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在线阅读 - 第六百六十六章 劝降二将

第六百六十六章 劝降二将

    <\/b>

    永远不要低估了刘备的魅力值,哪怕他今年已经六十四了。

    在兵败被围,已无突围生路的情况下,文钦面对刘备的劝降,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

    没办法啊,刘备把文钦的父亲文稷都给搬出来了。

    早年间,刘备在许昌还跟着曹cao混的时候,确实认识曹cao的心腹校尉文稷,但有一说一,两个人不过是点头之交,也就是刘备去拜访曹cao的时候,文稷随侍过曹cao几次,互相认识而已。

    但如今,刘备非说自己跟文稷是故交,实在不忍绝故人之嗣,所以特地来问问文钦。

    你要是降呢,作为你的世伯,咱也不会亏待你,你的家人也不用担心,纵使如今两国交兵,但刘备好歹算是曹丕的长辈,写封信过去讨要一下文钦的家人,想来曹丕不会不给这个面子。

    你要是不愿意降呢,我刘备也不是那种要让故人绝嗣的人,这就放你回去只是,以后就不要从军作战了,实在没脸在疆场上再见。

    文钦是相当的犹豫的。

    刘备和自己的父亲能有什么交情,文钦自己还能不知道么那就是刘备硬攀的交情。

    可问题在于,刘备如今是什么身份,而自己的父亲又是什么身份?!

    刘备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国之君,天下英雄,他都主动这么说了,这可是给文稷脸上贴金的事儿,文钦能反驳说刘备是在胡说八道么?!

    一国之君吃饱了撑的,跟你一个无名校尉之子攀交情么?!

    因此啊,这个世伯的称呼,文钦是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

    可这么一认吧,文家就不再是纯粹的曹氏元从之家了你曹cao的亲卫,怎么会跟刘备有深厚的交情?!

    这事儿吧,可大可小。

    如果是传到曹cao的耳朵里,曹cao大概会哈哈一笑,最多疏远一点文稷,但绝对不会少了文家的富贵。

    但这话要是传到曹丕耳朵了前面可还有“魏讽谋反案”的影响呢啊。

    这等于是断了文钦重归大魏的后路。

    可这事儿吧,你能说是刘备阴损么?!

    刘备可不知道文钦牵扯到了魏讽谋反案里,来关中从军属于是“留军察看”,而且刘备也不知道曹丕那小子,心眼到底有多大不是么?!

    刘备还是按照曹cao的印象来要求的曹丕,他真不觉得自己说这点客套话,曹丕能往心里去堂堂一国之主,能这点度量都没有么?!

    文钦也知道这事儿属于巧合,不能怪刘备,因此也有些无奈。

    再加上吧,文钦这不是第一次被人逮住了五丈原已经被逮了一回了,结果人家好心给你放回来了,结果现在又被逮了。

    文钦自己都已经有点羞愧难当了。

    就跟刘备说的那样,以后真没脸从军了,这要是在疆场上再次遇到蜀军,再被逮一次,那他文钦就真的别活了,直接找棵看的顺眼的歪脖子树吊死算了。

    可如果自己回去后不再从军,以文氏的家底基础,什么时候才能有崛起的机会?!

    想来想去,文钦确实是纠结了很久最后,一咬牙,一跺脚的降了。

    没办法啊,文钦到底年轻呢,还有大把的时间去建功立业,振兴家族眼看着大魏是混不下去了,那倒不如索性换个环境,看看在大汉这边有没有出头的机会。

    而且作为文稷之子,文钦自觉,自己已经足够对得起曹氏一门了。

    自己的父亲,就是在战场上保卫曹cao的时候战死的,而自己在五丈原拼死断后,在槐里城冒死出击三条命,难道还不够偿还太祖武皇帝的知遇之恩么?!

    唯一让文稷牵挂的,就是自己留在邺城的家人,自己的夫人,自己的长子仅此而已。

    但这事儿吧,刘备还真的解决了。

    倒不是刘备真的写信给曹丕,以长辈的身份要求曹丕把文钦的家人送来刘备就算有这个脸,曹丕也不一定听啊。

    这事儿是后来才解决的,这里暂时先不提了。

    文钦降后,刘备立刻马不停蹄的赶往赵云营中毋丘俭已经被赵云生擒,并且关押在了自己的营中。

    而比起文钦,毋丘俭的投降,就比较干脆了。

    毋丘俭自认,自从军以来,自己没有任何一点对不起大魏的地方,每次作战都是尽心尽力,每次作战也都是奋勇当先在这种情况下被擒,他又没有必须要为大魏尽忠的理由,为什么不投降?!

    历史上的“大魏忠臣”,如今可没有受到大魏多么大的恩惠,他本人的官职也不过是校尉而已,连曹叡的文学掾都没混上呢,你指望他能对大魏有多少感情。

    再说了,毋丘氏也算河东世家,他也是冒死断后,兵败投降这要是曹氏一族还要追究毋丘俭家人的责任,未免就有点太过于没有人情了。

    所以啊,比起文钦投降的犹犹豫豫,毋丘俭见到刘备主动来劝降自己,二话没说,直接降了。

    废话,国君亲自劝降,这个面子都给你了,你再不降,那就真的只有死了。

    等收降了两员小将后,刘备心满意足之下,在槐里重新整军后,兵分两路,一路向长安进发,一路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尾随曹真等撤退的军队,沿途收拢离散百姓。

    这次入长安,基本就是走个过场而已了,长安基本就是一座空城了,能迁走的百姓都让满宠迁走了,没迁走的几乎就没有。

    反倒是去追击曹真的这一路,任务相当的繁重。

    魏军快速败退,势必会影响到正在迁民的满宠等人没人在后路挡着了,满宠哪还有心思一路迁民?!

    如此一来,满宠的迁徙队伍必然会出现混乱,而这么多的百姓迁徙,一旦出现混乱,就不是满宠靠着手里的几千郡兵能弹压的下的。

    在那种情况下,势必会有百姓因为害怕汉军追击而擅自脱离迁徙部队,流落在乡野,而满宠也必然不会管这么多,必然是选择能抢先迁徙多少百姓入关就迁徙多少。

    因此,这一路追击队伍,与其说是去追击魏军的,倒不如说是去救济百姓的。

    这也是为什么领军主将是诸葛亮,而副将,是黄权的原因。

    这两位,可都是文武兼修的主,既能领兵打仗,又能安抚地方百姓,派他们去最合适。

    而事实上,满宠的迁民大队,比刘备预计的,情况还要更糟糕。

    曹真和郭淮的败军,很快就赶上了依然还在迁徙的满宠大队人马,而满宠看到这俩的到来,也是大吃一惊。

    特么说好的十五天呢,这才过了十二天,你俩就已经撤退到这里了身后的蜀贼还能远的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们这一副一看就是刚刚打了败仗的德行,迁徙大队能看见的,可都看见了。

    让百姓看见了倒也没什么,这年月的百姓可没见过什么世面可你们败退过来这幅狼狈样,让郡兵和那些队伍中的世家们看到了,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特么满宠用脚后跟想,就知道要出事儿。

    可如今满宠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弹压,甚至郡兵现在也是人心惶惶,根本不听他的。

    连精锐的禁军都败了,跑回来的士卒都不到一半,谁还有心思这么慢悠悠的押送迁徙百姓入关啊。

    要么,就地逃亡,逃回关中,要么勾结一些“心有异志”的世家大族们,借机煽风点火,制造混乱,浑水摸鱼。

    说起来,如今的这帮关中世家们,到底是没啥本事,也没啥格局。

    这帮人之前没有直接造反的勇气也就罢了,毕竟曹魏大军还在,造反不成的后果很严重。

    可如今曹魏大军败退,损失惨重,他们居然也只想着趁着混乱逃回家乡,抢在刘备入主关中之前保住自己家里的那点财产田地连把满宠绑起来献给大汉天子的底气都没有。

    也就搭着这帮关中世家实在缺乏长远眼光,也没有足够的格局,这才让满宠逃过一劫。

    虽然迁民队伍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混乱,也有不少的百姓趁机逃离迁徙队伍,想要回归乡里但满宠终究还是在郭淮和曹真的帮助下,收拢押解了一批没有跟着闹事的百姓,快速撤入武关道。

    至于那些跟着闹事的百姓满宠就真的不管了,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满宠还就不信了,那些郡兵能是好人?!那些制造混乱的世家能是好人?!

    他们都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你说你们这些百姓跟着凑什么热闹,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么。

    除非老天爷开眼,否则这些跟着闹事的百姓,大概率只能是被人抢劫一空后,冻死,饿死荒野的结局。

    然后吧老天爷真的开眼了。

    诸葛亮和黄权,及时领着军队,赶上了乱民队伍。

    也不用干别的,就地驻扎开粥厂这帮饿了两天的百姓们,自己就自发的聚拢过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