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在线阅读 - 第三百八十五章 银币的制造

第三百八十五章 银币的制造

    第390章银币的制造

    此话一出,整个大殿当即安静异常。

    众人知道冯三元性格执拗,但谁也没想到他居然会在这个关键时候触皇帝霉头。

    刘一燝等人也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救这个冯三元。

    “陛下,冯三元欺君罔上,扰乱朝纲,且不现在辽东战事还没有结束,辽饷本就不应该撤。

    就陛下即位以后,振兴朝纲,力行推免改革,使得朝廷财富盈满,用度充足,何来民不聊生,何来生灵涂炭,冯三元真的是一派胡言。”

    工部右侍郎毕懋康当即站出来,对着冯三元就是一顿弹劾。

    他的弹劾的发出当即就像引爆了场内的炸弹一样,许多人见状也出言抨击冯三元。

    “冯御史法完全是谬论,仅凭盐税收入就要废除辽饷,万一辽东用度不足,战事糜烂,到时候究竟谁担这个责任。”

    “臣请罢免冯三元,其看似为民,其实以此来邀名,其罪可诛。”

    ······

    朱由校看着下面众人纷纷站出来抨击冯三元,心情也稍微好了一点。

    在他心里,这辽饷是万万不能废,哪怕是建虏平定了也不会废。

    明朝的正税根本不重,朝廷的收入很少,现在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正大光明加税的机会,朱由校怎么会把这么好的加税机会浪费。

    至于冯三元的辽饷搞得民不聊生,朱由校更愿意相信不是税率的问题,而是下面官吏贪污腐败的问题。

    要知道后面满清建立后,直接把明末三饷固定化,全部均摊到正税里面来。那个时候的税比现在大明重多了,百姓都承受下来了,更何况现在才加了一个三饷之一的辽饷。

    “陛下,冯三元虽然的话有严重之处,但其还是想减轻百姓负担,用意是好的。

    再从太祖开始,本朝六科言官御史职责便是上书劝谏,其身为右都副御史,这么也是希望陛下能够有拳拳爱民之心,还请陛下免去冯三元狂言之罪,不要过多降罪。”

    这时首辅刘一燝也站了出来,他虽然心里直骂这个冯三元太过于固执,不知道变通。

    但事到如此他也不能袖手旁观,一旁的冯三元没有想到他这么会遭到皇帝如此方案,他的话只是想百姓多么不容易,并没有抨击皇帝的意思,万万没想到皇帝居然会误会。

    他见状也想拱手发言,但刚想话就见刘一燝一个眼神让他闭嘴,他见状也只能按捺住心情不再言语。

    随着刘一燝的发言,朝堂内也陆续有人站了出来给冯三元话,让朝堂更加热闹起来。

    “好了,不要吵了。”

    朱由校闻言摆摆手,这个冯三元言语狂妄,乱议朝政,他心里真的很是不喜。

    但刘一燝的对,冯三元身份是御史,还是右都副御史,向皇帝建言本就是他的职责。

    如果自己因为这个事情就罢免,甚至抄家啥的,虽然自己心里爽了,但自己的名声就坏了,下定会觉得自己不会容忍。

    想到这里他在心中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这个冯三元死罪难免活罪难逃,不处罚他自己真的不爽。

    “冯三元虽为御史,建言虽是其职责,但也不能狂言妄语,而是应该有理有据。既然如此狂悖之言朕就不计较了,着罚俸三月,好好反省,以后话要有凭有据,不可妄言。”

    刘一燝等人闻言顿时长舒一口气,连忙对于朱由校拱手而拜。

    “陛下圣明。”

    冯三元虽然心中仍觉得自己没有错,但也只能拱手称是。

    经过冯三元这么一闹,朱由校的兴致也被打搅了不少,对于后面的内容也有些意兴阑珊起来。

    其后吏部尚书温体仁又站出来禀报,户部已经确定好前往西洋的使团,并且按照原计划九月十五日从北京出发,坐海船经过南直隶前往广州,到时候再搭乘佛郎机的船只前往欧洲。

    这个本就是商定好的,朱由校也不阻拦,直接颔首称是。

    其后诸如辽东赈灾,以及袁可立在江南推行新关税等的事情,都没有经过什么大波澜,都是下面禀报,朱由校直接同意。

    很快一个时辰就过去了,朱由校见时候不早了,也没什么事情了就给魏忠贤示意退朝。

    “退朝!”

    魏忠贤当即领会,上前几步,很快就扯开嗓子喊起来。

    随后鸿胪寺官员“唱”奏事毕,鸣鞭驾兴,待朱由校圣驾退后,百官亦退,各回衙门莅事了。

    朱由校坐着銮驾到了乾清宫,便往冬暖阁走去。自从上次去西苑避暑以后,他越发喜欢上了西苑,可惜簇距离内阁、军机处以及司礼监太远,平时传召什么人很不方便。

    再加上现在已入九月,气也没有那么炎热,朱由校便重新搬回来乾清宫居住。

    “陛下,工部尚书徐光启求见。”

    回到乾清宫换上常服的朱由校,正要翻阅题本,这时就听见何宁的禀报。

    朱由校闻言暗暗疑惑,徐光启找自己能有什么事。

    “让他进来吧。”

    没过一会,就见何宁带着徐光启走了进来,只是徐光启手中还举着一个木盘,上面的东西被一块红布盖着,让朱由校看不清楚是什么。

    “微臣工部尚书徐光启,叩见陛下。”

    徐光启进来,把木盘轻轻一放下,当即就对朱由校躬身行礼起来,朱由校见状更加好奇起来。

    “起来吧,张昶赐座。”

    朱由校完便望着徐光启道:

    “徐爱卿,朕看你这还有备而来,还搞得挺神秘的。什么事情不在早朝的时候禀报,反而单独过来朕单独呢。”

    徐光启缓缓起身,一见皇帝这话当即面露笑容,望瞥了一眼他放在桌子上的木盘,笑着道: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现在也是刚弄出来,微臣没有来得及事先禀报陛下。而是事先把东西拿过来,想要陛下亲自瞧一瞧,把一把关,再作定夺。”

    徐光启这么一,朱由校更加好奇了,缓缓站起身来,就想看徐光启究竟要呈上什么东西。

    “陛下,臣记得三月前您曾跟微臣讨论铸造铜币、银币之事。当时苦于发行银币、铜币,民间定会疯狂造假。因此您提议在钱币边缘刻上印齿,作为防伪之用。

    您把这个任务交给微臣以后,微臣便纠集宝泉局工匠进行商讨,发现其关键还是在钱币的模具上。最后经过反复刻制模具,终于制造了一批质量上佳的银币跟铜币,还请陛下过目。”

    朱由校一听这话顿时眼睛一亮,他真的没想到现在的好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先是均田均役,其后又是税制改革,现在钱币改革也略有成效。

    “好,徐爱卿你果然是肱骨之臣,朕没有看错你,赶紧把钱币拿来,让朕看看。”

    何宁见状连忙上前,端起木盘来到了朱由校面前,伴随着红布的拿开,朱由校也看清楚新制钱币的模样。

    木盘内一共有五列堆叠整齐的钱币,其中四列银币,一列铜币。

    徐光启此时也走到了朱由校的面前,耐心的讲解起来。

    “陛下,按照您的吩咐,银币的最大币值为一两银子,其后还有五钱、两钱、一钱的币值。他们币值跟重量符合,民间只要称一下,或者用手掂量就可以知道是否足值了。”

    朱由校闻言就拿起了那个那个面值为一两的银币,仔细打量起来。

    因为涉及到重量跟大,这个面值一两的银币没有采取传统圆形方孔的制造方法,而是类似于民国时期的银元,中间无孔,一面用楷书写着“启年制”四个大字,背面则上下“一两”两个大字,银币的边缘则是一圈细微的锯齿,摸起来有些涩。

    朱由校用手掂量着银元,随后对张昶道:

    “把戥子拿来。”

    见张昶连忙出去拿称东西的戥子,朱由校又拿起那个币值为五钱的银钱。

    这个就是圆形方孔,不过形制稍微大了一圈,比一两银币略,上面的文字也差不多。

    “陛下,百姓平日生计除非做生意、或者婚丧嫁娶,基本上很难用到一两银子。但五钱、两钱,一钱银子却用的很多。

    这一钱银子等于一百文左右,就不会像一两银子那般使用的少了,到时候可能要大量制造,来满足百姓的需求。”

    朱由校一边听着徐光启的介绍,一边拿起一个面额一钱的银币跟一个铜币,相互比较起来。

    这个一钱的银币比铜钱略大,重量稍微重一点。

    “伱做的不错,这种银币制作精美,看来是花了不少功夫的。并且现在有了这种边齿技术,民间仿造也比较困难了。”

    朱由校越越发满意,着就扭头给何宁嘱咐道:

    “你去文渊阁,把内阁的几人请过来,就有重要的事情商量。”

    何宁闻言当即领命而去。

    “徐爱卿,这种钱币看起来不错,朕觉得可以大规模炼制,但其中造价几何,需要什么材质等等。等待会刘一燝他们过来,他好生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