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抵达南京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正文卷第225章抵达南京最新网址:徐渭看着高台上的苏泽,再看看被他鼓动起来的浙江士子们,心中叹息一声,这也算是另类达成目标? 其实苏泽所讲的“诸夏主义”,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汉儒讲的“大公羊主义”就是这么一回事。 到了唐代的边塞体诗歌大行其道,曾经的儒家文化是充满了扩张型和侵略性的。 只可惜到了大明的时候,儒学已经逐渐失去了这些特性。 不过苏泽也算是帮了徐渭一把,挑起了浙江士子对倭寇作战的热情。 徐渭登台,向苏泽拱手说道:“浙江徐渭,见过苏解元。” 徐渭在打量苏泽,苏泽也在打量徐渭。 在苏泽那个时空,徐渭的命运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少年扬名,多年不第,三十岁协助胡宗宪抗倭,却在功成名就之后被胡宗宪狱案连累下狱,在狱中多次自杀,被好友营救之后暂时出狱,却因为狂病发作将继室杀死再次入狱。 后来遇到了大赦天下,又在好友辩护下出狱,出狱后周游天下,最后潦倒而亡。 而此时的徐渭应该刚刚接收胡宗宪的邀请,成为胡宗宪的幕僚协助他抗倭。 苏泽在叹息一声,抗倭功臣最后不得善终,这其中或许有种种内幕,也或者有些人死的确实咎由自取。 但历史是有记忆的,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做的事情,往往会给后世做决策的时候提供参考。 抗倭功臣不得善终,后世被委任一方的大臣又会怎么想? 主持变法的张居正死后被清算,万历朝后期的首辅个个都变成不粘锅,再也没有大臣愿意和张居正一样挑起国家重任。 回过神来,苏泽对徐渭见礼,徐渭对众人说道:“本次衢州书院文会暂时休会,徐某有几句话想要对苏解元说。” 徐渭引着苏泽来到衢州书院的后院,衢州书院后厢可以说是曲径通幽,绕过一排校舍竟然还有一座精巧的花园。 徐渭带着苏泽走进花园,水榭中有一座小凉亭。 两人在凉亭落座,徐渭说道: “多谢苏解元,这番诸夏蛮夷论若是能让浙江上下一致抗倭,徐某也算是不负胡巡抚所托了。” 徐渭坦坦荡荡的说道:“不瞒苏兄,本次文会徐某是应胡巡抚所托,目的就是让浙中士子同仇敌忾抗倭,苏解元刚刚一番话要比徐某准备的要更好,不愧是福建的解元郎。” 徐渭真诚的对苏泽说道,反而让苏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史书上说徐渭虽通权术,知兵法,但是天性赤子,对人对事都非常真诚,现在看来果然是这样的。 苏泽拱手说道:“苏某搅合了徐兄大事,实在有愧。” 徐渭笑了笑说道:“无妨无妨,文会辩论本来就是畅所欲言,苏兄所说的徐某也觉得很有道理,只是光是为了平定倭寇朝廷就已经竭尽全力了,想要反攻倭国本土,恐怕是力所未及啊。” 苏泽只是笑笑,他当然没有指望以大明的拉胯实力能够进攻倭寇,重提“诸夏蛮夷论”,苏泽只不过是为了日后的事情打基础。 见到苏泽没有继续说话,徐渭说道: “解元郎是要去南北二京入监吗?” 苏泽点头说道:“我与好友准备去南京国子监入监,赶上这次衢州书院的文会也是恰逢其会。” “解元公年轻轻轻就中举人,日后前途远大。” 徐渭还有半句话没说,苏泽如今一腔热血,却不知道朝堂的险恶,等他日后位列宰辅的时候,恐怕就没有这番少年意气了。 徐渭想到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也是如此意气飞扬,可十年科场毫无寸进,蹉跎了大把光阴,这也是为什么徐渭接受胡宗宪的邀请,他太需要一次“人生的胜利”来肯定自己的价值了。 徐渭对苏泽说道:“衢州文会后,徐某就会北上杭州协助胡巡抚抗倭,苏兄呢?” 苏泽说道:“我等准备先去南京国子监报道,等入监之后再游历一番。” “那等苏兄去到杭州,徐某就在杭州扫榻欢迎苏兄了。” 徐渭又说道: “这次文会是苏兄获胜,按照我们衢州书院的规矩,苏兄要为衢州书院留下一副墨宝,这座勤修亭上的对联,就是阳明先生的墨宝。” 苏泽走出亭子,只看到一副对联,笔迹苍劲有力: “一等人无思无欲,力学可至; 两件事存理存心,勤修乃成。” 这算是一副劝学的对联,内容是: 要做世间第一等人物,只要努力修身减少自己的欲望,不作非分之想,只要下功夫就能达到。 两件事一定要做到,不违天理,存仁爱之心,日夜不辍,勤学苦练,才能达到。 苏泽叹息一声说道:“知易行难,阳明先生所说这两条虽然听起来简单,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徐渭也沉默,世人虽然好谈心学,可如今的士林风气下,还是空谈的多,真正实践的少,反而不是阳明先生当年提倡的那样了。 可圣人已死,圣人的学说也就不是圣人自己的了。 “苏兄可想好了留下什么墨宝?” 苏泽点头说道:“已然想好了。” 徐渭惊讶于苏泽的才思敏捷,他说道:“那就请苏兄再登台吧。” 两人再次返回书院广场的高台之上,徐渭坦然的对众人说道: “本次文会,福建解元公苏泽苏汝霖第一,诸位可有异议?” 台下的年轻士子中虽然有人不服气,让苏泽这个福建人拿了文会第一,但是苏泽所讲的“诸夏蛮夷论”,又很对年轻人的胃口,更是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徐渭宣布之后,没有人登台反对,徐渭宣布苏泽为文会第一,台下终于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 文会第一! 其中鼓掌最激烈的就是李贽、黄懋冲和赵秉忠了,苏泽能在浙江士子的文会中夺得第一,可是大大涨了福建人的脸。 只不过浙江士子们脸上似乎都不太好看,恐怕不会大肆宣传这次文会了。 徐渭对苏泽说道:“按照我们衢州书院的规矩,请解元郎留下墨宝。” 几个年轻读书人抬上桌子,又有人拿上笔墨纸砚,苏泽铺开纸拿起笔,徐渭亲自给苏泽研墨。 苏泽拿起毛笔,等到徐渭研墨好墨汁之后,就立刻在纸上挥毫泼墨,随着他一个一个字跃然纸上,徐渭的表情越发的精彩。 等到苏泽写完,徐渭对苏泽重重行了一个礼说道: “解元郎大才,徐某拜服!” 作为越中十子,徐渭恃才傲物是浙江读书人都知道的,大家纷纷好奇起来,到底能让徐渭如此心悦诚服的,苏泽到底写了什么? 要知道徐渭可是“诗文书画”皆精通啊,到底什么样的墨宝能让他如此心悦诚服? 这福建的解元还真的有点东西啊。 接下来的徐渭的一句话,更是震惊了书院中的浙中士子。 “苏兄这幅对联,可为书院门联!” 要知道书院的门联就等于是书院的“校训”,苏泽的这幅对联竟然能够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两名读书人手持长杆登上台,他们将苏泽所写的对联挂在长杆上,高高的举起,众人看到了苏泽所写的对联: 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因为是对联,苏泽这一次没有像“难得糊涂”那些写的那么杂乱,而是每一字仿佛都要从对联中跳出来,笔墨中充满了飞扬之气。 “好联!” 如果说之前的诸夏蛮夷论,还有读书人不服气,苏泽这幅对联一出,在场的浙江读书人就真的服气了! 这幅对联对仗精妙,更重要的是特别契合书院。 上联的读书声,对应的就是书院读书的场景,而苏泽下联的事事关心,又拔高了一个层次,指出读书人要心怀天下家国事的情怀! 又有哪个读书人能拒绝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呢!? 李贽更是说道:“衢州书院有此联,可名扬天下也!” 众多浙江士子对李贽怒目,但是仔细想想竟然有几分道理。 衢州书院曾经是天下文宗,可是自从王阳明去世之后,心学曾经遭遇过一段时间的打压。
心学聪王阳明死后也开始分裂,如今浙江学派的王畿虽然还在世,但是在大明文坛的影响力却并不强,浙江主要靠着“越中十子”撑着。 甚至王学浙派的影响力,还不如在贩夫走卒中讲学的泰州学派。 衢州书院实际上已经从全国性的大书院,没落成地方性的书院了。 而苏泽这幅对联一出,衢州书院反而要随着这幅对面扬名了! “好字!” 又有一名读书人喊道,众人再看苏泽的字,才发现这幅字笔墨飞扬,竟然是一种从没见过的字体。 可偏偏这幅字如其文,和这幅对联相得益彰。 徐渭对于苏泽的字也是啧啧称奇,他心悦诚服的说道:“汝霖的字,可以开宗立派也!” 苏泽谦虚了两声,突然说道:“徐兄,可否将那副字幡给我?” 徐渭抬头看到飘在空中的“禁海平倭”字幡,点头说道:“苏兄若是喜欢,就赠于你好了。” 苏泽看着这幅超大尺寸的字幡,暗道一定要让后代子孙好好保存! 文会结束之后,苏泽也随着参加了南孔家庙的祭礼。 南孔一脉失去了衍圣公的爵位,人丁也不如北孔兴旺,据说这一任家主身体不好,主祭的工作也让给了嫡子。 古老的祭礼庄严肃穆,祷告大成至圣先师保佑文脉不绝,齐聚衢州的浙江士子就重新启程,向南北二京而去。 衢州举人范从明也打点行囊,他也准备去南京国子监入监,于是和苏泽等人结伴而行。 有了范从明这个本地人同行,苏泽等一行人乘坐水路继续北上。 三月十五日,进入浙北之后水网变得密集,但是河流也变浅,浪船这样的大船就无法行驶了,众人改为乘坐小船继续北上。 浙江的地形是南方多山,而中北部则是丘陵和平原地貌,这里也就是所谓的江南鱼米之乡了。 但是坐在船上,苏泽却看到两边上等的田地多有抛荒,还能见到不少损毁的房屋,一行人的心情又沉重起来。 范从明叹息说道:“我们浙南山多地险可守,浙北可是被倭寇祸害惨了。” “这里已经是绍兴县界内了,从这里开始就是倭乱最严重的地区了,从这里尽量走大路,小心遇上倭寇。” 范从明提醒众人,苏泽让林德阳下令提高警惕,随时提防倭寇。 所幸的这一路有惊无险,只遇到一两支水匪,也都被林德阳带领部众吓跑了。 三月二十日,一行人抵达湖州,隔着阳澄湖就到江南地界了。 只可惜现在还是春季,没有大闸蟹可以吃,进入水网通畅的江南地区后,再次换上大船而行。 沿途依然是萧瑟的景象,和描述中的江南繁华景象完全不一样。 江南是整个大明最富庶的膏腴之地,如今江南都这幅样子,大明其他地方是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苏泽从沿途船驿看到的消息,关中地震死伤惨重,朝廷却没有足够的粮食救灾。 关中流民四处蔓延,更是导致北方疫病横行,现在饥民大军都已经抵达京师附近了。 可南方的情况也很糟糕,松江府和苏南诸县都被倭寇攻打过,如今已经快要到四月份了,零星倭乱不停,百姓也不敢下田干活,夏粮眼看着就来不及播种了。 江南是财赋钱粮重镇,江南的夏粮征收不上来,几年秋天京师就要饿肚子,据说朝廷在湖广等地区加派了田税,用于关中的救灾。 科道言官再次上书,请求嘉靖皇帝暂停修建宫观,将工部用于修建宫观的费用拿去赈灾。 但是皇帝依然不报,还找了理由将几个带头上书的言官贬谪出京。 工部用来修建宫观的经费一钱都不能减少,户部还下令福建广州继续搜集龙涎香,皇帝还要亲自祭拜上苍,祈祷国泰民安。 看着一路的惨状,苏泽心情更是低落,到了四月二日,一行人终于抵达南京,终于这里是一番不同的景象了。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