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求贤若渴
书迷正在阅读:异客开物、骑士王传说之幻刃圆舞曲、神秘猎场、苟在妖武乱世当狱卒、一世之尊之太上玄德、超神:万界漂流瓶、诡仙:从旅行商人开始、这个诡异三国游戏太凶残了、君本娇萌:魔妃霸苍穹、原神之我能刷阅历点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唐.王建《送薛蔓应举》诗 话说劝学从事尹墨,将科举计划放在陈龙面前,零陵第一届科考的盛举,即将出现。 科举制度本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从隋唐开始盛行,直至清光绪年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如今零陵的科考,虽然规模尚小,无疑却具备了大规模科考制度的雏形。 当时的汉朝,推举人才普遍的方法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后来,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人由地方官推举,改为由任命的官员负责推举。 但是,当时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朝堂簪缨无数,衮衮诸公,都是来源于世族大家,不但把持了朝政,还阻塞了向上的通道。 尹墨本来只考虑了文科考试,陈龙又加入了武科。召集起一众文官武将,陈龙指定了文科考试主考官为陈群,副主考官为尹墨和许靖;武科主考官为陈龙,副主考官为黄盖和赵云。文科考试举办地点,就设在原定设立零陵大学的文学苑;武科考试地点,设在了湘水边一块空地上。 经过两个月的筹备,零陵即将举办科举考试和零陵大学招生的广告一直打到了世族大家聚集的南阳和颍川。人们对这一新鲜的事物,显示出极大的热情,毕竟这次科举,竟然允许寒门和百姓共同参加,不再是世家大族的专利。然而毕竟教育资源不同,世族大家子弟毕竟从小接受名师教导,欲出仕者,仍然趋之若鹜。 陈龙还设置了文武各科考试对应的职位,文科总计招收三十人,武科总计招收六十人,如果达标人数众多,则择优录用。所对应部门包括内政、后勤、管理、商业、经济、文化、教育、医学、设计、军务等,科举成绩按照榜单排名,直接成为各个部门的各级官员。 试题一共分为三套,除了文科统一试题之外,有医学专长的允许直接考医科试题,武科试题是兵法考核。各位主考忙乎了数日,终于将试卷做好,放到陈龙面前。医科、武科试题也就罢了,文科试题却是之乎者也一大堆,看的陈龙头大,陈龙干脆别出心裁,让陈群只拟题目,以论文形式取材即可。 科举日期将近,零陵的客运码头,出现了越来越多文装的秀才,武装的大汉,都是奔着科考前来。陈龙想起天下才俊,尽入吾彀中矣这句话,整天笑的合不拢嘴,欢乐之余,不忘嘱咐各位考官严格将试题保密,若有泄露,严惩不怠。 考试前日,报名截止,尹墨兴冲冲将名单放在陈龙面前道:“主公,文科实报六百五十六人,武科实报九百二十八人,医科实报二十六人。首届科举就有如此盛况,实在出人意料。” 陈龙喜滋滋拿起文科名单看时,脑中光脑也已经就位,绝不会错过任何一个三国名人。名单按照姓氏笔画排列整齐,文科第一个名字竟是丁仪丁正礼。 陈龙呆了一下,想不到第一个名字就是三国名人。光脑中早将正史中丁仪的一生事迹尽情描述,陈龙看罢,微微沉吟。丁仪的父亲丁冲,竟然与曹cao是至交好友,想起曹cao的深谋远虑,难道这考生之中也是谍影重重? 首次科举,并没有进行背景筛选,陈龙却因为丁仪的名字,沉吟起来。最后用红笔圈了一下丁仪的名字,吩咐尹墨道:“凡是我用红笔圈下名字的,一会儿你都拿到主母那边备案,做背景调查或预备监控。”
紧接着的名单,大都是陌生的名字,凡是陈龙光脑中查到历史记载道德品行低下的,或者陈龙有怀疑的,都用红圈圈定。忽然一个无比熟悉的名字跃入眼帘,陈龙大喜过望,剁了剁双脚,浑然忘了尹墨还在身边。 尹墨好奇的看了看名单,只见主公在一个名字下面挑了一个红勾,红勾上面的名字是徐庶徐元直。尹墨正想着红勾是什么意思,陈龙喜滋滋的声音传来道:“我画红勾的,务必选中。”尹墨忙拱手答应,心想这画红勾的莫不是主公的亲戚? 徐庶本名徐福,生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舍,终成大器,与司马徽成为师友。徐庶文武双全,谋略无双,朋友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这次竟来参加零陵科举,能不让陈龙喜出望外?更不要说等诸葛孔明成才出山之时,恐怕还需要徐庶出马搞定。 文科名单终于阅完,尹墨见画了四个红圈,三个红勾,仔细看时,画红圈的有丁仪丁正礼、向朗向巨达、步骘步子山、李儒李文优。画红勾的有徐庶徐元直,薛综薛敬文,鲁肃鲁子敬。 陈龙早就乐疯了,没想到鲁子敬也来了,不知道他们家的大粮堆还在吗?鲁肃一来,周瑜起兵之时,恐怕就只能饿着肚子了。 武科名单更长,陈龙也是边看边画,最后交给尹墨。尹墨看时,只见画红圈的一共五人,分别是刘勋刘子台,胡轸胡文才,朱治朱君理,蔡勋蔡王熏,张南张燕北。挑着红勾的,却只有一人,红勾之上写着一个鼎鼎大名的名字:张郃张儁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