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包抄后路
柳隐在大昌集固守待援,而张溪此时.其实已经过了大昌集。 柳隐也低估了张溪的行军速度。 在明知道张合可能领兵从山道绕行,穿过大昌集去偷袭五丈原的情况下,张溪怎么可能带兵还是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前进。 张溪也不知道张合到底有没有穿过大昌集了,这一路上的行军,当然是越快越好。 只是五千人的行军速度,到底比不过柳隐和冯习各率五百人的行军速度,张溪确实是落后了柳隐等人一段距离。 但这个距离,跟柳隐想的不一样,并不需要半天时间的行军,事实上,最多也就是一个多时辰的行军差距而已。 因此,当大昌集开始乱战的时候,其实张溪距离大昌集,只有不到十里的路程了。 就这点路程,张溪也不想耽搁太久,因此也是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拔营行军,同时派出了斥候,去联系在大昌集的冯习和柳隐等人,询问前方情况。 而斥候却回报说,他没有找到柳隐将军和冯习将军,因为这两位,正在大昌集内跟魏军乱战这种情况下,斥候是无法在短时间内闯入战场,并且找到柳隐或者冯习的。 有一说一,这年代的军中斥候,基本都是经验最丰富,战斗力最强的存在没点本事,可当不了斥候。 但问题是,斥候的首要职责是传递信息和军令,战场搏杀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再一个,斥候人数太少,一组也就是十个人左右,而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最多也只有十几组斥候而已。 所以斥候在遇到这种情况下,第一要务不是杀入敌军阵中去寻找友军主将,而是赶紧回来回报主帅,让主帅决定,到底该怎么做。 张溪仔细询问了斥候如今大昌集的战况,在得知冯习和柳隐分工明确,如今还在大昌集坚守的情况后,张溪也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斥候回来的时候,冯习还没有发动突阵,斥候也不可能知道冯习所部是熬了一个通宵后在作战,军心战力都十分的低下.在张溪得到的情报里,冯习和柳隐一共还有七八百人在防守大昌集,这么多的兵力,张溪觉得已经足够了。 张溪也不是军事小白了,在出发之前就已经跟乡老问明白了大昌集的情况,而之前高翔也曾经派人去查探过,因此张溪知道,大昌集就是一个武功县外的小集市而已。 这种小集市,规模不会太大,而大昌集又处在群山环绕之中,只有两条小道和两条山道进出.这地方,根本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战斗,撑死了就是数百人的混战而已。 哪怕自己现在带着大军去支援柳隐,以大昌集的规模,自己的大军估计也只能被挡在大昌集外面干看戏,根本没法对柳隐进行有效支援。 你根本进不去啊。 一旦让张合真的击破了柳隐,逼得柳隐退出大昌集,那张合就可以留下数百人固守大昌集,堵住张溪军的进军路线,自己则率领剩下的四千多人直接从大昌集南侧小路进入官道,去偷袭五丈原。 而那个时候,张溪要么派兵击破大昌集的魏军,然后顺着张合的进军路线进行追击。 这么做不是不行,但以大昌集的规模,张溪一次性也不能投入太多的兵力,要攻下大昌集,并没有那么容易,最重要的也是费时间。 又或者,张溪可以不管大昌集的魏军,从官道上绕过大昌集去追击张合军主力但这么做的话,这数百魏军就没有必要坚守大昌集了,他们完全可以尾随在张溪大军的身后,不停的sao扰,延缓张溪军的追击速度,给张合突袭五丈原争取时间。 不管哪一个选择,都会让张合拉开一定的行军距离,而已张合的领兵能力,一旦拉开足够的行军距离,张溪再想堵上张合,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总不能就这么一路尾随着,追回五丈原去吧?! 因此,不管怎么想,张溪都觉得,就这么直接去支援柳隐,似乎对目前的局势帮助不大。 与其这样,倒不如相信柳隐的防守能力,让柳隐在大昌集坚守至少一个上午的时间,给自己创造机会。 因此,张溪决定,全军加快行军速度,快速从大道行军,赶到大昌集以南的地方去。 乡老曾经说过,大昌集往南,有一条小道,是可以直接连通官道的。 而进入这条官道后,就可以直接前往五丈原.在张溪的预计中,张合在从山道出来后,突破了大昌集后,一定会走这条小道,然后进入官道,快速进兵五丈原。 现在张溪要做的,就是抢在张合之前,堵住这条进军五丈原的通道,彻底破坏张合的战略意图,再从这条小道,反向杀入大昌集。 到了那个时候,大昌集内有柳隐在坚守,大昌集南侧的山道又有张溪领兵杀到.这么前后两头堵,那张合能跑到哪儿去?! 就算张合能击破大昌集的守军,他也已经没有了去偷袭五丈原的通路了。 从山道再退回武功县去?! 那也可以啊,张溪绝对不拦着,只是你退回去,至少也得花个两三天的时间吧,那个时候,武功县还在不在你手里都不好说呢。 如果高翔已经攻下了武功县,那张合就没有了任何退路,除了憋死了山道内,没有第二个选择。 退一步讲,就算高翔在这段时间内还没有攻下武功县,让张合撤回去了.你还有第二个机会可以去偷袭五丈原么?! 哪怕张溪从此什么都不做,放任你张合离开,等张合抵达五丈原的时候,郭淮军团早就已经没了吧?! 所以啊,在张溪看来,只要柳隐能再顶住一两个时辰,给自己争取到从南方堵住张合进军路线的时间,那这次,张合就算不死,也得再次爬山逃回右扶风去。 做好了决策,张溪立刻让大军加速行军,赶往大昌集以南。 于此同时呢,张溪再次派出了三组斥候,共计三十人,组成一个突击队,务必要突入大昌集,告知柳隐自己的作战计划,让柳隐坚守配合。 要是柳隐不配合,没有守住大昌集,给了张合反应的时间.以张合的用兵风格,让他抢在自己抵达之前突破大昌集,进入官道,那张溪想要再堵住张合,可就比较麻烦了。 所以,柳隐是必须要通知到的,要他务必拖住张合,不惜一切代价。 而柳隐嘛见到张溪派来的会后,接到张溪的军令后,也是一阵头疼。 斥候找到柳隐的时候,距离张溪正式出发南进,已经有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了,再此之前,柳隐已经打退了两次张合军的进攻了。 坚守这个问题,柳隐是觉得没问题的,他一直就在坚守.但问题是,还要在坚守至少一个时辰,柳隐是真的怕自己守不住啊。 如今柳隐手下呢,其实一共有将近六百人的士卒,乍一看,兵力似乎不少,面对敌军不是没有一战之力的样子但柳隐知道,这些都是虚的。 六百人中,起码有一百七八十人,是刚刚从前线败退下来,绕到阵后去休整的士卒,这些士卒,不影响军心就算不错了,根本不能作为战斗力来看到。 也就是说,柳隐实际能调动的,还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有四百人出头。
而这四百人中,还有一百五十人是在大昌集外围待命的预备队,真正在大昌集内部坚守的士卒,也就只有两百七八十人而已。 本来按照柳隐的想法,是留着这一百五十人的预备队,在张溪领兵来援后,利用这一百五十士卒为箭头,对张合军发动反扑,争取把张合军给拖住,配合张溪的援军,重新全盘控制大昌集.但现在看来,自己寄希望的援兵,是不可能到来了。 张溪的作战计划,不能说是没有道理,但有点太为难自己了。 但张溪终究是主将,他既然已经做出了战术安排,自己也根本没时间去表达反对.死守吧。 柳隐下令,让一百五十人的预备队迅速投入到大昌集内部防御中来,不留任何后手,就是要死守大昌集。 而柳隐的应对,张合.听说了。 是的,张合是靠听说的,而不是亲眼看到的。 原因很简单,张合如今还在大昌集外围的正门口站着呢,根本没有随军一起攻入大昌集。 倒不是张合在摆架子,显示自己的大将风度.纯粹是因为张合进不去而已。 他的膝盖弯里,还扎着一个箭头呢!!! 当时为了鼓舞士气,张合在亲卫的扶持下,硬撑着单腿站立,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鼓舞全军士气,指挥作战,终于是击破了正面的蜀军守卫,让大军可以突入大昌集内部。 但军卒是冲进去了,可张合怎么进去?! 单腿蹦进去?! 那像话嘛!!! 先不说单腿站了这么久,张合还有没有这个能力做到这点,就说这个一蹦一蹦走路的形象那好看嘛那个?! 让人背进去?! 不知道还以为他张合是受了什么重伤,都已经不能下地行走了呢。 这多伤士气啊。 因此,张合思来想去,决定自己就在大昌集门口站着了。 命人搬来了自己的帅旗,在亲卫和掌旗兵的簇拥下,张合就这么站在大昌集外围的门口,做出一副指挥若定的样子出来,一方面稳定军心,另一方面张合真不觉得,在突破了大昌集外围后,内部防守的蜀军还会顽抗。 这道理其实就跟攻城是一样的。 当一支军队,攻破了城墙,打开了城门后,城中守军一般都会溃散或者投降,这年头就没多少打巷战的实际战例。 这年头打仗终究还是讲究的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冯习阵亡,外围战场又被魏军占据后,大昌集内部的蜀军,不可能不受到影响,甚至很有可能,一攻就破了。 这就是张合一开始对大昌集内部守军的判断。 但.魏军进攻了两次,居然都被大昌集被的守军给击退了,这就有点出乎了张合的预料。 一次进攻被击退,可能是因为张合不在前线指挥,士卒们也有些骄傲轻敌,因此导致进攻不利。 二次进攻被击退,那就真的不是简单的事情了.这说明,至少大昌集内部的蜀军,还有坚守的决心和底气。 第三次进攻,绝对不能再让蜀军击退了,这要是再让蜀军击退,之前丢失外围防线而丧失的蜀军士气,可能随着这一次次防守成功,重新涨上来。 因此,张合是真心的琢磨.要不,实在不行,自己就真的单腿蹦进去?! 虽然姿势难看了点,有点丢面子,但总好过贻误战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