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在线阅读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格物之学

第三百四十九章 格物之学

    第353章格物之学

    伴随着沈灌的询问,在场众人也纷纷望向御座上的皇帝,想听听他究竟是何想法。

    朱由校闻言也略微沉思了一会,随后环顾众人后道:

    “朕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国子监中抽调师资,如同武备学堂一般,在城东重新建立一机构,形制类比国子监,但教学内容就如同沈爱卿等人所言,以经义为主,辅以算术等科,严格要求,推崇讲学。”

    沈灌等人闻言低头相视一眼,没想到皇帝还提出了这个法子,不过这样做也达到了他们的预期。但是他们很快又听到了皇帝继续道:

    “朕想着算术等科目我中华本就有先例,现在增加也无可厚非。

    朕也记得《礼记·大学》言道:致知在于格物,格物而后知至。

    当年朱夫子就提出过格物致知一,与西洋探究物理颇为相同。既然西洋崇其为高,我们也不能落下,也可以开设格物科目嘛,众爱卿以为如何?”

    诸人闻言不禁一阵无语,礼记里面的格物致知跟西洋那个什么探究物理能一样嘛,沈灌见状就想着出言反对。

    但刘一燝却突然站了出来,拱手道:

    “陛下所言极是,格物致知本就是圣人之言,所义不过是穷究事物的道理。这跟西洋中探究物理殊途同归,因此如果开设那也是极其适合的,微臣赞成。”

    沈灌闻言愣了一愣,觉得刘一燝怎么突然反水奉承起来,不过很快他也想明白了。看来刘一燝还是不想跟皇帝直接起冲突,否则皇帝定不会同意他们所请。

    于是也俯首称是道:

    “陛下圣明,臣等附议。”

    见刘一燝等人也如此识相,朱由校不由的点头首肯甚觉满意。二者是不同之处他何尝不知道呢,但如果只是遵旧讲儒家经典,那还没有什么改制扩招的长远意义。

    因此他也借坡下驴,他们既然想要改制国子监,自己就往里面掺杂些其他学科,反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任何学科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并且现在还有京师同文馆这个竞争力在,他们对此也不会特别反对。

    “那就这么定了,既然都是为了大明的教化,朕也不会吝惜。等落成以后学院的花费朕的内帑负责出一半,不会让朝廷负担太多。

    但其中业师都要挑选最好的,不可滥竽充数。其规制既然等同于国子监,那其中学员就等同于举人,是可以为官的,所以其生源学子选拔必须要严格,可从会试落第的举人以及秀才中选拔,加以考核,除非朕的准许,不准非试者入学。”

    明代国子监的生源是很多的,有贡监、举监、荫监和例监的区别。

    贡监是由地方府、州、县儒学按计划年选送入国子监的学生;举监是会试落第举人直接入监的读书者;荫监是以荫袭而入监的国子监学生;例监是捐资财入监读书者。

    朱由校决意既然要认真搞,那自然不会让里面的学生再滥竽充数。直接杜绝以荫袭而入学和捐资财入学的这两类人,所有人想要入学国子监,都必须经过考试,最低要求必得是秀才。

    这个结果也让在场众人欣慰点头,他们既然要要以此跟武备学堂和京师同文馆比肩抗衡,自然得要严格要求、提高门槛才是,而皇帝这么做恰恰正中了他们的所想。

    “臣等遵旨。”

    见此事已了,朱由校不再同刚开始那般心中带气,反而平和了不少。

    原本以为更改历法的事情定会被其他内阁官员诸多阻拦,但沈灌却很识趣的没有,反而给自己送上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虽然自己刚开始觉得他们态度有些强硬,很是不情愿,但细究下觉得确实很有必要设立。

    大明朝确实需要一个类似大学的公立高等学府机构,不然根本掌握不了教育的主导权与话语权,明代教育完全是私有化,每个地方都可以随便设立学院,进行教学。

    这些机构如果不掺杂夹带私话,好好讲学上课那也罢了。但如果在里面掺杂私教,通过讲学随便宣讲自己的观点,妄言朝政、非议正法那影响可就大了。

    并且明末随着经济的发展,陆王心学在民间备受推崇,理学式微,可以现在士子们的思想是比较混沌无主,甚至对士风乃至官场的风气都给带歪了。

    朱由校心里明白,这其实也是刘一燝他们支持改制国子监的原因之一。

    所以朱由校知道,正如他们所,设立学院百利而无一害,只是朱由校跟他们所认为的利其实是不一样的罢了。

    现在在场的大部分都有了一个满意的结果,只有一个人除外。

    魏忠贤站在朱由校的身后,面无表情的看着众人,心中大骂这个沈灌居然这般投机取巧。居然没有反对皇帝,而是采取这种方式应对,看来自己真是瞧他了。

    不过他哪怕再生气也不能表现出来,只待以后找机会再做打算了。

    “那就先这样吧,这几你们就忙一下,把这个事情处理好。至于这个学院的位置、招募多少人,名字等等事宜,你们内阁商议一下,上报给朕便是。

    对了,徐爱卿,刚才你给朕的那个事情,朕不是要伱跟内阁商议吗?现在正好他们都在呢,你就给他们。”

    朱由校见事又了了一桩,心情顿时舒畅了很多,见内阁诸人都在,就招呼徐光启将出使欧洲的事情同刘一燝他们议一议。

    刘一燝等人闻言也疑惑起来,纳闷这徐光启给皇帝又了什么,于是纷纷扭头望向徐光启。

    徐光启闻言当即躬身称是,把汤若望的建议以及同皇帝商议的结果,与众人全盘托出。

    他知道这些人对于这个建议怕很难接受,皇帝这么做就是想当面给他撑腰,于是在完后就闭口不再言语,垂手站立在一旁。

    刘一燝等人闻言都哑然难以置信,也别提沈灌听了唰一下面色铁青,表情凝重的望着徐光启。

    “陛下,去西洋诸国倒是可以,就是不知道是以什么身份去,去了是否跟西洋诸国定宗藩之礼仪等等,都是问题,不然哪怕我们同意,礼部的官员也会很难办。”

    见众人都不话,孙承宗率先站了出来向朱由校建言。他对他这个学生还是了解的,知道皇帝既然已经决定了,贸然拒绝定会不妥。

    “孙阁老所言极是,陛下,我大明朝上国,从来都是诸国仰慕华夏,进贡来朝。我大明派使者对这些藩国也都是行册封之礼。现在如果派人去往西洋诸国,他们没有朝贡,那我朝使者究竟以什么身份邦交?这可关乎礼制,不可不重视。”

    沈灌一听这话,立刻站起接了话来。且不大明自建国以来,一直没有这种先例,就去那里干什么,再带来些西洋僧侣嘛,因此对于他来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这有何不可的,西洋诸国可以来我大明游历,大明为何就不能去看一看华夏之外呢?莫要短了我大明之视野!西洋可往,我大明亦可往。至于如何身份去,就以大明使者去,哪怕不递国书,游历西洋诸国也是极好的,至少让我们对其有所了解。”

    一听沈灌这话,朱由校立刻生气了。刚刚自己还夸他呢,怎么现在变的这么迂腐,去个西洋又没有什么。

    沈灌一听这话还想再言,但朱由校摆手怒视直接打断他。

    “现在是大争之世,试问我朝以前可曾有如此多西洋人来朝,火器本就是我朝发明,但西洋诸国却在此域建树远盛我朝。这是前所未有之事,这难道不足以让我等居安思危,长于警惕吗?

    在朕看来,西洋之人甚至比建虏更危险,这些人少德畏威。朕听他们在南洋,对南洋诸国肆虐成性,奴役百姓,甚至连我大明朝子民去了,也遭受他们欺压。

    就是这般他们依旧贼心不死,自正德以来屡次犯疆扰民,要不是我朝威,屡次大败红毛夷,他们估计早就轰我朝疆界了!

    如此我大明怎能不防,怎能不重视?若再听之任之,或许他们今来的是一艘商船,明日就是一艘大炮舰队停在津卫港口了!我大明如不奋进赶超,迟早是要被他们觊觎吞食。

    而你们还推三阻四,慈行为在朕看来软弱庸腐,绝不可取。孔子曰: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了解熟悉他们,取其精华融会贯通,自不会惧怕抵触他们,何故要故步自封呢?此事就这么定了。

    叶向高,此事就由你跟徐光启负责,鼓励百官前往,朕重重有赏,勿再多言。”

    朱由校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辞让众人连连哑口无言,心思各异。他们现在才知道皇帝虽然看似重用西洋人,但其实对其甚是提防。

    一听到这里沈灌他们就放下心来,徐光启则闭目不言,不知道在想什么。

    “好了就这样吧,如果没有什么事情,你们就退下吧。”

    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最近感冒头昏眼花,还一直咳嗽,难受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