露出丝毫得意的神色。 刘俭大概看了一下贾诩的奏疏,随后说道:“你的这份材料,只是咱们目前刚刚挖掘到的一些信息,但仅凭这上面的内容,就能够看出,这些家族之间的利益以及捆绑程度非同一般,比之当年我在河北冀州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 贾诩说道:“丞相所言甚是,这还只是暂时挖出来的,校事府还没有经过深挖,若是深挖,幕后所牵连的事情和他们的利益纠葛想必是更加之深。” “不过这也是意想之中的事儿,南阳郡还有颍川、汝南等地,在昔年先帝之时,本来就是地方士族兴旺之地,袁绍掌控了这些地方之后,对地方家族的依赖更深,对他们的放权也更甚,现在各大地方家族在地方犹如一个个小的国中之国,外人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袁绍在这里为主之时,有事情也只能是寻找他们进行帮忙,但是他们越帮袁绍,袁绍所给他们的宽容程度就越多,他们的势力也就越大,彼此之间经过数十年乃至百多年的利益纠葛与联姻,一个个捆绑在一起,盘根错节。” “新政想在这里实施倒不是不可能,但是,能够实施到什么程度,只怕就不好说了。” 贾诩这话说的一点没错,而且刘俭心中也非常清楚。 而这些话,刘俭目前所能够与之探讨的人只有贾诩,像荀攸和郭嘉,刘俭不方便与他们进行探讨。 荀攸,荀彧,郭嘉这些人虽然对刘俭也是忠心耿耿,特别是像荀彧这样的人,他的志气也与刘俭的志气捆绑在了一块,但不代表到了涉及重大家族利益的时候,荀彧就会对自己的家族丝毫不顾,完全站在刘俭这一边考虑。 这是大汉朝百多年来的政治立场与地方格局所形成的。 就算是圣人,也终归是有自己徇私枉顾的一面。 所以刘俭目前的这些话只能跟贾诩说。 贾诩虽然也是士族出身,但是他跟中原的这些士族不一样,而且他个人追求的目标也不一样,贾诩追求的东西和荀彧荀攸不同。 他是一个善于保身的人。 而且他出身于凉州,归根结底,与中原的士族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甚至可以说是格格不入。 “文和,依你之见,我要在地方开展新政,是度田屯田难以实施呢,还是关于人口生育的政策难以实施?还是官学私学的改革难以实施?” 贾诩摇了摇头,说道:“丞相啊,依照老夫看来,新政在南阳郡和汝南等地,土地方面的事情,这些地方家族是无法干涉的,因为这些事情是关乎于国本的,他们无法反抗,也无力反抗。” “他们若是不想被丞相抄家灭族,就只能遵循朝廷行政的法度。” 贾诩说到这,就不说了。 刘俭对贾诩太了解了。 这个人,从来都是说话说一半,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句都不说。 “你的言下之意,他们有力反抗的,就是关于人事任用方面的这件事了?” 贾诩急忙道:“末吏不曾说。” “你说了……” “不,不,末吏没说。” “你就是那个意思。” “什么意思?丞相,末吏不明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