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唐憨婿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五十七章 国之栋梁!

第三百五十七章 国之栋梁!

    李二陛下心情很郁闷。

    原先他以为,自己已经将天下英才尽收囊中,可到了今天才发现,总有些人才是无法通过科举取仕被发掘出来的。

    就像陆恒这小子。

    若不是当初被荥阳郑氏逼迫,导致其不得不铤而走险,弄出改良的制盐法,李世民恐怕这辈子都看不见他。

    更别说什么重用,什么当女婿了!

    陆恒的底细,李二陛下早就调查过,清清楚楚的。

    这憨子自幼就臭名远扬,憨得离奇,若非有个好老爹护着,大概活不到十岁就要被人给揍死。

    书,那更是懒得看。

    就这样的家伙,先改良制盐法,后发明高度酒、琉璃瓶,还有什么火药炸弹不计其数,如今的计划更是几乎要将整个大唐所有世家抄底。

    科举,以陆恒原先的商户籍贯,考都不可能让他去参加。

    可难道他就不算是个人才了吗?绝对是!

    沉默良久之后。

    李二陛下长叹了一声,道:

    “日升啊,朕如今总算是想明白,你当初为何非要弄那造价低廉的书籍造福寒门学子了。”

    “还有那些乞儿巷里找来的孩子们……”

    “他们,和你,才是这泱泱大唐未来的国之栋梁啊!”

    世家冥顽,早已深陷进儒家的固化思维里,行将就木。

    整片华夏大地,纵使朝代不断更迭,却仍旧是一潭死水的模样。

    明明时间过去了数百年近千年,可他们弄出来的新鲜事物,竟然只是对秦朝时的木轨加以改进,将其变成了铁轨。

    这正是因为,当初的大秦虽然被始皇帝焚书坑儒,坑的却只是些方士,他本人重法家,但一统六国也大量使用了墨家技术和人才。

    先秦时代,是华夏几千年来最有可能蓬勃发展出科技文化的时代。

    偏偏秦灭以后,苟延残喘的百家又遇上了汉武帝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自此,这片大地再也没有了科学发展的土壤。

    没了思想碰撞,再多的变化也是死水罢了。

    陆恒慢悠悠地想着这一切。

    对他这个理科生而言,了解到的历史并不算多,可仅仅从课本上知道的这部分,就足够让人怒其不幸哀其不争。

    既然来了大唐,错过了百家争鸣没关系,有了地位,有了跟李世民交谈的身份,他就必须为改变做点什么。

    “我不是什么国之栋梁,我教出来的那些学生也不是。”

    陆恒开口,再也不是以前那副没皮没脸的模样,同样没有胡说八道。

    他轻声道:

    “父皇,我弄这么大的动静出来,只想告诉您一件事。”

    “知识是进步的阶梯。”

    “人才,就是生产力。”

    “印发免费书籍扶持寒门子弟,开办技术学堂教导流离失所的乞儿,这些只不过是种子而已。”

    “我活着的时候,大唐或许可以往前狠狠地迈几步,但不能全靠我一人。”

    “重要的是,这些种子传开之后,他们能在大唐开出什么样的花来!”

    “老是有人说我的想法大逆不道……”

    “可我觉得,人定胜天,您也一定希望,我们在遇到天灾之时,有人自己的办法应对。”

    “今天我们可以用钢铁载人飞驰,以后就能用钢铁载人上天!”

    “总有一天。”

    “普天之下,莫非唐土。率土之滨,莫非唐人!”

    自从认识到现在,陆恒从来没有如此认真地讲过这种话。

    李世民听得愈发心怀激荡!

    上古时,三皇五帝皆为人皇。

    但从周朝开始,皇帝就成了天子,老天的儿子。

    从那以后,千年皆是如此,往后的皇帝也就认了。总归对掌管天下没坏处,当老天的儿子又怎么样呢?不丢人。

    可今天。

    陆恒慷慨激昂,要人定胜天。

    要将大唐本就不小的疆域再次扩大,要用人力对抗天灾。

    只要是个有心气儿的皇帝,便不可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一旦做成,那就是能超越秦始皇的千古一帝!

    “好!好志气!”

    李世民骤然爆发出一阵狂笑!

    他使劲拍着陆恒肩膀,声音爽朗,血脉贲张:

    “陆恒,陆日升,从今往后,你要做什么便直接跟朕讲,有道理的,朕一概放手让你去做。”

    “钱,朕的国库得要。”

    “地,你也放手施为尽管去拿!”

    “不论拿下多少,百年之内,那里的税收全部归你自己。”

    “朕也信你会用这些税收,给朕创造更大的惊喜!”

    “权放给你了。”

    “这个军令状,你敢不敢接?”

    陆恒也笑了。

    他冲李世民行了穿越以来最为标准的一个礼。

    “莫敢不从!”

    ………………

    贞观酒的销量没有出乎预料,开春之后,大家没了生存上的压力,再次将自己囊中所有钱财都疯狂押在了这只生金蛋的母鸡上。

    太原王氏,王珪府上。

    王崇基兴奋地跳下马车冲进了书房。

    “爹,爹!您当初的预料果然没有错啊!”

    “今日的西市热闹极了,冬天那会儿一瓶酒都卖不出去,可如今,那里已经又开始卖酒,而且抢疯了!”

    他眉飞色舞地跟自家父亲讲起西市见闻:

    “您是不知道啊,西市还有许多没有带酒也没有带钱财去的人,他们现在后悔得不得了。”

    “全都是冬天想尽办法将酒给贱卖了的!”

    “那时候,一瓶酒几十贯钱都有人卖,如今却又卖到了接近三百贯。”

    “他们血都快怄出来了,哈哈哈!”

    王珪毕竟是当朝宰相,见过不少风雨,终究比年轻气盛的儿子要稳重不少。

    他抬头看看王崇基,淡淡道:

    “笑人家作甚?同咱们家一样的富贵人家,哪有贱卖的。”

    “冬日贱卖酒水的人,大都是家里没米揭不开锅,或是买不起炭火了,生活所迫,你在这里笑?”

    此话一出,王崇基瞬间就跟霜打的茄子一般把嘴给闭上了。

    没办法,见了王珪,他就是只见了猫的耗子。

    看儿子已经知道说错了话,王珪语气放松了些。

    “不要在长安卖,去打听打听江南那边是什么价格。”

    “如今在西市收酒的那帮人,多半也是其他世家派出来的,别上这些当,凭白让别人捡了便宜。”

    王崇基松了口气,当即拱手。

    “是,儿子晓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