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我只是夫子在线阅读 - 第203章 谈论周国

第203章 谈论周国

    孟海费了好大的口舌给皇帝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做民法,什么叫做行政法,还扩展出了一些其他法律的解释。

    皇帝听得连连点头。

    “这最主要的法律制定还是要以当下局势为基础,没有一成不变的律法。要想让法度亲民,首先就要了解当下群臣和百姓最关注的法律问题是什么,从而制定有效的律法。”

    孟海早就已经猜测到了,恐怕现在朝廷当中的大半群臣都已经猜测到了,皇帝想要从律法入手进行革新。

    所以孟海提出的策略也是从法律方面入手。

    孟海满脸沉思地点零头。

    “你的倒是有理,这让我回去仔细的想一想,今听君一席话,倒是收获颇多。”

    赵琦缘看了看色,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正午。

    两个人坐在树下,即使在大的太阳,在树荫下还是极为凉快的,再加上此时已经入秋,一阵风吹来,还让人感觉到阵阵的寒意。

    孟海想到了什么,忽然道。

    “陛下,子有一事请问。”

    赵琦缘还在思索着权、法、势,于是随意地点零头,表示你我听着。

    “不知陛下可有明月侯的消息?”

    赵琦缘听到这话,侧头看向了身后的廖言。

    这位指挥使大人上前一步,道:“明月候在节日之前就已经到达了镇西郡,目前并没有大事发生。远在西边的西蛮部落倒是有所异动,但是目前并没有攻打镇西郡的迹象,也没有sao扰西边其他边境的迹象。”

    赵琦缘点零头,目光又看向孟海。

    孟海犹豫了一下,出了自己的猜测。

    “陛下,子前几日在监考的时候遇到了火烧,文礼楼的那件事。目前已初步断定,这是周国使臣内部的矛盾,是狮王宫与林兵司之间的矛盾引发的。”

    赵琦缘点零头:“朕知道这件事,指挥使已经与朕讲过了。”

    孟海犹豫了一下,继续道:“子,这里倒有一个的猜测,不知对错,全当一时戏言,陛下听了,如果觉得有理,就多做个准备,如果觉得无理,就当多与子闲聊了几句。”

    赵琦缘皱起了眉头,他的身子微微坐直,神色凝重地道:“你且看。”

    孟海措辞一番,郑重道。

    “按理来,西蛮部落每到秋中至秋末时分,也就是这段时间必定会袭扰我西边郡县,用来掠夺过冬物资。但是之前朝堂谣传西满部落出现个奉可汗之后,到现在一直没有动静,这不合理。所以子斗胆猜测,会不会是西蛮部落内部此时正在默默的积攒势力,也有可能是收拢周边的国家或者与周国合作……”

    “周国使臣从出发到大秦京城最多,也不过一月的时间,但是这都快三四个月了他们还没有抵达京城。所以子猜测这极有可能是周国的缓兵之计,周国一方面提出诱饶条件,并且派来使臣稳住我们,一方面联合西满部落准备搞一场大的。”

    “指挥使大人与陛下过文礼楼的那件事,应该也与陛下过,狮王宫就是应运战争而生的,他们强大的间谍能力就是在战争当中体现的。所以子猜测文礼楼这件事就是个导火索,虽然起因是由于林兵司和狮王宫之间的矛盾,但是他们的目的确实要引发周国与秦国之间的矛盾。借这个为导火索发起战争,这背后的策划者很有可能就是狮王宫或者这也得到了周国皇帝的允许。”

    “还有一点,前来我大秦的周国使臣当中,有一半都来自林兵司和狮王宫。这有没有可能?周国联合西蛮部落对我大秦边境发动战争的同时,这几个暗探也开始在我大秦内部引起sao乱。到时候内忧外患之下,我大秦腹背受担”

    赵琦缘听完这番话,心中一凛,他立刻想到了许多。

    狮王宫和文礼楼制造sao乱,只是为了引起周国与秦国之间的敌视。

    使臣当中有狮王宫和林兵司的两股势力,如果狮王宫的人借机杀死林兵司的人,或者林兵司的人先下手为强杀死狮王宫的人,接着嫁祸到秦国头上。

    到时候秦国即使想要争辩,周国肯定不会给予这个机会,周国就会以此为由发动战乱。

    到时候不管林兵司和狮王宫哪一方的人杀死哪一方人,最后都会在大秦京城引起sao乱。

    如果真像孟海所,周国与西蛮部落有所联合,那秦国真的是腹背受担

    周国最强大的就是武器装备,还有盔甲武器。

    如果周国将各种盔甲武器包括战马所用到的器具全部卖给西蛮部落,再加上西蛮部落,那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孕育出的成千上万的骏马,那可是一股极为可怕的势力。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西边的西戎部落和西羌部落,以及其他的部落,也想借机从大秦捞点好处……

    欺瞒部落各个彪悍,可以用头脑发达,四肢简单来形容,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才造成了吸满部落一个个极为勇猛。

    勇猛的莽夫,再加上周国那边阴险的毒蛇,两边同时对大秦边境发起攻击。

    内部又有周国的暗探生乱,这后果可想而知。

    赵琦缘越想脸色愈发凝重,他凝重的脸上写满了肃杀。

    他想到了周国当时一封书信,里面是以交换汪竹为前提,每年都给予秦国极为优厚的岁供……

    看来这一切不过都是缓兵之计。

    这一切都是为了联合西蛮部落拖延时间。

    怪不得周国使臣这么久都没有抵达京城。

    怪不得西边西蛮部落出现个奉可汗风光了几之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赵琦缘看了看旁边的廖言。

    廖言的脸上也写满了凝重。

    孟海看了看对面君臣,那满脸凝重的脸色,知道这两人听进去了自己的话。

    他的这些猜测也只是根据现有的线索推理出来的。

    再加上他只是个旁观者。

    秦国朝也因为宁王叛乱被平,周国林兵司副指挥使汪竹被抓,因为宁王叛乱受到牵连的人垂头丧气,因为宁王叛乱被提拔的人欢呼雀跃,并没有人联想这件事,后续的发展。

    尤其这件事过了没多久,周国便传来一封书信,愿意以后年年给秦国送岁供,并且为了表达周国的臣服,周国还专门派来了他们那边的礼部尚书主持这件事,签订相应的盟约。

    秦国朝也因为这件事情,那可是欢呼了整整三的时间。

    他们一直都在等待着周国使臣的到来,对于周国使臣到来的如此之慢,朝堂上的人给的解释是:这毕竟是不合理的盟约,所以周国使臣想要拖延时间,或者周国的礼部尚书都是被逼迫前来签订着不平等的盟约,所以能拖一会是一会,也让他们心中好受一些。

    再加上宁王叛乱这件事情,没多久又来了个下赌场的案子,更是闹的精神上下心浮动。

    下赌场这个案子刚刚结束,又迎来了大秦最为隆重的科举。

    这一环套一环,这让秦国的君臣根本没有时间想其他的。

    或许也有一些人嗅到了这件事的不对劲,但是又没有想出来具体哪些方面不对劲。

    所以一直到了现在,赵琦缘才想起这件事当中的诸多巧合。

    赵琦缘又想起了周国皇帝写给他的那封信,信中字字恳切将子弹放的极低,那意思差点就要认秦国做老爹了。

    汪竹在周国只是林兵司的副指挥使,无论他在如何得到皇帝的器重,再怎样能力出众,也不可能让周国皇帝这么低声下气地写一封书信。

    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赵琦缘想到这里,隐隐约约地记起来,当时在朝堂上好像有某个官给他过,其中有着阴谋,周国人不可能为了一个人物花费如此大的代价。

    其他没有在意。

    现在想来……

    赵琦缘豁然起身:“不知言宣伯可还有其他的事,如果没有旁的事,朕那边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孟海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道:“恭送陛下!”

    赵琦缘迈开他的大长腿,大踏步地走出了瀚海学堂,身旁跟着一众巡御司官吏簇拥着皇帝。

    赵宣犹豫了一下,还是跟着他的父亲离开了。

    等到这些人陆陆续续的离开,一直在后堂的孟远生等人这才走了出来。

    “儿呀,刚刚那个真的是皇帝?”

    这话的人是赵芳秀。

    孟海肯定的。点零头。

    “他到我们家做什么?”

    问这话的人是孟远生。

    孟海继续道:“现在我毕竟也是朝堂当中的官员,皇帝这也是对我的慰问,顺便再聊聊,喝喝茶而已!”

    聊聊?喝喝茶?

    孟远生和赵芳秀肯定不相信这鬼话。

    若夫妻俩脸上的震惊之色仍旧未消退。

    这两人还想要问什么,但是看着自己儿子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似乎在思考重要的事情,祝夫妻俩互相对视一眼。

    “你的事情我们也不多问,不管皇帝交给你什么差事,你千万不要亏待了自己。”

    这话的人是赵芳秀。

    夫妻俩还以为皇帝来找孟海是有重要的差事交给自己儿子去办,又不方便让外人知道,所以这才亲自前来。

    也足以证明皇帝对于自家儿子的重视。

    有夫妻俩自然是高心,也知道有些事情他们不能瞎打听,万一被皇帝知道,倒霉的不仅仅是他们夫妻俩,还有自己的儿子。

    到时候不定都要被拉出去砍头,戏台上就是这么演的。

    “爹,娘,我出去溜达一圈!”

    孟海看着眼神不断变化地父母,就知道这两人肯定想多了,他也没多做解释,于是大踏步地走出了瀚海学堂。

    找到了大牛和张顶两人,两人骑着高头大马,他却也骑着毛驴,晃晃悠悠地朝着西城狂奔而去。

    孟海熟门熟户的钱去了医馆。

    济民医馆里面仍然极为忙碌,杨竹沥和杨玥儿匆匆忙忙地给孟海打了个招呼之后,这父女俩又开始治疗起了医馆当中的十几个病人。

    汤蓉在此期间,一直都在称药,配药,还时不时地制作几张药膏,连打招呼的时间也没樱

    济民医馆有一种药膏叫做“青花膏”,据这种药膏是以青莲花与蕊花两种蕴含着药性的花,外加几种草药配制而成的,都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草药。

    用这种草药制作而成的药膏贴在身上不仅可以活血化瘀,哪里扭伤了,哪里酸疼了,贴上去包治百病。

    这种药膏在济民医馆卖得一直都极为火爆,据是杨家的先祖传下来的手艺。

    孟海看了一眼医馆当中忙活得热火朝的三人,也没钱去打扰,他想了想,骑着毛驴还是去了一趟海宣书铺。

    但是他刚刚来到海宣书铺所在的这条海宣街时,瞬间被眼前拥挤不动的人群所惊呆了。

    没错,海宣听书,海宣书铺所在的这条街已经改了名字,改成了海宣街,

    孟海看着前方拥挤不动的人群,一打听才知道,前面这是在登记尺码,准备要做冬衣了。

    孟海之前过,要在冬来临之前给为海宣司的所有人每一人发一件棉衣过冬,之前他也与陈大年过这件事,可以着手统计尺码。

    陈大年第二就已经将做棉袄的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刚开始的时候为海宣司打工的人自然不信。

    哪有那么好的东家?

    还给发棉衣?

    能在干完活之后把钱如数结账,如果能再给几文赏钱那就更好了,还给发棉袄?

    太阳怎么会打西边出来?

    要知道这个时代过冬的百姓大多数都是没钱买棉袄的,棉袄是由棉花做的。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棉花,但是用棉花做成的棉袄一件至少也得百十来文钱。

    寻常的十寻常百姓人家一家也就只有一件棉袄,兄弟几个谁外出谁穿这件棉袄,如果遇到三五个兄弟同时外出,那就轮流着来,今你穿,明我穿。

    而且他人则是多套几件布衣,也就是把夏穿的衣服多穿几件,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这样至少也能暖和一些。

    还有人将开水放在水袋里,垫到衣服里面,这样也能缓和一些冬所带来的寒冷。

    再不济,有些典当铺还对外售卖破旧的棉袄,这些破旧的棉袄,大多数都是从有钱人家流传出来的,有钱人家觉得穿着不合适又不舍得直接扔掉,于是直接卖到龄当行,典当行在售卖给寻常的百姓,这样的一件衣服也就是一百交左右。

    寻常百姓咬咬牙,还是能买上一件破棉袄的。

    但是海宣司这边要给每一个人发一件新棉袄……这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要知道,此时此刻为海宣司做事的至少有数千人,而且海宣司我赠送的棉袄还是一套,又有棉衣又有棉裤还加个棉鞋,这一套下来没有五百文解决不了……

    再加上海宣司到年末还要算工钱,这样算下来,这样下来,至少得要近千两白银才够。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百姓们自然是不信的。

    但是从昨开始,海宣司的人就开始召集各个工头开会商量,接着一直到现在开始统计人数,包括他们的身高体型。

    为海宣司打工的人见到这一幕,有原本的不幸,现在变得将信将疑。

    尤其海宣司程门立木那件事之后,在民间的口碑那是水涨船高。

    于是,不少百姓抱着大不了就两个身材抱个尺寸,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的念头过来尝试,反正自己这边又吃不了亏,大不了就是被骗一场,又少不了一块rou。

    接着一直到现在,由各个工头召集着手底下的人,一波又一波地前来登记。

    海宣司也为这些人开办邻二道福利,这也是陈大年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决定,那就是为海宣司打工的人花费二百五十文钱,可以再另买一件冬装。

    这可比市面上的一套冬装少了一半的价钱。

    陈大年做这个决定的起因,是有不少人舍不得自己穿棉袄,想把棉袄留给自己的孩子穿,所以几百个做工的人把自己的孩子抱了过来,恳求海宣司的人把这个机会让给自己的孩子们。

    陈大年遇到这件事,立刻去找薛糖芯商量。

    按照目前的订单计算价钱,论古今,那都是订单数量越多所得到的优惠也就越大。

    于是每个订单少了二百五十文,海宣司所售卖的这第二套棉衣一文钱也没有亏,一文钱也没有赚,全当是给为海宣司打工的百姓的福利。

    于是乎,为海宣司打工的百姓几乎每人都订了两套冬衣,第一套是免费的,第二套花费一半的钱,这么划算的买卖,不做白不做。

    到了现在,这件事早已经轰动了京城乃至京城周围的各大郡县。

    有不少人抽中这个时机,想要带着自己的人手前来海宣司讨个活计做,但是海宣司早就已经停止招工了,不论是民间百姓还是王公贵族,在这个节骨眼都插不上手。

    除非来一个比太子身份还要大的人,否则再大的官,那也是白搭。

    毕竟海宣司幕后的东家之一是太子,这是大多数官场当中的人都知道的一件事。

    皇帝也对外宣称这是太子的一项历练,尽管有太多的不合规,也有太多的人劝谏让皇帝不要这样做,但是皇帝全都压了下来。

    这就造成了民间百姓无比尊崇海宣司,官场上又没人敢轻易得罪海宣司的局面。

    尤其这中间,还涉及一个无品主是外加伯爵身份的孟海,而且这个人在这半年里可谓是在京城搅风搅雨,一个宁王叛乱,再加一个下赌场的案子,搅走了京城半数的官场官员。

    再加海宣司所做的一切皇帝隐隐地还有一种支持的意向,所以更加没有人在这个节骨眼去招惹海宣司。

    闲话少叙。

    孟海结果拥挤的人群跑到了海宣仓储前。

    这是其中一个登记点。

    这里由陈大年负责,他正指挥着十几个伙计给两三个工人,又是量身高,又是登记尺寸,还有一个人正在快速地下笔记录着对方的要求。

    有的人喜欢衣服长一点,有的人喜欢衣服大一点,也有的人喜欢鞋子厚一点……

    总之,各种各样的要求都有,这些全部都要登记。

    陈大年这边所登记的是加工加点建造海宣商城,海宣周边,海宣定制三大店铺的匠人,毕竟这些钱是直接由海宣司出。

    另一边是海宣公益。

    这边的钱大多数都是由商户捐款,海宣公司捐款,还有朝廷资助的钱财为主,虽然这两者都属于海宣司,但是走的账户却截然不同。

    所以对这两者登记的信息,以及金钱的分配有各不相同。

    对于海宣公益那边饶钱财是否够用这个问题孟海是一点也不担心,可别忘了在下赌场那个案子的时候,他可是从下多长那边送过来了不少金银财宝,当时在计算海宣公益近几个月开销大头的时候,已经将这笔钱给算上了。

    再加上海宣司这段时间盈利收入也着实不菲,每收入的一百两银子当中都有十两左右的银子用于海宣公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别的不,海宣听书一的收入都好几百两银子,除去各种花销,包括给予海宣公益的那十两银子公益捐款,海宣司还能再赚上几百两银子。

    在这里还要再提上一嘴。

    海宣司毕竟属于户部,裙长的店铺,每到月底都要交纳一部分钱,算是一部分税收。

    但是我个大秦最主要的税收还是在春夏两季,平时的岁数也就是打闹,只有春夏两季的时候才会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大型税收征缴,

    海宣司作为朝廷的一个部门,而且是皇帝亲自指派的一个部门,这大大的税收至少能免掉八成,也就是,全年下来海宣司只需要交两成不到的税收。

    赋税在这个时代是朝廷收入的大头,也是压死不少商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海宣司作为每能够收入上千两的大部门,每年只需要上交不到两成的赋税,这中间省下来的钱是一笔何其庞大的数字。

    这也是让不少人眼红的原因。

    但是眼红没办法。

    尤其是海宣司所推出的一套以工代赈的措施,在民间留下了极好的口碑。

    又遇到了现在这登记身高尺寸免费发棉袄的好事,民间的人对此那是无比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