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周易大发现》(四十八)

《周易大发现》(四十八)

    卷五:发现了《周易》学术

    第三章:《易传》对《周易》的学术研究

    第一节:序论

    《易传》是东周后期与西汉前期对两种《周易》文本的学术汇编,其中有对春秋文本《周易》的学术,更主要的是对数字卦爻式《周易》(今本《周易》)的学术。到汉武帝独尊儒术时,把认为是孔子作的《易传》和今本《周易》一并尊奉为“经”,称《易经》。

    在讲述《易传》是如何解释与论述《周易》一书前,我们先听听现代学者对《易传》的研究成果。以加深对《易传》的认识。

    《辞源》对《易传》的解释:“《周易》的组成部分,包括《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史记称“易大传”。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纬书”称孔子所作,不足信,参见“十翼”。”

    《辞源》对“十翼”又是这样的解释:“即《易传》。相传孔子作。据近人研究,大抵系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的作品。“翼”有辅助之意。是解释《周易》的十篇著作(《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的总称。”

    《辞源》是目前的大型辞书,也是最权威的辞书。我们已知《辞源》对《易传》的解释。

    还有一部比较权威的“易学”著作,曾掌握“易学”半壁江山的北大教授朱伯昆主编的《易学基础教程》一书绪论里有这样的说法:“《周易》原本是西周时期形成的占筮典籍,即算卦用书,但在后来流传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解释《易经》的著作,称为《易传》……《易传》解经的特点是,将西周作为占筮用的典籍哲理化,使其成为讲义理的典籍,为《周易》奠定了理论基础。”

    “《易经》作为西周时期算命的书,由六十四个卦象和解释卦象的卦爻辞组成,其解释卦象的文字即经文十分古奥,后人往往不易理解,卦象如何如何的?某卦象下如何系之某卦爻辞?也难以理解,如何依《易经》算命;为什么《易经》一书能算命,也需要加以解释。这样自然形成了解释《易经》的各种著作,先秦时期形成的《易传》即十翼,即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写作的。”(《易学基础教程》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在《易学教程》第三章第一节里又这样说:“如前所述,《易经》是周人占筮记录的系统化,古人依据其中的卦爻象和卦爻辞推断人事的吉凶,是一部算命的书。《易传》是对春秋战国以来各种《易经》解说的总结。早在春秋时期,有些人就企图摆脱宗教巫术的束缚。从理性的角度对《周易》进行改造。子服惠伯说:“易不可以占险”,孔子提出学易“不占而已矣”,而注重“观其德义”,已经开始不把《周易》用于占筮,而作为分析客观事物和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境界的依据,人们对《周易》的态度有了一个根本的变化。这样人们逐步赋予《周易》卦爻象和卦爻辞以新的内容和含义,使其成了表述哲学思想的工具。《周易》的性质一点一滴地改变。哲学观点也在一点一滴地积累。到了战国时期随着人们理性的进一步觉醒和思想的解放,人们对《周易》的框架结构作出了全面的哲学解释,根本上改变了它的巫术性质,终于打破了迷信的领域,《易传》就是这类解《易》著作的一个汇集。儒家的伦理观念,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天道观,成了《易传》解《易》的指导思想。占筮书变成了一部哲学书。”(《易学基础教程》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第124页)

    这是《易学基础教程》里对《易传》如何解释《周易》,并认为《易传》把《周易》这部筮书改头换面成了哲学的说法。首先这里我们要明确所引述《易学基础教程》那几段话里交替出现的《易经》、《周易》、《易》。在《易学基础教程》的编著者们所认为的是同一概念,这里所称的《易经》或《易》,即指《周易》。

    《易学基础教程》里这些说法,可以说是当今最权威的说法了。因为朱伯昆先生是北大的名教授,又是东方易学研究会会长。朱伯昆先生又写出过一部150万字的《易学哲学史》,又为主编在其摩下都是著名教授或是著名的研究学者而偏著出版《周易通释》。不过这些书里一样的是“《易经》本身是占卜的书,《易传》把哲学化了”的奇论。正如这《易学基础教程》一书以朱伯昆旗下的编著者都是知名学府里的知名教授和最高研究机构里的知名研究学者,这说法能不认为是权威的研究成果么?

    我们再看哲学史家张岱年有一篇“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文章,其说法是:“《易大传》是《周易》上下经的解说,但他的解说却不一定合乎《周易》经的原意。《易大传》有解说古经时提出了若干关于宇宙人生的创造性见解,就思想的深度而论,可以说达到了先秦哲学的最高水平。《大传》十篇,不是一个人写的,也非一个时期写成,但各篇的观点还是相互协调的,并无彼此冲突之处。因而十篇的哲学学说构成了一个宏阔的体系。(《周易二十讲》廖名春选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246页)

    那么《易传》是如何解释,解说《周易》的,是否如《易学基础教程》里说的:“为什么《易经》一书能算命,也需要加以解释。这样自然形成了解释《易经》的各种著作,先秦时期形成的《易传》即十翼,即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写作的”,以及“因《易传》使筮卜的《周易》一点一滴地改变成为一部哲学书”的这种说法吗?

    通过以上说法已知《易传》是释解《周易》的,但以上的说法内容是不是正确,我们通过后面的评说就知道了。

    而在学术上,《易传》的产生是历来就有争议的,有不同的说法。而我们认为现通行本《易传》内容产生的时间,上到东周后期下至西汉前期,是面对两种《周易》文本做为研究对象。这么长时间里所产生的对《周易》研究解释或以《周易》之名义产生的学术文章。是有不同的时期里产生的不同篇目内容的《周易》学术文章,到西汉中期才定型为《易传》或叫“十翼”的名称(《史记》里称易大传和十翼称法),并被上升到经的地位与今本《周易》合二为一称《易经》。

    《易传》里的内容主要是西汉前期及之前的时期里,为儒门不同人面对繇题式《周易》和数字爻题《周易》文本,写出的《周易》学术文章,在流传到西汉前期被整理或篡入新的内容而编篡汇集为七篇内容,称《易传》。本来是七篇内容,又把其中的一些文章附在今本《周易》一书里分上下经的内容,故又变成了“十翼”之说。无论称《易传》或“十翼”,都是西汉时期才出现的称法。自然《易传》里收集的易学文章,是上至东周后期产生的“易象”,下至西汉前期编撰定型的《系释传》。这称《易传》内容的《周易》学术文章,是无疑横跨几百年的历史。这是《易传》内容产生的时间。要说《易传》里那七篇文章产生的具体年代及作者是谁更是无从考证,实则也没有必要。传统上说的是孔子作“十翼”,这说法显然是不能成立的。这是以圣人之名,而使《易传》成为“经”的地位之政治目的而已。至于说《易传》是对《周易》经的解释,那么是如何的解释?我们还是从《易传》内容来看一看到底是如何解释的。

    我们现在看到传承下来的今本《周易》读本,是在所谓卦爻辞后面附有属《易传》里的《彖》与《象》文。而唯《乾》、《坤》两卦后附有属《易传》的《文言》。而《易传》里的《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内容,而是在今本《周易》一书的后面单列着,而整个帝制里就是这种《易经》范式。

    今本《周易》里被称谓的卦辞后面附有“《彖》曰”,学者们认为这是解释卦辞的,是断定一卦的基本观念。“《彖》曰”后面又跟着“《象》曰”,被称为《大象》文,这是区别于所谓爻辞后面的“《象》曰”。所谓爻辞后面的《象》曰,称《小象》。一般认为《大象》文是依据一卦的基本观念,阐发其政治与人生观的。《小象》文是解释爻辞所发挥出的基本观念。所谓《系辞传》是总论全部《周易》(即今本《周易》)的基本观点,阐发这些基本观点应如何普遍地应用与自然和社会。《文言》是附在《乾》《坤》两卦后面,这是专论《乾》《坤》两卦的基本观念了。《说卦》、《序卦》、《杂卦》都是随《系辞传》附在今本《周易》一书后面的。《说卦》一文,学者们认为是总结八卦所代表的事物和所体现的原理及其变化。《序卦》是对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说明。《杂卦》说明各卦之间的关系和刚柔对立的意义。

    总之,《易传》不是原创《周易》的学术,是对算卦格式的两种文本《周易》(即外在形式是用来算卦,内容原本是讲述的政治哲学而篡改分割成卦爻辞)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