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三十五章 还朝

第二百三十五章 还朝

    第237章还朝

    潞王监国,秋九月二十日。

    朱常淓班师还朝,率领蓝田营两万五千人返回了杭州。

    留守唐王朱聿键率朝中众臣出杭州艮山门三十里相迎,杭州百姓更是箪食壶浆,以迎王驾。

    内阁首辅姜曰广站在唐王身后,百官之首,身边则是高弘图与黄道周。

    再其后,工部尚书夏允彝正给韩霖整理衣冠,韩霖扭动着脖子,总感觉有些难受。

    “这乌纱戴着有些不适。”

    “你呀,就忍忍吧。”

    韩霖平日在工部做事,几乎都不在部堂之上,成泡在匠作坊中,也不怎么穿公服。

    夏允彝也是对其十分照顾,也没有按照规矩来要求韩霖,所以今日难得穿一次官服,韩霖一时还有些不适应。

    在两人后面,站着吏部右侍郎章正宸,他正与兵部右侍郎陈子龙声交谈。

    “这等场景,还真是令人颇为恍惚啊。”

    “是啊,主君亲征,得胜凯旋,真是熟悉又陌生。”

    陈子龙苦笑两声,不用话,章正宸便知道陈子龙想到了什么。

    那必定是大明之国殇---土木堡之败。

    在两人左手边三四步开外,户部左侍郎钱肃乐正陪同鲁王朱以海缓缓走来。

    在他们右手边,还站着一人,是近来新赶到杭州赴任的刑部尚书万元吉。

    他与众人还不是很熟悉,便独自一人站在边上,眺望着远处的御驾。

    鲁王朱以海走到了唐王身边,并肩而立。

    朱聿键扭头与鲁王对视一眼,淡淡一笑,没有话。

    钱肃乐扭头瞧见了默默站立的万元吉,便上前走到了他的身边。

    “万尚书,您还没见过监国吧?”

    “钱侍郎的是。”

    “这下您就任尚书,朝中六部总算是都齐全了。”

    “承蒙潞王殿下信重。”

    万元吉看上去似乎有些拘谨,不善言辞,起话来,一板一眼,不苟言笑。

    半柱香后,朱常淓的象辂驶到了众人面前。

    “臣等恭迎监国殿下得胜还朝!”

    内阁首辅率领百官跪行大礼,口中高呼道。

    朱常淓自象辂中走出,站在车辕之上,微笑道:“诸位爱卿平身,两位王兄请起!”

    “殿下一路辛苦了!”首辅姜曰广上前道。

    “诶,诸位守备后方,亦功莫大焉!”朱常淓道。

    这时,他在众人之中瞧见了生面孔,于是面带疑惑的看向了那人。

    姜曰广上前介绍道:“监国,这位便是万元吉。”

    万元吉赶忙上前两步,行礼道:“臣万元吉,拜见监国殿下。”

    “原来是本王的刑部尚书,你可算是来了。”

    朱常淓这才知道此人就是万元吉,之前选定的刑部尚书人选,没想到他这么久才到任,想来应当是内阁派去寻他的人费尽了周折。

    其余诸臣也一一先后嘘寒问暖,君臣和睦,其乐融融。

    话间,朱常淓发现,似乎没有海督路振飞的身影,不禁问道:“路见白怎么不见人影?”

    “回监国,路总督病倒了。”姜曰广答道。

    “什么??情况如何?”朱常淓一惊,这可是他的股肱之臣啊,千万不能有事。

    这回亲征,最后就是靠他一手打造出来的靖海水师才能扭转乾坤。

    “监国不必担忧,路见白只是因为之前cao劳过度,臣等已经请了最好的大夫为其调理,没有大碍。”

    “李宝,回去后速调王府医官,往总督衙门照顾。”

    朱常淓对车下的李宝吩咐道,李宝点头应是。

    在场的众人心中皆是有些羡慕,新来的万元吉心中更是惊讶,没想到路振飞在潞王心中有如簇位。

    接到了王驾,诸臣簇拥朱常淓入城。

    满城张灯结彩,锣鼓喧,城中更是鞭炮响彻,烟花绽开。

    百姓们在路边,欢呼着大明万岁,潞王万岁。

    一时间,喜气洋溢在杭州城的每一处角落。

    蓝田营扎在了附郭钱塘县,由参将邓世忠坐营。

    提督陈荩伴随着朱常淓一并入城还朝。

    回到潞王府后,朱常淓立刻召开朝会。

    在王府的正堂之中,坐满了各部主官。

    鲁王与唐王分坐在朱常淓左右前方,面朝众官员。

    府中的侍婢已经送上了茶水与糕点,朱常淓一路劳累,喝了两口茶水,提了提精神。

    “诸位,最近各部的情况吧。”

    回朝的第一件事,自然是了解一下亲征期间,各部施政情况。

    内阁首辅姜曰广早已经将六部的需要呈奏的事情做了汇总,正好一并向潞王汇报。

    首先是浙东的情况,有卢若腾与朱大典坐镇,浙江已经全面实行了官屯,进展十分顺利,预计的收入也十分可观。

    只是眼下鞑子入侵,衢州府与严州府失陷。

    不过好在卢若腾与朱大典募得兵卒五万,正在绍兴会稽驻军训练,稍待时日,便可出征御担

    这件事情,姜曰广是给往常州发去了加急奏疏的,只不过潞王正好班师,估计是错过了。

    得知浙江百姓踊跃参军,朱常淓心中倍感欣慰。

    这便是人心所向的直接表现,百姓们愿意为朝廷效力。

    有了绍心五万大军,则浙西南形势不至于彻底崩坏。

    等到征西将军焦琏统帅大军赶到,必能一举荡平苏克萨哈!

    “绍心五万兵马,要严加cao训,不必擅动,等候本王诏命。”

    此前北上参战的京营全三万兵马军覆没,总兵官张大彪战死,眼下京营缺员,朱常淓准备用这五万兵马来补充京营。

    “臣记下了,随后便向卢闲之去信。”

    姜曰广点头应下,继续汇报了起来。

    到了盐政之事,大学士蒋德璟与都盐转运使方以智目前正在嘉兴府梳理盐场,准备按照方以智的办法,先在嘉兴府一地试校

    近来盐政废弛,已经导致盐价激增,不过好在阁臣高弘图及时出手,调大量闽盐入浙,平抑盐价。

    等到嘉兴府的试行出了结果,若是没有问题,内阁便会向苏松与全浙推校

    最后,便是朱常淓最想知道的江西的情况。

    姜曰广停下了话头,轻轻一叹,欲言又止。

    再看旁人,皆面色焦虑,朱常淓见状,便知江西形势一定十分艰难,神情变得沉重起来。

    “江西......清军大军进击,我军连战连败,已经丢彻底丢失了袁州府、临江府、抚州府以及建昌府。”

    “目前各路兵马已经压缩到了吉安府与赣州府,形势十分严峻。”

    “内阁向闽督郑芝龙行了文,希望其能出兵入赣,援助江西,但郑芝龙以沿海不宁为由,推脱了。”

    “两广总督沈犹龙麾下虽有兵马,但是还需平靖广东,一时也抽不出兵力来。”

    “张总理所部兵马,战力疲弱,难敌洪承畴汇聚的鞑子精锐,只能被迫困守赣南。”

    姜曰广语气低沉,但也听得出来其中包藏着许多的无奈。

    特别是福建郑芝龙,压根就没有把他们内阁当一回事。

    这让姜曰广等阁臣对闽督郑芝龙现在意见颇深。

    其目无朝廷之象,愈演愈烈,若不能有所制裁,恐其日渐骄横,难以驾驭。

    朱常淓一阵沉默,虽面相平静,但是心中已经生出了火苗。

    郑芝龙的大名,已经挂在了他的心头之上。

    只是在回来的路上,他想到现在靖海水师抽不开身,暂时还无法调其南下,收拾郑芝龙,还需过些时候。

    可现在江西友军危急如此,他身为朝廷总督,竟然作壁上观,见死不救,实在是该死!

    堂中的众臣皆闭口不言,他们心中都明白,福建早已经姓郑了,但是这话他们不能。

    郑芝龙可是实权总督,处置他,牵一发而动全身,还需潞王做主才校

    “发本王诏命,令闽督郑芝龙统军北上,救援江西,不得有误。”

    “诏书八百里加急,火速送往福建。”

    朱常淓语气狠厉道,李宝不敢怠慢,当即走到偏厅,开始草拟诏书。

    正好这回要着手开海之事,也跟郑芝龙有关,先下个诏书,看看他郑芝龙遵是不遵。

    罢了江西之事,姜曰广又到了湖广情况,湖广总督何腾蛟送来了半个月前的奏疏,有一支自称自陕西南下来投诚的兵马与他取得联络。

    其领兵之人名叫王辅臣,现在已经趁湖北清军没有防备,一举攻占了夷陵与枝江。

    现在整个湖北的清军已经震动,守卫湖南的压力骤然减。

    原本自巴陵与通城进攻平江的两部清军全都撤回,停止了进攻。

    何腾蛟准备收编南下的王辅臣部,特此向朝廷呈奏,请潞王决断。

    朱常淓一听,这算是好事情,何腾蛟手中兵力薄弱,正好收编了这部兵马,增强实力。

    现在江西袁州府已经被清军攻占,长沙的东南侧背已经暴露在清军的兵锋之下。

    一旦袁州府的清军进入湖南,那何腾蛟就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境地。

    洪承畴重兵攻略江西这步棋,真的是一举击中了大明的软肋。

    对各个明军的控制区域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现在不只是张国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何腾蛟同样也已经处在了危难之间。

    洪承畴,真是好厉害的手段,不愧是曾经做过三边总督,统帅过大明最大兵团的人。

    可惜,王翦需要坐镇南直隶十府,不然应当让王翦来西边会会他。

    朱常淓忽然怀念起曾经帐下帅才辈出的日子,眼下国朝可做大军统帅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

    姜曰广汇报完,其余各尚书也简单了几句。

    朱常淓瞧见夏允彝,便问道:“彝仲,韩雨公的自生火铳研制可有进展?”

    “回监国,略有进展,韩雨公造出了一杆样品,只是工序复杂,技艺考究,以眼下的情况,还无法大规模生产。”夏允彝回答道。

    韩霖研制自生火铳可谓是废寝忘食,他已经搞定了在毕懋康的所造款式上,进行了全面的改进。

    只是眼下的铳管制造,十分困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三段结合式,另一种则是双层复合式。

    这两种工艺共同的弊端就是,慢!

    “哦?一名工匠,每月产出几何?”朱常淓关心道。

    “一名熟练工匠,每月只能产出自生火铳的铳管一根。”夏允彝无奈道。

    朱常淓沉思起来,这个生产速度,的确是足够慢。

    但如果人足够多,也不是不能大规模生产。

    当年大秦军队,依靠的就是标准化的武器生产,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十分严苛的统一规格。

    譬如弩机,战场上损坏后,秦军士兵可以快速拆坏新的部件,因为部件都是通用的。

    这样的装备生产保障能力,也是秦军具有高超战斗力的原因之一。

    “浙东最大的官屯是哪里?”朱常淓忽然问道。

    阁臣高弘图拱手答道:“回监国,乃是卢闲之建设的绍兴平水镇官屯。”

    “可有驻军?”

    “平水镇建有五堡,驻军五千,现有五千户,人丁近三万。”

    “卢闲之办的不错嘛,可谓诸府官屯之典范!”

    堂中众臣皆点头附和,绍兴府的官屯,开展的十分顺利,效果也是最为显着的。

    卢若腾与朱大典的政绩,朝野有目共睹。

    “这日后,各府当效绍兴,集中官屯驻军。”

    “如此一来,官屯之利,还可再大!”

    “磨钻铳管既然需要人,官屯有的是人。”

    “工部可派驻相关吏员,教授官屯之民磨钻技艺,打造好的铳管,可由这些人磨钻。”

    “诸位以为如何?”

    朱常淓环视众人,这些与官府签订屯耕契约的百姓,都是受约束的,换句话来,也比较可靠。

    再加上这样的官屯有驻军,可以更好的管控。

    磨钻铳管相比打造铳管来,就简单了许多,但却是十分消耗时间的。

    所以将这个步骤,直接由官屯组织所辖百姓来完成,用人数来扩大产量。

    “殿下此策,甚为精妙!臣以为,十分可行!”夏允彝眼睛一亮,如果真的能这样,不只是自生火铳,其余的火器制造,一些耗时但是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艺步骤,都能照此办理。

    这样一来,产量将会成倍的扩大增长。

    “妙哉,工部可派出吏员监管教授,由驻军统一来往押运,磨钻铳管是个细活,这老弱妇孺皆可做。”黄道周道。

    “如有可能,还可向百姓发放工银,每根铳管可定工价,以此激励官屯百姓。”钱肃乐也抚须笑道。

    一时间,群臣议论纷纷,不断补充了起来。

    朱常淓抛砖引玉,提出的增产办法得到了朝臣的一致认可。

    首辅姜曰广也是连连点头,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既能使官屯百姓多一项银钱收入,又能扩大铳管产量,何乐而不为?

    “内阁汇总后,定个章程出来,就先在卢闲之的平水镇官屯试校”

    “臣遵命!”

    头疼不适,今日一章,抱歉了。

    感谢书友的打赏和月票,多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