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我只是夫子在线阅读 - 第343章 周国使臣

第343章 周国使臣

    孟海住在了安神堂。

    赵宣在离开之后,他就开始收拾了自己的铺位。

    他又在整个安神堂里面溜达了一圈,莫约晚上九点多钟,他便躺在了床上。

    脑海之中天马行空地思索着各种各样的事,思绪越来越混沌,他闭上了眼睛陷入了梦乡。

    孟海一觉醒来,已经是中午了。

    他有的时候就有点郁闷。

    前世的时候他熬夜到一两点钟睡,在没有其他学习工作的情况之下,是早晨快12点多起来的。

    但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一年多了,几乎很少熬夜,昨天睡着大概十点多钟,但是睡醒怎么又到12点了?

    他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嗜睡症之类的病。

    孟海哈气连天地坐了起来,看了看窗外的天色。

    起来洗漱过后,他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了。

    他坐在安神堂外的廊檐之下,望着远处的白云蓝天,他发起了呆,脑海之中,天马行空地思索着各种各样的事情。

    直到一个小太监跑进安神堂中,先是对孟海行礼,随后才说道:“孟大人,陛下召您用午膳。”

    孟海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知道了。

    他站起身,在大牛和张鼎两人的搀扶之下,坐回了轮椅。

    大牛和张鼎二人也是在安神堂休息的,整个安神堂很大,还分为主卧和次卧。

    孟海睡的是主卧,大牛和张顶二人则是睡在了次卧。

    孟海脚伤有伤,但是这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勉强下地行走还是行的,只不过在皇帝面前,毕竟要装得脆弱一些。

    所以他还是坐着轮椅,前往了昨日与皇帝批阅奏折和吃饭的地方。

    孟海在踏入房间的时候,抬起头看了一下房间上的牌匾。

    皇帝所居住的这间屋子叫做“乾阳堂”,倒是和整座大殿的名字相合。

    孟海坐着轮椅进入房间之中,整个房间之中并没有人。

    赵琦缘还没有回来。

    赵宣也不在。

    整个房间之中就只有几个太监和侍女。

    昨日见到过的太监老李,这个时候笑呵呵地上前说道:孟大人先在此处休息片刻,陛下在沐浴更衣,稍许之后便至。”

    孟海听到这话,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又过了大约两刻钟的时间,赵琦缘这才姗姗来迟。

    赵琦缘是在两个太监的搀扶之下,跨入屋子之中的。

    可以看得出来,赵琦缘很疲惫。

    赵琦缘本身就有病在身,但是他仍然坚持每日的早朝,这肯定不利于养病,但是谁让他是个勤勉的皇帝,无一日敢偷懒。

    赵琦缘这应该是刚刚下朝,洗了个澡,换了一身衣服,这才回来。

    赵琦缘虽然脚步显得有些虚浮,但是他走起路来仍然龙行虎步。

    赵琦缘踏入房间,孟海看见了,跟在皇帝身后的两道身影。

    赵宣和赵询。

    一个熊孩子和乖孩子。

    孟海见到了皇帝,又是一阵客套的礼数。

    赵琦缘在两个太监的搀扶之下,先是坐在了虎皮大椅上休息。

    赵琦缘目光瞧见了,坐在轮椅上的孟海有些羡慕的说道。

    “哎,朕如果像你一般日日坐在轮椅上就好了!”

    一旁的太监听到这话,连忙上前劝谏,毕竟坐在轮椅上的除了一些脑袋不正常的之外,也就只有病号,而且还是腿部有疾的病号。

    赵琦缘没有理会两旁劝谏的小太监,他倒是挑了挑,没饶有兴味的说道:“孟爱卿倒是能睡,我原本一个时辰以前想要派人传你参加朝会,结果当时你还在熟睡当中。结果我听下人刚刚通禀,孟爱卿这才刚睡醒没多久呀。”

    孟海听着这不知是夸赞还是讽刺的一句话,只好笑笑,并没有多说些什么。

    已经有宫女太监抬来了丰盛的宴席。

    孟海,赵琦缘,赵宣,赵询四个人坐在桌前。

    孟海觉得自己与整桌宴席格格不入。

    旁边皇帝和太子皇子表现出父慈子孝的一幕,他则是一个人听着皇帝与两个皇子之间各种家长里短的话,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扒着饭。

    然后这就引来了皇帝新一轮的调侃。

    “孟爱卿,别看你身板这么小,没想到你饭量这么大。朕与两个皇子才吃了一碗饭,你这第三碗饭这就要没了……如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朕亏待于你呢。”

    孟海咧嘴一笑:“这还不是宫里御膳房的师傅,厨艺太好,一时之间竟未察觉到已经吃了这么多。”

    赵宣在一旁拆台道:“老孟,你就别在这里胡诌了。我可是吃过你做的铁锅炖大鹅,那味道一绝,你做的饭可比宫里御膳房做的好吃许多!”

    赵琦缘听到这话,目光瞧着孟海也是浮现出垂涎之色。

    赵宣用胳膊肘撞了撞旁边的赵询,说道:“你也别光在那里吃饭,你看我们这里说得热火朝天,你那边也说上两句啊!”

    乖孩子赵询一边小口小口的吞咽着食物,一边昂头说道:“太傅说过,食不言,寝不语!”

    在座的几人瞬间变得沉默。

    赵琦缘目光望向了孟海。

    赵宣目光望向了孟海。

    孟海迎着两人的目光,有些郁闷。

    你们看我做什么,我也编不出反驳的理由呀!

    于是接下来的整个饭局就显得有些安静。

    大家在安静之中结束了这顿午餐。

    赵宣和赵宣这兄弟俩睡觉去了。

    整个房间就只剩下了皇帝与孟海。

    赵琦缘在两个太监的搀扶之下,走到了不远处的躺椅上,躺椅上铺着柔软的垫子,皇帝躺在躺椅上,立刻有两个小太监从旁边抱来了薄毯,轻轻地盖在了皇帝的身旁,另外还有几个小太监倒好了茶水,他们让茶水一直保持着温和的状态,方便皇帝随时品用。

    孟海看着皇帝这待遇,他有些羡慕了。

    赵琦缘将孟海叫到了近前。

    “今天下午你抽个时间去一趟鸿胪寺。”

    孟海听到皇帝这忽然对他谈起了正事,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后茫然地说道:“干什么?”

    赵琦缘没好气地说道:“朕记得之前让张公公给你带话的时候就告诉过你,周国的使臣已经进入了京城,周国这次来到京城名义上,是与我秦国谈判,但是实地是做什么的,朕也不得而知。”

    孟海听着皇帝向他谈起了正事,他眉头也皱了起来。

    周国与秦国之间的战斗基本上已经结束了。

    这次由周国发起的攻打秦国的战争,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秦国两线作战与北边的周国和西边的西南部落共同作战,虽说守住了国土,而且明月侯还带着手底下的人打败西边蛮夷,但是秦国这边也付出了大量的伤亡。

    这次的秦国可以说是秦举国之力投入到作战的。

    而周国同样也是。

    周国号称百万大军,当然人数上肯定没这么多,但是也是有着七八十万之众。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周国被打了回去。

    明月侯杀入周国的西南边境,将周国的西南边搅得天翻地覆,极善防守的吴国门又将周国军防守在北岭郡外,内忧外患之下,周国军也不得不撤兵。

    现在双方的战事算是已经停歇了,但是战争所引起的后续可还没有结束。

    现在的秦国已经收复了北边的三座郡城,有大量的军兵团集,在新收复的北边第一个郡,泰兴郡。

    此时已屯兵20万人。

    由于秦国趁机收复北边三座郡城,使得秦国北边的边境线又向外延伸了数百里地,这就让秦国的北边边境线与周国的边境线更近了。

    秦国北边聚集20万之众,这对周国来说始终是个威胁,尤其周国的内部,现在的内乱还没有解决。

    如果秦国趁机再对周国的北边发动进攻,内忧外患之下,后果会怎么样谁都不得而知。

    当然,秦国也不会趁此机会攻打周国。

    虽说这也是个好时机,但是秦国现在粮食缺乏,伤兵如云,也不是对外发动战争的好时机。

    但是双方的国主都担心对方是否会在其中动些小心思。

    所以周国不得不派人前来议和。

    相较于秦国,目前表面上一切都处于安定之中,周国的内乱更加严重,所以周国不得不派人前来求和。

    当然,这中间还有许多因素,也正是因为这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才使得周国派人前来的。

    孟海很快地就想通了,这种种因素。

    他抬头看向皇帝,说道:“既然如此,那陛下派我去鸿胪寺做什么?”

    周国的使臣既然已经进入了京城,那安排他们住宿休息的地方,必然就是鸿胪寺。

    赵琦缘听到这话,微微地抬起了头,随后摇了摇头。

    孟海看到皇帝这反应,他倒是蒙了。

    摇头?

    摇头,这是什么意思?

    赵琦缘说话了,只不过孟海觉得皇帝这番话表现得有些不太好意思。

    “朕知道周国那边绝对有阴谋诡计,但目前还不知道周国那边到底搞了什么小动作,所以朕派孟爱卿先去瞧瞧。”

    孟海听到皇帝这话愣了一下,然后,他就感觉到一阵无语。

    觉得周国那边有阴谋,所以让他去。

    现在连周国那边到底要做什么都不知道,就让他去,这对他是多大的信心啊。

    孟海觉得自己有点愧对这信任。

    他无语了,还是想再确定一遍:“陛下的意思是您现在什么都不知道,甚至连周国那边是否真的有阴谋都不知道,所以让我去碰碰运气?”

    赵琦缘想了想,点了点头:“朕觉得周国那边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此行必定有阴谋。朕觉得以孟爱卿的坏水……聪明才智,肯定能够查明周国此行的目的。孟爱卿是我大秦的栋梁之材。孟爱卿曾经在痉挛殿上也数次重复过这句话,想必以孟爱群对我大秦的忠诚,定不会辜负朕的期望啊,朕祝你马到成功!”

    孟海听着赵琦缘这边左一言右一句,居然有一层赶人的意思。

    没错,皇帝的确在赶人。

    孟海被两个小太监请出了乾阳殿。

    孟海有些郁闷地朝着宫殿外走去,身后的大牛仍旧在坚持不懈地服务着孟海,为其推着轮椅。

    孟海离开皇宫,他想了想,直奔鸿胪寺而去。

    孟海刚上马车就有两个小太监跑了过来,小太监的手中抱着一后落的文书。

    这些文书记录着周国使臣的详细信息,全都是皇帝派人来调查所得的。

    皇帝着急忙慌地将其从安阳郡调回京城,就是为了面前这不清不楚的周国使臣,孟海除了对皇帝这不靠谱的行为吐槽,也实在不能做些什么了。

    鸿胪寺还是非常热闹的,毕竟整个鸿胪寺聚集着大量前来朝拜秦国的使臣,以及本着友好建交的各国使节。

    孟海刚刚踏入鸿胪寺的大门,门口就有几个官吏围了上来。

    孟海可以说是整个鸿胪寺的熟人了,毕竟之前冯亮那个案子的时候,孟海可是在鸿胪寺里待过一段时间的。

    现在这位老熟人前来,自然有许多鸿胪寺的官员前来见礼。

    鸿胪寺卿黄参也小跑着迎了过来,他似乎早就已经接到了皇帝的御令,所以在听到慕海前来的消息之后,他便身穿官服,笑着迎了上来。

    黄参坐在鸿胪寺卿这个位置,虽说是朝堂之中的三品大员,但是他本身为人还是非常亲切的,毕竟要与周国使臣建立友好邦交,自身的形象以及自身的素质还是极高的。

    所以在孟海前来的时候,黄大人向前小跑几步,满脸堆笑,一副家中长辈的语气说道。

    “孟大人怎么这么久才来,陛下已经向微臣说过孟大人前来的消息了,黄某已经备好了酒宴,孟大人先去吃些?”

    孟海摆了摆手。

    他说道。

    “陛下这次派我前来处理周国使臣的事情,要不我们还是先去看看周国使臣吧。”

    黄参听到这话顺势点了点头。

    这黄大人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赶紧补充了一句。

    “孟大人,陛下有令,此次周国使臣入境处理详尽事宜,全权交给孟大人。如果孟大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黄某会从中协助。”

    孟海听到这话就知道这一切全部都是皇帝安排的。

    让他处理关于周国使臣的事,他该如何处理?

    他最终还是先与黄参去周国使臣那边瞧瞧。

    整个鸿胪寺有许多院落组成,每一处院落当中都住着来自异国的使臣。

    整个鸿胪寺的院落有大有小,而周国是穿梭居住的“乐安居”,在整个鸿胪寺已经算是较大的院落了。

    在乐安居的门口站着三个小吏,他们的任务就是照看所对应院落实成的相应需求。

    乐安居的大门是敞开的。

    周国使团似乎不介意自己的秘密被别人发现,也不介意自己所说的话被他人听到。

    在乐安居的大门前是有台阶和门槛的野孟海现在的能力,还得要靠大牛和张顶两个人将其抬过去。

    由于院落较大的缘故,院里院外都有活动的周国使臣。

    院外的周国使臣瞧见鸿胪寺卿带着一个坐轮椅的人进来了,有机灵的周国使臣赶忙跑进房中,去找主事人。

    周国这次一共来了25位使臣。

    这次的周国使臣速度很快,从离开周国到进入秦国,一直到秦国京城,中间只耗费了半个月的时间。

    相较于上回冯亮带着人进入秦国,直接花费两三个月才进入京城,这次的周国使臣动作可谓是快了不止一星半点。

    25名周国使臣陆陆续续地进入院中。

    周国使臣带头的是礼部左侍郎,安理智。

    毕竟周国名义上的礼部尚书目前还压在秦国的大牢之中,所以这次来的只能是周国的二把手,礼部左侍郎安理智。

    孟海脑海当中快速地浮现出了关于安理智的相关信息。

    皇帝之前给他关于周国使臣的调查信息当中有所有人的背景资料,自然也有着安理智的调查背景资料。

    相较于冯亮这位不明缘由当上礼部尚书的三品大员出使秦国,安理智可就是正儿八经的在礼部左侍郎的这个位置上坐了近五年的时间。

    安理智是一个年约五旬的老者。

    他的头发花白,个头也并不是很高,但是身上规规矩矩的穿着周国的朝服,他的身上并没有穿金戴玉,但是身上那股气质却让人不得不多看此人一眼。

    那是一种淡定自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黄河决于顶而面不惊的镇定气质。

    除了安理智以外,围绕在这位礼部左侍郎身旁的其他周国使臣,绝大多数也都是礼部的官员,只不过都是里部的基层官员。

    除了安理智和礼部官员之外,还有几个能说会道的辩才,也都是从周国民间当中搜寻而来,进入秦国参加此次谈判的。

    安理智这次带来的人看上去并没有问题,毕竟这次是与秦国进行谈判的。

    相较于上回冯亮直接带来了不少林兵司和狮王宫的人,这次安理智带来的周国使臣那就正常太多了。

    除了安理智和民间搜刮而来的辩才以外,这支周国使臣的队伍当中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周国的九皇子。

    王庆。

    孟海目光望向了安理智身旁一个30岁出头的男子。

    此人个头适中,身材较为魁梧,尤其是双眼极为明亮,他与安理智身上的气质如出一辙,都是一种天塌不惊的气质。

    孟海目光快速地扫过了面前种种人物,他嘴角勾起。

    “在下言宣侯孟海,见过诸位大人。”

    在场的这些周国使臣绝大多数都不认识孟海,但是他们都听过孟海的名字。

    去年孟海设计抓捕汪竹。

    几个月前又设计抓捕了冯亮等人。

    又是几个月前带兵收复千山郡捉拿纪炎。

    除了这几次直接将周国的将领首脑捉拿的案例之外,孟海还多次破坏周国针对秦国的计划。

    所以在孟海报出自己姓名的时候,安理智身旁的礼部官员脚步都不自觉地向后移动,他们看门海的深情就像是看杀神一般。

    安理智自然察觉到了自己身后这些礼部官员的神情动作。

    他向前跨了一步,顶在所有礼部官员面前。

    “原来是侯爷,不知侯爷此行所为何事?”

    孟海眨了眨眼睛,他看了一眼身旁的黄参,笑着说道。

    “我此来无事,只是通知你们一声,日后招待你们以及与你们的谈判都由我来主持。”

    在场的周国是诚心听到这话,他们脸上的神情明显有了不同,大多数人脸上的神情都是不介于恐慌。

    安理智倒是没说什么,他们光看了一眼身旁的九皇子,随后点了点头。

    “既然这是大秦皇帝的意思,我们这些外臣自然不好多说什么。”

    孟海伸出手拨动轮椅,轮椅滑到九皇子的面前。

    孟海脑海之中快速地浮现出了刚刚观看过的,关于王庆的信息。

    由于周国皇帝皇子众多的缘故,他的每一位皇子几乎都代表着每一派或者每一方的利益。

    而且王庆,在大周初中也有着属于他的一方派兵。

    他所代表的是主和派。

    王庆所代表的这个派别在整个大周国内的支持者甚少,毕竟整个周国都是以武立国,周国上下崇尚武学,也极为喜好战争,这也是受到周国许多年传承的理念所致。

    所以这就说明以王庆宇为代表的主和派势力将在周国很难发展,但王庆还是找到了不少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朝中大臣,不断发展着自己的势力。

    此次周国与秦国的战役,周国大败而归。

    王庆所代表的主和派也就有了发展的契机,主战派因为周国大败而连受挫折,在王庆的据理力争之下,成为这次与秦国谈判的二把手,一把手是安理智,也是周国的主和派。

    既然是主和的一方,那自然想要与大秦和平发展。

    既然是和平发展,自然是合作共赢的结局。

    这是王庆想看到的,也是秦国想看到的。

    前提是王庆没有别的歪心思。

    这也是皇帝这么急吼吼地将孟海从安阳郡召回京城的原因,就是想要让孟海探明王庆是否有着其他心思。

    孟海双手滑着轮椅已经来到了九皇子王庆面前不足三步远的距离停了下来,他拱了拱手这个时候大秦侯爷的礼节还是要做足的。

    “见过九皇子,孟某因为一些缘故受了些伤,无法起身见礼,还望九皇子勿要见怪。”

    王庆听到这话,脸上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声音也显得不卑不亢。

    “孟大人乃秦国肱股之臣,大秦能有孟大人这般博学多才,智勇双全之辈,日后也能昌盛繁荣。外臣先在这里恭贺孟大人,恭贺大秦繁荣昌盛,国祚绵延。”

    这是外交使臣最简单,也是最客套的客套话。