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玄幻小说 - 朱明太孙在线阅读 - 第28章 出行

第28章 出行

    朱雄英现在多少有点意气风发的意思,很有可能确实是因为离开了应天府,现在无拘无束了。

    骑着马有些累了,朱雄英就自然的坐在了马车上。

    沿途可以看到一些村落、农田,看到不少百姓已经开始农作,朱雄英满意的点了点头。江南富庶之地本来基础就还算不错,大明开国十年有余,百姓也开始‘安居乐业’。

    尤其是应天府附近,到底是老朱多年经营的大本营,自然看起来更好一些。

    朱雄英看了看四周,说道,“去前方村落外歇歇,大军莫要惊扰百姓。”

    对于皇长孙的安排,大家自然也没有任何的意见。皇长孙可以坐在豪华的车架上休息,但是士卒们多半都是需要靠脚力,也需要休息一下。

    看了看李景隆,朱雄英安排说道,“召村中老者前来,万万不可失了礼数。”

    李景隆等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皇长孙关心民生、尊重长者,这是皇长孙的贤良。要是因为手底下的人让皇长孙的名声受损,那自然也就是百死莫赎的罪过了。

    自然有人铺上席垫,有人奉上茶水、瓜果,哪怕朱雄英出门在外,生活品质还是可以得到保障的。这大队的人马当中,不少都是搬运生活物资、伺候朱雄英的。

    “传令,路途炎热,兵将可以卸甲。”看了看四周,朱雄英再次说道,“非入城镇,仪仗无需整肃。”

    朱雄英的旨意很快也传达,这也使得不少将士一片称颂。

    说起来在比较炎热的天气行军,要是要求将士们甲胄齐全,也确实比较炎热、疲惫。松开甲胄哪怕看起来形象不太好,但是这也让将士们可以轻松一些。

    其实就算大队的人马甲胄不再齐全,但是亲卫们一个个的还是顶盔贯甲,护卫在朱雄英身边的将士们实际上也不敢打着赤膊犹如散兵游勇。

    在片刻后,一队骑兵快速靠近,在奏报朱雄英后,几个老者有些惶恐的拜见朱雄英。

    朱雄英面容和善,笑着说道,“有劳长者至此,就无需多礼了。令人赐座、赐茶,本宫和长者们叙话。”

    对于眼前这个孩童,这些老人哪敢轻视,这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甚至都不只是寻常的大户人家的孩子,刚刚可是听人说了,这是皇帝老子的孙子,这是龙孙!

    看着几位老者,朱雄英问道,“老丈,家里田产几何?”

    一個老头胆子稍微大点,说道,“回贵人,早些年皇帝陛下准垦荒田为己业、并免徭役和赋税三年。草民家中六人,有田二十七亩。”

    对于这个回答,朱雄英还算满意。

    早些年老朱也各种政策鼓励百姓恢复民生,其中就包括开垦荒田,这些都是百姓开田就属于自己。所以这么些年,明朝的田地数字在不断增加。

    按照刚刚统计的数字,大明现在人口达到将近一千一百万户,差不多六千万人口。

    这些都是在留档的数字,大明朝的《赋役黄册》就是最好的统计证明,里头详细记载了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

    也是这一次的统计,朱雄英知道大明朝现在有田地三百七十万顷。其中大部分都是民田,不过也有不少是屯田的卫所开垦的土地。

    这个老农家里的土地实际上算少了,因为按照数字的统计,大明朝百姓人均土地十四亩。

    朱雄英这个时候继续问道,“田中亩产几何?”

    老农继续规矩的回答,“约莫两石。”

    这个产量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现在的水稻能够亩产两百斤左右,差不多也就是这个产量。想要有个亩产一千斤,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能够达到三百多斤的亩产,那都是无比精细照料的肥地了,那也是少之又少的。

    这还是南方,北方小麦的亩产差不多七十斤左右,看起来也都是少得可怜。

    有些事情还是需要亲自去问一问,很多的事情也是需要仔细的看一看,这样才能够有一些直观的感受,这样才不会被轻易的蒙蔽住。

    朱雄英就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很难相信亩产两三百斤居然可以是‘高产’。

    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如今的生产力水平就是这样,以后的一些高产水稻、小麦,在这个年代根本不敢想。

    这都是需要不断的积累,才能够让水稻的产量慢慢的增加。

    仔细询问了一些事情,朱雄英也赏赐了这些老农一人一匹布、一石米,聊表仁慈。

    简单的休息过后,朱雄英等人再次出发了,赶路这样的事情也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

    再次坐上马车,朱雄英觉得这个年代的马车需要考虑一下减震技术了。虽然他的马车已经足够大了,总体来说也算是平稳,不过朱雄英还是觉得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朱雄英觉得闲着也是闲着,就问道,“九江表兄,今日吾等大约行多少路程?”

    李景隆就立刻回答,“回殿下,今日当行三十五里,前头就是驿站。”

    朱雄英微微点头,又问道,“都说行军打仗,我大明强军急行军,大约多少里?”

    李景隆立刻回答说道,“回殿下,常行军大约一日三四十里,若抛去全部辎重、轻装简行,大约可达百里。《孙子兵法》有云: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这些朱雄英在一些兵法当中也曾看到过,一般情况下行军速度,确实每日也就是三四十里。这样才可以保证战斗力,这还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可以做到的。

    李景隆继续说道,“国朝用兵,设二十四塘骑兵,塘骑每人之间相距一里,广泛散布遥相呼应,最多可散布二十余里。塘骑侦测四方,行军前方的道路、水源都需探查,大军方好行军。”

    这也是明朝用兵的一个特点,大部队的前头都有塘骑,这也就是探马了。

    其实就算是有塘骑,一些经验丰富的大将也可能出意外。比如说李文忠,当年在土剌河一带击败北元将领哈剌章、蛮子后,结果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找不到水源、迷了路,险些全军覆没。

    朱雄英也是在和李景隆等人聊着一些用兵的策略、尝试,比如行军速度,或者是一些行军的要领,这些都是值得好好学习的。

    其实打仗也就是这样,一般都是几天乃至几个月都在赶路,只是在数个时辰、半天的时间真正的作战。

    在聊完行军的话题,也聊起来了战阵。

    朱雄英其实也听一些老将提起,两军对垒的时候,战阵非常关键。实际上杀伤敌人的时候,就要看阵型。一旦阵型垮掉,很容易就被冲散、溃败,打仗时死伤最多的其实就是溃散之后。

    所以一些强军,都是令行禁止,对于战阵的要求极其严格。而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敌人,自然也需要以不同的阵型来应对。

    大明的军队阵法多是和宋代阵法相似,主要有常阵、平戎万全阵、和本朝八阵。再细分的话,还有先锋阵、策先锋阵、大阵、前阵、东西拐子马阵、无地分马、拒后阵、策殿后阵等......

    这些东西可不是戏文里随便说说的,打仗的时候确实就是要求阵型严格。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通过合理排兵布阵发挥最佳效能、克敌制胜,这些也都是对于一个合格将领的基本要求。

    朱雄英认真的听着、学着,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他还有很多感兴趣的东西。

    这些也都是需要学习的,或许以后才能有机会一展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