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道理
书迷正在阅读:玄之灵、水母人、小昌天帝、在崩坏,你也得背书啊、步剑庭、酒马醉春风、仙罹、直播健身,我竟然举世无敌、网游之骑士的荣耀与忠诚、为美好的提瓦特献上祝福
朱塬回到家,已经是未初时分,下午的一点多钟。
带回了一副对联。
因为午饭时说起,老朱爽快答应,吃罢饭就来了兴致,再加上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的顺势请求,当场让人找来大张红纸,挥笔而就。
正是朱塬前一天晚上想到的那句。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还有横批:福寿同春。
这是廿八那日打算贴大门的,至于其他小门,当然只能朱塬自己搞定。
不过,朱塬还是另外要了几个‘福’字,并且说了说关于‘福’字要在屋内倒着贴的含义,老朱也觉得很好,转眼写了一叠,说是其他臣子也要送一些,当然,自家皇宫里,贴一贴也是必要的。
再就是,顺便还说了说吃饭时忘记提的广告的事情。
又是一番道理。
朱塬觉得,自己早就又该多一个别号:朱道理。
嗯。
不知道距离集齐一百零八个名字证道飞升还差多少?
老朱开始不太情愿,觉得这种事,太不正经,不过,到底还是被朱塬说服。
因为朱塬拿了另外一件事举例。
驿站。
大明的驿站系统,将来想要不成为国家的负担,也是要进行一定的商业化运营的。若不然,万一将来无以为继,导致什么李自成啊李自成啊李自成啊之类的因此失业,那可麻烦。《大明月刊》,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样。甚至,如果不主动进行商业运营,只靠国家补贴进行基本的运作,将来,很可能沦为别人的喉舌。
为什么?
谁有钱,谁说话就硬气啊!
你一群穷光蛋的杂志社编辑,一年挣不到几个钱,那么,我给,1000两够不够,不够,1万两呢……我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你按照我的想法发布文章。
这文章……
这就不说了。
反正,老朱就同意了。
到底不情愿,于是,还亲自给广告定了价,按照朱塬给的参考,确定为1000两银子一页,并且,每期广告不得超过10页,做广告者,还要进行严格审核,若有弄虚作假,将严厉处罚!
朱塬觉得不错。
因为,老朱说的处罚对象,是投广告的,并没说《大明月刊》要承担连带责任之类。
总的来说,满载而归。
回到家,没来得及去午休,事情就一件接一件。
明州,华高的年礼到了。
说来也巧,按照时间推算,自家廿二那天送出的年礼,差不多也是今天抵达明州。
来送礼的是华福,华高的管家,早前有过照面。
华福本来在金陵这边看守老宅,明州的三个小妾一起怀孕后,也就赶了过去,这边……因为一直也没有女主人,更别说少爷小姐,也就无所谓。
这次是特意赶回来。
朱塬也难免问起明州的事情,特别是华高的身体,和怀孕的三个小妾的状况。
华福也知无不言。
因为有了后,华高这几个月来都很精神,三位如夫人的身体也都很好。不过,另外一件事,华高想要再纳几房妾室多生几个的事情,黄了,因为,三位如夫人听说了,顿时就一起感觉不舒服了,一阵闹腾。
后来还请了一位道士,劝诫华高要珍惜福缘,如此之类。反正,之后,华高就再不提继续纳妾的事情了。
朱塬猜测这道士应该是三个小妾请来的,看华福表情,大概也有类似的心思,或许,以华高的精明,肯定能够猜到。但能猜到是一方面,道士的话,还是要信的。
这年代都迷信。
朱塬自己回来后都开始迷信了。
这么说了一会儿话,刚送走华福,宋濂就到了。
皇帝陛下派来,一方面是谈一谈对联的事情,老朱交给了这位御用文人,另一方面,是下一期的《大明月刊》。
已经确定,年节时,百官会放假五天。
当然,初一的正旦大朝会并没有取消,但之后,除非有紧要事情,否则,大家都可以歇到初五。
这就意味着,想要好好歇一歇,明年一月份,洪武二年的第一期《大明月刊》,最好是在年节之前定下。
实际上,已经定下了不少。
三件大喜事,‘平灭夏国’、‘明州冬捕’和‘青霉素’,这是重中之重。
只是这三件事,初步估算就要占据二三十页的内容。
再然后,今天上午正式确定的第一个‘三年计划’,上一期已经有所提及,这一期,会更加正式。
还有《经济之学》的‘生产篇’,也是老朱交代的,要摘要一些,进行刊登。
另外就是近期朝廷内外的各种大小事件,重要的官员职位调动,登闻鼓的设立,这个月定下的一些服饰规格和觐见礼仪,等等等等。
嗯。
当然了,《红楼梦》的第三回,还有‘聊斋志异’的最新一篇,这也不能少。
再加上突然又多出来的广告。
为了显得正经一些,朱塬确定了也将做成一个栏目,‘广而告之’。
总的来说,计划的100页,这次肯定还是不够。
老朱对此也已经发话,不过多费些纸张而已。
那就多费一些。
不过,对于广告,朱塬不打算占这便宜,计划自家来设计,并且用更加高档一些的纸张,做成让人看了就舍不得丢只想保存起来的精品页,再嵌入到月刊当中。还是当初的那个道理,这些广告页面,只要保存起来,那就是一份长久的广告。就像《大明月刊》本身,只要有人保存起来,就是一份长久的舆论影响。
朱塬正与宋濂在自家二院的正厅里聊着,忽然有内侍来报,工部尚书单安仁到了,一起来的,还有工部下辖水泥局的大使沈全。
说是水泥做出来了。
听完通报,朱塬立刻打发去请人进来,还拦住了要告辞的宋濂:“宋大人,恰好也一起看看,这水泥可是好东西,将来各种大型的基建工程都是用得上的。”
基建工程,这是新词。
因为负责《大明月刊》的缘故,宋濂倒是懂得,当下也就顺势道:“既如此,下官就一起看看。”
说着话,单安仁、沈全很快抵达,还有家丁跟着搬来了一堆东西,放在了院子里。
大家见礼过,等何瑄追着给自家大人穿上了裘衣,朱塬便出了门,一眼就看到了院内放在油布上的一系列水泥块,另外还有一排装在麻袋里的水泥粉末样品。
宋濂跟在朱塬、单安仁身边,来到一系列所谓水泥块近前,见朱塬毫不在意地蹲下,并没有跟着,而是问单安仁道:“这……怎有些是裂开了的?”
单安仁是刚刚从皇城赶来的。
对于沈全向朱塬报喜之前还记得通知自己,他很高兴,不愧尽力支持一场,此时正要跟着朱塬蹲下,听宋濂这么问,笑着示意沈全:“这个,让沈大使说一说罢?”
沈全也知道宋濂的身份,写出《谕中原檄》的那位,现在还是声名鹊起的《大明月刊》的主编,当下拱了拱手,又偏向了朱塬一些,解释道:“也是下官鲁莽,这……水泥干燥之后,想着先试一试硬度,若能到了平章大人所说的程度,才好给诸位上官报喜,于是……便让人用重锤击打。各位大人,这……虽是破了两个,但另外四个遭遇重击后却都是完好,即使是破的,也可见其坚硬。嗯……虽是如此,下官还是不管断定这是否就是平章所说的水泥,只好通报了尚书大人,一起过来让平章验看。”
沈全说完,蹲在地上的朱塬已经吩咐道:“那谁……也找一把锤子过来,不用太大。”
片刻后,一把小锤送了过来。
朱塬这边也已经更多了解了之前的测试经过,拿到了锤子,先转向面前粘了砖块的一堆。
其他几人,包括宋濂,也已经跟着朱塬蹲下,见某人用小锤敲啊敲,嘴里还念念有词,四十四十什么的,让人不明所以。
等朱塬艰难地分开一块青砖和水泥,宋濂评价道:“这东西,倒是比那糯米浆还要粘实。”
“是啊,”朱塬笑道:“只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肯定还是不能用来砌墙的,太奢侈。”
宋濂好奇:“平章打算做甚么?”
“这东西现在制造起来太繁琐,只会用于一些特殊的工程,比如各个大学的实验室,比如我正在筹划的博物馆。”
这么说着,朱塬蹲着挪到了粘了木板的两块最硬水泥面前,再次敲击。
随便梗了一下,很快敲下来一块,拿起打量片刻,又放下来仔细敲碎,一边问道:“这种,怎么烧出来的?”
沈全道:“这倒也是最繁琐一种,在平章所说石灰石和黏土之外,还加了铁粉、石膏等物,燃料也是煤炭,还是带了鼓风的炉子,只一个……烧制时间,那日平章提点后,下官就缩短了,只烧了三个时辰。”
沈全说着,还掏出一页纸递过来:“平章,这是此种水泥的详细烧制流程。”
朱塬接过展开,不忘朝单安仁和宋濂倾斜一些。
这种东西,没什么可保密的,只要花得起钱,承担得起高成本,都可以做。
单安仁故作打量,其实已经看过,宋濂倒是很有兴趣地瞄过来,大概看了一遍,说道:“倒是如那道家炼丹一般,太繁琐,也太耗费。”
“所以,暂时只能小规模应用啊。”朱塬说着,干脆将单子递给单安仁:“这工艺,工部来保存吧,另外,其他几种其实也都不错,粘度硬度之类,在我看来都是达标的,不过,嗯……既然要做,还是要做最好的,不管是实验室还是博物馆,都不能迁就,那就用这种。”
单安仁点头:“自是要最好的,何况,水泥局还在试制,或也能得到更好。”
“肯定要有更好的,”朱塬道:“比如,将来要试着研究可以在水下凝固的水泥。”
水下……凝固?
这下,别说宋濂,就连单安仁和沈全都觉得……难以想象。
见三人都是满脸的不太相信,朱塬拍了拍手,站起身道:“万事皆有可能,何况,这水下水泥,其实是很有必要的,将来我们要大规模修建各种桥梁,比如长江大桥,比如黄河大桥,其中桥墩部分,就需要相应的水泥。”
长江大桥?
黄河大桥?
即使单安仁看过朱塬那天在这边大宅内对工业时代的演示,此时,听某人这么说,还是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长江黄河,动辄都是数里宽,想要在其中建桥,何其困难?
不过吧,话又说回来,若只是桥墩,作为工部尚书,曾经的将作司卿,单安仁却是知道,没有那神奇的水下水泥,也是有法子做成的。就只是,在长江黄河上面……实在太难。
而且,单安仁现在也不是太关心这个。
既然朱塬已经确定了这就是他需要的水泥,跟着起身的单安仁稍微顿了顿,还是道:“平章,既然……这水泥做出来了,是否可以如那青霉素一般,向陛下报喜?”
医部最近的风光,单安仁可是很羡慕的。
朱塬笑着点头:“报啊,而且,嗯……恰好宋大人就在这里,我们稍后就商量一下,弄一篇漂亮的文章出来,还是明天早朝,你们带了样品过去,一起报给祖上。”
单安仁顿时露出喜色。
沈全更是有些难掩手足的颤抖。
然而,朱塬一边走向那一排麻袋里的水泥粉末样品,一边又道:“不过,伱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这水泥,肯定是比不了青霉素的,那是可以拯救万民的东西,而水泥,现阶段……应用范围很小,因此,也只能算是年底锦上添花的一桩小功劳。”
水泥的应用,其实是在未来。
现在,描绘前景再好,无法广泛应用,又不能如青霉素那样触动万民,功劳肯定一般。
单安仁和沈全却都下意识点头。
小功劳?
不介意。
这即将过年的承上启下时节,只要有功,给皇帝陛下一个好印象,就够了,足够了!
带回了一副对联。
因为午饭时说起,老朱爽快答应,吃罢饭就来了兴致,再加上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的顺势请求,当场让人找来大张红纸,挥笔而就。
正是朱塬前一天晚上想到的那句。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还有横批:福寿同春。
这是廿八那日打算贴大门的,至于其他小门,当然只能朱塬自己搞定。
不过,朱塬还是另外要了几个‘福’字,并且说了说关于‘福’字要在屋内倒着贴的含义,老朱也觉得很好,转眼写了一叠,说是其他臣子也要送一些,当然,自家皇宫里,贴一贴也是必要的。
再就是,顺便还说了说吃饭时忘记提的广告的事情。
又是一番道理。
朱塬觉得,自己早就又该多一个别号:朱道理。
嗯。
不知道距离集齐一百零八个名字证道飞升还差多少?
老朱开始不太情愿,觉得这种事,太不正经,不过,到底还是被朱塬说服。
因为朱塬拿了另外一件事举例。
驿站。
大明的驿站系统,将来想要不成为国家的负担,也是要进行一定的商业化运营的。若不然,万一将来无以为继,导致什么李自成啊李自成啊李自成啊之类的因此失业,那可麻烦。《大明月刊》,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样。甚至,如果不主动进行商业运营,只靠国家补贴进行基本的运作,将来,很可能沦为别人的喉舌。
为什么?
谁有钱,谁说话就硬气啊!
你一群穷光蛋的杂志社编辑,一年挣不到几个钱,那么,我给,1000两够不够,不够,1万两呢……我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你按照我的想法发布文章。
这文章……
这就不说了。
反正,老朱就同意了。
到底不情愿,于是,还亲自给广告定了价,按照朱塬给的参考,确定为1000两银子一页,并且,每期广告不得超过10页,做广告者,还要进行严格审核,若有弄虚作假,将严厉处罚!
朱塬觉得不错。
因为,老朱说的处罚对象,是投广告的,并没说《大明月刊》要承担连带责任之类。
总的来说,满载而归。
回到家,没来得及去午休,事情就一件接一件。
明州,华高的年礼到了。
说来也巧,按照时间推算,自家廿二那天送出的年礼,差不多也是今天抵达明州。
来送礼的是华福,华高的管家,早前有过照面。
华福本来在金陵这边看守老宅,明州的三个小妾一起怀孕后,也就赶了过去,这边……因为一直也没有女主人,更别说少爷小姐,也就无所谓。
这次是特意赶回来。
朱塬也难免问起明州的事情,特别是华高的身体,和怀孕的三个小妾的状况。
华福也知无不言。
因为有了后,华高这几个月来都很精神,三位如夫人的身体也都很好。不过,另外一件事,华高想要再纳几房妾室多生几个的事情,黄了,因为,三位如夫人听说了,顿时就一起感觉不舒服了,一阵闹腾。
后来还请了一位道士,劝诫华高要珍惜福缘,如此之类。反正,之后,华高就再不提继续纳妾的事情了。
朱塬猜测这道士应该是三个小妾请来的,看华福表情,大概也有类似的心思,或许,以华高的精明,肯定能够猜到。但能猜到是一方面,道士的话,还是要信的。
这年代都迷信。
朱塬自己回来后都开始迷信了。
这么说了一会儿话,刚送走华福,宋濂就到了。
皇帝陛下派来,一方面是谈一谈对联的事情,老朱交给了这位御用文人,另一方面,是下一期的《大明月刊》。
已经确定,年节时,百官会放假五天。
当然,初一的正旦大朝会并没有取消,但之后,除非有紧要事情,否则,大家都可以歇到初五。
这就意味着,想要好好歇一歇,明年一月份,洪武二年的第一期《大明月刊》,最好是在年节之前定下。
实际上,已经定下了不少。
三件大喜事,‘平灭夏国’、‘明州冬捕’和‘青霉素’,这是重中之重。
只是这三件事,初步估算就要占据二三十页的内容。
再然后,今天上午正式确定的第一个‘三年计划’,上一期已经有所提及,这一期,会更加正式。
还有《经济之学》的‘生产篇’,也是老朱交代的,要摘要一些,进行刊登。
另外就是近期朝廷内外的各种大小事件,重要的官员职位调动,登闻鼓的设立,这个月定下的一些服饰规格和觐见礼仪,等等等等。
嗯。
当然了,《红楼梦》的第三回,还有‘聊斋志异’的最新一篇,这也不能少。
再加上突然又多出来的广告。
为了显得正经一些,朱塬确定了也将做成一个栏目,‘广而告之’。
总的来说,计划的100页,这次肯定还是不够。
老朱对此也已经发话,不过多费些纸张而已。
那就多费一些。
不过,对于广告,朱塬不打算占这便宜,计划自家来设计,并且用更加高档一些的纸张,做成让人看了就舍不得丢只想保存起来的精品页,再嵌入到月刊当中。还是当初的那个道理,这些广告页面,只要保存起来,那就是一份长久的广告。就像《大明月刊》本身,只要有人保存起来,就是一份长久的舆论影响。
朱塬正与宋濂在自家二院的正厅里聊着,忽然有内侍来报,工部尚书单安仁到了,一起来的,还有工部下辖水泥局的大使沈全。
说是水泥做出来了。
听完通报,朱塬立刻打发去请人进来,还拦住了要告辞的宋濂:“宋大人,恰好也一起看看,这水泥可是好东西,将来各种大型的基建工程都是用得上的。”
基建工程,这是新词。
因为负责《大明月刊》的缘故,宋濂倒是懂得,当下也就顺势道:“既如此,下官就一起看看。”
说着话,单安仁、沈全很快抵达,还有家丁跟着搬来了一堆东西,放在了院子里。
大家见礼过,等何瑄追着给自家大人穿上了裘衣,朱塬便出了门,一眼就看到了院内放在油布上的一系列水泥块,另外还有一排装在麻袋里的水泥粉末样品。
宋濂跟在朱塬、单安仁身边,来到一系列所谓水泥块近前,见朱塬毫不在意地蹲下,并没有跟着,而是问单安仁道:“这……怎有些是裂开了的?”
单安仁是刚刚从皇城赶来的。
对于沈全向朱塬报喜之前还记得通知自己,他很高兴,不愧尽力支持一场,此时正要跟着朱塬蹲下,听宋濂这么问,笑着示意沈全:“这个,让沈大使说一说罢?”
沈全也知道宋濂的身份,写出《谕中原檄》的那位,现在还是声名鹊起的《大明月刊》的主编,当下拱了拱手,又偏向了朱塬一些,解释道:“也是下官鲁莽,这……水泥干燥之后,想着先试一试硬度,若能到了平章大人所说的程度,才好给诸位上官报喜,于是……便让人用重锤击打。各位大人,这……虽是破了两个,但另外四个遭遇重击后却都是完好,即使是破的,也可见其坚硬。嗯……虽是如此,下官还是不管断定这是否就是平章所说的水泥,只好通报了尚书大人,一起过来让平章验看。”
沈全说完,蹲在地上的朱塬已经吩咐道:“那谁……也找一把锤子过来,不用太大。”
片刻后,一把小锤送了过来。
朱塬这边也已经更多了解了之前的测试经过,拿到了锤子,先转向面前粘了砖块的一堆。
其他几人,包括宋濂,也已经跟着朱塬蹲下,见某人用小锤敲啊敲,嘴里还念念有词,四十四十什么的,让人不明所以。
等朱塬艰难地分开一块青砖和水泥,宋濂评价道:“这东西,倒是比那糯米浆还要粘实。”
“是啊,”朱塬笑道:“只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肯定还是不能用来砌墙的,太奢侈。”
宋濂好奇:“平章打算做甚么?”
“这东西现在制造起来太繁琐,只会用于一些特殊的工程,比如各个大学的实验室,比如我正在筹划的博物馆。”
这么说着,朱塬蹲着挪到了粘了木板的两块最硬水泥面前,再次敲击。
随便梗了一下,很快敲下来一块,拿起打量片刻,又放下来仔细敲碎,一边问道:“这种,怎么烧出来的?”
沈全道:“这倒也是最繁琐一种,在平章所说石灰石和黏土之外,还加了铁粉、石膏等物,燃料也是煤炭,还是带了鼓风的炉子,只一个……烧制时间,那日平章提点后,下官就缩短了,只烧了三个时辰。”
沈全说着,还掏出一页纸递过来:“平章,这是此种水泥的详细烧制流程。”
朱塬接过展开,不忘朝单安仁和宋濂倾斜一些。
这种东西,没什么可保密的,只要花得起钱,承担得起高成本,都可以做。
单安仁故作打量,其实已经看过,宋濂倒是很有兴趣地瞄过来,大概看了一遍,说道:“倒是如那道家炼丹一般,太繁琐,也太耗费。”
“所以,暂时只能小规模应用啊。”朱塬说着,干脆将单子递给单安仁:“这工艺,工部来保存吧,另外,其他几种其实也都不错,粘度硬度之类,在我看来都是达标的,不过,嗯……既然要做,还是要做最好的,不管是实验室还是博物馆,都不能迁就,那就用这种。”
单安仁点头:“自是要最好的,何况,水泥局还在试制,或也能得到更好。”
“肯定要有更好的,”朱塬道:“比如,将来要试着研究可以在水下凝固的水泥。”
水下……凝固?
这下,别说宋濂,就连单安仁和沈全都觉得……难以想象。
见三人都是满脸的不太相信,朱塬拍了拍手,站起身道:“万事皆有可能,何况,这水下水泥,其实是很有必要的,将来我们要大规模修建各种桥梁,比如长江大桥,比如黄河大桥,其中桥墩部分,就需要相应的水泥。”
长江大桥?
黄河大桥?
即使单安仁看过朱塬那天在这边大宅内对工业时代的演示,此时,听某人这么说,还是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长江黄河,动辄都是数里宽,想要在其中建桥,何其困难?
不过吧,话又说回来,若只是桥墩,作为工部尚书,曾经的将作司卿,单安仁却是知道,没有那神奇的水下水泥,也是有法子做成的。就只是,在长江黄河上面……实在太难。
而且,单安仁现在也不是太关心这个。
既然朱塬已经确定了这就是他需要的水泥,跟着起身的单安仁稍微顿了顿,还是道:“平章,既然……这水泥做出来了,是否可以如那青霉素一般,向陛下报喜?”
医部最近的风光,单安仁可是很羡慕的。
朱塬笑着点头:“报啊,而且,嗯……恰好宋大人就在这里,我们稍后就商量一下,弄一篇漂亮的文章出来,还是明天早朝,你们带了样品过去,一起报给祖上。”
单安仁顿时露出喜色。
沈全更是有些难掩手足的颤抖。
然而,朱塬一边走向那一排麻袋里的水泥粉末样品,一边又道:“不过,伱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这水泥,肯定是比不了青霉素的,那是可以拯救万民的东西,而水泥,现阶段……应用范围很小,因此,也只能算是年底锦上添花的一桩小功劳。”
水泥的应用,其实是在未来。
现在,描绘前景再好,无法广泛应用,又不能如青霉素那样触动万民,功劳肯定一般。
单安仁和沈全却都下意识点头。
小功劳?
不介意。
这即将过年的承上启下时节,只要有功,给皇帝陛下一个好印象,就够了,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