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救婉儿杨勇五使撒手枪
此时,辅公祏看昔日的好友杜伏威死得这样惨,脸上没有半点的悲悯,有的只是幸灾乐祸和得意。他身后的南宫赛看到丈夫杀了杜伏威,如的脸上面无表情。 杜伏威惨烈的镜头也被附近正在冲杀的杨勇看到了,杨勇心里一震,妈的,一代枭雄杜伏威就这么惨死了?真有几分可惜了,不管怎么样,他是为老子而死的,老子今天就是死也要为他报仇! 此时杨勇手中的武器早由钢刀换成了长枪,因为钢刀太轻了,充其量不过十多斤,防身还可以,用它拼杀跟个玩具差不多,因此没杀几下杨勇就把它甩了,从吴军将士手中夺过一杆长枪,尽管这杆普通的枪伤然很轻,也就是二十斤左右重的样子,远比不上他的八宝驮龙枪得心应手,但他使习惯大枪了,总比那口短得要命的单刀强得多。 看到杜伏威惨死,杨勇断喝一声,一枪扫飞眼前的四名吴军将士,往前一蹿就到了西门君仪近前,抖枪就刺。 西门君仪杀完杜伏威后,觉得心里舒服了不少,回身看到杨勇又冲过来,刚刚好转的心情气又不打一处来了,原因是刚才在丹阳城外,杨勇盯着他老婆看得有些贪婪了,他最讨厌别人打他打老婆的注意,而杨勇当时的眼神,就有这种倾向,此时他要出这口气。现在他与杨勇不只是两国的仇敌了,还有窥妻之恨,因此格外恼怒,闪身躲开这一枪,抡鬼头刀就劈,二人杀在一处。 如果是疆场上纵马厮杀,一百个西门君仪也不是杨勇的对手,但现在没有战马,也没有应手的大枪,杨勇神枪的威力不能发挥出来十分之一。而西门君仪正好是步下将,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但有一点,杨勇有勇力,可以做到以力降十会,冷兵器时代,有力气就是霸王。因此没出三合,西门君仪的大刀便被杨勇一枪给震飞了。 西门君仪吓得扭头就跑,杨勇在后追杀,这时一群吴军将士又冲了上来围住了杨勇,但这些人哪挡得住杨勇,抡起大枪三下五除二便杀出一条血路就到了西门君仪的身后。 这时西门君仪已经跑到辅公祏近前,南宫赛一看丈夫败了,早就跃跃欲试的她提双钩迎过来了,“当家的,把这个小白脸儿交给奴家了!” “赛,此贼厉害,再说我们也不用费这事,辅公和仙长有办法对付他们,快走!”西门君仪担心老婆,可是一把竟没拉住,南宫赛一个空翻就到了杨勇近前。 此时的南宫赛不止是为丈夫找脸面,她早就看到杨勇厉害了,一条枪横勇无敌,看得她芳心似潮,暗叹,这个小白脸儿,好威猛哟,老娘喜欢,今天得好好会会他,看到底咱俩谁厉害。带着这种心思,南宫赛才没理会丈夫的关切,摆双钩向杨勇扑来。 西门君仪一看,总妇唱夫随呀,从当兵的手中夺过一把刀来,在后面也冲上来了,打算群殴杨勇。这时正好杨勇的两个女保镖罗士英和李婉儿从又后面杀到,一个截住南宫赛,一个截住西门君仪厮杀起来。 原来,杨玉凌他们四个不离杨勇的左右,但冯慧亮、陈当世和李正道等人一看杨勇这五个人太过勇猛,他们在正德殿布下五千精兵,硬是挡不住他们五个。 西门君仪和杜伏威交手的时候,这三位人请示过辅公祏也带着人加入战群。他们三位作为大将,目标当然明确,就是要对付杨勇。但还没到杨勇近前,但却被四个美女截住混战起来。 杨玉凌和玉镜公主被冯慧亮、陈当世和李正道等人困住暂时不得脱身,罗士英和李婉儿杀开一条血路冲到杨勇近前,这才和西门君仪夫妇交手。 像他们这种高手之间的交手,其余小兵小卒过来打扰可以忽略不计。但别看都是女将,也有高低之分,李婉儿远不是南宫赛的对手。几个照面过后,南宫赛使了个钩里加脚,一脚将李婉儿踢飞了。 因为南宫赛有猛力,她这一脚能将战马踹趴下,踹到人身子哪受得了。李婉儿惨叫一声,飞出一丈多远,将身后的吴军将士撞翻一片身子才停住,手中的钢刀也扔了。
多亏有甲衣护身,否则,挨了南宫赛这一窝心脚李婉儿就废了。然而这一下子也不轻,李婉儿趴在地上半天没起来,五脏六腑跟翻江倒海一般。她觉得两眼发黑,嗓子眼发咸,仅存的一丝理智告诉她,要吐血,经验告诉她,如这口血吐出来就麻烦了。她深吸一口气,拼命往下压,这口血总没吐出来了。 可是还没等李婉儿爬起来,南宫赛一纵身就向她儿扑来,抡起护手双钩往下就剁。 “啊?婉儿——”千钧一发之际,杨勇刚打发了几吴军将士,正看到这一镜头,惊怵之余,大叫一声来不及多想,一抖手,手中的这杆枪又成了标枪,脱手而出向南赛飞去。 杨勇使撒手枪可不是第一次了。最先的一次是与吐谷浑的兵将交战时,被众胡子围攻,不慎受伤时逼出来的,那一枪歪打正着,像掷标枪一样掷得真准,把一个胡子将军穿了个透堂;第二次是在山东战场上,也是情急之下,杨勇一飞枪救了罗士英,活捉了高开道家;第三次是他和李靖在临邑城困住了李秀宁,这小娘们们要自杀,杨勇又是时不可解时飞枪救美,算是挽救他这个昔日老情人的小命;第四次是杨勇跟李世民开战时,罗成要找杨勇报当初一枪之仇,两个使枪绝世高手再次对枪,杨勇看在罗松的面子上,手下留情,飞枪震罗成,让他知难而退;算上这次,应该是第五次了,杨勇自创的这一招早就找到手感,撒手枪,关键时刻成为杨勇的杀手锏。 因此,这一枪非常准,像长了眼睛一样,呼啸着破空而出向南宫赛飞来……第二更送到,晚上见。 本书来源/bk/l/26/26487/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